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10: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基础掌握:
学习任务2:能够理解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以及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的历史功绩
学习任务3: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学习任务1:能够简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概念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狭义:
广义:
(二)背景
1、必然性
(1)政治根源: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日益腐朽。
②“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使得清朝统治危机加深,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辛亥革命(1894--1912)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以及影响之下,民族工业产生;
2.自然经济的解体(国内市场扩大)
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2.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文学会
日知会
华兴会
共进会
兴中会总会
光复会
(5)思想基础: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来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内容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局限性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 没有触动专制政体存在的社会基础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进步性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平均地权”不等于
“平分土地”
民族革命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补充和发展
前提
核心
(6)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给清政府沉重打击,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黄花岗烈士陵墓
黄花岗起义部分敢死队员
改变了民众对革命的认知
2、偶然性
(1)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2)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四川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建设铁路的高潮,四川人民自办铁路。1911年5月,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紧急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秘密泄露。并拘捕刘同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
必然的革命,偶然的辛亥
(三)过程
1、武昌起义(武昌首义)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2)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5省纷纷独立。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思考: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武昌起义总指挥 吴兆麟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危机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国都:南 京
纪元: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
国旗:五色旗
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实际情况
国家统一:北方尚未收复
政治制度:皇帝尚未退位,封建制度还未完全铲除
社会性质:未改变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3、南北议和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清政府无奈派袁世凯同南方革命党人和谈。帝国主义向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为袁助威。同时,立宪派也纷纷为袁出谋划策,进行活动。
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4、清帝退位和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
(1)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史学素养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但不能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史学界对“篡夺”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修正,因为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是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投票同意的,在程序上是合法的。
(2)1912年2月15日,南方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①英国等列强支持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③孙中山妥协退让
袁世凯获得革命果实的原因?
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人设法)
(1)时间:
1912年3月11日颁布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目的:
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防止袁世凯独裁(直接)
(3)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则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
评价:
①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①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②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
③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④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致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
②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③推动中国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是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④否定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
积极:
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积极:
(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政治民主化)
(2)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思想启蒙化)
(3)经济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工业化)
(4)社会生活上,促使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生活文明化)
历史局限:
(1)革命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
(2)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的实力
反帝
反封建
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
实现情况:
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成功:
失败:
实现程度:不彻底
反帝
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
反封建
帝制推翻,封建制度没有推翻,
经济基础还在(自然经济占主导)袁世凯上台。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根本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获取了。(直接表现)
思考: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
(2022.湖北卷.7)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