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19 18:15:55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23·南充)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做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两组载玻片上各滴加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在甲组载玻片一侧放一小粒食盐,在乙组载玻片一侧滴加一滴肉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组
乙组
A.甲组实验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
B.乙组实验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
C.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D.草履虫的应激性是它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食盐对于草履虫是属于有害物质,草履虫有应激性,能够趋利避害,选择应该是草履虫培养液方向,A错误;
B、乙组中肉汁对草履虫有利,会往肉汁方向运动,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正确;
D、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城代谢,所以应激性是草履虫具备的特征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生长体现在体重增长和体积增加;发育到一定程度就会繁殖后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2023·南充)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缝(  )
选项 植物 形态与结构 与人类的关系
A 水绵 有根、茎、叶的分化 作为某些鱼类的饵料
B 苔藓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C 贯众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传统中药材
D 玉米 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食用,制作工业酒精的原料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水绵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苔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
C、贯众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是一种药材,C正确;
D、玉米是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有输导组织,可以食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可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植物。
(2)苔藓植物(苔藓,葫芦藓,地钱)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也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起着固着作用的结构,称为假根。
(3)蕨类植物(卷柏、贯众、肾蕨、里白、满江红、桫椤、中华水韮):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现在的煤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变成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是靠孢子繁殖的。
(4)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高等,能产生种子,体内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杉、侧柏、银杏和苏铁)种子裸露,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是裸子植物。其它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都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3.(2023·南充)小明利用所学无土栽培的知识,成功培育出了菜豆种子的幼苗。下图是他所选的菜豆种子及其发育成的菜豆幼苗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1发育成乙图中的7
B.菜豆种子的胚由甲图中1、2、3、4、5组成
C.菜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乙图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无土栽培
【解析】【解答】A、甲图中1是胚根,2是种皮,3是胚轴,4是胚芽,5是子叶,乙图中6是茎和叶,7是根,1胚根发育成7根,A正确;
B、胚由4胚芽、3胚轴、1胚根、5子叶组成,2为种皮,B错误;
C、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C正确;
D、植物需要主要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芽,胚轴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可以给菜豆幼苗提供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营养转运、胚芽发育成芽。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对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多。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配制营养液,不需要土壤来培育植物。
4.(2023·南充)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对于人体进入青春期后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B.养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C.进入青春期虽然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不可自我封闭,需与师长密切交流
D.男生会表现出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出胡须等第二性征,这与睾丸分泌的生长激素有关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正确;
B、早睡早起身体好,坚持锻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利于积极度过青春期,B正确;
C、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需要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有疑惑需要及时的打开心扉,正确面对心理上的变化,C正确;
D、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是由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导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青春期的变化包括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男孩可能出现遗精,女孩可能会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导致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子会表现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胡须等,女孩子会出现乳腺增大、声调变高等。
(2)青春期心理特点表现为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或者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5.(2023·南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白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脏内的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静脉,不能倒流
B.动脉血管比静脉血管的管壁更厚,弹性更大,它能将身体各部分的血液送回心脏
C.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右侧出发回到左侧,它与肺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答案】C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常规化验单
【解析】【解答】A、心脏内的血液有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不能倒流,A错误;
B、动脉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B错误;
C、白细胞有吞食病菌,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身体有炎症,白细胞会增多,C正确;
D、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的左侧出发回到右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将血液送出心脏;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将血液送回心脏;
(2)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3)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防御和保护,红细胞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小板是止血和凝血。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的循环路线,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由于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的循环路线称为肺循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经过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2023·南充)“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生长总是不利的
