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综合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章综合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9 17: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章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Zn与稀盐酸的反应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
C.与稀硫酸的反应 D.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2.2023年电视剧《狂飙》火遍荧屏和网络,电视剧里面涉及许多化学知识,下列错误的是
A.干嚼咖啡相比于水冲咖啡,干嚼咖啡会增加咖啡在身体里的浓度,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冻鱼的方法保存鱼,是运用了降低温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
C.有压力要吃棒棒糖,棒棒糖主要成分是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属于共价化合物
D.“电鱼”属于原电池放电,放电时电流和电子都不能进入电解质溶液
3.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与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B.每生成4.48L ,转移电子数为
C.反应中若有19.7g Au元素被还原,则生成0.05mol
D.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在正极发生反应
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点时,υ(X)=υ(Z)
B.a、b两点的速率:υa (Z) >υb (Z)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D.反应在0~10 s内,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9 mol/(L s)
5.锂-空气电池放电时反应为2Li+O2=Li2O2,某锂-空气电池的构造原理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作为该电池的正极
B.电子从含催化剂的多孔电极流向锂
C.可选用稀硫酸作为电解液
D.多孔材料可增大催化剂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6.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N2(g)+3H2 (g)2NH3(g)的反应,5s内N2(g)由1mol减至0.2mol。则NH3(g)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16mol/(L s) B.0.24mol/(L s)
C.0.08 mol/(L s) D.0.008 mol/(L s)
7.化学与社会生产息息相关。下列生产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调控无关的是
A.向门窗合页里注油
B.合成氨时,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C.煅烧矿石时,向炉膛“鼓风”增强火势
D.在空运水果中放入冰袋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Cl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C.乙醇的分子式C2H6O D.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9.保定有四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驴肉火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健身用的铁球是由合金制作而成的
B.面酱含有大量的糖和盐,过多食用对健康无益
C.“春不老”是芥菜,其中富含有机高分子,如纤维素、维生素
D.驴肉主要含蛋白质,天然蛋白质遇浓硝酸会显黄色
10.2023年4月20日,SpaceX的巨无霸航天器“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星基地进行了试飞。下列关于“星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星舰”采用不锈钢外壳,不锈钢密度比铝合金大
B.“星舰”舰体外的烧蚀层可采用耐高温材料
C.“星舰”及助推器都实现了重复使用,从而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D.“星舰”采用的猛禽发动机以液氧和甲烷为燃料,比使用与偏二甲肼为燃料环保
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的碳原子都属于不饱和碳原子
B.该分子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8
12.下列实验,预测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预测的实验现象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滴加少量浓NaOH溶液,观察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
B 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铁锈溶于稀盐酸, 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C 检验Na2SO3是否变质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和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
A.A B.B C.C D.D
13.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中王亚平老师用结构(如下所示)的物质制作出“冰球”,其中X、Y、Z、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的焰色试验中火焰呈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Z> Y
C.Z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均有氧化性
D.X、Y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10的苯的同系物共有3种结构
B.、、的二氯代物均有4种
C.C5H10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立方烷( )经氯气取代后可得到六氯立方烷, 其可能的结构有2种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
B.某气态烃CxHy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大于100℃),则y=4;若体积减少,则y>4;否则y<4
C.相同质量的苯与HC≡ C- CH =CH2,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相等
D.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二、实验题
16.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草酸(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有关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H2O
V/mL c/ mol L-1 V/mL c/ mol L-1 V/mL
A 293 2 0.02 4 0.1 0 t1
B T1 2 0.02 3 0.1 V1 8
C 313 2 0.02 V2 0.1 1 t2
(1)草酸为弱酸,写出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___、T1=___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 ___________。
