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理中考第三轮冲刺 极地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地理中考第三轮冲刺 极地地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19 09:33: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地理中考第三轮冲刺 极地地区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惠阳期末)关于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B.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南极地区
C.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D.赴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多为11月至次年3月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符合题意;
B.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地区,B不符合题意;
C.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C不符合题意;
D.赴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多为6-8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2023·昭阳模拟)读如图,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代表北美洲、亚洲、欧洲
B.两极地区均酷寒多狂风,所以两极都无人定居
C.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D.南北两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企鹅和北极熊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甲、乙、丙分别代表北美洲、亚洲、欧洲,A正确;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都严寒,且多狂风,区别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但是北极有因纽特人居住,故B错误;据图可知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C正确;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D正确。故错误的是B。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3·云梦模拟) 读“极地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读“极地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城站位于西半球
B.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
C.南极地区无人定居
D.北极地区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4.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  )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3.D
4.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A、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长城站位于西半球,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甲为北美洲、乙为亚洲、丙为欧洲,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南极地区虽然很冷,但仍然有人定居,只是数量很少,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北极地区降水稀少,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①南极和北极都位于极圈以内,不存在谁的纬度更高,①错误;
②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平均海拔高于北极地区,②正确;
③南极地区陆地多,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强,吸收的热量更少,③正确;
④南极地区有科考站的成员,与气温无关,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3·文山模拟)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科考人员在图中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对其见闻不可信的是(  )
A.看到的动物有企鹅、海豹、北极熊
B.在泰山站考察的最佳时期正值我国春节
C.图中区域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图中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A错误,符合题意;B: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是每年11月至次年三月,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C:南极洲跨越了所有的经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D: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2022·湘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位于地球南北两端,自然环境独特。关于极地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降水丰富
B.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C.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D.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沙漠,A错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B错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比南极地区气温高,降水多。C错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地区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11-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此时可见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较高的季节,因此形成暖季。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7.(2021七下·濉溪期末)下图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  )
A.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
C.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如图为公益海报揭示了北极熊生活的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即气候变暖造成北极地区冰川融化,使北极熊失去生存的家园。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8.(2022七下·龙岗期末)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7月份是暖季,昼长夜短
B.南极地区有因纽特人定居,耐寒的企鹅也生活在这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多狂风、干燥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是南极地区暖季,并且昼长夜短,利于人类考察活动,A错误;因纽特人居住在北极地区,耐寒的企鹅生活在这里,是南极的“主人”,B错误;极地酷寒,多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9.(2022·西山模拟)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当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读“北极地区图”。完成结合材料和图,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北极燕鸥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
B.北极燕鸥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C.北极降水较南极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D.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黄河站在北极圈以南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最热的时候,A错误;北半球的冬季燕鸥飞到南极洲越冬,此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B正确;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存在,C错误;黄河站在北极圈以北,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10.(2023·岳池模拟)中国极地科考队准备去南极地区考察,同学们为科考队提供了很多信息,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下面哪一条信息不能采纳(  )
