高中数学必修五(普通班)同步练习:第一章 解三角形(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必修五(普通班)同步练习:第一章 解三角形(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9-29 15:42:52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正弦定理(一)
一、选择题
1.在△ABC中,已知,则∠B等于( )
A. B. C. D.
2.一个三角形的两内角分别为与,如果角所对的边长是6,那么角所对的边的边长为(  ).
A.  B.   C.   D.
3.在△ABC中,若其外接圆半径为R,则一定有(  )
A. B.
C. D.
4.在△ABC中,,则△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5、不解三角形,确定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有两解 B. ,有一解
C. ,有两解 D. ,无解
6.中,的对边分别为若且,则( )
A.2 B.4+ C.4— D.
二、填空题
7.在△ABC中,若,求= .
8.在△ABC中,已知,则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_个.
三、解答题
9.在△ABC中,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若,求A的值.
10.在△ABC中,求证:
1.1.1正弦定理(一)
一、选择题
1.D 2.A 3.A 4.D 5.B 6.A
二、填空题
7. 8. 1
三、解答题
9. 解∵B=A+ ∴
又 ∴

∴又∵ ∴
10. 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应用举例(二)
一、选择题
1.台风中心从A地以20 km/h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 km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在A的正东40 km处,B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 )
A.0.5 h B.1 h C.1.5 h D.2 h
2.已知D、C、B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的点仰角分别为α、β(α>β)则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C. D.
3.在△ABC中,已知b=2,B=45°,如果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则边长a的取值范 围是( ) 21cnjy.com
A. B. C. D.
4.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
A.1公里 B.sin10°公里 C.cos10°公里 D.cos20°公里 2·1·c·n·j·y
5.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有相距 ( http: / / www.21cnjy.com )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60°西, 另一灯塔在船的南75°西,则这只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5海里? B.5海里 C.10海里? D.10海里°
6.在△ABC中,,则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 ( )
A.60° B.45° C.30° D.以上都错
二、填空题
7.我舰在敌岛A南50°西相距 ( http: / / www.21cnjy.com )12nmile?的B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10°西的方向以10nmile/h的速度航行,我舰要用2小时追上敌舰,则需要速度的大小

8.在一座20 m高的观测台顶测得地面一水塔塔顶仰角为60°,塔底俯角为45°,那么这座塔的高为_______www.21-cn-jy.com
三、解答题
9.如图,甲船在A处,乙船在A处的南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45° 方向,距A有9n mile并以20n mile/h的速度沿南偏西15°方向航行,若甲船以28n mile/h的速度航行用多少h能尽快追上乙船?21教育网
10.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距离,在这一岸定一基线CD,现已测出CD=a和∠ACD=60°,∠BCD=30°,∠BDC=105°,∠ADC=60°,试求AB的长.21·cn·jy·com
1.2应用举例(二)
一、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B
二、填空题
7.14nmile/h 8. 20(1+) m
三、解答题
9. 解析:设用t h,甲船能追上乙船,且在C处相遇。
在△ABC中,AC=28t,BC=20t,AB=9,
设∠ABC=α,∠BAC=β。
∴α=180°-45°-15°=120°。根据余弦定理,
,,(4t-3)(32t+9)=0,解得t=,t=(舍)
甲船用h可以追上乙船。
10. 解:在△ACD中,已知CD=a,∠ACD=60°,∠ADC=60°,所以AC=a. ①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a. ②
在△ABC中,已经求得AC和BC,又因为∠ACB=30°,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a.
A
B
C

45°
15°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在中,若,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2.在△ABC中,有一边是另一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角是,那么这个三角形(   )
A.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B.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D.一定不是锐角三角形
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且,则的值为(  )
A. B. C. D.
4.已知△ABC中,=()成立的条件是(    )
A.      B.  
C.且  D.或
5.△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3,其夹角的余弦值为,则其外接圆的半径为(  )
A . B . C . D.9
6在△ABC中,∠A满足条件,△ABC的面积等于( )
A . B . C . D.
二、填空题
7.已知在△ABC中,A=,最大边和最小边的长是方程的两实根,那么 BC边长等于__7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已知锐角的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
则角A的大小_________;
三、解答题
9.在△ABC中,A=60°,b=1,,求的值。
10. 在△ABC中,角A、B、C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A的大小;(2)求的值
1.1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C 6.C
二、填空题
7.7 8.
三、解答题
9. 解:由已知可得。由正弦定理,得
。。
10. 解 (1)∵∴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2)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应用举例(一)
一、选择题
1.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
A.10海里 B.海里 C. 5海里? D.5海里
2.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 )
A.10海里 B.海里 C. 5海里 D.5海里
3.如图,要测量河对岸A、B两点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距离,今沿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ACB=60°,∠BCD=45°,∠ADB=60°,∠ADC=30°,则AB的距离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20 (B)20 (C)40 (D)20
4、甲船在岛B的正南方A处,AB= ( http: / / www.21cnjy.com )10千米,甲船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同时乙船自B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方向驶去,当甲,乙两船相距最近时,它们所航行的时间是( )www.21-cn-jy.com
A. 分钟 B.分钟 C.21.5分钟 D.2.15分钟
5.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0,600,则塔高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6.如图所示,为了测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A ( http: / / www.21cnjy.com )、B两点,望对岸标记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m,则河的宽度为: .
A.40m B.50m C.60m D.70m
二、填空题
7.一树干被台风吹断折成与地面成30°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米,则树干原来的高度为 21教育网
8.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21cnjy.com
三、解答题
9.如图,甲船以每小时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方向的处,此时两船相距海里,当甲船航行分钟到达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方向的处,此时两船相距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10.某船在海上航行中不幸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险,并发出呼救信号,我海上救生艇在A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船的方位角为45,与之相距10 nmail的C处,还测得该船正沿方位角105的方向以每小时9 nmail的速度向一小岛靠近,我海上救生艇立即以每小时21 nmail的速度前往营救,试求出该海上救生艇的航向及与呼救船相遇所需时间。21·cn·jy·com
1.2应用举例(一)
一、选择题
1.D 2.D 3.D 4.A 5.A 6.C
二、填空题
7. 8.
三、解答题
9. 解:如图,连结,由已知,,,
又,是等边三角形,
,由已知,,,
在中,由余弦定理,

