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有这样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首诗,清新空灵,含蓄隽永。
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近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的脚步,再别康桥,感受那份难舍的离情别意。
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何解读诗歌?
《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象,指具体可感的形象,有人、事、景、物等;意,指思想、情意。“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
如何立象以尽意?以言立象,以象达意。
如何寻象以观意?通过“言”把握“象”,从“象”中揣摩“意”。(言-象-意)
“象”有时是一望而知的,“意”往往不是一望而知的,是需要体会揣摩的,需要把握“象”的特点与联系,从而把握蕴含在“象”中的意,进而把握诗歌的“意脉”“意境”。
理解诗歌
言
象
意
意脉
意境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感悟意境之美,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
把握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相关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一生中他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作品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简介
知识链接
新月派及其“三美”主张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 年,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应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其间爱恋林徽因。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回国。
徐志摩年表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遇大雾,飞机触山,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
1926年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29年兼中华书局编委。
志摩更注重精神的追求,他要拉着爱人飞往更高处同看宇宙的奥妙,但陆小曼却宁愿蜷缩万丈红尘,志摩爱她只能随她坠落。
知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于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朗诵诗歌
河 畔( ) 荡 漾 ( )
青 荇( ) 榆 阴 ( )
揉 碎( ) 浮 藻 ( )
长 篙( ) 漫 溯 ( )
斑 斓( ) 笙 箫 ( )
pàn
yàng
xìng
yú
róu
zǎo
gāo
sù
lán
shēng xiāo
辨识字音
再读课文,回味情感
(女)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女)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男)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女)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男)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女)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男)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轻轻地读
节奏稍快 欢乐
语速逐渐加快
语调持续提高
最后一句语速要慢
再读课文,回味情感
(女)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合)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语速比其他节要慢,语调要高
(男)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离别低落,语速慢,语调低
(女)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男) 悄悄的 我走了 正如我 悄悄的来
(男)我/挥一挥/衣袖↓,(合)不带走/一片/云彩↓。
(女) 我挥一挥衣袖
与第一节相似,轻轻地读
意象探析
再别康桥
琢磨琢磨标题,透露诗人怎样的情意?
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离别的忧愁?
……
真是这样?
言 意?
以往的阅读经验,可能对我们解读新的诗歌提供某种帮助,也可能形成某种遮蔽。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琢磨一下首节,透露诗人怎样的情意?
象:来、走,招手、作别云彩;
特点:轻轻的
情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伤离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悲?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意?
言
象
意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琢磨2、3节,透露诗人怎样的情意?
象:柳、柳影,
特点:金、艳、新娘(姑娘?)、在心头荡漾
情意?
倾慕啊,在心头,忘不掉
象:水草、水波
特点:青、油油(光润的/自然而然的)、招摇、柔
情意?
爱得太深了——深得不想做人了
为什么?是因为美才爱?还是因为爱才美?
言
象
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碧玉小嫁女,不敢攀贵德。(姑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猜一猜,徐志摩可能借“柳”“草”写什么?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言
象
意
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
在那遥远的地方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坐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象:潭水、沉淀着梦
特点:虹一般美丽
情意?
寻梦:重温旧梦
漫溯:很随心地向水中某个目标前进——没有任何压力的、自由的
星辉、放歌:想要纵情歌唱了。
特点:自由的、无压力的、兴奋的
情意:旧梦重温,太幸福
梦,或指向未来,或指向过去。梦?“沉淀”
言
象
意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象:我、笙箫、夏虫、康桥
特点:沉默、悄悄
情意?——这个旧梦构成的意境是:诗人默默地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它是秘密的,是不能公开的,不能和任何人共享的。(不悲伤、不忧愁)
到底是什么样的旧梦,才会这样?
徐志摩曾在在此求学,这个旧梦,是学业梦想吗?不是,求学之梦,有什么不能说的。这个旧梦,是创作梦想吗?不是,创作之梦,有什么不可说的。那这个旧梦是什么呢?
言
象
意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恋情本来就是不适合观摩的。
更何况1928 年3 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游历欧亚直至8月归国(据韩石山《徐志摩传》)。徐志摩此诗作于当年11月,当为获悉林梁成婚之后。过去的浪漫的回味,已经不便公开了,只能独自默默体味,感受曾经的幸福。
言
象
意
据徐志摩的传记,1920年10月上旬,徐志摩在伦敦结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徐志摩和林徽因二人“曾结伴在剑桥漫步”。
俊男靓女,才子佳人,在美丽的康河边漫步,会发生些什么?
