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17: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4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课后篇一起巩固
一、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揪心(jiū)     支撑(chēng)
挫折(cuō) 新冠病毒(guàn)
B.骤然(zhòu) 旗帜(zhì)
罹难(lí) 血脉深情(mài)
C.铆劲(mǎo) 诠释(quán)
挑衅(xìn) 相濡以沫(rú)
D.储备(chǔ) 夯实(hāng)
累计(lěi) 乐观豁达(huò)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总书记还先后赴北京、武汉、浙江、陕西等地      调研,就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及时作出部署。
②经过艰苦努力,武汉疫情扩散得到有效    ,有效传染数开始直线下降。
③如同当年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一样,中国以沉痛的代价为全世界抗疫      了经验、赢得了时间。
A.考查    遏止    摸索
B.考察 遏制 摸索
C.考察 遏止 探索
D.考查 遏制 探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B.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
C.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D.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截至4月中旬,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99%,民营企业复工率超过90%,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
B.黑死病、霍乱、疟疾、流感、登革热、非典、埃博拉……在漫长而悲壮的缠斗中,多少百姓生灵涂炭,多少文明因此毁灭。
C.当使用科学、依靠科学、相信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D.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铁人张定宇
李春雷

大年三十。傍晚7时,办公室。
吃过饭,张定宇突然想起,要与病房里的妻子视频,说几句安慰话。这个可怜的女人啊,为我付出了一切,现在身染重病、生死未卜,不仅没有得到我的探望和照顾,连暖心的问候也少之又少。想到这里,张定宇心如刀割。
他擦擦眼泪,使劲摇晃麻木的脑仁,想出了几句温柔话。可刚刚酝酿好情绪,电话响了。
紧急通知,解放军陆海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已乘军机星夜驰援,3小时后降落。其中,陆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将直接奔赴金银潭医院。
少顷,电话再响:上海医疗队136名医护人员也将进驻,凌晨2时抵达!
“好!好!马上布置,马上迎接!”他挺直身体,一下子来了精神。
放下电话,急速召集人马,分头行动,再次冲锋。
真是武汉有幸、天道垂青。前些天,他已经抢在大疫来临之前,把全部病区规划改造完毕。这个“提前量”,在这个节骨眼上帮了他的大忙。
想到这里,心底涌上一阵职业的自豪。他伸出大拇指,狠狠地为自己点一个赞!
的确,张定宇提前完成的这一系列改造工程,太果断了,太给力了。
这,才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真正的责任感!
日历翻至1月25日,大年初一。
这是全国人民万家团圆的欢乐之夜,人们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大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可张定宇和他的战友们,却不能停下。他们要立即清洁消毒、摆放物品,为即将进驻的医疗队能最快投入战斗做好准备。
1月26日下午1时,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接管两个病区。
下午2时,上海医疗队入驻另外两个病区。
截至当晚11时,金银潭医院已累计收治重症患者657人。
火线48小时,张定宇兵不解甲、马不停蹄!

金银潭医院的空气中,溢满了浓浓的消毒水味道,像硝烟,似雾霾。
楼道里,大家时时看到张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听到他的大嗓门。
只是,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了,特别是双腿僵硬,如假肢般愈发不灵便。
上楼时,必须用双手紧握栏杆,用力地拉、拉。有一次,走着走着,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来。
1月28日早上8时,全体病区主任见面会。
简短地汇报完工作后,大家准备四散而去、各就各位。但这一次,张定宇破例要求大家留下,似有话说。
人们颇感意外。
而他,却又吞吞吐吐,足足一分钟。
众人纳闷了。这完全不是张院长的作风啊,从来没有见他如此局促啊。
他停顿一下,慢慢张口。
“兄弟姐妹们,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说。再不说,可能要耽误大事。”
大伙儿瞪大眼,眼神里翻动着惊疑的问号。这些年来,单位由乱到治,由弱到强,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细碎碎而又轰轰烈烈的事情。对于这些,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只要有张院长在,便没有什么大事。就像现在,天大的事,不也是他在硬挺挺地支撑着吗。
“我的身体出了问题……”
大家一惊,会场一片寂静。
“我是……渐冻症!”
