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中国人口141175万人。其中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结合历年净增人口及出生率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化特征为( )
A.缓慢增长 B.匀速减少 C.迅速减少 D.波状减少
2.从图中1978~2022年净增人口的变化,可以得出( )
A.中国净增人口数持续减少 B.中国净增人口数先增后减
C.中国净增人口数逐年增加 D.中国总人口数先增后减
3.从图文资料可以推断,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有( )
①人口总数过多②人口数量过少③老龄化形势严峻④人口性别比失调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生育政策②完善社会福利保障③宣传男女平等④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东北三省工业历史悠久,有煤炭、钢铁和石油等工业部门。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之间,东北三省的人口减少约1100万人。大量的东北人口流向山东、北京等地。表示意“2021年全国和东北三省人口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全国 141260 7.52 718 0.34
吉林 2375.37 4.70 8.08 -3.38
辽宁 4229.40 4.71 8.89 -4.18
黑龙江 3125 3.59 8.70 -5.11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三省人口减少是由( )
A.出生率下降导致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导致
C.人口外迁导致
D.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决定
6.大量东北人选择流向山东、北京等地,原因有( )
①距离近,生活习俗相近
②山东、北京等地处亚热带
③山东、北京等地发展前景更好
④东北重工业原料全部枯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东北人口大量迁出,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经济增长停滞②黑土流失,粮食减产③资源枯竭城市撤市改镇④促使产业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数量假设情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如果一区域现阶段耕地资源可承载1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000万人,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 )
A.小于8000万人 B.8000~10000万人
C.10000~50000万人 D.大于50000万人
9.如果要扩大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发现新的替代资源④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人口激增使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其原因可能有( )
①替代资源增加②环境得到治理③社会秩序混乱④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塔里木盆地城镇变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塔里木盆地现今绿洲分布特点是( )
①全部分布在沙漠边缘
②大致沿山麓地带分布
③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
④沿河流呈线状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从古城遗址和现在城镇位置对比可以得出,塔里木盆地( )
A.绿洲面积逐渐增大 B.古城遗址位于现在城镇上游
C.人口向河流下游迁移 D.人口向河流上游迁移
13.导致古城和现在城镇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址迁移 B.河流水量减少
C.人口迁移 D.绿洲植被破坏
江西婺源的乡村多林地环绕,乡村周围大致有后龙山风水林、山坳风水林、水头风水林和水口林四种不同类型的风水林。下图为江西婺源乡村林地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江西婺源的乡村风水林对生态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保持水土②保持生物多样性③提供木材④防风固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江西婺源乡村风水林的优势树种主要为(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广东省潮州市古城区保存着较好的传统民居。其特征在平面、规模、装饰上有所区别,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民居建筑单体有“爬狮”“下山虎”“四点金”和“三进”等。下图为潮州市区传统民居建筑常见单体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以上四种民居,主人社会地位最高的可能是( )
A.“爬狮” B.“下山虎” C.“四点金” D.“三进”
17.“四点金”中,长辈的居住房间一般是( )
A.正厅 B.前房 C.大房 D.厅
人居环境愉悦度作为居民对城市环境影响情感的直接表达,能更直观地量化人类情感的变化。基于位置服务的社交媒体数据,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指标。下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中心城区24小时愉悦度变化趋势及微博发文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根据图文材料,表述错误的是( )
A.2:00愉悦度最低 B.愉悦度极大值约为0.76
C.4:00微博发文量最少 D.6:00后微博发文量持续增长
19.8:00~9:00微博发文量增加但愉悦度下降反映的城市问题最可能是( )
A.住房紧张 B.环境污染 C.交通拥堵 D.就业困难
读“中国、美国及欧元区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水平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有( )
①起步早②城镇化水平低③城镇化速度快④起步晚⑤城镇化水平高⑥城镇化速度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21.据图反映,2020年中国所处的城镇化进程为(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再城镇化
城镇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香港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最有可能为高级居住区的区域是( )
A.尖沙咀 B.黄大仙
C.半山区及山顶 D.观塘
23.图中“中环”所示功能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多分布在市区边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B.工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
C.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D.交通便利,经济活动频繁
成都平原有一种随田而居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林盘与田野之间有树林和竹林阻隔视线,形成独立的空间,林盘之间相距不过数十至数百米。下图为成都平原林盘景观及结构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B区域最有可能为( )
A.院落 B.农田 C.林木 D.沟渠
25.左图中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
A.油菜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可以形成居住区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⑤
27.在⑤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 )
A.商品丰富 B.居民购买力大
C.交通发达 D.环境优美
28.下列景观在浙江省更易见到的是( )
