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地理中考第三轮冲刺 生态环保
一、单选题
(2023八下·榕城期中) 塞罕坝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的荒原沙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塞罕坝人创造了绿色奇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读塞罕坝林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塞罕”在某少数民族语言中是“美丽”的意思,这个少数民族是( )
A.朝鲜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2.塞罕坝曾经“黄沙满天飞”,此现象多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随着塞罕坝林场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是( )
A.河流含沙量增加 B.年均降水量增加
C.日照天数增加 D.沙尘天气增加
【答案】1.C
2.A
3.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2】动力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②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③特殊天气、气候: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1.ABD、塞罕的意思是蒙古语当中的魅力、漂亮、好看、善良,ABD选项错误;
C、塞罕坝指美丽的高原,是蒙古族的语言,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A、春季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少,冷空气活动强,所以多风沙天气,A选项正确;
B、夏季降水多,大风天气少,B选项错误;
C、秋季冷空气活动若,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天气少,C选项错误;
D、冬季气温低,对流弱,地表不易起沙,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3.A、林场面积扩大,风沙活动减弱,河流含沙量会降低,A选项错误;
B、林场面积扩大,调节气候能力增强,年均降水量增加,B选项正确;
C、林场面积扩大,并不会影响日照时数,C选项错误;
D、林场面积扩大,沙尘天气会减少,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022八上·余庆期末) 今年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暨我国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下列属于海洋资源的是( )
①海水晒盐②滨海矿砂③沿海农田④海底油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自每年的5月1日起,我国海域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其主要目的是( )
A.夏季台风较多,保证捕捞安全 B.限制出海次数,减轻海洋污染
C.适当修补渔网;增加渔民收入 D.鱼类生长繁殖,保护渔业资源
【答案】4.B
5.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海洋资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可供食用或药用的生物资源
②海洋矿产资源: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含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水资源:通过海水淡化等技术,把海水变成可淡水供人类使用,且数量巨大,用之不竭。
4.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有海水晒盐、海洋捕捞、远洋运输、海滨旅游、近海养殖等.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综上沿海农田不属于海洋资源,排除③,故答案为:B。
5.海洋鱼类资源有一定限度,如果一直捕捞会导致鱼类资源匮乏,休渔期主要是为了让鱼类生长繁殖,保护渔业资源,D对;夏季台风较多、减轻海洋污染并不是主要原因,AB错;增加渔民收入不应休渔,C错;故答案为:D。
(2023·惠东模拟) 2022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读“中国毗邻海域简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中,纬度最高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7.我国发展海洋水产养殖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海域辽阔,无台风灾害 B.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
C.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D.水产养殖技术先进
8.落实“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休渔期继续捕鱼 B.提倡人工养殖
C.做到捕养结合 D.饲养单一品种鱼
【答案】6.A
7.B
8.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我国的海域
【解析】【点评】(1)我国的临海:自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的范围在渤海海峡以内;东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在台湾海峡的南端。黄海、东海和南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2)我国海域自南向北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架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适中,适合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海产,还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同时,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近海有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不断地有新油气资源被发现,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6.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在我国纬度最高的海洋,即是最北的海洋,故是渤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我国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条件十分优越,东临太平洋,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海水温度适宜,沿海海域跨不同的温度带,故B正确;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容易遭受台风等灾害的侵袭,排除A;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和水产养殖技术先进不是自然条件,排除CD。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8.海洋捕捞做到捕养结合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故C正确;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选择压缩捕捞、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路径,避免过度捕捞。故休渔期继续捕鱼、提倡人工养殖、饲养单一品种鱼都不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排除ABD,故答案为:C。
(2023八下·电白期中)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通过修建引洪渠、简易拦洪坝进行引洪灌溉,保障了胡杨树的生长用水,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进一步修复,三年的拯救行动初显成效。下图 为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主要为内流河
B.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分流
C.河流水位变化小,冬季封冻
D.流域内植被丰富,河流含沙量小
10.胡杨树叶片厚、有蜡质层,反映该区域( )
A.夏季高温,年降水量大
B.冬季严寒,降水多
C.夏季气温高,光照强,蒸发量大
D.全年降水少,风力弱
11.引洪灌溉使塔里木河流域( )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胡杨林的退化 ②可以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 ③使内河航运条件极大改善 ④减轻了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A
10.C
11.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1)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较为干旱,因此处于我国内流区,河流主要为内流河;河流流向与地势高低密切相关,该地河流河流由盆地边缘向内部流动,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大,由于水源仍然相对短缺,气候干旱,流域内植被并不丰富;
(2)植物的生物属性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厚、有蜡质层,能够更好的防止植物内部的水分蒸发,最大程度的保持水分。
(3)引洪灌溉可以局部改善干旱状况,同时减少洪水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的特性,不能改变当地植物生长的基本属性以及河流通航等。
9.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它远离海洋,周围又有大山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因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是我国极度干旱的地区。该地的河流主要为内流河,因此A选项正确;由于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因此河流由盆地边缘向中心流动,因此B选项错误;该地河流补给来源主要为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因此水位变化大,C选项错误;该地由于气候干旱,植被并不丰富,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10.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且由于海拔高,光照强,蒸发旺盛,生长于本地的植物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持水分,因此叶片较厚,且有蜡质层。该地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A、B选项错误,风力弱与叶片厚、有蜡质层没有直接必然关系,故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C;
11. 在干旱地区引洪灌溉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植被的退化,同时也减少了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但并不能够显著的改善当地的干旱状况,因此仍然不具备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也没有可能进行内河航运,②③ 错误, ①④ 正确。故答案为:B。