B.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C.鸟有视觉发达、食量大、呼吸旺盛、心跳频率快等特征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植食动物对植物的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也有促进的作用,A错误;
B、节肢动物也有生活在水里的,如虾,B错误;
C、鸟的这些特征都是与其飞行相适应的,C正确;
D、两栖动物幼年时期生活在水里,成年以后水陆两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各种动物的特征如下: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鸟类: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且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能量。植食动物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植物的传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也是有利的。
7.(2023·南充)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真菌、病毒都有细胞结构
B.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作酸奶要用乳酸菌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D.将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馒头需要用到酵母菌,酸奶要用乳酸菌,B正确;
C、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C正确;
D、可以利用病毒达到转基因或者基因治疗的目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乳酸菌可以做酸奶;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2)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可以制作馒头;病毒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生活,只能自我复制进行繁殖,现代的科学技术可以利用病毒进行转基因或者基因治疗。
8.(2023·南充)下面关于安全用药和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人或家属可以自行购买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
B.最新的心肺复苏顺序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C.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D.对于动脉血管出血,要尽快拨打电话“120”,在紧急呼救的同时,用手指按住远心端止血
【答案】B
【知识点】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OTC代表的是非处方药,A错误;
B、心肺复苏的顺序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B正确;
C、同时服几种药,某种成分容易过量,引发中毒,C错误;
D、动脉出血要按住近心端进行止血,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 处方药是指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获取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OTC)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取的药物。
(2)心肺复苏首先要清楚呼吸道的异物,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保持16~18次每分钟人工呼吸的频率;
(3)合理用药要做到用药前明确诊断,用药剂量要适当,用药时间要科学,途径要适宜,联合用药要合理,慎用抗生素;同时服用几种药,有可能剂量过大,危害生命;动脉出血,血液呈喷射状,应按近心端;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流出,应按远心端。
9.(2023·南充)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灾害之后往往会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下面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A正确;
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B正确;
C、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正确;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减少过敏反应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非特异性免疫是一生下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主要通过接种疫苗获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过敏是指人体接触某些物质后发生的过度免疫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变应原(俗称过敏原),减少过敏应该远离过敏原。
10.(2023·南充)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下列争论错误的是(  )
A.因为长期滥用抗生素,所以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
C.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长期滥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导致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CD、变异不是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会更多,在年轻的地层中是可以找到低级的生物化石;生命的起源最有说服力的是化学进化说,原始生命是在原始的地球环境下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BC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化学进化论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思想:从简单到复杂的生命进化树,该学说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最原始的生命体机——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细胞,即原细胞;变异分为有利的变异和不利的变异,有利的变异让生物更好的生存和繁殖;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低等到高等,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长期滥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导致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5空,去60分)
11.(2023·南充)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它进入生物体内后不易降解。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在一淡水流域中也发现了微塑料,并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蜻蜓的幼虫和沼虾的关系是   。
(3)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食物网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4)假设微塑料沿着该食物网传递,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分析上述材料,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选择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6)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1)7
(2)竞争和捕食
(3)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4)白鹭
(5)c
(6)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以浮游藻类作为食物链的起点,白鹭作为食物链的终点,图中一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藻类→蜻蜓的幼虫→鳙鱼→白鹭、浮游藻类→蜻蜓的幼虫→沼虾→白鹭、浮游藻类→水蚤→蜻蜓的幼虫→沼虾→白鹭、浮游藻类→水蚤→沼虾→白鹭、浮游植物→鳙鱼→白鹭、浮游藻类→水蚤→鳙鱼→白鹭、浮游藻类→水蚤→蜻蜓的幼虫→鳙鱼→白鹭;
(2)食物网中蜻蜓的幼虫和沼虾都以水蚤为食,同时沼虾也以蜻蜓的幼虫为食,所以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其余的动物属于消费者;
(4)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食物链后端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5)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加重环境污染,这种方法不可行;
(6)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的大小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关。
故答案为:(1)7;(2)竞争和捕食;(3)分解者/细菌和真菌;(4)白鹭;(5)c;(6)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的大小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关,有一定的限度; 生物富集现象是指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过程,越往后面的环节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12.(2023·南充)下图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a发育而成的,则细胞a   。
(2)经分析,图中①表示细胞a的生理活动是   和   。