A. B.
C. D.
邻避设施是指给社会带来整体性利益却给邻近居民带来不良影响的设施,具有明显或潜在的风险性,如垃圾处理设施、加油站等。表为广州主城区邻避设施邻近小区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价格区间(元/m2) 房价较低小区 (即“低收入小区”) 房价中等小区 (即“中等收入小区”) 房价较高小区 (即“中高收入小区”)
13822 ~ 23997 23998 ~ 29084 29085 ~ 34171 34172 ~ 39259 39260 ~ 45129 45130 ~ 53347 53348 ~ 63914 63915 ~ 78393 78394 ~ 113614
数量/个 46 53 60 29 17 9 2 1 0
百分比/% 21.20 24.42 27.65 13.36 7.84 4.15 0.92 0.46 0
29.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邻避设施分布数量与房价呈正相关
B.邻避设施主要分布在广州市中心核心区
C.中高收入小区邻避设施数量反映基础设施不足
D.低收入小区附近邻避设施规模一般较大
30.房价较高小区的邻避设施可能是( )
A.加油站 B.垃圾处理站 C.墓地 D.精神病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以前,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和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殖民主义扩张引发大批移民陆续从欧洲大陆移向新大陆,数以千万计的欧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20世纪60年代,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亚。左图为巴西区域图,右图为巴西地形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A所在地形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
(2)结合材料,推测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理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大风。2023年春节假期,《去有风的地方》让这里的“喜洲古镇”成为了热门景点。该镇东邻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白族民居的典型户为三坊一照壁合院。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二层为祭祀空间;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
(1)根据自然灾害及农业生产需要,分析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吉河发源于深圳市布吉北部,上游有水径、塘径、大芬3条支流,在牛岭吓汇合成布吉河干流,上游位于龙岗区,下游位于罗湖区和福田区,在罗湖商业区汇入深圳河,流域面积60.75km2,河流长度50.78km。图1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三个年份的布吉河地表河道分布情况。布吉河流域内,不同区域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布吉河的河流特征。如图2、图3所示。
(1)布吉河地表河道信息获取使用的技术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根据图2,描述布吉河流域内城市化率的特征。
(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城市化发展对布吉河上游地区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3.B
4.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再生产类型有三种模式: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四种类型:原始型对应高—高—低模式,传统型、过渡型对应高—低—高模式,现代型对应低—低—低模式。幕墙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过渡型(高—低—高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现代型。
1.根据图中显示,从1978年到1986年波动上升,从1986年到2022年波动下降,总体看是下降的,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图中1978~2022年净增人口的变化,1978-1986年有段时间在上升;1986年开始净增人口先下降然后上升;1988年-2010年有段时间在下降;中国总人口数先增后减,刚开始,1978年,人口净增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高,人口增加,之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净增减少。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3.从图中显示,人口数量的总数很大,①正确;②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65岁人口超过7%就是人口老龄化,③正确;图中信息没有显示性别比的变化,④错误;所以①③正确,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4.材料的问题: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可以优化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相关的社会福利,减轻人口老龄化,①②正确;宣传男女平等不能解决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问题,③错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表述太绝对,④错误;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5.D
6.B
7.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三省人口大量外流;同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三省的自然增长率都为负值,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导致了东北三省的人口减少,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6.东北地区距离山东、北京等地较近,生活习俗相近,便于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入,①正确;
山东、北京等地位于温带,②错误;
山东、北京等地的发展前景较东北地区好,③正确;
东北重工业原料没有完全枯竭,④错误。
故B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7.大量人口迁出,会缓解人地矛盾,不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①错误;
人口大量迁出,会导致土地垦殖力度减低,缓解黑土流失,②错误;
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数量减少,可能会导致城市等级降低,撤市改镇,③正确;
大量人口迁出,会导致劳动力不足,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当地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正确。
故D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8.A
9.C
10.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8.环境承载力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读题可知,耕地资源可承载1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人数最少,故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小于8000万人,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9.环境资源承载力大致与资源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会减少资源数量,①错误;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正确;发现新的替代资源,增加资源数量,③正确;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会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0.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导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替代资源增加,会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①错误;
环境得到治理,会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②错误;
人口激增,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会减小资源环境承载力,③正确;
人口激增,引发战争,会减小资源环境承载力,故④正确;
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11.C
12.D