只是此时,徐志摩已婚。1921 年林徽因随父归国。
“寻梦”,寻的是“一段旧情,一段美好的回忆”。(知人论世)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至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诗人为什么跟“西天的云彩”告别,为什么强调“轻轻”“悄悄”,因为“西天的云彩”如旧梦一般美丽,因为美丽的旧梦只适合独自品味。为什么“柳”要比成“新娘”,而不是“姑娘”。
值得注意的是,徐志摩的这首诗写得很优雅、很潇洒,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一点世俗的失落之感,更不要说“痛苦”“忧愁”了。
他只是潇洒地与“旧梦”告别。
言
象
意
象:我,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云彩。
特点:悄悄的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徐志摩默默地回味旧梦是陶醉的,告别旧梦是轻轻悄悄的,是优雅的、潇洒的。
二、探究诗歌经典性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经典?
湖上
胡适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胡适完全否定了旧体诗,新诗创作从零开始。大白话分行,缺乏诗意。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经典?
郭沫若引进西欧浪漫主义诗歌理念:诗是激情的流泻。有激情而缺乏节制,然而毕竟有了“激情”。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经典?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经典?
当时,“强烈感情的流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收的原则。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以不强烈的潇洒的感情,展现了一种新的风格。
找出并概括诗中由康桥独特的意象构建的美丽画面。
招手作别云彩图
青荇水底招摇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挥手惜别云彩图
本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云彩”这一意象有何作用?
招手作别云彩图
连用三个“轻轻的”,运用反复手法,实写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和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做依依惜别,营造了宁静和谐的意境,表现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向自然景物转移,云彩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营造出清新飘逸之感。
本节中“金柳”的意象有何作用?
河畔金柳倒影图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比喻,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河畔的柳树在夕阳的照耀下显示出金黄色,这与穿红着绿的新娘形似,温润可人,艳影正是金柳的倒影。“夕阳中的新娘”这一形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人对康桥及一草一木的爱恋。“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欢喜以及浓烈的热爱之情。
“柳”谐音“留”,有惜别的含义,表达了诗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为什么诗人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青荇水底招摇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贬义褒用, 拟人,“招摇”的意思是故意张大声势,本文是摇摆的意思,将青荇人格化,写出了水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挽留,富有情趣,表达出诗人对康桥一草一木的喜爱。
“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眷恋,寄予着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留恋。
本节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榆阴浮藻清潭图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比喻。把“拜伦潭”比成彩虹,“揉碎”写出“天上虹”倒映在清潭里,霞光被浮藻分散,色彩斑斓。不仅表达了对眼前景致之美的赞叹,更表达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与追忆。
虚实结合。“榆荫下的一潭”指拜伦潭,诗人留学期间经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想。“彩虹似的梦”既指诗人昔日在此地的美好生活,也指诗人的生活理想。将眼前之景与往昔回忆、心中理想结合起来。
作者借两个动作“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星辉斑斓里放歌”,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撑篙漫溯寻梦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本节由实入虚,虚实交织下,营造出梦幻的氛围。“漫溯”“放歌”是由美景所诱发出来的,是情不自禁的,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作者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对康桥的痴迷,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康河、星辉伴随诗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岁月,今日康河、星辉仍能让诗人无限激动。
作者为何“不能放歌”?
黄昏夏虫沉默图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的快乐心情达到极点,承上一节“寻梦”,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只能在沉默中体会离别的惆怅。“放歌”只是当时的心愿罢了。
笙箫是一种乐器,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 悄悄无声,笙箫有声,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渲染一种无边的寂静。
拟人,顶真,由夏虫的沉默扩展到康桥的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则是“康桥今晚是沉默的”倒装,衬托环境的沉寂和别离的惆怅,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
本节和第一节是否重复,在诗中有何作用?
挥手惜别云彩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内容上:“悄悄的”以词句的变换表露诗人不舍离去,不愿惊动母校的感情。 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情感变化
1.全诗中,诗人情感有哪些变化?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图
5.感情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6.情绪低落,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图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
形式之美
新月派的“三美”
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有停顿,有平仄,有韵脚,有节奏。
绘画美: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回环往复,节奏感强。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韵律和谐。每一小节2、4句押韵,节节换韵,表现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
全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等。
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
节的匀称。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显示节的匀称。
句的整齐。每行字数不同,但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显得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两两错落有致,突显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别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氛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课文总结
《再别康桥》一诗,我们读到的是离情,但给我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世俗的砂轮把我们的情感世界打磨得渐渐粗疏、冷漠时,我们更需要这一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来洗涤我们的灵魂,从而使我们学会感动,让生活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