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复习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纲要
知识
西方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
PART 1
中国的城市化
一、古代中国的村落、集镇、城市、民居
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三、现代中国的城市化
一、古代中国村落、集镇、城市、民居
(一)村落、集镇、城市
从字面上看,村落、集镇与城市有哪些区别?
——规模(人口、面积)、经济结构(农业、工商业)
聚落近似于村落,集镇也可以叫做市镇
姜寨聚落是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纲要》上P3图片)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纲要》上P84)
(一)村落、集镇、城市
1.村落、集镇与城市的起源
生产力发展
农业产生
形成村落
定居
军事防御需要
明朝……陆续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选必1P62)
城市可能起源于集镇的发展,也可能是政治、军事、商贸的需要,但其根源仍是生产力的发展
(一)村落、集镇、城市
2.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典型
(1)村落: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遗址,是中国最早的村落,誉为“华夏第一村”
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选必2P54)
——举例这些村落可能是什么文化遗址?
湖北天门的石家河遗址群,石家河城宏伟高大,城外有密集分布的50余处村落文化遗址。(选必2P56)
(一)村落、集镇、城市
2.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典型
(2)集镇(市镇):
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
浙江嘉善干家窑镇——制陶业
江苏吴江盛泽镇——丝织业
湖北汉口镇——商业巨镇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地理分布上的特征?
(一)村落、集镇、城市
2.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典型
(3)城市:各朝首都
朝代 首都 朝代 首都
商代 隋朝
西周 唐朝
东周 北宋
秦朝 南宋
西汉 元朝
东汉 明清
郑州、殷(安阳)
镐京(西安)
洛邑(洛阳)
咸阳
长安(西安)
洛阳
大兴城(西安)
长安(西安)
东京/汴京(开封)
临安(杭州)
大都(北京)
京师(北京)
Q1:地名中的“阴、阳”是什么意思?
Q2:判断以下是政治中心城市还是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兼具?
Q3:北宋首都开封出现了哪些商业新气象?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市场经营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高级酒店
香料店
灯箱广告
理发店
解库:当铺
轿子和马
Q3:北宋首都开封出现了哪些商业新气象?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市场经营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商业服务功能增强
出现纸币交子、契约广泛
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
2.村落、集镇与城市的典型
(3)城市:各朝代除首都外的重要城市
朝代 城市 备注
西汉
隋朝
唐朝
宋元
明朝
清朝
河西四郡
隋炀帝兴建、因京杭大运河而兴
登州、扬州、广州
洛阳
抗击匈奴需要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广州、泉州、明州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应天府(南京)
苏州、广州
明初的首都
工商业中心、唯一通商口岸
政治中心城市
军事要塞城市
港口和交通枢纽城市
工商业中心城市
杭州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明)徐扬:《盛世滋生图》(局部)——苏州
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种类增多,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苏州
(一)村落、集镇、城市
3.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
(1)总体特征:功能分区(宫殿区、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2)商朝:城市已经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中心
(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左祖右朝、面朝后市”
三个等级: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
礼乐制
比较分析唐朝长安西市与东市的异同
(一)村落、集镇、城市
4.村落、集镇与城市的作用
(1)村落: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选必2P54
人类的生活质量逐渐提供,宗族的凝聚意识逐渐形成,有一点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复习用书P131
(一)村落、集镇、城市
4.村落、集镇与城市的作用
(2)集镇: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多种功能
①人口聚集,促进工商业发展
②保护各种非农人士,促进技术、文化发展
③为人们参加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体育、艺术等群体活动创造条件
一、古代中国村落、集镇、城市、民居
(二)民居
时期 民居概况
远古 北方:穴居、半穴居(兴隆洼、半坡)——地上建筑
南方:巢居——干栏式建筑(河姆渡)
先秦以来 1.设计理念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2.住宅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3.民居最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明朝 1.砖木结构在民居建筑中普及
2.北方窑洞、四合院,南方徽派建筑、福建土楼
儒家伦理
国外“木构抬梁”建筑典范
唐招提寺(7世纪,纲要上P46)
首尔景福宫(14世纪,选必3P11)
法隆寺(始建于7世纪,选必3P11)
国外砖木建筑典范
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宫
(始建于1753年,选必3P12)
新加坡福德祠
(位于华人聚居区牛车水,选必3P47)
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1. 请根据选必2P62第1自然段,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的动因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设立
(2)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的出现和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特别是通商口岸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性质 代表性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865年,英国在香港创办汇丰银行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制造局
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开平矿务局,唐山)、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
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民族工业:
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
短暂春天阶段(民国初期/一战期间):天津永利碱厂(1917年,范旭东)、荣氏兄弟福新面粉厂(*上海)
民族商业:
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盛宣怀,上海)、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先施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
清末上海街头的煤气路灯
20世纪初上海街头的路灯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原名“大英自来火房”
由提供照明转为供暖
此路灯出现不早于?
