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回归本真精神,锤炼历史思维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课件:回归本真精神,锤炼历史思维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10: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回归本真精神,锤炼历史思维
——选考历史短文类写作解题指导














开始
任务一:指出答卷中的格式错误,并总结正确的格式规范。
格式
任务一:指出答卷中的格式错误,并总结正确的格式规范。
段落化、要点化但不能序号化
作文格式,适当分段
标题居中,单独一行
标 题
总 起
总 结
史 料(论据)+ 论 述
(观点)
言简意赅并用专业术语表述(2分)
忌过文学化,需点明主旨
标题不可过长
忌指向不明,需明确关联
标题不需要句号、书名号
标 题
总 起
总 结
史 料(论据)+ 论 述
写出标题且有价值判断,得2分
史料真实、准确,且运用合理性
言简意赅并用专业术语表述(2分)
无标题,得0分
有但无价值判断,得1分
总结,升华。结合短文主题立意,用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对文章进行升华。
(观点)
有概括短文观点的总起句
任务二:学会审题,并找出问题中的限定词。
方法
一看:
二联:
三定:
四排:
看题目要求(题目问题)
内容限定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2023.1月浙江省选考卷
时间限定
角度限定
主题限定
任务二:学会审题,并找出问题中的限定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围绕战争与文化相关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标题点题
开头总起
结尾升华
一看:
二联:
三定:
四排:
看题目要求(题目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根据题目材料,确定标题和写作内容
按照时、空排列,用关联词体现联系
历史短文常见的类型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和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交通与城市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浙江省A9协作体高二期中
联系类短文
(2)英雄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一种现实的必然逻辑,还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和象征。阅读材料一、二,围绕英雄模范人物与时代这一主题,结合一位英雄模范人物,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0 分) ——高三温州二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二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10 分) ——杭州地区联考
评价类短文
历史趋势类短文
任务三:思考历史短文写作需要注意什么
思维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孝文帝亲政后,又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选必一P23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这一系列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选必一P22
联系课本相关知识点自拟标题
提炼观点: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常见表述模式:观点=“史实”或“主题”+历史事件的影响 (认识、见解看法、感悟、中心、主题、启示、态度、认同等)
任务三:思考历史短文写作需要注意什么?
(观点)
标题
常见的历史观点
观点常见表述模式:观点=“史实”或“主题”+历史事件的影响 (认识、见解看法、感悟、中心、主题、启示、态度、认同等)
(1)改革、革命类: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思想解放类: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
(3)民族振兴类: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前提);
(2)政治制度类: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先进的制度促进社会发展;制度要不断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注意事项:
(1)看清题目要求,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选择至少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回归书本),史 (史事)论 (论述) 结合,即史实1+论述1;史实2+论述2;史实3+论述3
一标两总两面三层
史实+论述
结论
注意事项:
(1)切记不能结论和观点各说各话、互不关联
(2)进行适当升华,把观点扩写
总结模板小窍门: 综上所述/总之,说明 (史论部分) +重申观点+家国情怀
(认识、启示、影响类)
(2)论述必须契合观点,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论证的过程就是结合史事说明你观点的正确性)
(3) 考虑两面或双向性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2023.1月选考卷)
材料一
材料二
在 16-18 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
1753 年 7 月 24 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 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马铃薯主要传播路径示意图
(虚线代表 1492 年哥伦布探险以前,实线代表 16 世纪以后)
——据[日]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
材料三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2)参考材料一二三, 自选一个角度,运用 18 和 19 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 分)
文化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首先,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食物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增加了食物数量。如咖啡、茶叶等在世界范围的流通。
其次,文明交流促进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促进了服饰文化的发展,如中国的中山装,日本西服,法国设计师孔子大袍系列,同样也促进建筑艺术的发展,如中国宫的建成被作为瑞典王后的礼物。
再是,文化交流也有制度上的交流。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中国科举考试方法,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还有中国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文化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综上所述,文化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恭喜通关
请根据材料内容,自拟一个历史短文的题目。
反洋教运动
材料二: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洋教弛禁,西方传教士倚仗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深入中国各地,广置教堂,滥收教徒,勾结地痞流氓,横行城乡,民教纠纷不断发生。教士、外交官袒教抑民,清朝官员处理民教纠纷,往往屈服于列强压力,使老百姓蒙冤受屈,反洋教运动由此而起。近代中国的反洋教运动,发生400多起,遍及全国各地。1870年爆发天津教案。当时,天津天主堂与民众发生争执,法国驻天津领事开枪打死天津县令的随从,民众在愤怒中打死了法国领事。在法国、英国的压迫下,经曾国藩、李鸿章处理,中国官民16人被判处死刑,方才了结天津教案。19世纪末,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强占了胶州湾,进一步激起了民众自发的反帝爱国情绪。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终于爆发了。
材料一: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 美 ] 伯 恩 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