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从绍模(2022.11)第28题说起
28. 战争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2到13世纪的亚洲历史,在世界史上被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发动一系列震撼世界的远征,横扫整个亚洲和欧洲东部,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引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等
(1)请围绕材料一提供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10分)(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根据【学习要点】,指出考核所对应的学目标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 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描述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基本过程;能够运用文化遗存的考占材料及其他文献记载,说明希腊化时代文化是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并阐释希腊化时代文化的影响;能够结合相关材料,叙述蒙古西征影响下的东西方交流概况 能够组织和运用材料,比较分析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从绍模(2022.11)第28题说起
28. 战争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二
曾经主宰地区和地方事务的是神圣罗马帝国那成百上千的帝国骑士,还有教会和领主法庭。……《拿破仑法典》取代了泥古不化的既有法律法规,提出了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的重要观念,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许多重要思想,包括个人自由。……拿破仑的遗产还有更深远的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就波及范围而言,不仅是欧洲战争,也是全球性的战争。战争打碎了西班牙等一些全球帝国,法国革命激励下的拉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摘自理查德 埃文斯《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战争与文化的关系为视角,简要说明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列举“法国革命激励下的拉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的典型事例。(5分)
纲要下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近代战争推动西方文化的重构与扩张 能够结合典型的文化现象,描述独立战争后美国、拉丁美洲各具特色的多元性文化;能够结合史实,叙述拿破仑战争推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主要表现;能够结合典型的文化现象,描述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表现方式、被侵略民族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能够组织和运用材料,阐释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异同;分析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重要影响;能够综合分析被侵略民族文化里现新的多样性的原因,辩证认识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性,体悟被侵略民族努力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和主动吸收先进文化的借鉴意识
从绍模(2022.11)第28题说起
28. 战争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三
《大西洋宪章》宣称:“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 主权与自治《宣言》积极地阐释了民族自决,并将独立视为给予殖民地人民的一个恰当的奖励,这既为非殖民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在二战期间增加了盟军的利益。
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电影、电视和 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 国家身份的保持。
——改编自弗兰克 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指出《大西洋宪章》确立的原则所具有的政治理论意义。二战后,面对“文化帝国主义”,新兴民族国家新加坡是如何保持“国家身份”的?(5分)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现代战争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能够结合史实,描述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基本概况,并说明其主要影响;能够结合地图,说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时空分布;能够结合相关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能够选择典型的民族民主运动,组织和运用材料,阐释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认识现代战争对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重要作用;能够选择战争影响向文化的典型事例,组织和运用材料,从战争影响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理解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认识战争在破坏人类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从绍模(2022.11)第28题说起
【课标3.5】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评分标准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课标题 子目录 客观 主观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埃及
新加坡/韩国
印度
考情
数据来源:2022 浙江各市高二期末卷+高三各类统考卷
31/8
28/12
4
3
5
4
2
4
3
4
2
2
4
1
2
3
5
6
2
1
2
0
结合纲要,完成表格
著名战争 史实的纲要关联
古代 亚历山大远征
蒙古西征
近代 美国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拿破仑战争
欧洲殖民侵略
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劳颂逸
纲要下第2课第二目 古代世界的帝国
纲要上第10课第三目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纲要下第9课第一目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纲要下第13课第一目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纲要下第9课第三目 资本主义的扩展
纲要下第9课第一目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纲要上第五至第七单元
纲要下第7课、第9课、第12课
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重视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教材的出现频率
教材复习需重视目录、定位
重视史实复习(关键:时、地、人)
任务:在地图上标注三次蒙古西征的时间和路线
1219年-1225年(成吉思汗)
1235年-1242年(拔都,“长子出征”)
1252年-1260年(旭烈兀)
1.(2022·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期末·4)1251年,元宪宗蒙哥即位之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木刺夷国;二是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该次蒙古西征( )
A.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2.(2023·浙江A9协作体高三联考·7)《元史》记载: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丘)征身毒(印度),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该次蒙古西征( )
著名战争
古代 亚历山大远征
蒙古西征
近代 美国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拿破仑战争
欧洲殖民侵略
现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破坏
碰撞(契机)
具体表现
“交锋” ,是指锋刃相交,交战,双方正面冲突,也叫生死交锋。后又引伸为两种对立思想的争论(斗争)。
托尔斯泰
“蒙古人除了马粪,什么也没有留下。”
蒙古西征的影响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战争,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探究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石……
“一带一路”
措施:拓展疆域,鼓励通商;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
意义:促进了蒙古帝国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当今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战争 具体表现