(3)若图中A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则A是   组织。
(4)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B,则B是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还应该增加的结构层次是   。
【答案】(1)受精卵
(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3)输导(或输导组织)
(4)器官;系统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植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1)植物的有性生殖起点是受精卵;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3)运输营养物质的植物组织是输导组织;
(4)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的功能的器官,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题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动物体比植物体多了一个系统的层次,因此,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还应该增加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答案为:(1)受精卵;(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3)输导;(4)器官;系统;
【分析】(1)高等动植物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在一起完成某一种功能形成系统;
(2)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制造营养物质(叶肉)
储存营养物质(果肉)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细胞呈管状,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13.(2023·南充)南充作为“丝绸之都”,已有数千年的桑树种植历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南充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葚生产基地,带动了新型农业的发展。现欲利用桑树苗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提高桑葚果实的产量。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
(1)实验步强:
①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   作用,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②在图1的两套装置中分别故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③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   (填字母)。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生物社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合理密植增加桑葚产量。请你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再提出一条能够增加桑葚产量的措施   。
【答案】(1)呼吸(或呼吸作用);对照(或对照实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适当地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地提高光照强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把植物放在黑暗处,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物质;装置中放入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清水组作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氢氧化钠溶液组作实验组,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AB叶片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叶片B,原因是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淀粉,但A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滴加碘液会变蓝,由此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增加产量,便要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从光合作用的原料入手,如增强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照强度等。
故答案为:(1)呼吸(或呼吸作用);对照(或对照实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照强度。
【分析】做实验之前对植物进行暗处理,目的是为了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排除对后面实验结果的干扰;该实验要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变量是二氧化碳,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从两个装置中分别摘下一片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清水组的叶片变蓝,氢氧化钠溶液组的叶片不变蓝,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产量,要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让植物有更多的有机物积累,增强二氧化碳的浓度或者提高光照的强度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14.(2023·南充)在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逆转韩国获得冠军。在比赛过程中,女足运动员一系列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如图1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女足运动员在传球的瞬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足球反射来的光线进入她们的眼睛后,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   上形成一个物像。
(2)由图2分析可知,在比赛过程中,女足运动员呼吸频率加快,在A系统的②过程中,膈肌和肋肌的状态都是   (填“收缩”或“舒张”)。当看到女足运动员夺冠时,球迷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体内肾上腺分泌的   增多而导致的。
(3)营养师为女足运动员精心搭配饮食,她们摄入的淀粉最终在图2的B系统的小肠内被消化为   ,女足运动员在运动后及时补充的水分,通过图2的D系统,经过⑤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④   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答案】(1)b→c→e→d→a;视网膜
(2)舒张;肾上腺素
(3)葡萄糖;肾小管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图1中,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c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图2中,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①是吸气,②呼气,③营养物质的吸收;图3中,④肾小管,⑤肾小球。
(1)神经传导的方向是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d→效应器a。外界物体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后成像在视网膜上;
(2)A系统是呼吸系统,②过程是呼气过程,这时候膈肌和肋间肌均舒张,肾上腺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给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能量。图2的B系统是消化系统,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C系统是循环系统,D系统是泌尿系统,④是肾小管,尿液的形成包括⑤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淀粉在口腔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的消化液下分解成葡萄糖;女足运动员在运动后及时补充的水分,通过图2的D泌尿系统,经过经过⑤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经过④肾小管时被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1)b→c→e→d→a;视网膜(2)舒张;肾上腺素(3)葡萄糖;肾小管。
【分析】)(1)吸气时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肺容积扩张;呼气时膈肌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分泌肾上腺素,能使人的呼吸加快,心跳想和血液流动也加快,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属于激素调节。
(2)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了尿液。
(3)食物在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5.(2023·南充)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连香树、水清树等。
(1)我们对大前猫,水清树等生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   关系,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2)资料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甚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3)太能猫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保护其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