(2023·昭阳模拟)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黄河源头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完整纳入,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护。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区成为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的自然原因是( )
A.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B.季风气候显著,水热充足
C.森林植被茂盛,涵养水源 D.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13.三江源建立国家公园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
B.为了增加当地人民就业机会
C.为发展畜牧业专门化做准备
D.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
【答案】12.D
13.D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点评】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12.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该地区成为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D正确,A错误;属于高原高山气候,B错误;该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C错误。故答案为:D。
13.由于人们过度放牧、过度采挖以及偷猎等行为,使得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锐减,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休牧育草、全面禁猎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三江源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D正确,ABC不是主要原因。故答案为:D。
(2021七下·新丰期末)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形成了“森林-江河-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是世世代代哈尼族人农业智慧的结晶。读“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及梯田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哈尼梯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玉米 B.青稞 C.水稻 D.小麦
15.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气候 B.蓄水保土 C.提高产量 D.美化环境
16.能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把森林开垦为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B.使用大型农机,提高生产效率
C.保持现有特色,发展观光旅游
D.把梯田变为草地,发展畜牧业
【答案】14.C
15.B
16.C
【知识点】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点评】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14.由材料可知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梯田景观图可看出为水田,可判断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C正确;玉米和小麦是旱地作物,A、D错;青稞为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作物,B错。故答案为:C。
15.山坡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可蓄水保土,发展水稻种植业,B正确;梯田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但修梯田是为了种水稻,不是为了调节气候、美化环境,A、D错;提高产量也是因梯田能蓄水保土,C错;故答案为:B。
16.从图中看,森林分布海拔高,起涵养水源的功能,不能将森林开垦为梯田,A错;从梯田景观图中可看出,地块较小,不适宜使用大型农机,B错;保持现有特色,发展观光旅游,既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收入,C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已形成了森林—江河—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把梯田变为草地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D错。故答案为:C。
(2023·河源模拟) 海洋蓝碳(又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海岸带蓝碳涵盖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等5类海岸带碳汇、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份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红树林固碳比例最大的省份是( )
A.海南 B.广西 C.广东 D.福建
18.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还可以( )
A.多开私家车 B.多坐公交车 C.多砍伐树木 D.多填海造陆
【答案】17.C
18.B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7.读图可知,红树林固碳比例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C正确;广西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二位、海南省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三位,福建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四位,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可以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大规模植树种草及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都可以提高环境质量,B正确,AC错误;填海造陆是海陆变迁的人为原因,并不能减少碳排放,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北京市)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动物,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标志。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并与俄罗斯合作,共同促进人与虎豹和谐共处。图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A.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B.一般控制区地跨中俄两国
C.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D.核心保护区内的乡镇密集
20. 我国在此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该地为东北虎豹的栖息地②人类活动威胁虎豹的生存空间
③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增收④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为更好保护东北虎豹,应( )
A.建立观测网,跟踪虎豹并每天投喂
B.增加投入,在核心保护区建娱乐设施
C.迁出所有居民,扩大虎豹栖息地范围
D.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跨境保护
【答案】19.C
20.B
21.D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交界处,土壤以暗棕壤和沼泽土为主,属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93.32%,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分布有高等植物150科406属666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70种。
19.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吉林省,A错误;一般控制区主要位于中国,B错误;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主要是长白山脉,C正确; 核心保护区内的乡镇稀疏,D错误。故答案为:C。
20.我国在此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主要原因包括:该地为东北虎豹的栖息地,在此基础上修建国家公园,更易于保护东北虎豹,①符合题意;人类活动威胁虎豹的生存空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越来越频繁,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威胁虎豹的生存,有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进行保护,②符合题意;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共同促进人与虎豹和谐共处,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B正确。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这是建立虎豹国家公园之后的结果,③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答案为:B。
21.建立观测网,跟踪虎豹并每天投喂会限制东北虎豹的自由,影响虎豹的生活,A错误。 增加投入,在核心保护区建娱乐设施会破坏东北虎豹的栖息地,B错误。 迁出所有居民,不现实,不合理,C错误。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跨境保护,与俄罗斯共同保护东北虎豹,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肇庆模拟) 珊瑚礁为许多海洋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下图为我国珊瑚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 )
A.渤海海域 B.黄海海域 C.东海海域 D.南海海域
23.珊瑚礁的生态价值主要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提供建筑材料
C.净化海水和空气 D.保护淡水资源
24.保护珊瑚礁的措施主要有( )
A.发展珊瑚观光旅游 B.开发近海水产养殖
C.建立海洋保护区域 D.加固沿海防护大堤
【答案】22.D
23.A
24.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我国海域自南向北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架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适中,适合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海产,还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同时,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近海有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不断地有新油气资源被发现,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22.由材料可知,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结合所学知识,珊瑚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的生物,死亡后骨骼堆积形成了珊瑚礁。我国南海纬度低,较其他三处海域水温高,最适宜珊瑚生长,珊瑚礁分布最为广泛。 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3.B选项是珊瑚礁的价值之一,但是开采珊瑚礁用于建筑,是一种严重的破坏行为,已经被禁止,C和D选项都不是珊瑚礁的生态价值,题干中表明珊瑚礁是生物质石灰岩,而且在海底,所以难以接触到空气,也无法保护淡水资源,A选项可以在背景材料中“为许多海洋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中找到依据。故答案为:A。