13.B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分析 举例
自然因素 气候 水热条件良好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城市
热带地区城市建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山高原上 巴西利亚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的沿海(河、湖)平原地带 长江沿岸城市
地形有可能会限制城市发展 兰州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某些城市,但不一定能改变区位选择 希腊克里特文明的毁灭,东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
矿产
资源 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吸引工业集聚从而形成矿业城市,但这些城市容易因资源枯竭而衰落 煤矿 匹兹堡、大同
铁矿 鞍山、攀枝花
石油 大庆、克拉玛依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社会经济
因素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 政治 政治中心 北京
宗教 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
基督教 耶路撒冷
佛教 五台山
军事 军事重镇、驻军基地、边防城市等 圣迭戈
历史文化 保存历史文化的古城,属于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旅游业发达 三亚
科技 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力量发达 旧金山
11.由图可知,城市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各城市连起来看呈环状,且都在山麓的绿洲地带,绿洲地带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农牧业发达,交通便利,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②③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主要集中于沙漠边缘,但不是全部,塔里木河沿线城市很少,①④错误。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2.从古城遗址和现在城镇位置对比可以得出,塔里木盆地人口向河流上游迁移,向更外围发展,绿洲面积相对萎缩,古城位于目前城镇的下游,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3.导致古城和现在城镇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绿洲萎缩,聚落位置不断变化,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14.A
15.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4.江西婺源的乡村风水林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①正确;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②正确;提供木材主要是风水林的经济效益而非生态效益,③错误;当地降水多,气候湿润,风沙活动少,④错误;故A①②正确,正确的答案为:A。
15.江西婺源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的优势树种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优势树种,常绿硬叶林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优势树种,针叶林对应的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优势树种,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16.D
17.C
【知识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五步分析法”
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
2.找到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3.确定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
4.确定景观所在的文化区或文化功能区
5.判断景观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意义属于那些人
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爬狮”和“下山虎”都只有一厅,“四点金”有两厅,“三进”有三厅,厅的数量越高,主人社会地位越高,主人社会地位最高的应是“三进”,D正确,ABC错误。故正确的答案为:D。
17.正厅为会客厅不是居室,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北尊南卑,大房位于北侧,应是长辈居住的房间,前房位于南侧应为子孙居住的房间,厅不是居住的房间,多为会客的场所。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18.D
19.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18.根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2:00愉悦度最低,A正确、不符合题意;愉悦度极大值约为0.76,B正确、不符合题意;4:00微博发文量最少,C正确、不符合题意;6:00后微博发文量波动增长,D错误、符合题意。故正确的答案为:D。
19.8:00~9:00是上班早高峰,此时微博发文量增加但愉悦度下降反映的城市问题是因为交通拥堵居民微博发文吐槽抱怨所致;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就业困难并不是8:00~9:00才出现的问题。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20.C
21.B
【知识点】世界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解析】【点评】城镇化进程(发展)的阶段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产业向郊区迁移 人口、产业由市中心区迁往周边的乡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示
20.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与欧美相比城镇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欧美国家,①⑤错误,②④正确;欧美图中1960年到2020年,城市化一直处于高水平,变化很小,中国城镇化速度快,③正确,⑥错误。综上所述,C②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1.据图反映,2020年中国城镇化大概百分之五十五,水平相对较高,速度仍然比较快,处于中期阶段;初期阶段城镇水平低;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再城镇化出现在逆城镇化之后,图中城镇化一直提高,没有出现逆城镇化,所以没有再城镇化。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22.C
23.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
占地面积大 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
低级
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活动繁忙;
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
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22.由图可知,尖沙咀位于市中心,环境嘈杂,不太可能为高级居住区,A错误;观塘离中心商业区较远,靠近海湾,交通便利,为工业区,D错误;黄大仙分布在观塘周围,靠近工业区,为低级住宅区,B错误;香港经济发达,低山丘陵区交通不断完善,私家车普及,半山区及山顶通达度高,且环境优美,最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3.通过香港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布图,可以看出其它功能围绕尖沙咀和中环展开,尖沙咀和中环靠近维多利亚港,为香港的中心,应为商业区,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居住用地,中环是商业用地,商业区交通便利,经济活动频繁,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24.A
25.B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24.由材料可知: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因此B是院落,A是林木,C是农田,故正确的答案为:A。
25.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油菜属于经济作物,是经济作物中的油料作物,是制作植物油的主要原料。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26.B
27.C
