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宋代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学生学什么——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大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宋代经济的发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教材内容
1.创设社会生活情境、知道宋代农业、手工业方面发展的成就;
2.呈现《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3.根据宋朝经济发展对比等史料,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学会“论从史出”;
4.举例说明宋代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对外贸易对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交流做出的贡献,提升家国情怀。
一、学生学什么——学习目标
确定依据
重点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课程标准、教材、学情
难点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核心素养:“历史理解”
课程标准、教材、学情
一、学生学什么——重点难点
导 入 :走进苏东坡 活动设计 探究问题与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
环节一 : 农业·谁道人生再无少 活动设计 探究问题与设计意图
材料一: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迢迢涧水随人急,冉冉岩花扑马香。
——北宋·苏轼《歇白塔铺》
材料二:
二、学生怎么学
设计意图:
读图识图,获取信息
探究问题:
①通过此诗,你了解到北宋时期何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②根据诗歌及地图,宋朝主要的粮食产区在哪里?
学习层次:分析
学习评价:说出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
环节一 : 农业·谁道人生再无少 活动设计 探究问题与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设计意图:
读图识图,掌握方法
探究问题:
①问题1:通过此诗,你了解到北宋何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学习层次:分析归纳
学习评价:尝试说出棉花的种植由广东和福建一带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了解棉花的种植情况
材料一: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北宋·苏轼《试院煎茶》
材料二:
环节二 : 手工业· 但愿人长久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问题2:诗中的“定州花瓷”体现了哪一手工业的发展?
问题3:手工业的成就
学习层次:迁移运用
学习评价:知道宋代
制瓷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设计意图:
材料展示,记忆理解
材料一: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北宋·苏轼《试院煎茶》
材料二:
环 节 二 : 手 工 业 · 但 愿 人 长 久 活动设计 探究问题与设计意图
视频:苏轼人生轨迹变化图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苏轼最远被贬谪到哪里?如何到达?反映了当时哪一手工业的发展?
学习层次:理解运用
学习评价:准确提取信息,知道造船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设计意图:
全面分析,掌握方法
环 节 三 : 商 业 · 此心安处是吾乡 活动设计 探究问题与设计意图
材料一: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北宋·苏轼《书上元夜游》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通过此诗,你了解到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情况如何?除此之外,北宋商业的繁荣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设计意图:
全面分析,掌握方法
环 节 三 : 商 业 · 此心安处是吾乡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1.找出画中的商铺,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找出《清明上河图》商铺悬挂的灯箱,它的出现说明当时商业在经营时间上有何特点?
学习层次:理解运用
设计意图:
读图识图,分析材料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三: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环 节 三 : 商 业 · 此心安处是吾乡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结合课本知识,商人在交易时可能会使用什么货币?
学习层次:理解归纳
设计意图:
全面概括,掌握方法
环 节 三 : 商 业 · 此心安处是吾乡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观察画中出现得最多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学习层次:理解运用
设计意图:
读图识图,迁移运用
《清明上河图》节选
环节四 :南移 · 直把杭州作汴州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观察宋代经济分布图,宋代经济发展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北哪一区域?这体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环节四 :南移 · 直把杭州作汴州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经济重心南移是在什么时候南移完成的?为什么这个时候完成?
学习层次:理解运用
学习评价:可以说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设计意图:
完善逻辑,回归主题
环节四 :南移 · 直把杭州作汴州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二、学生怎么学
探究问题:
经济重心南移是在什么时候南移完成的?为什么完成?
学习层次:理解运用
学习评价:从不同角度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设计意图:
完善逻辑,回归主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据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三、学到什么程度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理解
家国情怀
指导
感悟
重点:通过环节一二三的设置,采用小组交流与探讨,读图识图,问题驱动等方法,梳理知识;同时将知识与情境相融合,落实重点。
难点:通过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加以突破。在学习目标达成上,设置分层作业,检测重难点的学习情况,并提供自评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达成。
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目标达成
课后作业设计
学到什么程度
宋代的发展对当今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收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
未知点
已知点
自评表
作业
亮点:以苏轼的一生为明线,以宋朝经济的发展为暗线,通过诗词与视频观察、实物体验与探究,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了解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不足:关于重难点的落实仍需加强。
亮点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