【答案】(1)种;亲缘(或亲缘关系)
(2)种类;基因
(3)根本措施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科学家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可将不同的生物以分门类别;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题中提到了多种植物动物,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因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其栖息环境。
故答案为:(1)种;亲缘/亲缘关系(2)种类;基因(3)根本措施
【分析】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把各个分类等级按照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保护它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16.(2023·南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是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并且营养丰富,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日
有芒(株) 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3200 0
2 有芒×无芒 1600 1600
3 无芒×无芒 800 2400
(1)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稻壳顶端无芒是一对   。根据亲本的杂交组合及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定   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海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形基因用d表示,推测第3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   ;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理论上应有   株。
(3)某同学认为海水稻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和基因的数量相等,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因为基因是有   的DNA片段。
(4)把海水稻种植在肥沃的地方,稻穗大且多;若把同株海水稻种植在贫瘠的地方,稻穗小且少,这说明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到   的影响。
【答案】(1)相对性状;有芒
(2)Dd (或Dd×Dd或Dd/Dd或Dd、Dd);800
(3)遗传效应
(4)环境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生物的相对性状,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无芒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组别3亲代和子代性状表现,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可以判断出有芒是隐性性状;
(2)组别3亲本无芒结合,后代出现了有芒,有芒为隐性则基因组成为dd,根据遗传规律,亲本无芒的基因组成则为Dd、Dd,子代无芒的基因组成有DD、Dd,DD基因组成占无芒数量的,则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理论上应有数量为2400×=800;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含有序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两者数量不相等;
(4)同种生物遗传物质相同,但环境不同,性状表现也有可能不同,环境也会影响到生物性状的表现。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有芒(2)Dd(或DdxDd或Dd/Dd或者Dd、Dd);800(3)遗传效应;(4)环境
【分析】(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生物的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可以判断生物的显隐性;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里,染色体在细胞核上,一个DNA上有很多基因,一条染色体上含一个DNA;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1 / 1四川省南充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23·南充)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做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两组载玻片上各滴加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在甲组载玻片一侧放一小粒食盐,在乙组载玻片一侧滴加一滴肉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组
乙组
A.甲组实验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
B.乙组实验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
C.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D.草履虫的应激性是它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2023·南充)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缝(  )
选项 植物 形态与结构 与人类的关系
A 水绵 有根、茎、叶的分化 作为某些鱼类的饵料
B 苔藓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C 贯众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传统中药材
D 玉米 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食用,制作工业酒精的原料
A.A B.B C.C D.D
3.(2023·南充)小明利用所学无土栽培的知识,成功培育出了菜豆种子的幼苗。下图是他所选的菜豆种子及其发育成的菜豆幼苗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1发育成乙图中的7
B.菜豆种子的胚由甲图中1、2、3、4、5组成
C.菜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D.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乙图
4.(2023·南充)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对于人体进入青春期后的认识错误的是(  )
A.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B.养成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C.进入青春期虽然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不可自我封闭,需与师长密切交流
D.男生会表现出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出胡须等第二性征,这与睾丸分泌的生长激素有关
5.(2023·南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白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脏内的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静脉,不能倒流
B.动脉血管比静脉血管的管壁更厚,弹性更大,它能将身体各部分的血液送回心脏
C.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右侧出发回到左侧,它与肺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6.(2023·南充)“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生长总是不利的
B.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C.鸟有视觉发达、食量大、呼吸旺盛、心跳频率快等特征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7.(2023·南充)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既“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真菌、病毒都有细胞结构
B.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作酸奶要用乳酸菌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D.将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8.(2023·南充)下面关于安全用药和急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人或家属可以自行购买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
B.最新的心肺复苏顺序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C.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D.对于动脉血管出血,要尽快拨打电话“120”,在紧急呼救的同时,用手指按住远心端止血
9.(2023·南充)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灾害之后往往会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下面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10.(2023·南充)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下列争论错误的是(  )
A.因为长期滥用抗生素,所以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
C.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5空,去60分)