24..A和B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常见措施,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不利于珊瑚的保护,故A、B错误;D对生活在海底的珊瑚礁起不了保护作用,故D错误;从材料得知,造礁珊瑚对水质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C是保护珊瑚礁的措施。故答案为:C。
(2023八上·港南期末) 读图“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废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 )
A.A B.B C.C D.D
26. 实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有( )
①减少环境污染
②增强环保意识
③增加生活成本
④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5.B
26.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5.垃圾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四大类。其中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废油漆、杀虫剂、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等,有害垃圾需按照特殊正确的方法安全处理。故答案为:B。
26.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尤其是回收一些类似塑料的无法降解的物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回收的废物能够再进行循环和利用,这样就可以变废为宝,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而且还能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故①②④叙述正确,实行垃圾分类不会增加生活成本,故③叙述错误。故答案为:B。
27.(2023八上·广州期末)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高产量的“巨人稻”成功种植,其高度已经达到了2.2米。“巨人稻”的成功种植体现出我国农业的成就是( )
A.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B.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C.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 D.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的水稻品种,可适应盐碱地,结合材料中的“改良”和2.2米的高度可知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结果,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机械化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A、D错误。我国各地都有盐碱地,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B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得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例如杂交水稻的培育,使得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提升。温室大棚的运用使得植物生长突破了季节和地域的限制,机械化的提升使得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喷灌滴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资源,一举两得。
(2023·韩城模拟) 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读某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B.南高北低
C.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D.东高西低
29.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消耗能源少
B.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煤炭为主
C.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
D.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广大
30.下列不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
A.减少林地,增加耕地 B.发展低碳农业
C.提高汽车环保标准 D.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答案】28.A
29.B
30.A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1)《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本题考查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8.读某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分析可知,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北高南低;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北高南低。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北方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煤炭为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0.减少林地,增加耕地会使碳排放强度增加,不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发展低碳农业、提高汽车环保标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都会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2·株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在20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我间广生的二氧化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前主要是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表为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中国 10084576 6.7 日本 1168286 8.9
印度 2507558 1.6 美国 5282248 14.9
俄罗斯 1666526 10.6 德国 771772 8.2
31. 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 B.俄罗斯印度 C.美国日本 D.俄罗斯德国
32. 下列有利于达到碳中和的行为包括( )
①出门随手关灯 ②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③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1.A
32.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31.读图表可知,碳排放总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人均碳排放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中国、印度,故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故答案为:A。
32.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出门随手关灯减少了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了低碳生活的要求,故①④正确;人在运动时会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故不利于碳中和,故②错误;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更多的垃圾,不利于碳中和,故③错误。故答案为:D。
(2022·揭东模拟)据统计,交通领域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其中公路运输占交通行业排放总量的85%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排放大户。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读广东省高速公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3.在交通领域,广东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最重的地区是( )
A.粤北地区 B.粤东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粤西南地区
34.为了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广东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把大部分公路拆除,植树造林
B.大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
C.减少公路修建,多建大运量铁路
D.停止发展工业,尽量减少碳排放
【答案】33.C
34.B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广东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在交通领域广东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最重的地区,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为了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广东省应该采取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33.根据题意可知, 公路运输占交通行业碳排放总量的85%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排放大户。读图分析可知,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公路最密集,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最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4.为了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广东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但不能把大部分公路拆除或减少公路修建,多建大运量铁路; 更不能停止发展工业。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2七上·南海期末)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左是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图右是碳中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是( )
