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10: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你知道教材的封面故事吗?
壁画中哪些人物是关键角色?他们分别在哪个位置?
你所看到的壁画完整吗?
莫高窟初唐323窟北壁的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摹本
该图共由4组画面组成,呈“凹”字型排列,每个画面旁均有清晰榜题:
1
2
3
4
1
画面的右上角有一殿堂,内有两个站立的佛像,殿堂正面额匾上有“甘泉宫”三字,下方画帝王、臣属持香炉或笏拜谒。
2
皇帝骑在马上,左右臣属八人,一人手持曲柄华盖。张骞持笏跪拜辞别,后有从者持节牵马。
3
张骞行进在途中
4
远处有一城郭,二和尚立于门外,城内有佛塔。
哪一组画面最打动你?为什么?
对照地图,你能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吗?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募能者。
——《史记·大宛 yuān列传》
西域
“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
如何理解?
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大夏
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他们一直到达蒲昌海(罗布泊),也可能只到达敦煌;在最西部的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他们从罗马帝国到叙利亚;从叙利亚到贵霜王国,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是波斯人;从波斯—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
——[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
如何理解“凿空”?
一方面,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而且断断续续,不大为世人所知。因此司马迁将张骞通西域视为开辟道路的创举。
另一方面,张骞通西域前后的丝绸之路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此次出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诸国,并且了解到其他几个大国的存在,有乌孙(取代大月氏在伊犁河流域)、奄蔡(在里海北岸)、安息(帕提亚帝国的波斯)、条支(塞琉古帝国的叙利亚)、黎轩(托勒密帝国的埃及)和身毒(天竺,大部属今印度),并且详细记载了从大宛到这些国家的方位和距离,描述了当时欧亚大陆主要的政治、地理格局。……此后,历代使者商贾沿着张骞开辟的道路络绎于途,“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胡商客贩,日款于塞下”。
《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今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Yuandu,即古印度)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横断山脉
澜沧江
怒江
蜀身毒道
提出了从四川出发,经身毒国通大夏的探险计划,认为这条通西域的道路可能更加便利和安全。
实施效果如何?
由于中国西南地区山川纵横,地形复杂,使者未能到达身毒国,但推动了西汉王朝在西南地区统治的扩展和深入,也促进了西南丝绸之路交通的发展。唐宋时期,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
P52学思之窗,想一想: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
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北方的“茶马路”
——草原丝绸之路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湛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 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黄金什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 转送致之, 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未还。 ……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汉书·地理志》
何人,何时“凿空”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虞云国《细说宋朝》
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市舶(海外贸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
政治军事: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商品: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
优势:海上运输更加安全且载货量大
技术条件: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政府积极的对外政策
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
3
2
4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有哪几条路线?(内容)
丝绸之路因何得名?(概念)
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及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一书第一卷中,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在首次明确提出了“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意为 “通往丝国的道路”。关于“Sera”,李希霍芬推断是中国的长安,实际应该是洛阳,即当时的东汉都城。
丝绸之路因何得名?(概念)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
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汉书·地理志》有载)
可以推断出?
小方盘城
庞贝古城壁画中身着丝绸的女神,1世纪
传说,罗马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丝绸长袍去看戏,引起全场的钦羡(维吉尔,《罗马帝国衰亡史》)
“……精美的带有装饰图案的织布是由这些羊毛织成的,马其顿人使用它们作为枕头,作为它们坐垫的垫衬物。塞里斯织物也属于这类织物,它就像干燥后的足丝脱落的皮。”
——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地理志》
“图卢斯阿,登上绯红色卧床,能使可怜的年轻人辗转反侧于卧榻,华美的丝物怎能给他安慰?”
——古罗马诗人 普罗佩提乌斯《哀歌》
“丝路”
“商路”
张骞的两次西行,引入了大批西方物品,如石榴、葡萄、胡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初由于骑兵力量不足,汉朝对匈奴的频繁入侵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而张骞从中亚引进了优良的马饲料苜蓿和优良马种大宛马,这对加强中国骑兵的作战能力无疑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此外,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所带的牛羊以万计和金帛数千万可见,他们也有经济上往来的目的。由此开始,中西方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汉朝每年都要“组团”出使西域,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由此形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峰。
——荣新江《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 》,甘肃教育出版社,9页
物种交流之路
技术交流之路
文化交流之路
如何论证?
莫高窟初唐323窟北壁的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摹本
1
2
3
4
壁画的榜题上写着:“前汉中宗既获金人,不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问名号时。”
图中所画是否符合史实?
你的依据是?
佛教史迹画
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
如果此画符合史实,你还需要哪些互证的史料?
如果此画不符史实,那么你觉得它的史料价值在哪里?
北壁佛图澄故事右下角画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阿育王是公元三世纪中印度摩揭陀国国王,笃信佛教,大造佛塔。画面画一帝王率臣属礼拜六塔,下跪者是阿育王,由于该塔是外道之塔,受不起信佛教的阿育王一拜而倒塌。
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丝绸之路对中西交流带来的影响
①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中国和世界文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②丰富了中华文化,民族交融,奠定中国疆域版图和文化大国地位。
③在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
④推动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古代农耕、游牧经济之间的交互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开启了命运共同体的征程。
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特点: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双方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
2014年,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称作“对话之路”
如何理解?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丝绸之路因何得名?(概念)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有哪几条路线?(内容)
丝绸之路带来了哪些交流?(影响)
特点:
(1)起源早,时间长,历史悠久。
(2)线路多,覆盖面广。
(3)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5)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
(6)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认识: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②包容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③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中外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的交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总结:古代中国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