.故乙船的速度的大小为(海里/小时).答:乙船每小时航行海里.
10. 解:设所求最大圆的半径为x,
则在△ABC中
又在△ACD中:
又在△ACD中:
A
C
D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2余弦定理(一)
一、选择题
1.在△ABC中,已知,则△ABC的最小角为( )
A. B.  C.  D.
2.在△ABC中,如果,则角A等于(  )
A.   B.  C.  D.
3.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A. B.
C. D.
4在△ABC中,已知则角C=(  )
A.  B.  C.  D.
5.某人朝正东方向走x km后,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km,那么x的值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B. 2 C. 2或 D. 3
6.在△ABC中,,则△ABC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A.90° B.120° C .135° D.150°
二、填空题
7.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为1、3、,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在△ABC中,三边的边长为连续自然数,且最大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_______  21教育网
三、解答题
9.在△ABC中,已知,求及面积
10.在△ABC中,已知A>B>C,且A=2C, ,求的长.
1.1.2余弦定理(一)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5.C 6.B
二、填空题
7. 8.
三、解答题
9. 解 由余弦定理,知
∴又∵∴

10. 解:由正弦定理,得 ∵A=2C ∴
∴ 又 ∴   ①
由余弦定理,得    ②
1 入②,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1正弦定理(二)
一、选择题
1.在△ABC中,已知,则的值为 (   )
A.  B.  C.   D.
2.在△ABC中,已知,则等于( )
A.  B.   C.   D.
3.在△ABC中,已知,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4.△ABC中,若sinA:sinB:sinC=m:(m+1):2m, 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0,+∞)   B.(,+∞)  
C.(1,+∞)  D.(2,+∞) 
5.在△ABC中,A为锐角,lgb+lg()=lgsinA=-lg, 则△ABC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中,已知,,则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7、在△ABC中,已知,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_________
8.在中,已知,那么的形状是一定是___   
三、解答题
9.已知方程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为△ABC的两边,A、B为两内角,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10、如图,D是直角△ABC斜边BC上一点,AB=AD,记∠CAD=,∠ABC=.
(1)证明 ;
(2)若AC=DC,求的值.
1.1.1正弦定理(二)
一、选择题
1.B 2.C 3.A 4.B 5.D 6.B
二、填空题
7. 8. 等腰三角形
三、解答题
9. 解:由方程两根之积为,方程两根之和为,∴
由正弦定理,得 即
∵ ∴A-B=0 ∴A=B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10. 解:(1) ,
  即.
(2).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由(1)得,
即.
D
α
β
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2余弦定理(二)
一、选择题
1.在△ABC中,AB=5,BC=6,AC=8,则△ABC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非钝角三角形
2、△的三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为设向量,,若,则角的大小为
A. B. C. D.
3.在△中,,,分别是,,的对边,且则等于 ( )
A. B. C. D.
4.在△ABC中,若,并有sinA=2sinBcosC,那么△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5.在ΔABC中,已知,AC边上的中线BD=,求sinA的值为(  )
A.   B.  C.  D.
6.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二、填空题
7.△ABC中,AB=2,BC=5,S△ABC=4,则AC=_________  
8.如图,在中,是边上一点,则.
三、解答题
9.在△ABC中,角A、B、C对边分别为,证明.
10. 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1)求角A的大小;
(2)若a=,b+c=3,求b和c的值.
1.1.2余弦定理(二)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C 6.A
二、填空题
7. 8.
三、解答题
9. 解 由余弦定理,知,

10. 解:(1)在△ABC中有B+C=π-A,由条件可得
4[1-cos(B+C)]-4cos2A+2=7.
又∵ cos(B+C)=-cosA, ∴4 cos2A-4cosA+1=0
解得:cosA=, 又A∈(0,π),∴ A=.
(2)由cosA= 知 =, 即
又a=,b+c=3,代入得 .
由 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