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要特别注意保暖
B.可以选择7月在南极建立考察站,这个季节比较暖和
C.南极地区大量漂流的浮冰,对航海和考察构成极大的威胁
D.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要加强保护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A、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要注意保暖,A不符合题意;
B、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即12月前后),此时处于南极的暖季,B符合题意;
C、两极地区每年要产生大约1200立方千米的浮冰,大量漂流的浮冰会给航海和探险构成较大威胁,C不符合题意;
D、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随着冰川大量融化,企鹅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要加强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2)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2023七下·云县期中)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北温带 B.没有定居人口
C.四周被大洲包围 D.年平均气温比南极低很多
12.某科考小组在北极黄河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不包括(  )
A.考察冰川面积的变化 B.观察骆驼的生活习性
C.勘探煤炭资源的分布 D.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13.近些年来,在北极出现冰川融化、冰川萎缩等现象,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移民,造成污染 B.极地动物遭猎杀
C.过度捕捞渔业资源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1.A.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A错误;
B.北极地区的温度相较南极地区高一些,有常住人口,B错误;
C.北极地区中心是北冰洋,周围被大洲环绕,C正确;
D.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北极地区冰川广布,A不符合题意;
B.骆驼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带,B符合题意;
C.北极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存,C不符合题意;
D.北极地区的常住人口是因纽特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A.北极地区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是不适合长期居住,而且大量移民会导致污染严重,A错误;
B.极地动物被猎杀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B错误;
C.过度捕捞会破坏生物链,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C错误;
D.全球过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导致气候变暖,南北极的冰川融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七下·泾县期中) 2023年1月22日,一座面积约1550平方千米的巨大冰山从南极布伦特冰架脱落。结合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去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段是(  )
A.6月至8月 B.3月至5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15.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长城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罗斯海新站
【答案】14.D
15.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科考时间:11月~次年3月 (极昼现象);我国的南极考察站:①长城站:位于62°S、58°W,南极半岛以北的乔治王岛上,大西洋的西南。无极昼极夜现象。(不在南极圈内离火地岛最近)②中山站:位于69°S,76°E,临印度洋(在南极圈内)③昆仑站:位于80°S,77°E,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④泰山站: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位于74°S,77°E,介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⑤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14.ABC、3月—11月 南极气温较低,白昼时间较短,所以不适合,ABC选项错误;
D、12月至次年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此时为极昼,适合科考,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5.A、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年均温不是最低,A选项错误;
B、泰山站相对于昆仑站,纬度较低,B选项错误;
C、昆仑站在四个科考站中纬度最高,年均温最低,C选项正确;
D、罗斯海新站相对于昆仑站,纬度较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七下·泗县期中) 图为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所示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  )
A.欧洲与北美洲 B.欧洲与非洲
C.亚洲与北美洲 D.亚洲和欧洲
17.推测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北极航线指的是往来欧洲和亚洲或者北美洲和亚洲之间,因为地表的曲面形状,以飞越北极上空能最为节省飞行时间的方式。
16.读图可知,图中的线路的两头分别是欧洲的鹿特丹和亚洲的大连,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7.温度越高,飞机飞行就相对安全一些,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半球的温度较高,比较适合北极航道通行,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8.在斯匹次卑尔根岛(见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存有近100万包植物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下列哪项不是该种子库建设的有利条件(  )
A.该岛位于北极圈内
B.终年严寒、冰冻
C.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D.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斯匹次卑尔根岛位于76°N-80°N之间位于,位于北极圈以内,A选项错误;
B.斯匹次卑尔根岛纬度高,位于北极圈以内地区,终年严寒、冰冻,B选项错误;
C.斯匹次卑尔根岛位于北冰洋中,气温严寒,人类活动少,C选项错误;
D.极昼极夜是极地地区特有的昼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和种子库建设无关,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周边的欧洲 、亚洲、北美洲三大洲的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2022七下·昭通期末) 读“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时期内,适合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其原因是(  )
A.此时南极气候温和湿润 B.此时南极点的气温最低
C.出现极夜现象,生物活跃 D.正值暖季并出现极昼现象
20. 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考察,不可能遇到的危险是(  )
A.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觅食
B.酷寒的气候,导致科考队员冻伤
C.狂风肆虐,科考员出行困难
D.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
【答案】19.D
20.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9.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极的暖季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C错误,D正确;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因此只能说是相对的暖季,但不能说是此时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此时南极点的气温不是最低,B错误;根据题意选D。
20.极地地区纬度高,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不能在南极出现,A说法错误,BCD说法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3·德庆模拟)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于2022年10月26日和31日分别乘坐“雪龙2”号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前往南极考察,这是我国第三次谱写“双龙探极”的新篇章,考察队预计2023年4月上旬返回国内。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能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极地科学考察队员到达南极可能遇到(  )