什么 什么 大伙儿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是的,渐冻症,前年确诊。”他缓缓地却是平静地说,“医生告诉我,或许还有六七年的寿命。现在,我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
渐冻症,即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人类罕见病。此病多为进行性发展,其病变过程如同活人被渐渐“冻”住,直至身体僵硬、失去生命。更重要的是,这种病,无法医治。
在座都是医生,谁不明白呢。
联想他这些天来的异常行动,大家恍然大悟。
张定宇沉默少许,接着说:“我向各位兄弟姐妹道歉啊。这两年,我脾气不好,批评你们太多,你们都受委屈了!现在,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回更多患者;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跑出病毒的魔掌。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说完,他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走向前台,双手抱拳,深鞠一躬:“拜托大家了!”
泪水模糊了大家的眼睛……
白衣执甲,冒死前行!
最疲惫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张定宇就仰躺在办公室沙发上,与妻子视频聊天。一是问候,二是排解压力。
“疫情过后,我陪着你,好好休息。”
“咱俩相差5岁,正好可以一起退休。到时候,我给你一个人当护士。你给我一个人当院长。”
“只是我脾气不好、急躁、不服输,老毛病改不了。”
“这才是武汉人。一代代都是犟脾气,好像会传染一样。”
“别提传染。我不想听!”
“好吧。张院长英明,张院长能干。在张院长领导下,汉正街永远正,长江水永远清,金银潭永远风平浪静。”
“哈哈哈哈……”
笑着笑着,却没有声音了。
再听,却是一串串呼噜声。
他睡着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1日,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大年三十”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展开情节,使过年应该具有的祥和气氛与疫情的暴戾来袭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倍感紧张。
B.“这个可怜的女人啊”,“可怜”二字表达了张定宇对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身患重病妻子的怜惜,侧面表现了他面对疫情的无助和悲伤。
C.“楼道里,大家时时看到张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听到他的大嗓门”,“时时”暗示了他病情日益加重,也表现了他的操劳忙碌。
D.“一代代都是犟脾气,好像会传染一样”,“别提传染。我不想听!”“传染”一词看似相同,但在各自的语境中意思却截然不同。
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不惜笔墨描写张定宇要与妻子视频的心理活动,意在表现他因无法照料病重的妻子而产生的愧疚之情并照应结尾。
B.“金银潭医院的空气中,溢满了浓浓的消毒水味道,像硝烟,似雾霾”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疫情的严峻和气氛的紧张。
C.“我的身体出了问题……”“我是……渐冻症!”两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现出张定宇因渐冻症病情严重而导致的说话迟缓吞吞吐吐。
D.“汉正街永远正,长江水永远清……”张定宇妻子用一语双关的形式表现了对武汉恢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包含着对丈夫工作的肯定与赞扬。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张定宇的形象特征的,请简要分析。
(1)他伸出大拇指,狠狠地为自己点一个赞!
(2)“咱俩相差5岁,正好可以一起退休。到时候,我给你一个人当护士。你给我一个人当院长。”
8.本文虽是“人物特写”,却具有“电报体小说”的风格,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多       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美好人性。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击“非典”时67岁的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抒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李朝全《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曾散的《甘心》、李春雷的《三月正青春》等作品的主人公或为志愿者,或为心甘情愿奔赴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他们都是“90后”年轻人。由此我们真切地看到年轻一代在成长。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临危受命  老而弥坚
B.可歌可泣 临危不乱 老而弥坚
C.可悲可叹 临危不乱 历久弥新
D.可悲可叹 临危受命 历久弥新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B.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C.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郑重的崇高感。
D.作品用独具人物个性的一系列语言和细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
B.除了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外,更多的是为无名者立传的作品
C.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
D.这些作品都为抗疫英雄立传,包括讴歌钟南山、张定宇这些杰出人物的作品在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3题。
12月20日至12月30日,“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这次展览视野广阔,触角细腻,从纪实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这场聚焦武汉、辐射全国的战“疫”的景象。影像题材从病区到社区,从医疗工作者到志愿者,从封闭管控到复工复产,从严冬寒雪到春意盎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有代表性。其中特别设置的“为天使造像”单元,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带领观众走近那些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去看,去听,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力量。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中,摄影人没有缺席。他们不惧风险,深入一线,用无数细节还原出一段不可磨灭的中国战“疫”记忆。
12.请对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60个字左右。
13.下图是“为天使造像”单元中的一张照片。请为这张照片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
要求:紧扣照片内容,使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两名白衣天使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背靠背稍作休整。
1.