28.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中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中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26.①③距离市中心较近,地租水平高,应为商业区;②④地租水平较低,靠近商业区,生活便利,为居住区,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7.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人们出行,流动人口多,一般来说利于商业的发展,在⑤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交通发达;商品丰富对地租影响较小,城市外围居民购买力大的可能性比较小,环境优美不是影响商业区的主要条件,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8.A图中的景观是黄土高原的窑洞,B景观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的水乡景观,C景观是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D为冰屋,大部分在高纬度地区,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聚落为水乡景观。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29.D
30.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河湖(阻隔)、交通线变迁、风向等
经济因素:地租高低(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付租能力;
社会因素:生活方式、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信仰。
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行政因素:政府规划;环境保护;城市化发展。
29.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邻避设施分布数量不是越多,房价越高;邻避设施主要是一些不利于居住的环境,因此主要分布在郊区;中高收入小区邻避设施数量较少,因此房价较高,与基础设施无关;低收入小区因为邻避设施规模较大,导致居住环境较差,所以房价较低,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30.房价较高的小区周边也会存在邻避设施,但是此类邻避设施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较小,垃圾处理站、墓地和精神病院对居住环境影响较大,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31.【答案】(1)地处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全年气温高,降水丰富;河流交汇处,地势低平,多洪涝;植被茂密,不利开发;多蚊虫毒蛇,不利于人类生存;陆路交通不便;开发历史较晚。
(2)分布特点:巴西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亚地区;西部和北部内陆人口较少。
原因:历史上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线开辟发现新大陆,首先到达东部沿海地带;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沿海地带,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气温适中,适合人类生存;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多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巴西地处低纬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巴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人类居住。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A所在地形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由经纬度位置可知,A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温高,降水量大,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处平原,地势低平,降水量大,支流多,多洪涝;雨林植被茂盛,蚊虫毒蛇,不利于人类生存;开发晚,交通不便。
(2)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巴西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沿海地区,西部、北部人口稀疏,原因解释主要从气候、交通、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巴西北部、西部为平原,气候湿热,由于气候原因,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平原人口少,故总体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亚地区;巴西位于美洲大陆,欧洲殖民者穿过大西洋,最先到达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地形平坦,便于开发,海拔较高,温度适中,适合人类生存;因而东部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东部人口也较多。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 原因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亚洲东部与南部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32.【答案】(1)季风气候,雨季多洪水灾害,高宅可避洪。坝区传统农业为种植业,低田便于灌溉。
(2)当地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昼夜温差大,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减小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利于通风透气。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
【解析】【分析】(1)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据要求需要从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交通从防灾、利于农业生产方面分析。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宅高”可以在雨季洪涝高发期躲避洪水;“田低”可以更好的在干旱时引水灌溉。
(2)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进行分析,当地海拔高,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民居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保温作用好,可以减小昼夜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当地纬度低,气温高,木板壁透气性好,利于通风透气。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33.【答案】(1)A
(2)全流域内城市化呈上升状态;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区域城市化发展存在差异;上游区域城市化早期水平低,后期水平高,发展速度更快;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
(3)地表河道比例下降,河道变为暗渠;地表河道弯曲度下降,河道变得平直;河床硬化率上升;河面率略有下降;河流污染加重;河流径流变率加大。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遥感(RS)
【解析】【分析】(1)布吉河地表河道信息可以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来获取河流的电子波信息,来了解河道变化;地理信息技术包含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技术,它是一个统称概念,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为定位,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虚拟地球,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根据图文材料显示,由图2可知,从时间上来看,全流域城市化水平从1988年到2015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1988年到1999年期间,城市化速度快,1999年以后城市化水平增速减慢;由图3可知,从空间上来看,区域城市化发展存在差异;上游区域城市化早期水平低,后期水平高,发展速度更快;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
(3)2003年到2017年期间,城市化发展对布吉河上游地区的影响,根据图3图a的信息来看,地表河道比例下降,河道变为暗渠;根据图3图b的信息来看,地表河道弯曲度下降,河道变得平直;根据图3图c的信息来看,河床硬化率上升;根据图3图d的信息来看,河面率略有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工业,生活排污增多,河流污染加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硬化面积增多,湿地面积下降,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河流径流变率加大。