A.酷寒、狂风 B.极夜、干燥
C.缺氧、暴雨 D.极昼、沙尘暴
22.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是为了(  )
A.防寒保暖,接收更多热量
B.保护南极动物,防止动物误入
C.避免积雪掩埋和利于大风通过
D.防止南极冰水融化后淹没温室大棚
23.科考队员能实现了“蔬菜自给”的关键因素是(  )
A.全球蔬菜产量增加 B.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C.雪龙号运输速度提高 D.劳动力增加
【答案】21.A
22.C
2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因此,极地科学考察队员到达南极可能遇到酷寒、狂风,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2.跟据所学知识可知,C、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并利于大风通过,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C正确;
ABD、架空高地不是为了防寒保暖、保护动物及防止南极冰水融化后淹没温室大棚,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2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图中所示的是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该大棚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所以说南极科考队员得以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原因是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23八下·平顶山模拟) 2022年4月20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任务顺利返沪。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  )
①均位于高纬度地区②均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均有酷寒干燥的气候 ④均位于西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 图中甲地(  )
A.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 B.位于东半球
C.位于太平洋内 D.纬度低,气温高
26. 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  )
A.森林植被遭破坏 B.冰川融化加剧
C.紫外线照射增强 D.海平面下降
【答案】24.A
25.A
26.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4.高纬度范围是60°-90°,读图可知,五个南极考察站均位于高纬度地区,①正确;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②错误;均有酷寒干燥的气候 ,③正确;读图,泰山站、昆仑站和中山站在东经60°到东经90°之间,属于东半球,④错误。故答案为:A。
25.读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分析,甲地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A正确;甲地在30°W附近,属于西半球,B错误;甲地位于大西洋内,C错误;甲地在南极圈内,属于南寒带,纬度高,气温低,D错误。故答案为:A。
26.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B正确,D错误;南极地区没有森林植被,A错误;紫外线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跟臭氧层有关,C错误;故答案为:B。
(2023八下·罗定月考) 读“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罗斯海新站濒临的海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28. 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  )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9. 到南极考察最合适的时间是(  )
A.4月到6月 B.7月到9月
C.9月到11月 D.11月到次年3月
【答案】27.C
28.B
29.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7.南极洲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濒临的海洋是太平洋,故答案为:C。
28.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极点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故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故答案为:B。
29.南极洲气候寒冷,所以去南极洲考察一般选择其暖季,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故答案为: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地理中考第三轮冲刺 极地地区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惠阳期末)关于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B.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南极地区
C.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D.赴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多为11月至次年3月
2.(2023·昭阳模拟)读如图,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代表北美洲、亚洲、欧洲
B.两极地区均酷寒多狂风,所以两极都无人定居
C.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D.南北两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企鹅和北极熊
(2023·云梦模拟) 读“极地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读“极地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长城站位于西半球
B.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
C.南极地区无人定居
D.北极地区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4.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  )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23·文山模拟)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科考人员在图中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对其见闻不可信的是(  )
A.看到的动物有企鹅、海豹、北极熊
B.在泰山站考察的最佳时期正值我国春节
C.图中区域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图中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6.(2022·湘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位于地球南北两端,自然环境独特。关于极地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降水丰富
B.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C.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D.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
7.(2021七下·濉溪期末)下图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  )
A.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B.北极地区气候寒冷
C.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8.(2022七下·龙岗期末)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7月份是暖季,昼长夜短
B.南极地区有因纽特人定居,耐寒的企鹅也生活在这里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多狂风、干燥
9.(2022·西山模拟)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当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读“北极地区图”。完成结合材料和图,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北极燕鸥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
B.北极燕鸥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C.北极降水较南极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D.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黄河站在北极圈以南
10.(2023·岳池模拟)中国极地科考队准备去南极地区考察,同学们为科考队提供了很多信息,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下面哪一条信息不能采纳(  )
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要特别注意保暖