11.(2023·南充)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它进入生物体内后不易降解。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在一淡水流域中也发现了微塑料,并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蜻蜓的幼虫和沼虾的关系是   。
(3)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图中食物网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4)假设微塑料沿着该食物网传递,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微塑料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5)分析上述材料,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选择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6)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2.(2023·南充)下图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的植物体都是由细胞a发育而成的,则细胞a   。
(2)经分析,图中①表示细胞a的生理活动是   和   。
(3)若图中A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则A是   组织。
(4)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B,则B是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还应该增加的结构层次是   。
13.(2023·南充)南充作为“丝绸之都”,已有数千年的桑树种植历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南充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葚生产基地,带动了新型农业的发展。现欲利用桑树苗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提高桑葚果实的产量。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
(1)实验步强:
①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   作用,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②在图1的两套装置中分别故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③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   (填字母)。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生物社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合理密植增加桑葚产量。请你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再提出一条能够增加桑葚产量的措施   。
14.(2023·南充)在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逆转韩国获得冠军。在比赛过程中,女足运动员一系列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如图1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女足运动员在传球的瞬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足球反射来的光线进入她们的眼睛后,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   上形成一个物像。
(2)由图2分析可知,在比赛过程中,女足运动员呼吸频率加快,在A系统的②过程中,膈肌和肋肌的状态都是   (填“收缩”或“舒张”)。当看到女足运动员夺冠时,球迷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体内肾上腺分泌的   增多而导致的。
(3)营养师为女足运动员精心搭配饮食,她们摄入的淀粉最终在图2的B系统的小肠内被消化为   ,女足运动员在运动后及时补充的水分,通过图2的D系统,经过⑤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④   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15.(2023·南充)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连香树、水清树等。
(1)我们对大前猫,水清树等生物进行分类,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   关系,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2)资料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甚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
(3)太能猫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保护其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
16.(2023·南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是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并且营养丰富,海水稻稻壳顶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没有芒,无芒有利于收割,脱粒及稻谷的加工。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无芒的遗传规律,科研团队进行了以下三组杂交实验。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性状表现和植株数日
有芒(株) 无芒(株)
1 有芒×有芒 3200 0
2 有芒×无芒 1600 1600
3 无芒×无芒 800 2400
(1)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稻壳顶端无芒是一对   。根据亲本的杂交组合及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定   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海水稻稻壳顶端有芒、无芒性状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形基因用d表示,推测第3组亲本组合中无芒的基因组成是   ;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理论上应有   株。
(3)某同学认为海水稻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和基因的数量相等,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因为基因是有   的DNA片段。
(4)把海水稻种植在肥沃的地方,稻穗大且多;若把同株海水稻种植在贫瘠的地方,稻穗小且少,这说明生物的性状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到   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食盐对于草履虫是属于有害物质,草履虫有应激性,能够趋利避害,选择应该是草履虫培养液方向,A错误;
B、乙组中肉汁对草履虫有利,会往肉汁方向运动,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正确;
D、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城代谢,所以应激性是草履虫具备的特征之一,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生长体现在体重增长和体积增加;发育到一定程度就会繁殖后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答案】C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水绵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苔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
C、贯众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是一种药材,C正确;
D、玉米是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有输导组织,可以食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可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植物。
(2)苔藓植物(苔藓,葫芦藓,地钱)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茎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也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起着固着作用的结构,称为假根。
(3)蕨类植物(卷柏、贯众、肾蕨、里白、满江红、桫椤、中华水韮):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现在的煤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变成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是靠孢子繁殖的。
(4)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高等,能产生种子,体内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杉、侧柏、银杏和苏铁)种子裸露,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是裸子植物。其它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都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3.【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无土栽培
【解析】【解答】A、甲图中1是胚根,2是种皮,3是胚轴,4是胚芽,5是子叶,乙图中6是茎和叶,7是根,1胚根发育成7根,A正确;
B、胚由4胚芽、3胚轴、1胚根、5子叶组成,2为种皮,B错误;
C、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C正确;