古代
蒙古西征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引发较大规模民族迁徙,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破坏
碰撞(契机)
亚历山大远征
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欧洲传教士:第二次西征后,到漠北和蒙古;
旅行家:(意)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行纪》;
畏兀儿人:列班·扫马到欧洲
三大发明外传
西迁,东迁:色目人,“回回”
祝晨媛
破坏:
①希腊城邦底比斯②腓尼基名城推罗
③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④中亚
战争 具体表现
近代
破坏
碰撞(契机)
压迫被征服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欧洲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欧洲普遍诉求;
①俄国十二月党人②波兰华沙民族独立起义③奥地利普鲁士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欧洲殖民侵略
拿破仑战争
原有的美洲印第安文明遭到破坏
知识关联:选必三第三单元第7课
独立前:欧洲文化主导的多元文化;独立后形成新的美国文化;
“印度人的印度”、
埃及:君主立宪制
和阿拉伯传统等;
战争 具体表现
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朝鲜,台湾;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解体。③《埃维昂协议》,阿尔及利亚独立。
多样化印度;儒西结合的韩国、新加坡;阿拉伯文化主导带欧亚元素的埃及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摧毁法西斯势力,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
欧洲遭受致命打击;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知识关联:纲要上第24课、纲要下第17课
破坏
碰撞(契机)
徐潇雨
纲要下第14课
非洲(泛非主义)
拉美(墨西哥进步运动等)
亚洲
纲要上第21课、纲要下第16课
民族民主意识
民族自决原则
民族独立运动
世界殖民体系
3.(2023·浙南名校高三上联考·21)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以下关于民族主义的言论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②“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
③“印度人的印度” ④“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A.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
埃及抗英(1882) 埃及祖国党
纲要下第13课第三目 非洲的抗争
1900 泛非会议
选必三第13课第一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9世纪末 印度国大党
选必三第12课第三目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823 美国 门罗主义
纲要下第13课第一目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知识关联:纲要下不同阶段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材料一 随着征服的扩大,帝国的逐步建立,他才感到要想征服、统治这广袤之世界,就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当地民族作出让步。他到埃及以阿蒙之子法老自居,在波斯……让步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民族文化上的交流融合。公元前3世纪是希腊化文明的形成期,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三个王国以及后来分离出去的帕加马、巴克特里亚,这时进入了稳定发展、相互竞争的“治天下”时期。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叉渗透》
(2022·浙江舟山高二下期末·32)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作出让步”在波斯地区的表现。指出“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三个王国”中位于西亚的王国名称。(4分)
(1)表现: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3分)
名称:塞琉古王国。(1分)
征服者被“征服”,文化的交融
材料二 这一社会差异的严重性在俄国羸得对拿破仑大军的巨大胜利之后变得明显。1815年至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当他们回到俄国时,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起义不幸地失败了。当时俄国人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于西欧普遍的生活环境,更准确地说,俄国缺乏商业、工业。那时存在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被束缚的、无生气的农奴群众,即通常所说的“黑民”与处于社会顶端的贵族和宫廷。因而,种种改革和十二月党人所向往的西方式社会皆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022·浙江舟山高二下期末·32)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说明“拿破仑大军”对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影响。(5分)
(2)原因:俄国经济落后(或缺乏商业、工业) ;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沙皇专制独裁统治;农奴制盛行。(2分,每点1分,任答2点)
影响:封建、专制成众矢之的(或封建贵族特权被废除或封建制度受到沉重打击)(1分);民主、独立(1分)(或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自由、法治(1分)(或《拿破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或使“大陆法系”日益成熟)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先进文化“征服”旧制度
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三 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国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022·浙江舟山高二下期末·32)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战争本身……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请结合战后印度斗争史实说明殖民地居民“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恭顺”。(4分)
(3)解读: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或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传播自由、民主、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原则,推动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2分,每点1分)
史实: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2分,每点1分)
基于文化复兴的文化重构
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4.(2022·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期末·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以下符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
①使中华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②近代中国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
④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关联:纲要上近代史+选必三第2课第一目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用世界史、现代史的角度解释中国史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融合过程中焕发新的生机,①表达片面;
5.(2022·浙江绍兴高二下期末·24)20世纪50年代,印度实现独立后,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下列项中,属于印度文化多样化来源的是( )
①殖民主义 ②民族主义 ③社会主义 ④甘地主义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知识关联:选必三第12课第三目和第13课第三目表述的联系和悖论,文化侵略和殖民主义?
“实现独立”表示已经摆脱殖民主义
尼赫鲁时期,曾经和仿造苏联模式发展经济
除了结论,5本教材皆无史实支撑
教材列举的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共性: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1.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还有哪些?
2.和其他方式相比,战争这种方式有何特点?
3.你如何看待战争对文化的双重影响?
1940年10月23日的伦敦,肯辛顿荷兰大厦的图书馆在伦敦大轰炸中被一枚火焰炸弹炸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