Ⅱ.催化剂在生产和科技领域起到重大作用。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4)定性分析:某同学通过观察甲中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快慢,由此得出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结论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___________。
17.课题组探究了海带提碘的优化条件,并用色度计测定了某海带样品中碘的含量。实验步骤:
Ⅰ.预处理:将干海带刷净,剪成1~2cm大小的方块,准确称量3.0g样品。
Ⅱ.灰化:选择合适的仪器用酒精灯加热干海带,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记录加热时间,停止加热,冷却。
Ⅲ.过滤:将冷却后的海带灰转移到50mL烧杯中,加入15mL蒸馏水,静置后过滤。
Ⅳ.氧化:向滤液中加入稀H2SO4和H2O2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滤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
Ⅴ.萃取:向分液漏斗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待溶液完全分层后,取下层溶液。
Ⅵ.含量测定:用色度计测定出所得溶液中碘的含量。
Ⅶ.回收处理:蒸馏碘的CCl4溶液,回收CCl4
(1)第Ⅱ步选择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第Ⅲ步滤液中K+的存在___________。
(3)第Ⅳ步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第Ⅴ步可得到I2的CCl4溶液,也可用如下流程从其中回收I2:
请写出步骤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碘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用色度计测得某碘溶液的吸光度后,利用以溶液吸光度为纵坐标、碘浓度(μg ml-1)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图,可以得出被测溶液碘浓度。为了绘制标准曲线图,取0.10g碘单质,用100mL容量瓶配成碘的CCl4溶液,取出0.10mL加入3.90mL CCl4中配得第一份碘的标准溶液。用色度计测其吸光度,得到标准曲线的第一个坐标点,该坐标点的横坐标是___________μg ml-1。
(6)课题组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研究了不同灰化时间对碘提取效果的影响。其结果如图所示。灰化时间超过40min,测得碘的含量逐渐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8.Ⅰ.在25℃、101kPa的条件下,已知部分化学键的断裂涉及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于反应,经实验测得每生成时,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则断开键所需的能量是___________kJ。
(2)有两个反应:a.,b.。这两个反应中,相同物质的量的、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时,放出的能量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据下图能量转化关系,生成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___________(填“>”、“=”或“<”)。
Ⅱ.下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4)若A为Zn片,B为石墨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段时间后,当在电池中放出3.36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有___________个电子通过了导线。
(5)若电池的总反应为,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填名称),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若A为镁片,B为铝片,电解质为NaOH溶液,则铝片为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四、结构与性质
19.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其二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种。
(3)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分子式为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
(4)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名称:_______。
(5)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B.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Zn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符合;
C.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不符合;
D.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D不符合;
答案选B。
2.D
【详解】A.干嚼咖啡后,咖啡在消化道内溶解,与水冲咖啡相比,咖啡在身体里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将鱼冷冻处理,可降低鱼的温度,从而减慢蛋白质变性的速率,运用的是降温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B正确;
C.棒棒糖主要成分是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C正确;
D.原电池放电时,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不能进入电解质溶液,但在电解质溶液中,可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传导电流,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该反应中,产物Fe3O4中有一个铁为+2价,故氧化剂AuS-与还原剂Fe2+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A错误;
B.无标准状况的条件,故无法计算,故B错误;
C.被还原的19.7gAu为0.1mol,则对应产生的Fe3O4为0.05mol,故C正确;
D.Fe2+在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反应中正极为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故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达到平衡时X减少了1.20-0.41=0.79mol,Y减少了1.00-0.21=0.79mol,Z增加了1.58mol,根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X(g)+Y(g)2Z(g),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故无法a点时X、Z的瞬时速率,A错误;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a、b两点中a点对应的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对应的反应物浓度,故生成Z的反应速率为υa (Z) >υb (Z),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C错误;
D.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反应在0~10 s内,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395 mol/(L s),D错误;