D、植物需要主要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芽,胚轴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可以给菜豆幼苗提供营养物质;种子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营养转运、胚芽发育成芽。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对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多。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配制营养液,不需要土壤来培育植物。
4.【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正确;
B、早睡早起身体好,坚持锻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利于积极度过青春期,B正确;
C、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需要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有疑惑需要及时的打开心扉,正确面对心理上的变化,C正确;
D、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是由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导致,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青春期的变化包括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男孩可能出现遗精,女孩可能会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导致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子会表现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胡须等,女孩子会出现乳腺增大、声调变高等。
(2)青春期心理特点表现为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或者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5.【答案】C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血常规化验单
【解析】【解答】A、心脏内的血液有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不能倒流,A错误;
B、动脉是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B错误;
C、白细胞有吞食病菌,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身体有炎症,白细胞会增多,C正确;
D、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的左侧出发回到右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将血液送出心脏;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将血液送回心脏;
(2)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3)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作用是防御和保护,红细胞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小板是止血和凝血。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的循环路线,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由于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的循环路线称为肺循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经过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6.【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植食动物对植物的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也有促进的作用,A错误;
B、节肢动物也有生活在水里的,如虾,B错误;
C、鸟的这些特征都是与其飞行相适应的,C正确;
D、两栖动物幼年时期生活在水里,成年以后水陆两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各种动物的特征如下: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鸟类: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且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能量。植食动物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植物的传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也是有利的。
7.【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馒头需要用到酵母菌,酸奶要用乳酸菌,B正确;
C、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C正确;
D、可以利用病毒达到转基因或者基因治疗的目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乳酸菌可以做酸奶;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2)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可以制作馒头;病毒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生活,只能自我复制进行繁殖,现代的科学技术可以利用病毒进行转基因或者基因治疗。
8.【答案】B
【知识点】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安全用药;急救常识;出血类型及其包扎方法
【解析】【解答】A、OTC代表的是非处方药,A错误;
B、心肺复苏的顺序是: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B正确;
C、同时服几种药,某种成分容易过量,引发中毒,C错误;
D、动脉出血要按住近心端进行止血,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 处方药是指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获取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OTC)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取的药物。
(2)心肺复苏首先要清楚呼吸道的异物,顺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保持16~18次每分钟人工呼吸的频率;
(3)合理用药要做到用药前明确诊断,用药剂量要适当,用药时间要科学,途径要适宜,联合用药要合理,慎用抗生素;同时服用几种药,有可能剂量过大,危害生命;动脉出血,血液呈喷射状,应按近心端;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流出,应按远心端。
9.【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A正确;
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B正确;
C、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正确;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减少过敏反应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非特异性免疫是一生下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主要通过接种疫苗获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过敏是指人体接触某些物质后发生的过度免疫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变应原(俗称过敏原),减少过敏应该远离过敏原。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长期滥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导致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CD、变异不是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会更多,在年轻的地层中是可以找到低级的生物化石;生命的起源最有说服力的是化学进化说,原始生命是在原始的地球环境下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BC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化学进化论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思想:从简单到复杂的生命进化树,该学说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最原始的生命体机——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细胞,即原细胞;变异分为有利的变异和不利的变异,有利的变异让生物更好的生存和繁殖;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低等到高等,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长期滥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导致耐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答案】(1)7
(2)竞争和捕食
(3)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
(4)白鹭
(5)c
(6)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以浮游藻类作为食物链的起点,白鹭作为食物链的终点,图中一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藻类→蜻蜓的幼虫→鳙鱼→白鹭、浮游藻类→蜻蜓的幼虫→沼虾→白鹭、浮游藻类→水蚤→蜻蜓的幼虫→沼虾→白鹭、浮游藻类→水蚤→沼虾→白鹭、浮游植物→鳙鱼→白鹭、浮游藻类→水蚤→鳙鱼→白鹭、浮游藻类→水蚤→蜻蜓的幼虫→鳙鱼→白鹭;
(2)食物网中蜻蜓的幼虫和沼虾都以水蚤为食,同时沼虾也以蜻蜓的幼虫为食,所以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其余的动物属于消费者;
(4)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食物链后端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5)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加重环境污染,这种方法不可行;