什么性质的企业?
性质 代表性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
1865年,英国在香港创办汇丰银行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制造局
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开平矿务局,唐山)、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
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民族工业:
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
短暂春天阶段(民国初期/一战期间):天津永利碱厂(1917年,范旭东)、荣氏兄弟福新面粉厂(*上海)
民族商业:
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盛宣怀,上海)、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先施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
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图
2.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起步晚,速度慢;空间布局不均衡;具有半殖民地色彩;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材料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小农经济占主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政局动荡;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重农抑商、安土重迁)的影响。
——复习用书P136“认知升华”
三、现代中国的城市化
1949-2013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6%
材料 1949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城市化过程。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第二个阶段是从1959年到1978年的近2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畸形的城市化过程。……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至今,中国出现城市化的理性和高潮期。我国政府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上来了,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教育的高速发展。
——茹强惠《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第一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由于“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
材料 1949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城市化过程。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第二个阶段是从1959年到1978年的近2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畸形的城市化过程。……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至今,中国出现城市化的理性和高潮期。我国政府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上来了,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教育的高速发展。
——茹强惠《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造成第二阶段中国“畸形城市化”的原因
“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三线建设的影响(纲要上P165);*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
材料 1949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城市化过程。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第二个阶段是从1959年到1978年的近2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畸形的城市化过程。……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至今,中国出现城市化的理性和高潮期。我国政府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上来了,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同时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教育的高速发展。
——茹强惠《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第三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等的蓬勃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提高了粮食产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49年至1957年底,我国城镇总人口共增长4 184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2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由1949年的10.6%增长至1957年的15.4%,增长幅度达0.7倍以上,年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形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③“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西方的城市化
PART 2
西方的城市化
一、古代世界的村落、城市、民居
二、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城市化进程
一、古代世界的村落、城市、民居
1.古代世界的早期村落
(1)公元前7000—前5800年,伊拉克北部的耶莫遗址
(选必2P54)
(2)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选必2P60)
一、古代世界的村落、城市、民居
2.古代世界的早期城市
(1)位于今土耳其境内的恰恰尔·休于遗址,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纲要下P2)
(2)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选必2P60)
国家/文明区域 著名城市 国家/文明区域 著名城市
两河流域 巴比伦 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
埃及 开罗 阿拉伯帝国 巴格达
古希腊 雅典、斯巴达 奥斯曼帝国 伊斯坦布尔
亚历山大帝国、托勒密埃及 亚历山大城 加纳、马里、桑海 廷巴克图
罗马帝国 罗马、亚历山大城 阿兹特克 特诺奇蒂特兰
3.古代世界的著名城市
一、古代世界的村落、城市、民居
4、古代世界城市的典型代表——雅典和罗马
一、古代世界的村落、城市、民居
古希腊城市:(特点)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古罗马城市:(特点)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一、古代世界的村落、城市、民居
5、中世纪欧洲的城市
(1)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选必2P56)
(2)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纲要下P17)
考点链接:中古时期城市获得自治的途径和积极影响
1.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
文明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古希腊、罗马
古印第安
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木材
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
泥和木材、椰子叶
庭院、院落有柱廊;防晒和保温
木、石、砖、混凝土
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
*野牛皮、木头
圆锥形的帐篷
思考:从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看有什么共性?
因地制宜、用最经济的手段去建造最宜居的居所
6、古代世界的民居
一、古代世界的村落、城市、民居
二、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的内涵和表现(复习用书P135)
2、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4、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根其他推动力/吸引力:交通运输工具进步、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发展
5、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6、英国自治市产生的背景(选必1P105)
二、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中的住宅和基础设施
电梯、钢筋混凝土技术、供暖和制冷技术、私人卫生间、社区服务、商业设施、文体设施、休闲娱乐;供水、供电、通信、交通、污水与垃圾处理……
世界之最:
最早的电梯、最早的钢筋混凝土住宅、第一条地铁线
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铁、第一条国内航线、第一条国际航线……
二、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城市化进程
(三)城市中的社区
1、社区的含义和产生背景(选必1P105)
2、社区的职能的变化(选必1P105+选必2P62)
慈善救济职能
基层自治主要方式
承担更多政府功能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效率高、成本低
工业革命后
二战以后
1980年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