A.中国 B.俄罗斯 C.美国 D.巴西
36.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地震、火山频发 B.海洋污染加剧
C.太阳辐射增强 D.全球气候变暖
37. 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减缓工业发展 B.只使用新能源
C.增加森林蓄积量 D.禁止私家车出行
【答案】35.C
36.D
37.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35.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读图可知,美国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是20吨,是世界上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发达,对资源需求量大,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同时废物排放量也居世界首位;C正确。故答案为:C。
36.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地球表面变热,气温升高,既引起温室效应,D正确。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与地震火山频发、 海洋污染加剧 、太阳辐射增强无关,ABC错误。故答案为:D。
37.减缓工业发展、只使用新能源、禁止私家车出行与实际不符,ABD错误;增加森林蓄积量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环境, C正确。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38.(2022七下·中山期末)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左图示意碳中和的含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列举一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
(3)请为实现“碳中和”提出二条可行的措施 。
【答案】(1)美国;韩国
(2)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或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灾害性天气增多
(3)植树造林或开发新能源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美国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是20吨,明显高于图中其它国家,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发达,对资源需求量大,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同时废物排放量也居世界首位。从城市化水平来看,韩国的城市化水平在90%左右,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2)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人类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会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的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次数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同时给海洋生态水循环等带来影响,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矿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三、图文分析题
39.(2022七上·香洲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候鸟迁徙是一种有规律的动物季节性迁徙。在全球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迁徙路线途经中国,其中经过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青,大部分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纵横,湖泊、湿地遍布,食料丰富,是水鸟良好的栖息地,南来北往的候鸟常常在此歇脚。广东省计划至2025年建成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致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候鸟湾区”。
材料三:全球候鸟迁徙途经中国主要路线示意图。
(1)图示三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均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洲和 洲。
(2)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跨越了 洋、 洋和 洋,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洋。
(3)结合材料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打造成“候鸟湾区”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写出2点)
(4)鸟类在迁徙途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原因 ,保护对策 。
原因 ,保护对策 。
【答案】(1)南美;南极
(2)太平;北冰;印度;北冰
(3)气候温暖湿润;湿地面积广,食料丰富。
(4)人类捕猎;严禁猎杀;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所示的鸟类迁徙路线,没有经过的大洲是最南边的南极洲和最东边的南美洲。
(2)根据图中所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自北向南依次跨越了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根据材料二可知,①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水热条件优越;②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纵横,湖泊、湿地遍布,有鸟类足够的休憩、生活觅食地;③粤港澳大湾区湿地面积大,食料丰富,是水鸟良好的栖息地。
(4)原因:人类或者动物的猎杀;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迁徙路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人类设施的影响,车辆也威胁着迁徙中的鸟;裸露的高压线对于大型鸟类也是一个危险因素。保护对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猎杀;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候鸟的休憩和觅食地,治理水体污染;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尽量避免强光、噪音、高大建筑等人为干扰等;在鸟类迁徙路线上设立相关的保护、提示标牌,做好保护鸟类的宣传工作等(回答合理即可)。
【点评】(1)下图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
(2)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中部平原广阔、地势低平,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终年高温、光照充足,夏季长,降水丰富。但夏秋多台风,洪涝威胁大。
40.(2022七上·中山期末)北京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候鸟,每年7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于次年4月中上旬返回北京。下图是雨燕迁徙路线及部分板块图、相关景观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雨燕一路迁徙,飞行路径跨越了 (东西/南北)半球。
(2)8月中旬,北京雨燕从北京飞抵甲地区,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依次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每年11月左右,雨燕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越冬地丙地,雨燕在此停留的月份正值该地 (干/湿)季,此时昆虫较为丰富,能够满足雨燕的食物需求。此外,该地主要民居是茅草屋,所需的主要材料来自 气候(类型)区,该景观图反映该地属于 (城市/乡村)聚落。
(4)雨燕在迁徙途中飞过被称作“地球上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请运用板块学说观点解释裂谷成因。
(5)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可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据此请推测图中甲、乙、丙三地得到的数据中误差有可能最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南北
(2)海陆因素
(3)湿;热带草原;乡村
(4)南半部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北半部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5)乙;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京雨燕一路迁徙,从我国北京一路向南到达非洲南端,飞行路径跨越了南北半球。
(2)读图可知,北京雨燕到达甲处随着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布规律,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3)读图可知,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丁地位于南半球,10月-次年的3月为当地湿季。而每年11月左右,雨燕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越冬地丙地,此时正值丙的湿季,昆虫较为丰富,能够满足雨燕的食物需求。此外,该地主要民居是茅草屋,所需的主要材料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景观图反映该地属于乡村聚落。
(4)雨燕在迁徙途中飞过被称作“地球上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一直延伸到死海。东非大裂谷成因:南半部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北半部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5)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那么图中甲、乙、丙三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气象条件最差的地方,甲处为西亚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光照条件好,光敏定位仪误差最小;乙处为非洲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光照条件差,光敏定位仪可能出现较大误差;丙处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光照充足,光敏定位仪误差较小。
【点评】(1)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2)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3)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4)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地理中考第三轮冲刺 生态环保
一、单选题
(2023八下·榕城期中) 塞罕坝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的荒原沙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塞罕坝人创造了绿色奇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读塞罕坝林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塞罕”在某少数民族语言中是“美丽”的意思,这个少数民族是( )
