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从士人的转型看晚清社会权势之变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课件:从士人的转型看晚清社会权势之变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09: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想要了解一国的社会生活,绝不能单凭几条法律几部法令,而要看得见那一社会的心灵。
——瞿秋白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管子 小匡》
忧思﹒探索﹒转型
从士人的视角看晚清社会之变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士人的忧思
——政治之变
士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苦学》
任务:观看晚清疆域的演变视频,说说士人感到忧虑的原因有哪些?
由西方看中国,其全神贯注皆在于“要求(中国)中央政府有责任履行各项条约”。而由此带来的,正是一个比战争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过程。
——杨国强《衰世与西法》
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士人的忧思——近代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款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开埠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十个通商口岸/开天津为商埠 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其他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内河航行权 承认朝鲜独立;在中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惩办“首祸诸臣”;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
使馆区,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士人的忧思——近代不平等条约
1、某班同学在整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一问题的时候,列出了以下答案,这些答案正确的有( )
A.0条 B.1条
C.2条 D.3条

士人的忧思——近代不平等条约
士人的探索
——思想之变
饱读诗书的士子,一旦经新学启迪和时局刺激,其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义务感顿时勃发起来。
——冯天瑜
2、下图是某本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请完成缺失部分内容的填空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康有为及“康党”
1898年的失败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士人的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第二部分 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第3章
第4章 抚夷之策
第5章 自强说的滥觞
(一) 恭亲王与总理衙门
(二) 冯桂芬其人其书
(三) 太平天国对现代化的兴趣
第三部 对西方技术的渴望 1861-1870
第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第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第8章 同文馆的创设
第9章
第五部分 1900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第15章 维新派
(一) 传教士的影响
(二) 早期维新派
第16章
第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第18章
(一) 朝廷与皇帝
(二) 反变法的保守思想
第19章 义和团




士人的探索——开眼看世界

他们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探头出来,开眼看世界,并能放下“天朝”的架子,平静地看待另一种文明,已是石破天惊之举。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尚未辨明中国的方向,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茅海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封建士人开眼看世界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进步性: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局限性:著书立说,尚未付出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制度;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下图是某本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请完成缺失部分内容的填空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康有为及“康党”
1898年的失败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士人的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第二部分 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第3章
第4章 抚夷之策
第5章 自强说的滥觞
(一) 恭亲王与总理衙门
(二) 冯桂芬其人其书
(三) 太平天国对现代化的兴趣
第三部 对西方技术的渴望 1861-1870
第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第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第8章 同文馆的创设
第9章
第五部分 1900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第15章 维新派
(一) 传教士的影响
(二) 早期维新派
第16章
第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第18章
(一) 朝廷与皇帝
(二) 反变法的保守思想
第19章 义和团



观点一: 张文襄(张之洞)之效西法,非慕欧化也;文襄之图富强,志不在富强也。盖欲借富强以保中国,保中国即所以保名教。(注:名教是指儒家思想中关于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
——辜鸿铭
观点二:对传统儒家思想(封建礼教)的冲击,不仅来自外部,还来自洋务运动本身。
——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
关于洋务运动究竟是“保封建礼教”还是“冲击封建礼教”,世人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赞成哪一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士人的探索——洋务运动

2、下图是某本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请完成缺失部分内容的填空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康有为及“康党”
1898年的失败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士人的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第二部分 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第3章
第4章 抚夷之策
第5章 自强说的滥觞
(一) 恭亲王与总理衙门
(二) 冯桂芬其人其书
(三) 太平天国对现代化的兴趣
第三部 对西方技术的渴望 1861-1870
第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第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第8章 同文馆的创设
第9章
第五部分 1900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第15章 维新派
(一) 传教士的影响
(二) 早期维新派
第16章
第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第18章
(一) 朝廷与皇帝
(二) 反变法的保守思想
第19章 义和团


士人的探索——戊戌变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18章
(一) 朝廷与皇帝
(二) 反变法的保守思想
1898年的失败
材料
维新志士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力量,
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士人的探索——戊戌变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
材料:它(指维新变法思想)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场革命,从而改变了最难改变的东西:世界观。……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社会的新陈代谢》
士人的转型
——社会之变
科举制的废除,切断了“士”的来源,直接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材料:1905年科举制废除,切断了传统士大夫晋升官僚体制之路……游移于体制之外的新型知识分子,在社会分工日渐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寻求谋生之路。他们不再如以往士大夫仅有读书做官的单一通道,而是有了职业上的“分工”。状元出身的张謇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严复、梁启超等人致力于译书、创办《国闻报》等报刊,成了以媒介影响社会的传媒知识分子。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社会变迁视阈下的知识分子成长路径》
传统士大夫 近代知识分子
知识结构
社会职业
社会影响
四书五经
新学
单一从政
职业的多样化

士人的转型——近代教育
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成为王朝的掘墓人,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推动了思想解放
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士人的转型——近代教育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世界局势的新变化,作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

士人的忧思——政治权势之变

士人的探索——思想权势之变

士人的转型——社会权势之变
目录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即存在的局限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