答案A
解析A项,“挫”应读“cuò”,“冠”应读“guān”。
2.
答案B
解析“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考察”指实地观察了解。①应该选用“考察”。“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②应该选用“遏制”。“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③应该选用“摸索”。
3.
答案D
解析D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应改为“休戚相关”。“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4.
答案A
解析B项,语义重复,“百姓生灵涂炭”可改为“生灵惨遭涂炭”。C项,语序不当,“使用科学、依靠科学、相信科学”可改为“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D项,成分残缺,“始终”之后应该加“保持”。
5.
答案B
解析“侧面表现了他面对疫情的无助和悲伤”错,无中生有。他的无助和悲伤只是对妻子的病情,而非针对疫情的,选项中夸大了“无助和悲伤”的指涉范围。
6.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两个省略号是表现张定宇的说话迟缓和吞吞吐吐,其原因并非因病情引起,而是由于其既要勇挑重担,又担心疾病影响工作的矛盾心理的行为表现。
7.
参考答案(1)本句运用细节(动作)描写,正面表现出张定宇自信乐观的性格特点。
(2)本句通过侧面描写,用妻子的话表现出张定宇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8.
参考答案①结构单纯:本文紧紧围绕抗疫选材组篇,结构全文;②情节直白:整个抗疫过程的展开,不枝不蔓,简洁明了;③人物单一:全文主要围绕张定宇进行刻画,其他人物只发挥烘托陪衬作用;④语言简明: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⑤句子简短:本文多用短句,语言准确生动。
解析首先明确什么是“电报体风格”,所谓的“电报体”,是海明威发明的一种文章体裁,以其精悍、简练、明快著称,因为其语言简明,叙事张力大,故能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做此题,可从情节、人物、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切入。
9.
答案A
解析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可悲可叹:既怜悯又无奈。第一空修饰“闪光人物”,应选“可歌可泣”。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临危不乱:面临危险心情
不慌乱,形容人在危机时刻能够从容面对。第二空根据语境“抗击‘非典’时67岁的他”,应选“临危受命”。老而弥坚:人虽已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第三空修饰“精神丰碑”,应选“老而弥坚”。
10.
答案A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问题:语序不当,名量性定语“一系列”应放在动词性定语“用……”之后;成分残缺,“再现”没有宾语;搭配不当,“郑重”与“崇高感”搭配不当。根据以上分析,A项正确。
11.
答案B
解析括号前是钟南山、张定宇的介绍,衔接句承上启下,排除A、D两项;括号后是“主人公或为志愿者,或为心甘情愿奔赴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这些是普通人,且比较多,排除C项。
12.
参考答案①12月下旬,②抗击疫情影像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③用影像再现全国战“疫”景象,(或:用影像还原中国战“疫”记忆)④“为天使造像”单元⑤展现白衣战士的风采。
解析压缩时需要留下时间“12月20日至12月30日”,为了精简字数,可以替换成“12月下旬”。另外就是找到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或对象主体“‘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其次是相关地点、事件,“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地点)举行”,然后找出价值、意义、影响等相关信息,结合“这次展览视野广阔,触角细腻,从纪实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全国的战‘疫’的景象。……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有
代表性”得出“用影像再现全国战‘疫’景象”,结合“其中特别设置的‘为天使造像’单元,通过……的白衣天使……内心情感和精神力量”,得出“为天使造像”单元展现白衣战士的风采。结合“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中,摄影人没有缺席。他们不惧风险,深入一线,用无数细节还原出一段不可磨灭的中国战‘疫’记忆”得出“用影像还原中国战‘疫’记忆”。
13.
参考答案白衣天使们,你们全副武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与死神决战。即使再疲倦也决不肯倒下,你们背靠着背,组成了大写的“人”字,树起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丰碑!
解析图文转换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找出所有要素,然后由表及里揭示深层内涵,结合题干“请为这张照片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可知,主要是抒发感受,在简介图画内容后重点进行抒情议论,注意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要解答本题,一定不能忽视图片下方文字“两名白衣天使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背靠背稍作休整”,另外便是把两人背靠背的形状抽象出“人”字来,可据此写出深刻启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