【点评】城镇化
1.城镇化概念:是一个地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驱动力(原动力)是工业化。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中国人口141175万人。其中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结合历年净增人口及出生率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化特征为( )
A.缓慢增长 B.匀速减少 C.迅速减少 D.波状减少
2.从图中1978~2022年净增人口的变化,可以得出( )
A.中国净增人口数持续减少 B.中国净增人口数先增后减
C.中国净增人口数逐年增加 D.中国总人口数先增后减
3.从图文资料可以推断,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有( )
①人口总数过多②人口数量过少③老龄化形势严峻④人口性别比失调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生育政策②完善社会福利保障③宣传男女平等④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D
3.B
4.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再生产类型有三种模式: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四种类型:原始型对应高—高—低模式,传统型、过渡型对应高—低—高模式,现代型对应低—低—低模式。幕墙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过渡型(高—低—高模式),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现代型。
1.根据图中显示,从1978年到1986年波动上升,从1986年到2022年波动下降,总体看是下降的,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图中1978~2022年净增人口的变化,1978-1986年有段时间在上升;1986年开始净增人口先下降然后上升;1988年-2010年有段时间在下降;中国总人口数先增后减,刚开始,1978年,人口净增人口和人口出生率都高,人口增加,之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净增减少。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3.从图中显示,人口数量的总数很大,①正确;②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65岁人口超过7%就是人口老龄化,③正确;图中信息没有显示性别比的变化,④错误;所以①③正确,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4.材料的问题: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可以优化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相关的社会福利,减轻人口老龄化,①②正确;宣传男女平等不能解决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问题,③错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表述太绝对,④错误;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我国东北三省工业历史悠久,有煤炭、钢铁和石油等工业部门。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之间,东北三省的人口减少约1100万人。大量的东北人口流向山东、北京等地。表示意“2021年全国和东北三省人口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全国 141260 7.52 718 0.34
吉林 2375.37 4.70 8.08 -3.38
辽宁 4229.40 4.71 8.89 -4.18
黑龙江 3125 3.59 8.70 -5.11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三省人口减少是由( )
A.出生率下降导致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导致
C.人口外迁导致
D.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决定
6.大量东北人选择流向山东、北京等地,原因有( )
①距离近,生活习俗相近
②山东、北京等地处亚热带
③山东、北京等地发展前景更好
④东北重工业原料全部枯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东北人口大量迁出,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经济增长停滞②黑土流失,粮食减产③资源枯竭城市撤市改镇④促使产业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D
6.B
7.D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案例
自然
因素 气候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人口向河流上游移动
土壤 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生态恶化 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经济
因素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致大量人口迁入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
因素 政治 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战争 波黑战争引起200多万难民逃离家乡
婚姻 军人家属的从军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三省人口大量外流;同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三省的自然增长率都为负值,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导致了东北三省的人口减少,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6.东北地区距离山东、北京等地较近,生活习俗相近,便于东北地区的人口迁入,①正确;
山东、北京等地位于温带,②错误;
山东、北京等地的发展前景较东北地区好,③正确;
东北重工业原料没有完全枯竭,④错误。
故B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7.大量人口迁出,会缓解人地矛盾,不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①错误;
人口大量迁出,会导致土地垦殖力度减低,缓解黑土流失,②错误;
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数量减少,可能会导致城市等级降低,撤市改镇,③正确;
大量人口迁出,会导致劳动力不足,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当地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正确。
故D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读“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数量假设情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如果一区域现阶段耕地资源可承载1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000万人,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 )
A.小于8000万人 B.8000~10000万人
C.10000~50000万人 D.大于50000万人
9.如果要扩大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发现新的替代资源④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人口激增使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其原因可能有( )
①替代资源增加②环境得到治理③社会秩序混乱④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C
10.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8.环境承载力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读题可知,耕地资源可承载1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人数最少,故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小于8000万人,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9.环境资源承载力大致与资源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会减少资源数量,①错误;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正确;发现新的替代资源,增加资源数量,③正确;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会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0.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导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替代资源增加,会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①错误;