A.朝鲜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2.塞罕坝曾经“黄沙满天飞”,此现象多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随着塞罕坝林场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是( )
A.河流含沙量增加 B.年均降水量增加
C.日照天数增加 D.沙尘天气增加
(2022八上·余庆期末) 今年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暨我国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下列属于海洋资源的是( )
①海水晒盐②滨海矿砂③沿海农田④海底油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自每年的5月1日起,我国海域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其主要目的是( )
A.夏季台风较多,保证捕捞安全 B.限制出海次数,减轻海洋污染
C.适当修补渔网;增加渔民收入 D.鱼类生长繁殖,保护渔业资源
(2023·惠东模拟) 2022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读“中国毗邻海域简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中,纬度最高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7.我国发展海洋水产养殖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海域辽阔,无台风灾害 B.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
C.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D.水产养殖技术先进
8.落实“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休渔期继续捕鱼 B.提倡人工养殖
C.做到捕养结合 D.饲养单一品种鱼
(2023八下·电白期中)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通过修建引洪渠、简易拦洪坝进行引洪灌溉,保障了胡杨树的生长用水,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进一步修复,三年的拯救行动初显成效。下图 为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主要为内流河
B.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分流
C.河流水位变化小,冬季封冻
D.流域内植被丰富,河流含沙量小
10.胡杨树叶片厚、有蜡质层,反映该区域( )
A.夏季高温,年降水量大
B.冬季严寒,降水多
C.夏季气温高,光照强,蒸发量大
D.全年降水少,风力弱
11.引洪灌溉使塔里木河流域( )
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胡杨林的退化 ②可以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 ③使内河航运条件极大改善 ④减轻了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昭阳模拟)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黄河源头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完整纳入,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护。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区成为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的自然原因是( )
A.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B.季风气候显著,水热充足
C.森林植被茂盛,涵养水源 D.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13.三江源建立国家公园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
B.为了增加当地人民就业机会
C.为发展畜牧业专门化做准备
D.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
(2021七下·新丰期末)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形成了“森林-江河-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是世世代代哈尼族人农业智慧的结晶。读“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及梯田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哈尼梯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玉米 B.青稞 C.水稻 D.小麦
15.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气候 B.蓄水保土 C.提高产量 D.美化环境
16.能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把森林开垦为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B.使用大型农机,提高生产效率
C.保持现有特色,发展观光旅游
D.把梯田变为草地,发展畜牧业
(2023·河源模拟) 海洋蓝碳(又称“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海岸带蓝碳涵盖盐沼湿地、红树林、海草床、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等5类海岸带碳汇、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沿海各省份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年固碳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红树林固碳比例最大的省份是( )
A.海南 B.广西 C.广东 D.福建
18.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还可以( )
A.多开私家车 B.多坐公交车 C.多砍伐树木 D.多填海造陆
(2022·北京市)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动物,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标志。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并与俄罗斯合作,共同促进人与虎豹和谐共处。图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A.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B.一般控制区地跨中俄两国
C.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D.核心保护区内的乡镇密集
20. 我国在此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该地为东北虎豹的栖息地②人类活动威胁虎豹的生存空间
③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增收④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为更好保护东北虎豹,应( )
A.建立观测网,跟踪虎豹并每天投喂
B.增加投入,在核心保护区建娱乐设施
C.迁出所有居民,扩大虎豹栖息地范围
D.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跨境保护
(2023·肇庆模拟) 珊瑚礁为许多海洋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下图为我国珊瑚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 )
A.渤海海域 B.黄海海域 C.东海海域 D.南海海域
23.珊瑚礁的生态价值主要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提供建筑材料
C.净化海水和空气 D.保护淡水资源
24.保护珊瑚礁的措施主要有( )
A.发展珊瑚观光旅游 B.开发近海水产养殖
C.建立海洋保护区域 D.加固沿海防护大堤
(2023八上·港南期末) 读图“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废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 )
A.A B.B C.C D.D
26. 实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有( )
①减少环境污染
②增强环保意识
③增加生活成本
④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23八上·广州期末)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高产量的“巨人稻”成功种植,其高度已经达到了2.2米。“巨人稻”的成功种植体现出我国农业的成就是( )
A.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B.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C.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 D.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2023·韩城模拟) 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读某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B.南高北低
C.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D.东高西低
29.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消耗能源少
B.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煤炭为主
C.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
D.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广大
30.下列不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
A.减少林地,增加耕地 B.发展低碳农业
C.提高汽车环保标准 D.推广先进节能技术
(2022·株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在20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我间广生的二氧化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前主要是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表为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国家 碳排放总量单位:吨 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
中国 10084576 6.7 日本 1168286 8.9
印度 2507558 1.6 美国 5282248 14.9
俄罗斯 1666526 10.6 德国 771772 8.2
31. 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 B.俄罗斯印度 C.美国日本 D.俄罗斯德国
32. 下列有利于达到碳中和的行为包括( )