B.可以选择7月在南极建立考察站,这个季节比较暖和
C.南极地区大量漂流的浮冰,对航海和考察构成极大的威胁
D.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要加强保护
(2023七下·云县期中)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北温带 B.没有定居人口
C.四周被大洲包围 D.年平均气温比南极低很多
12.某科考小组在北极黄河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不包括(  )
A.考察冰川面积的变化 B.观察骆驼的生活习性
C.勘探煤炭资源的分布 D.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13.近些年来,在北极出现冰川融化、冰川萎缩等现象,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移民,造成污染 B.极地动物遭猎杀
C.过度捕捞渔业资源 D.全球气候变暖
(2023七下·泾县期中) 2023年1月22日,一座面积约1550平方千米的巨大冰山从南极布伦特冰架脱落。结合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去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段是(  )
A.6月至8月 B.3月至5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15.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长城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罗斯海新站
(2023七下·泗县期中) 图为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所示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  )
A.欧洲与北美洲 B.欧洲与非洲
C.亚洲与北美洲 D.亚洲和欧洲
17.推测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18.在斯匹次卑尔根岛(见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存有近100万包植物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下列哪项不是该种子库建设的有利条件(  )
A.该岛位于北极圈内
B.终年严寒、冰冻
C.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D.有极昼极夜现象
(2022七下·昭通期末) 读“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时期内,适合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其原因是(  )
A.此时南极气候温和湿润 B.此时南极点的气温最低
C.出现极夜现象,生物活跃 D.正值暖季并出现极昼现象
20. 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考察,不可能遇到的危险是(  )
A.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觅食
B.酷寒的气候,导致科考队员冻伤
C.狂风肆虐,科考员出行困难
D.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
(2023·德庆模拟)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于2022年10月26日和31日分别乘坐“雪龙2”号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前往南极考察,这是我国第三次谱写“双龙探极”的新篇章,考察队预计2023年4月上旬返回国内。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能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极地科学考察队员到达南极可能遇到(  )
A.酷寒、狂风 B.极夜、干燥
C.缺氧、暴雨 D.极昼、沙尘暴
22.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是为了(  )
A.防寒保暖,接收更多热量
B.保护南极动物,防止动物误入
C.避免积雪掩埋和利于大风通过
D.防止南极冰水融化后淹没温室大棚
23.科考队员能实现了“蔬菜自给”的关键因素是(  )
A.全球蔬菜产量增加 B.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
C.雪龙号运输速度提高 D.劳动力增加
(2023八下·平顶山模拟) 2022年4月20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任务顺利返沪。图为“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我国五个南极考察站(  )
①均位于高纬度地区②均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均有酷寒干燥的气候 ④均位于西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 图中甲地(  )
A.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 B.位于东半球
C.位于太平洋内 D.纬度低,气温高
26. 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  )
A.森林植被遭破坏 B.冰川融化加剧
C.紫外线照射增强 D.海平面下降
(2023八下·罗定月考) 读“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罗斯海新站濒临的海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28. 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  )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9. 到南极考察最合适的时间是(  )
A.4月到6月 B.7月到9月
C.9月到11月 D.11月到次年3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符合题意;
B.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地区,B不符合题意;
C.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C不符合题意;
D.赴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多为6-8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甲、乙、丙分别代表北美洲、亚洲、欧洲,A正确;两极地区的共同点是都严寒,且多狂风,区别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但是北极有因纽特人居住,故B错误;据图可知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C正确;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D正确。故错误的是B。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3.D
4.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3.A、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长城站位于西半球,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甲为北美洲、乙为亚洲、丙为欧洲,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南极地区虽然很冷,但仍然有人定居,只是数量很少,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北极地区降水稀少,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①南极和北极都位于极圈以内,不存在谁的纬度更高,①错误;
②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平均海拔高于北极地区,②正确;
③南极地区陆地多,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强,吸收的热量更少,③正确;
④南极地区有科考站的成员,与气温无关,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A错误,符合题意;B: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是每年11月至次年三月,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C:南极洲跨越了所有的经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D: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沙漠,A错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B错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比南极地区气温高,降水多。C错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地区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11-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此时可见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较高的季节,因此形成暖季。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7.【答案】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如图为公益海报揭示了北极熊生活的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即气候变暖造成北极地区冰川融化,使北极熊失去生存的家园。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8.【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是南极地区暖季,并且昼长夜短,利于人类考察活动,A错误;因纽特人居住在北极地区,耐寒的企鹅生活在这里,是南极的“主人”,B错误;极地酷寒,多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9.【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最热的时候,A错误;北半球的冬季燕鸥飞到南极洲越冬,此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B正确;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存在,C错误;黄河站在北极圈以北,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10.【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A、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要注意保暖,A不符合题意;