环境得到治理,会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②错误;
人口激增,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会减小资源环境承载力,③正确;
人口激增,引发战争,会减小资源环境承载力,故④正确;
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读“塔里木盆地城镇变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塔里木盆地现今绿洲分布特点是( )
①全部分布在沙漠边缘
②大致沿山麓地带分布
③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
④沿河流呈线状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从古城遗址和现在城镇位置对比可以得出,塔里木盆地( )
A.绿洲面积逐渐增大 B.古城遗址位于现在城镇上游
C.人口向河流下游迁移 D.人口向河流上游迁移
13.导致古城和现在城镇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址迁移 B.河流水量减少
C.人口迁移 D.绿洲植被破坏
【答案】11.C
12.D
13.B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分析 举例
自然因素 气候 水热条件良好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城市
热带地区城市建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山高原上 巴西利亚
地形 地形平坦,地势较高的沿海(河、湖)平原地带 长江沿岸城市
地形有可能会限制城市发展 兰州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可能会摧毁某些城市,但不一定能改变区位选择 希腊克里特文明的毁灭,东京大地震之后的重建
矿产
资源 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吸引工业集聚从而形成矿业城市,但这些城市容易因资源枯竭而衰落 煤矿 匹兹堡、大同
铁矿 鞍山、攀枝花
石油 大庆、克拉玛依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社会经济
因素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 政治 政治中心 北京
宗教 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
基督教 耶路撒冷
佛教 五台山
军事 军事重镇、驻军基地、边防城市等 圣迭戈
历史文化 保存历史文化的古城,属于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
旅游 旅游资源具有特色,旅游业发达 三亚
科技 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力量发达 旧金山
11.由图可知,城市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各城市连起来看呈环状,且都在山麓的绿洲地带,绿洲地带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农牧业发达,交通便利,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②③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主要集中于沙漠边缘,但不是全部,塔里木河沿线城市很少,①④错误。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2.从古城遗址和现在城镇位置对比可以得出,塔里木盆地人口向河流上游迁移,向更外围发展,绿洲面积相对萎缩,古城位于目前城镇的下游,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3.导致古城和现在城镇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绿洲萎缩,聚落位置不断变化,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江西婺源的乡村多林地环绕,乡村周围大致有后龙山风水林、山坳风水林、水头风水林和水口林四种不同类型的风水林。下图为江西婺源乡村林地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江西婺源的乡村风水林对生态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保持水土②保持生物多样性③提供木材④防风固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江西婺源乡村风水林的优势树种主要为(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答案】14.A
15.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14.江西婺源的乡村风水林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①正确;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②正确;提供木材主要是风水林的经济效益而非生态效益,③错误;当地降水多,气候湿润,风沙活动少,④错误;故A①②正确,正确的答案为:A。
15.江西婺源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的优势树种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优势树种,常绿硬叶林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区对应的优势树种,针叶林对应的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优势树种,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广东省潮州市古城区保存着较好的传统民居。其特征在平面、规模、装饰上有所区别,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民居建筑单体有“爬狮”“下山虎”“四点金”和“三进”等。下图为潮州市区传统民居建筑常见单体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以上四种民居,主人社会地位最高的可能是( )
A.“爬狮” B.“下山虎” C.“四点金” D.“三进”
17.“四点金”中,长辈的居住房间一般是( )
A.正厅 B.前房 C.大房 D.厅
【答案】16.D
17.C
【知识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五步分析法”
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
2.找到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3.确定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
4.确定景观所在的文化区或文化功能区
5.判断景观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意义属于那些人
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爬狮”和“下山虎”都只有一厅,“四点金”有两厅,“三进”有三厅,厅的数量越高,主人社会地位越高,主人社会地位最高的应是“三进”,D正确,ABC错误。故正确的答案为:D。
17.正厅为会客厅不是居室,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北尊南卑,大房位于北侧,应是长辈居住的房间,前房位于南侧应为子孙居住的房间,厅不是居住的房间,多为会客的场所。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人居环境愉悦度作为居民对城市环境影响情感的直接表达,能更直观地量化人类情感的变化。基于位置服务的社交媒体数据,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指标。下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中心城区24小时愉悦度变化趋势及微博发文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根据图文材料,表述错误的是( )
A.2:00愉悦度最低 B.愉悦度极大值约为0.76
C.4:00微博发文量最少 D.6:00后微博发文量持续增长
19.8:00~9:00微博发文量增加但愉悦度下降反映的城市问题最可能是( )
A.住房紧张 B.环境污染 C.交通拥堵 D.就业困难
【答案】18.D
19.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18.根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2:00愉悦度最低,A正确、不符合题意;愉悦度极大值约为0.76,B正确、不符合题意;4:00微博发文量最少,C正确、不符合题意;6:00后微博发文量波动增长,D错误、符合题意。故正确的答案为:D。
19.8:00~9:00是上班早高峰,此时微博发文量增加但愉悦度下降反映的城市问题是因为交通拥堵居民微博发文吐槽抱怨所致;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就业困难并不是8:00~9:00才出现的问题。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读“中国、美国及欧元区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水平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有( )