①出门随手关灯 ②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③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揭东模拟)据统计,交通领域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其中公路运输占交通行业排放总量的85%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排放大户。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读广东省高速公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3.在交通领域,广东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最重的地区是( )
A.粤北地区 B.粤东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粤西南地区
34.为了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广东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把大部分公路拆除,植树造林
B.大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
C.减少公路修建,多建大运量铁路
D.停止发展工业,尽量减少碳排放
(2022七上·南海期末)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左是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图右是碳中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是( )
A.中国 B.俄罗斯 C.美国 D.巴西
36.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地震、火山频发 B.海洋污染加剧
C.太阳辐射增强 D.全球气候变暖
37. 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减缓工业发展 B.只使用新能源
C.增加森林蓄积量 D.禁止私家车出行
二、综合题
38.(2022七下·中山期末)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左图示意碳中和的含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列举一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
(3)请为实现“碳中和”提出二条可行的措施 。
三、图文分析题
39.(2022七上·香洲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候鸟迁徙是一种有规律的动物季节性迁徙。在全球主要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迁徙路线途经中国,其中经过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青,大部分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纵横,湖泊、湿地遍布,食料丰富,是水鸟良好的栖息地,南来北往的候鸟常常在此歇脚。广东省计划至2025年建成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致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候鸟湾区”。
材料三:全球候鸟迁徙途经中国主要路线示意图。
(1)图示三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均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洲和 洲。
(2)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跨越了 洋、 洋和 洋,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洋。
(3)结合材料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打造成“候鸟湾区”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写出2点)
(4)鸟类在迁徙途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原因 ,保护对策 。
原因 ,保护对策 。
40.(2022七上·中山期末)北京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候鸟,每年7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于次年4月中上旬返回北京。下图是雨燕迁徙路线及部分板块图、相关景观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雨燕一路迁徙,飞行路径跨越了 (东西/南北)半球。
(2)8月中旬,北京雨燕从北京飞抵甲地区,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依次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每年11月左右,雨燕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越冬地丙地,雨燕在此停留的月份正值该地 (干/湿)季,此时昆虫较为丰富,能够满足雨燕的食物需求。此外,该地主要民居是茅草屋,所需的主要材料来自 气候(类型)区,该景观图反映该地属于 (城市/乡村)聚落。
(4)雨燕在迁徙途中飞过被称作“地球上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请运用板块学说观点解释裂谷成因。
(5)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可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据此请推测图中甲、乙、丙三地得到的数据中误差有可能最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B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2】动力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②不稳定的大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③特殊天气、气候: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1.ABD、塞罕的意思是蒙古语当中的魅力、漂亮、好看、善良,ABD选项错误;
C、塞罕坝指美丽的高原,是蒙古族的语言,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A、春季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少,冷空气活动强,所以多风沙天气,A选项正确;
B、夏季降水多,大风天气少,B选项错误;
C、秋季冷空气活动若,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天气少,C选项错误;
D、冬季气温低,对流弱,地表不易起沙,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3.A、林场面积扩大,风沙活动减弱,河流含沙量会降低,A选项错误;
B、林场面积扩大,调节气候能力增强,年均降水量增加,B选项正确;
C、林场面积扩大,并不会影响日照时数,C选项错误;
D、林场面积扩大,沙尘天气会减少,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B
5.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海洋资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可供食用或药用的生物资源
②海洋矿产资源: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含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水资源:通过海水淡化等技术,把海水变成可淡水供人类使用,且数量巨大,用之不竭。
4.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有海水晒盐、海洋捕捞、远洋运输、海滨旅游、近海养殖等.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综上沿海农田不属于海洋资源,排除③,故答案为:B。
5.海洋鱼类资源有一定限度,如果一直捕捞会导致鱼类资源匮乏,休渔期主要是为了让鱼类生长繁殖,保护渔业资源,D对;夏季台风较多、减轻海洋污染并不是主要原因,AB错;增加渔民收入不应休渔,C错;故答案为:D。
【答案】6.A
7.B
8.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我国的海域
【解析】【点评】(1)我国的临海:自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的范围在渤海海峡以内;东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在台湾海峡的南端。黄海、东海和南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2)我国海域自南向北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架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适中,适合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海产,还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同时,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近海有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不断地有新油气资源被发现,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6.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在我国纬度最高的海洋,即是最北的海洋,故是渤海。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我国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条件十分优越,东临太平洋,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沿海有宽广的大陆架,海水温度适宜,沿海海域跨不同的温度带,故B正确;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容易遭受台风等灾害的侵袭,排除A;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和水产养殖技术先进不是自然条件,排除CD。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8.海洋捕捞做到捕养结合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故C正确;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选择压缩捕捞、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路径,避免过度捕捞。故休渔期继续捕鱼、提倡人工养殖、饲养单一品种鱼都不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排除ABD,故答案为:C。
【答案】9.A
10.C
11.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1)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较为干旱,因此处于我国内流区,河流主要为内流河;河流流向与地势高低密切相关,该地河流河流由盆地边缘向内部流动,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大,由于水源仍然相对短缺,气候干旱,流域内植被并不丰富;
(2)植物的生物属性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厚、有蜡质层,能够更好的防止植物内部的水分蒸发,最大程度的保持水分。
(3)引洪灌溉可以局部改善干旱状况,同时减少洪水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的特性,不能改变当地植物生长的基本属性以及河流通航等。
9.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它远离海洋,周围又有大山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因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是我国极度干旱的地区。该地的河流主要为内流河,因此A选项正确;由于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因此河流由盆地边缘向中心流动,因此B选项错误;该地河流补给来源主要为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因此水位变化大,C选项错误;该地由于气候干旱,植被并不丰富,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
