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谏逐客书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谏逐客书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0 10: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故事导入:“郑国渠”事件
战国末年,秦国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宗室大臣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谏逐客书
李斯
学习目标
1.学会知人论世,弄清楚秦王嬴政逐客的缘由;
2.通过诵读、翻译,理清文脉,鉴赏李斯劝谏的清晰逻辑;
3.通过讨论,体会本文的说理特点,学习如何劝说特定的对象。
了解作者,
知人论世
第一章
了解作者
李斯(?—前208),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
了解作者
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
秦朝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传世,所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
李斯的三句名言
文体
谏:下对上进行劝谏的用语。
书: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类同“表”。
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公文的范本。作为一篇不足千字的短文,流传两千余年,实在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说理文章。
落实字词,理清文脉
第二章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迎蹇(jiǎn)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谦辞,指自己。

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招致、招揽。

兼并,吞并。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殷盛
殷实,富裕。
乐用
乐于为用。

攻克,占领。
治强
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

改变。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东据成皋(gāo)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

控制。

吞并、囊括。

占有。

同“纵”,合纵。当时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

攻取。

延续。
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à),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堵塞,封闭。
私门
权贵大臣之家。
蚕食
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公室
王室。
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à),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使……退却。

同“纳”,接纳。

这。
向使
假使,倘若。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ē)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佩带。

树立。

陈设。

通“悦”,喜悦,喜爱。

求得,收罗。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jué)騠(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ē)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江南
长江以南地区。
丹青
丹砂和青雘,绘画时所用的颜料。

彩色,彩绘。
外厩
宫外的马圈。
所以
用来……。
下陈
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jué)騠(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ē)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

耳饰。

未经染色的绢。

附着,镶嵌。
随俗雅化
随合时俗而雅致不凡。
佳冶
娇美妖冶。佳,美好,美丽。冶,妖冶,艳丽。
夫击瓮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秦人将瓮、缶作为打击乐器。

击打,拍打。

大腿。
适观
适于观听。

陶制的容器,古人用来打水。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人民
和下面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
所以
用来……。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取人
选人。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shì)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拒绝。

同“释”,舍弃。

成就。
太山
即泰山。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shì)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丰裕,繁盛。
五帝
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王
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推却,拒绝。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jiè)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

资助,供给。

使成就霸业。
藉寇兵而赍盗粮
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
黔首
指平民、百姓。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外树怨于诸侯
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损民以益仇
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力。益:增益,增多。
用思维导图梳理本文的论证脉络:
《谏逐客书》
开头句:
开门见山
观点鲜明:直接指出逐客令错误。
第一段:
客卿之功
总结历史上四个君王时期,众多客卿的丰功伟绩。
第二段:
重物轻人
秦王所重声色珠宝,都是外来之物,却不喜欢外来之人,不问是非,直接逐客。
第三段:
利他害己
王者不却众庶,先贤五帝三王,无敌的原因是爱民,逐客对他国有利。
第四段:
总结全文
逐客关系秦国的安危。
说理之妙,认真品味
第三章
(1)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用来说理。
(2)正反对比:四君用客和秦王轻客的对比,重物与轻人的对比。
(3)层层深化:从古到今,从今到未来;逐客危害从轻到重,不强大,不能统一到国家亡国等。
本文在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上极具特点,请简要概括。
清人余诚评价《谏逐客书》“义最真挚”“语最委婉”。请结合课文,分析“义”为何能真挚,“语”为何要委婉。
国之大“义”
李斯先讲述秦国的春秋霸业史和战国兼并史,以启发秦王的政治野心;接着揭示出逐客之谬——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再义正辞严地阐述了逐客之弊害。
所言不及个人利益,都是国之大“义”,所以忠心耿耿,真挚动人。
“语”意委婉
李斯先委婉道出用客任贤之理;
再迎合秦王欲望,正面铺陈色、乐、珠玉之美,直至引出反诘,使秦王醒悟;
在直陈逐客之弊时,也是以太山、河海作比,避免咄咄逼人之势;
结论陈意明晰,但点到为止,留与秦王思考的空间,从而委婉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结全文
历史记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一道上书,一番游说,改变了自己和所有外在者的命运,也改变了秦国的命运,加速了统一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