①起步早②城镇化水平低③城镇化速度快④起步晚⑤城镇化水平高⑥城镇化速度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21.据图反映,2020年中国所处的城镇化进程为(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再城镇化
【答案】20.C
21.B
【知识点】世界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解析】【点评】城镇化进程(发展)的阶段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产业向郊区迁移 人口、产业由市中心区迁往周边的乡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市中心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示
20.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与欧美相比城镇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欧美国家,①⑤错误,②④正确;欧美图中1960年到2020年,城市化一直处于高水平,变化很小,中国城镇化速度快,③正确,⑥错误。综上所述,C②③④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1.据图反映,2020年中国城镇化大概百分之五十五,水平相对较高,速度仍然比较快,处于中期阶段;初期阶段城镇水平低;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再城镇化出现在逆城镇化之后,图中城镇化一直提高,没有出现逆城镇化,所以没有再城镇化。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城镇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香港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最有可能为高级居住区的区域是( )
A.尖沙咀 B.黄大仙
C.半山区及山顶 D.观塘
23.图中“中环”所示功能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多分布在市区边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B.工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
C.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D.交通便利,经济活动频繁
【答案】22.C
23.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
占地面积大 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
低级
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活动繁忙;
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
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22.由图可知,尖沙咀位于市中心,环境嘈杂,不太可能为高级居住区,A错误;观塘离中心商业区较远,靠近海湾,交通便利,为工业区,D错误;黄大仙分布在观塘周围,靠近工业区,为低级住宅区,B错误;香港经济发达,低山丘陵区交通不断完善,私家车普及,半山区及山顶通达度高,且环境优美,最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3.通过香港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布图,可以看出其它功能围绕尖沙咀和中环展开,尖沙咀和中环靠近维多利亚港,为香港的中心,应为商业区,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居住用地,中环是商业用地,商业区交通便利,经济活动频繁,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成都平原有一种随田而居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林盘与田野之间有树林和竹林阻隔视线,形成独立的空间,林盘之间相距不过数十至数百米。下图为成都平原林盘景观及结构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B区域最有可能为( )
A.院落 B.农田 C.林木 D.沟渠
25.左图中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
A.油菜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答案】24.A
25.B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24.由材料可知: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因此B是院落,A是林木,C是农田,故正确的答案为:A。
25.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油菜属于经济作物,是经济作物中的油料作物,是制作植物油的主要原料。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可以形成居住区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⑤
27.在⑤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 )
A.商品丰富 B.居民购买力大
C.交通发达 D.环境优美
28.下列景观在浙江省更易见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26.B
27.C
28.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中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中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26.①③距离市中心较近,地租水平高,应为商业区;②④地租水平较低,靠近商业区,生活便利,为居住区,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7.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人们出行,流动人口多,一般来说利于商业的发展,在⑤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交通发达;商品丰富对地租影响较小,城市外围居民购买力大的可能性比较小,环境优美不是影响商业区的主要条件,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8.A图中的景观是黄土高原的窑洞,B景观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的水乡景观,C景观是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D为冰屋,大部分在高纬度地区,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聚落为水乡景观。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邻避设施是指给社会带来整体性利益却给邻近居民带来不良影响的设施,具有明显或潜在的风险性,如垃圾处理设施、加油站等。表为广州主城区邻避设施邻近小区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价格区间(元/m2) 房价较低小区 (即“低收入小区”) 房价中等小区 (即“中等收入小区”) 房价较高小区 (即“中高收入小区”)
13822 ~ 23997 23998 ~ 29084 29085 ~ 34171 34172 ~ 39259 39260 ~ 45129 45130 ~ 53347 53348 ~ 63914 63915 ~ 78393 78394 ~ 113614
数量/个 46 53 60 29 17 9 2 1 0
百分比/% 21.20 24.42 27.65 13.36 7.84 4.15 0.92 0.46 0
29.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邻避设施分布数量与房价呈正相关
B.邻避设施主要分布在广州市中心核心区
C.中高收入小区邻避设施数量反映基础设施不足
D.低收入小区附近邻避设施规模一般较大
30.房价较高小区的邻避设施可能是( )
A.加油站 B.垃圾处理站 C.墓地 D.精神病院
【答案】29.D
30.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解析】【点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河湖(阻隔)、交通线变迁、风向等
经济因素:地租高低(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付租能力;
社会因素:生活方式、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信仰。
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行政因素:政府规划;环境保护;城市化发展。