10.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且由于海拔高,光照强,蒸发旺盛,生长于本地的植物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持水分,因此叶片较厚,且有蜡质层。该地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A、B选项错误,风力弱与叶片厚、有蜡质层没有直接必然关系,故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C;
11. 在干旱地区引洪灌溉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植被的退化,同时也减少了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但并不能够显著的改善当地的干旱状况,因此仍然不具备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也没有可能进行内河航运,②③ 错误, ①④ 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2.D
13.D
【知识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解析】【点评】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沼泽和湖泊是重要的调蓄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也给生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的恶化。
12.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该地区成为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D正确,A错误;属于高原高山气候,B错误;该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C错误。故答案为:D。
13.由于人们过度放牧、过度采挖以及偷猎等行为,使得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锐减,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休牧育草、全面禁猎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三江源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D正确,ABC不是主要原因。故答案为:D。
【答案】14.C
15.B
16.C
【知识点】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点评】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14.由材料可知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结合梯田景观图可看出为水田,可判断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C正确;玉米和小麦是旱地作物,A、D错;青稞为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作物,B错。故答案为:C。
15.山坡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可蓄水保土,发展水稻种植业,B正确;梯田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但修梯田是为了种水稻,不是为了调节气候、美化环境,A、D错;提高产量也是因梯田能蓄水保土,C错;故答案为:B。
16.从图中看,森林分布海拔高,起涵养水源的功能,不能将森林开垦为梯田,A错;从梯田景观图中可看出,地块较小,不适宜使用大型农机,B错;保持现有特色,发展观光旅游,既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收入,C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已形成了森林—江河—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把梯田变为草地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D错。故答案为:C。
【答案】17.C
18.B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7.读图可知,红树林固碳比例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C正确;广西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二位、海南省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三位,福建红树林固碳比例居第四位,ABD错误。故答案为:C。
18.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可以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大规模植树种草及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都可以提高环境质量,B正确,AC错误;填海造陆是海陆变迁的人为原因,并不能减少碳排放,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9.C
20.B
21.D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交界处,土壤以暗棕壤和沼泽土为主,属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93.32%,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分布有高等植物150科406属666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70种。
19.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吉林省,A错误;一般控制区主要位于中国,B错误;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主要是长白山脉,C正确; 核心保护区内的乡镇稀疏,D错误。故答案为:C。
20.我国在此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主要原因包括:该地为东北虎豹的栖息地,在此基础上修建国家公园,更易于保护东北虎豹,①符合题意;人类活动威胁虎豹的生存空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越来越频繁,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威胁虎豹的生存,有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进行保护,②符合题意;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共同促进人与虎豹和谐共处,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B正确。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这是建立虎豹国家公园之后的结果,③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答案为:B。
21.建立观测网,跟踪虎豹并每天投喂会限制东北虎豹的自由,影响虎豹的生活,A错误。 增加投入,在核心保护区建娱乐设施会破坏东北虎豹的栖息地,B错误。 迁出所有居民,不现实,不合理,C错误。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跨境保护,与俄罗斯共同保护东北虎豹,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22.D
23.A
24.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我国海域自南向北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架面积广阔,海水温度适中,适合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四大海产,还有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同时,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近海有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不断地有新油气资源被发现,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22.由材料可知,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结合所学知识,珊瑚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的生物,死亡后骨骼堆积形成了珊瑚礁。我国南海纬度低,较其他三处海域水温高,最适宜珊瑚生长,珊瑚礁分布最为广泛。 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3.B选项是珊瑚礁的价值之一,但是开采珊瑚礁用于建筑,是一种严重的破坏行为,已经被禁止,C和D选项都不是珊瑚礁的生态价值,题干中表明珊瑚礁是生物质石灰岩,而且在海底,所以难以接触到空气,也无法保护淡水资源,A选项可以在背景材料中“为许多海洋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中找到依据。故答案为:A。
24..A和B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常见措施,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不利于珊瑚的保护,故A、B错误;D对生活在海底的珊瑚礁起不了保护作用,故D错误;从材料得知,造礁珊瑚对水质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C是保护珊瑚礁的措施。故答案为:C。
【答案】25.B
26.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25.垃圾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四大类。其中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废油漆、杀虫剂、废弃化妆品、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等,有害垃圾需按照特殊正确的方法安全处理。故答案为:B。
26.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尤其是回收一些类似塑料的无法降解的物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回收的废物能够再进行循环和利用,这样就可以变废为宝,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而且还能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故①②④叙述正确,实行垃圾分类不会增加生活成本,故③叙述错误。故答案为:B。
27.【答案】C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的水稻品种,可适应盐碱地,结合材料中的“改良”和2.2米的高度可知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结果,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机械化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A、D错误。我国各地都有盐碱地,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B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得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例如杂交水稻的培育,使得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提升。温室大棚的运用使得植物生长突破了季节和地域的限制,机械化的提升使得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喷灌滴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资源,一举两得。