故答案为:B。
5.D
【分析】根据该空气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可知Li的化合价升高,O的化合价降低,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锂为负极,含催化剂的多孔电极为正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锂是该电池的负极,A错误;
B.根据原电池的电子流向可知,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锂流向含催化剂的多孔电极,B错误;
C.稀硫酸会和Li、Li2O2反应,故不能使用稀硫酸,C错误;
D.由于材料多孔,表面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N2(g)+3H2 (g)2NH3(g)的反应,5s内N2(g)由1mol减至0.2mol,则v(N2)= mol/(L s),v(NH3)=2v(N2)= 0.16mol/(L s),故选A。
7.A
【详解】A.向门窗合页里注油是为了增加润滑性,没有调控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调控无关,A符合题意;
B.铁触媒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调控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向炉膛“鼓风”,增大的浓度,能加快燃烧的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调控有关,C不符合题意;
D.在空运水果中放入冰袋,可以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调控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HCl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B.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20+17=37,该原子可以表示为,故B项错误;
C.乙醇为饱和一元醇,其分子式为C2H6O,故C项正确;
D.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6,最外层含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项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铁球通常由纯铁或含有少量碳、硅、锰等元素的铁合金制成,故A正确;
B.面酱含有大量的糖和盐,人体摄入过多的糖和盐对健康无益,故B正确;
C.维生素不是有机高分子,故C错误;
D.天然蛋白质遇浓硝酸会显黄色,故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不锈钢是密度比铝合金大的铁合金,故A正确;
B.烧蚀层应采用熔沸点低易挥发的物质,不能采用耐高温材料,故B错误;
C.航天器和助推器的重复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发射成本,有利于提高航天器的商业化利润,故C正确;
D.与发动机以有毒的二氧化氮与偏二甲肼为燃料相比,使用液氧和甲烷为燃料对环境污染相对比较小,更环保,故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结构中碳都含有不饱和双键或者三键或苯环,都属于不饱和碳, A正确;
B.分子含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正确;
C.双键的平面与苯环的平面共面时,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但是单键可以旋转,使得所有原子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 ;
D.苯环上有4个氢原子,所以分子式为C10H8,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检验氯化铵溶液中含有NH,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有NH,故A错误;
B.将铁锈溶于稀盐酸,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含有Fe3+,不能判断是否含有二价铁,故B错误;
C.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和稀盐酸,若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是硫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说明Na2SO3已变质,故C正确;
D.乙醇、水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不能证明乙醇中含有水,故D错误;
故选C。
13.D
【分析】根据M的焰色试验中火焰呈黄色推测M元素为Na元素,根据Y元素形成4个共价键推测Y元素为C元素,X元素形成1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最小推测X元素为H元素,Z元素形成2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大于Y小于M推测Z元素为O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A.该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其中含有离子键,也存在X-Y等极性共价键和Y-Y非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据分析Z和Y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和CH4,稳定性:ZY,故B正确;
C.Z元素为O元素,Z的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分别为氧气和臭氧,均有氧化性,故C正确;
D.X、Y形成的化合物例如乙烯等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A.该物质为苯的同系物,则其结构含苯环,若取代基为乙基,结构有1种,若取代基为2个甲基,在苯环上共邻、间、对3种结构,故分子式C8H10的苯的同系物共4种结构,A错误;
B.二氯代物有、、、、、、、、、;的二氯代物有、、、、、、、、;的二氯代物均有、、、、、、、、、、,B错误;
C.C5H10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故C正确;
D.立方烷的六氯取代和二氯取代个数相同,立方烷的二氯立方烷共3种结构,D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但是不确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此有机物的组成不一定为CnH2n,故A错误;
B.烃燃烧通式为CxHy+(x+y)O2xCO2+y H2O,气体体积减小,则x+y-1-(x+y)=y-1<0,故y<4;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大于100℃),则y=4;否则y>4,故B错误;
C.苯与HC≡ C- CH =CH2的最简式均为CH,则相同质量的苯与HC≡ C- CH =CH2,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相等,故C正确;
D.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故两者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C。
16.(1)
(2) 浓度 1 293 BC
(3)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0.00083 mol·L-1·s-1
(4) 不合理 阴离子不相同
【分析】研究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只允许改变影响反应速率的一个外界因素,若温度不同时,各物质的浓度必须相同;若某一种物质的浓度不同时,温度必须相同。