(6)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的大小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关。
故答案为:(1)7;(2)竞争和捕食;(3)分解者/细菌和真菌;(4)白鹭;(5)c;(6)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的大小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关,有一定的限度; 生物富集现象是指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过程,越往后面的环节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12.【答案】(1)受精卵
(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3)输导(或输导组织)
(4)器官;系统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植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1)植物的有性生殖起点是受精卵;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3)运输营养物质的植物组织是输导组织;
(4)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的功能的器官,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题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动物体比植物体多了一个系统的层次,因此,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还应该增加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答案为:(1)受精卵;(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3)输导;(4)器官;系统;
【分析】(1)高等动植物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在一起完成某一种功能形成系统;
(2)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制造营养物质(叶肉)
储存营养物质(果肉)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细胞呈管状,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13.【答案】(1)呼吸(或呼吸作用);对照(或对照实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适当地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或适当地提高光照强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1)把植物放在黑暗处,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物质;装置中放入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清水组作为对照组,起对照作用;氢氧化钠溶液组作实验组,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AB叶片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叶片B,原因是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淀粉,但A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滴加碘液会变蓝,由此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增加产量,便要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从光合作用的原料入手,如增强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照强度等。
故答案为:(1)呼吸(或呼吸作用);对照(或对照实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照强度。
【分析】做实验之前对植物进行暗处理,目的是为了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排除对后面实验结果的干扰;该实验要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变量是二氧化碳,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从两个装置中分别摘下一片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清水组的叶片变蓝,氢氧化钠溶液组的叶片不变蓝,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产量,要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让植物有更多的有机物积累,增强二氧化碳的浓度或者提高光照的强度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14.【答案】(1)b→c→e→d→a;视网膜
(2)舒张;肾上腺素
(3)葡萄糖;肾小管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图1中,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c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图2中,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①是吸气,②呼气,③营养物质的吸收;图3中,④肾小管,⑤肾小球。
(1)神经传导的方向是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d→效应器a。外界物体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后成像在视网膜上;
(2)A系统是呼吸系统,②过程是呼气过程,这时候膈肌和肋间肌均舒张,肾上腺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给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能量。图2的B系统是消化系统,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C系统是循环系统,D系统是泌尿系统,④是肾小管,尿液的形成包括⑤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淀粉在口腔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的消化液下分解成葡萄糖;女足运动员在运动后及时补充的水分,通过图2的D泌尿系统,经过经过⑤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经过④肾小管时被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故答案为:(1)b→c→e→d→a;视网膜(2)舒张;肾上腺素(3)葡萄糖;肾小管。
【分析】)(1)吸气时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肺容积扩张;呼气时膈肌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分泌肾上腺素,能使人的呼吸加快,心跳想和血液流动也加快,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属于激素调节。
(2)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了尿液。
(3)食物在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15.【答案】(1)种;亲缘(或亲缘关系)
(2)种类;基因
(3)根本措施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科学家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可将不同的生物以分门类别;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题中提到了多种植物动物,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因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其栖息环境。
故答案为:(1)种;亲缘/亲缘关系(2)种类;基因(3)根本措施
【分析】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把各个分类等级按照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保护它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16.【答案】(1)相对性状;有芒
(2)Dd (或Dd×Dd或Dd/Dd或Dd、Dd);800
(3)遗传效应
(4)环境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生物的相对性状,海水稻的稻壳顶端有芒和无芒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组别3亲代和子代性状表现,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可以判断出有芒是隐性性状;
(2)组别3亲本无芒结合,后代出现了有芒,有芒为隐性则基因组成为dd,根据遗传规律,亲本无芒的基因组成则为Dd、Dd,子代无芒的基因组成有DD、Dd,DD基因组成占无芒数量的,则在第3组后代的无芒植株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理论上应有数量为2400×=800;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含有序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两者数量不相等;
(4)同种生物遗传物质相同,但环境不同,性状表现也有可能不同,环境也会影响到生物性状的表现。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有芒(2)Dd(或DdxDd或Dd/Dd或者Dd、Dd);800(3)遗传效应;(4)环境
【分析】(1)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生物的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可以判断生物的显隐性;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里,染色体在细胞核上,一个DNA上有很多基因,一条染色体上含一个DNA;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