【答案】28.A
29.B
30.A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1)《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本题考查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8.读某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分析可知,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北高南低;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北高南低。造成碳排放集中且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北方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煤炭为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0.减少林地,增加耕地会使碳排放强度增加,不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发展低碳农业、提高汽车环保标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都会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31.A
32.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31.读图表可知,碳排放总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人均碳排放量各国家排序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中国、印度,故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故答案为:A。
32.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出门随手关灯减少了用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了低碳生活的要求,故①④正确;人在运动时会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故不利于碳中和,故②错误;多使用一次性的餐具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更多的垃圾,不利于碳中和,故③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33.C
34.B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广东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在交通领域广东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最重的地区,根据材料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为了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广东省应该采取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33.根据题意可知, 公路运输占交通行业碳排放总量的85%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排放大户。读图分析可知,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公路最密集,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任务最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4.为了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广东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但不能把大部分公路拆除或减少公路修建,多建大运量铁路; 更不能停止发展工业。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35.C
36.D
37.C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35.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读图可知,美国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是20吨,是世界上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发达,对资源需求量大,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同时废物排放量也居世界首位;C正确。故答案为:C。
36.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地球表面变热,气温升高,既引起温室效应,D正确。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与地震火山频发、 海洋污染加剧 、太阳辐射增强无关,ABC错误。故答案为:D。
37.减缓工业发展、只使用新能源、禁止私家车出行与实际不符,ABD错误;增加森林蓄积量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保护环境, C正确。故答案为:C。
38.【答案】(1)美国;韩国
(2)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或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灾害性天气增多
(3)植树造林或开发新能源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美国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是20吨,明显高于图中其它国家,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发达,对资源需求量大,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同时废物排放量也居世界首位。从城市化水平来看,韩国的城市化水平在90%左右,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2)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人类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会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的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次数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同时给海洋生态水循环等带来影响,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矿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每个人都应具备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39.【答案】(1)南美;南极
(2)太平;北冰;印度;北冰
(3)气候温暖湿润;湿地面积广,食料丰富。
(4)人类捕猎;严禁猎杀;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所示的鸟类迁徙路线,没有经过的大洲是最南边的南极洲和最东边的南美洲。
(2)根据图中所示,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自北向南依次跨越了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根据材料二可知,①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水热条件优越;②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纵横,湖泊、湿地遍布,有鸟类足够的休憩、生活觅食地;③粤港澳大湾区湿地面积大,食料丰富,是水鸟良好的栖息地。
(4)原因:人类或者动物的猎杀;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迁徙路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人类设施的影响,车辆也威胁着迁徙中的鸟;裸露的高压线对于大型鸟类也是一个危险因素。保护对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猎杀;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候鸟的休憩和觅食地,治理水体污染;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尽量避免强光、噪音、高大建筑等人为干扰等;在鸟类迁徙路线上设立相关的保护、提示标牌,做好保护鸟类的宣传工作等(回答合理即可)。
【点评】(1)下图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
(2)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广阔海域面。中部平原广阔、地势低平,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终年高温、光照充足,夏季长,降水丰富。但夏秋多台风,洪涝威胁大。
40.【答案】(1)南北
(2)海陆因素
(3)湿;热带草原;乡村
(4)南半部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北半部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5)乙;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京雨燕一路迁徙,从我国北京一路向南到达非洲南端,飞行路径跨越了南北半球。
(2)读图可知,北京雨燕到达甲处随着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布规律,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3)读图可知,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丁地位于南半球,10月-次年的3月为当地湿季。而每年11月左右,雨燕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越冬地丙地,此时正值丙的湿季,昆虫较为丰富,能够满足雨燕的食物需求。此外,该地主要民居是茅草屋,所需的主要材料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景观图反映该地属于乡村聚落。
(4)雨燕在迁徙途中飞过被称作“地球上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一直延伸到死海。东非大裂谷成因:南半部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北半部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5)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那么图中甲、乙、丙三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气象条件最差的地方,甲处为西亚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光照条件好,光敏定位仪误差最小;乙处为非洲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光照条件差,光敏定位仪可能出现较大误差;丙处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光照充足,光敏定位仪误差较小。
【点评】(1)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2)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3)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4)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