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逐篇过关
二十八、 曹刿论战
01
基础型
02
发展型
03
拓展型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十年春,齐师( )伐( )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
军队
攻打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凭,靠
基础型
学习任务群
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 )分人。”对( )曰:“小惠未遍( ) ,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 )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
指安身
独自享有
把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及,普遍
顺从,听从
虚夸,夸大
实情
使信服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对曰:“忠( )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 。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 )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跟随
击鼓进军
大败
驱车追赶
向下
已经
鼓作( )气,再( )而衰,三而竭( ) 。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鼓起
第二次
穷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推测,估计
埋伏
倒下
二、 文言词汇
1. 一词多义
介词,凭、靠
介词,把
动词,服从,听从
动词,跟随
名词,实情
名词,信用
名词,原因,缘故
连词,所以,因此
代词,指国事
结构助词,的
起补足音节作用
代词,指齐军
2. 古今异义
(1)肉食者鄙【2021】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粗俗;低下
(2)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3)弗敢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增加
(4)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监狱
(5)忠之属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忠诚
虚夸,夸大
指诉讼事件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6)可以一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许可
(7)再而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又一次
可以凭借
第二次
3.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1)神弗福也
在句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将鼓之
在句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赐福,保佑
击鼓进军
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落实加点的字词)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3.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5.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 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 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 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C
发展型
【解析】文章对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写得比较简略,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较详细。故选C。
2. 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都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他不“鄙”的表现。(教材思考探究延伸)
示例:①尽职尽责,执政为民,取信于民。②“公与之乘”的细节表现了他礼贤下士。③知人善任,用人不疑。④“公问其故”的情节表现了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甲】文略
【乙】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①,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拓展型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智如目也:智慧就像眼睛一样。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政乱兵弱/兵甲已足
B.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C. 丧地数百里/贤者能勿丧耳
D. 故知之难/温故而知新
C
【解析】A项,军队/兵器。B项,自从/自己。C项,丧失。D项,因此/学过的知识。故选C。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 之 弱 乱 非 越 之 下 也 而 欲 伐 越 此 智 之 如 目 也
/
/
/
3. (对比阅读)请联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和【乙】文刻画人物共同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
(2)结合两文内容,分析鲁庄公和楚庄王在谋略和性格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略上:都见识浅陋,“未能远谋”,只能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能做出长久的规划和打算。性格上:都能够采纳谋士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不刚愎自用,知人善任。
【参考译文】【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
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因此了解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自己才叫作明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