【详解】(1)草酸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钾盐、锰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离子方程式:。答案为:;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A、B中,c(H2C2O4)不同,则温度、c(KMnO4)都应相同;实验B、C中,c(H2C2O4)、c(KMnO4)都相同,则温度应不相同。所以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要保证c(KMnO4)不变,溶液的总体积必须相同,则其中V1=1,实验A、B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T1=293;实验BC中各物质的浓度相同,则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为:浓度;1;293;BC;
(3)若t1<8,比较实验AB,可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0-8s内,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KMnO4)=≈0.00083 mol·L-1·s-1。答案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0.00083 mol·L-1·s-1;
(4)FeCl3、CuSO4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都不相同,某同学通过观察甲中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快慢,不能推断出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因此该结论不合理,原因:阴离子不相同。答案为:不合理;阴离子不相同。
【点睛】比较两种离子的催化效果时,其它离子应相同,溶液的温度、离子的浓度也应相同。
17.(1)坩埚
(2)通过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含K+
(3)2I- + H2O2 + 2H+=I2 + 2H2O
(4)5I-++6H+=3I2+3H2O
(5)25
(6)I-被氧化为I2,I2挥发造成碘元素流失
【分析】用色度计测定某海带样品中碘的含量时,需获得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先将干海带刷净、剪碎、灼烧(灰化),然后加水溶解、过滤、氧化,用四氯化碳萃取,从而获得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用色度计测出所得溶液中碘的含量。
【详解】(1)第Ⅱ步操作为使用酒精灯加热干海带,使其灰化,要求仪器必须能够耐高温,所以选择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坩埚。答案为:坩埚;
(2)检验K+,常采用焰色反应,则证明第Ⅲ步滤液中K+存在的实验为:通过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含K+。答案为:通过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含K+;
(3)第Ⅳ步氧化过程中,I-被H2O2在酸性溶液下氧化为I2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 H2O2 + 2H+=I2 + 2H2O。答案为:2I- + H2O2 + 2H+=I2 + 2H2O;
(4)I2的CCl4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加入稀硫酸时,发生反应5NaI+NaIO3+3H2SO4=3Na2SO4+3I2+3H2O,则步骤Ⅱ的离子方程式:5I-++6H+=3I2+3H2O。答案为:5I-++6H+=3I2+3H2O;
(5)取0.10g碘单质,用100mL容量瓶配成碘的CCl4溶液,取出0.10mL加入3.90mL CCl4中
配得第一份碘的标准溶液,则所配制的4.0mL溶液中,含有I2的质量为0.10g×10-3,用色度计测其吸光度,得到标准曲线的第一个坐标点,该坐标点的横坐标是=25μg ml-1。答案为:25;
(6)从图中可以看出,灰化时间超过40min,测得碘的含量逐渐降低,表明I-转化为其它成分,则原因是:I-被氧化为I2,I2挥发造成碘元素流失。答案为:I-被氧化为I2,I2挥发造成碘元素流失。
【点睛】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常采用灼烧法,将有机碘转化为无机碘。
18.(1)431
(2)相等
(3) 放出 <
(4) 变小 为0.3NA
(5) 铜
(6)负
【详解】(1)反应的焓变等于生成物键能和减去反应物的键能和,则436kJ/mol+243kJ/mol-2×E()=-183kJ/mol,则E()=431kJ/mol;
(2)反应的焓变与反应途径和条件无关,故放出的能量相等;
(3)为0.5mol,结合图像可知,生成1mol放出热量91 kJ,由于的能量高于,故生成放出的能量小于。
(4)若A为Zn片,B为石墨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锌为活泼金属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正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反应过程中氢离子被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小;一段时间后,当在电池中放出3.36L(标准状况氢气为0.15mol)气体时,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电路中有0.3mol电子转移,为0.3NA个电子通过了导线。
(5)若电池的总反应为,反应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故负极材料是铜,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若A为镁片,B为铝片,电解质为NaOH溶液,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铝片为负极。
19.(1)
(2) C4H4 1
(3)
(4)
(5)D
【解析】(1)
电石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2)
正四面体烷中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其分子式为C4H4,正四面体烷中4个氢原子完全等效,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
故答案为C4H4,1;
(3)
分子式为C8H10,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环上只有一种氢原子,所以2个碳原子不可能是形成1个乙基,只能形成2个甲基,二甲基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两个甲基处于邻位位置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其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
环辛四烯的分子式为C8H8,不饱和度为5,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含有1个苯环,侧链不饱和度为1,故含有1个侧链为 CH=CH2,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故答案为;
(5)
乙烯基乙炔为CH2=CH C≡CH,每个乙烯基乙炔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碳碳三键,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
A.每个乙烯基乙炔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碳碳三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正确;
B.1mol乙烯基乙炔分子中1mol碳碳双键、1mol碳碳三键,1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两种官能团,故C正确;
D.乙烯基乙炔为CH2=CH C≡CH最简式为CH,乙烯C2H2的最简式为CH,二者最简式相同,二者质量相同,消耗氧气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熟悉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