B、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即12月前后),此时处于南极的暖季,B符合题意;
C、两极地区每年要产生大约1200立方千米的浮冰,大量漂流的浮冰会给航海和探险构成较大威胁,C不符合题意;
D、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随着冰川大量融化,企鹅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要加强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2)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1.A.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A错误;
B.北极地区的温度相较南极地区高一些,有常住人口,B错误;
C.北极地区中心是北冰洋,周围被大洲环绕,C正确;
D.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北极地区冰川广布,A不符合题意;
B.骆驼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带,B符合题意;
C.北极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存,C不符合题意;
D.北极地区的常住人口是因纽特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A.北极地区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是不适合长期居住,而且大量移民会导致污染严重,A错误;
B.极地动物被猎杀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B错误;
C.过度捕捞会破坏生物链,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C错误;
D.全球过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导致气候变暖,南北极的冰川融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科考时间:11月~次年3月 (极昼现象);我国的南极考察站:①长城站:位于62°S、58°W,南极半岛以北的乔治王岛上,大西洋的西南。无极昼极夜现象。(不在南极圈内离火地岛最近)②中山站:位于69°S,76°E,临印度洋(在南极圈内)③昆仑站:位于80°S,77°E,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④泰山站: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位于74°S,77°E,介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⑤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14.ABC、3月—11月 南极气温较低,白昼时间较短,所以不适合,ABC选项错误;
D、12月至次年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此时为极昼,适合科考,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5.A、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年均温不是最低,A选项错误;
B、泰山站相对于昆仑站,纬度较低,B选项错误;
C、昆仑站在四个科考站中纬度最高,年均温最低,C选项正确;
D、罗斯海新站相对于昆仑站,纬度较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6.D
17.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北极航线指的是往来欧洲和亚洲或者北美洲和亚洲之间,因为地表的曲面形状,以飞越北极上空能最为节省飞行时间的方式。
16.读图可知,图中的线路的两头分别是欧洲的鹿特丹和亚洲的大连,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7.温度越高,飞机飞行就相对安全一些,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半球的温度较高,比较适合北极航道通行,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8.【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A.斯匹次卑尔根岛位于76°N-80°N之间位于,位于北极圈以内,A选项错误;
B.斯匹次卑尔根岛纬度高,位于北极圈以内地区,终年严寒、冰冻,B选项错误;
C.斯匹次卑尔根岛位于北冰洋中,气温严寒,人类活动少,C选项错误;
D.极昼极夜是极地地区特有的昼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和种子库建设无关,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周边的欧洲 、亚洲、北美洲三大洲的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答案】19.D
20.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9.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极的暖季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C错误,D正确;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因此只能说是相对的暖季,但不能说是此时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此时南极点的气温不是最低,B错误;根据题意选D。
20.极地地区纬度高,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不能在南极出现,A说法错误,BCD说法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21.A
22.C
2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因此,极地科学考察队员到达南极可能遇到酷寒、狂风,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2.跟据所学知识可知,C、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并利于大风通过,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C正确;
ABD、架空高地不是为了防寒保暖、保护动物及防止南极冰水融化后淹没温室大棚,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2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图中所示的是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该大棚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所以说南极科考队员得以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原因是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24.A
25.A
26.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4.高纬度范围是60°-90°,读图可知,五个南极考察站均位于高纬度地区,①正确;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②错误;均有酷寒干燥的气候 ,③正确;读图,泰山站、昆仑站和中山站在东经60°到东经90°之间,属于东半球,④错误。故答案为:A。
25.读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分析,甲地位于长城站东南方向,A正确;甲地在30°W附近,属于西半球,B错误;甲地位于大西洋内,C错误;甲地在南极圈内,属于南寒带,纬度高,气温低,D错误。故答案为:A。
26.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B正确,D错误;南极地区没有森林植被,A错误;紫外线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跟臭氧层有关,C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27.C
28.B
29.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7.南极洲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濒临的海洋是太平洋,故答案为:C。
28.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极点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故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故答案为:B。
29.南极洲气候寒冷,所以去南极洲考察一般选择其暖季,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故答案为: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