29.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邻避设施分布数量不是越多,房价越高;邻避设施主要是一些不利于居住的环境,因此主要分布在郊区;中高收入小区邻避设施数量较少,因此房价较高,与基础设施无关;低收入小区因为邻避设施规模较大,导致居住环境较差,所以房价较低,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30.房价较高的小区周边也会存在邻避设施,但是此类邻避设施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较小,垃圾处理站、墓地和精神病院对居住环境影响较大,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以前,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和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殖民主义扩张引发大批移民陆续从欧洲大陆移向新大陆,数以千万计的欧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20世纪60年代,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亚。左图为巴西区域图,右图为巴西地形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A所在地形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
(2)结合材料,推测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1)地处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全年气温高,降水丰富;河流交汇处,地势低平,多洪涝;植被茂密,不利开发;多蚊虫毒蛇,不利于人类生存;陆路交通不便;开发历史较晚。
(2)分布特点:巴西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亚地区;西部和北部内陆人口较少。
原因:历史上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线开辟发现新大陆,首先到达东部沿海地带;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沿海地带,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气温适中,适合人类生存;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多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巴西地处低纬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巴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人类居住。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A所在地形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由经纬度位置可知,A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处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温高,降水量大,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处平原,地势低平,降水量大,支流多,多洪涝;雨林植被茂盛,蚊虫毒蛇,不利于人类生存;开发晚,交通不便。
(2)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巴西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沿海地区,西部、北部人口稀疏,原因解释主要从气候、交通、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巴西北部、西部为平原,气候湿热,由于气候原因,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平原人口少,故总体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亚地区;巴西位于美洲大陆,欧洲殖民者穿过大西洋,最先到达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地形平坦,便于开发,海拔较高,温度适中,适合人类生存;因而东部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东部人口也较多。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 原因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亚洲东部与南部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理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大风。2023年春节假期,《去有风的地方》让这里的“喜洲古镇”成为了热门景点。该镇东邻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白族民居的典型户为三坊一照壁合院。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二层为祭祀空间;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
(1)根据自然灾害及农业生产需要,分析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案】(1)季风气候,雨季多洪水灾害,高宅可避洪。坝区传统农业为种植业,低田便于灌溉。
(2)当地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昼夜温差大,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减小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利于通风透气。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
【解析】【分析】(1)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据要求需要从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交通从防灾、利于农业生产方面分析。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宅高”可以在雨季洪涝高发期躲避洪水;“田低”可以更好的在干旱时引水灌溉。
(2)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进行分析,当地海拔高,多大风,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民居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保温作用好,可以减小昼夜温差;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当地纬度低,气温高,木板壁透气性好,利于通风透气。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 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吉河发源于深圳市布吉北部,上游有水径、塘径、大芬3条支流,在牛岭吓汇合成布吉河干流,上游位于龙岗区,下游位于罗湖区和福田区,在罗湖商业区汇入深圳河,流域面积60.75km2,河流长度50.78km。图1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三个年份的布吉河地表河道分布情况。布吉河流域内,不同区域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布吉河的河流特征。如图2、图3所示。
(1)布吉河地表河道信息获取使用的技术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根据图2,描述布吉河流域内城市化率的特征。
(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城市化发展对布吉河上游地区的影响。
【答案】(1)A
(2)全流域内城市化呈上升状态;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区域城市化发展存在差异;上游区域城市化早期水平低,后期水平高,发展速度更快;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
(3)地表河道比例下降,河道变为暗渠;地表河道弯曲度下降,河道变得平直;河床硬化率上升;河面率略有下降;河流污染加重;河流径流变率加大。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遥感(RS)
【解析】【分析】(1)布吉河地表河道信息可以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来获取河流的电子波信息,来了解河道变化;地理信息技术包含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技术,它是一个统称概念,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为定位,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虚拟地球,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根据图文材料显示,由图2可知,从时间上来看,全流域城市化水平从1988年到2015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1988年到1999年期间,城市化速度快,1999年以后城市化水平增速减慢;由图3可知,从空间上来看,区域城市化发展存在差异;上游区域城市化早期水平低,后期水平高,发展速度更快;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
(3)2003年到2017年期间,城市化发展对布吉河上游地区的影响,根据图3图a的信息来看,地表河道比例下降,河道变为暗渠;根据图3图b的信息来看,地表河道弯曲度下降,河道变得平直;根据图3图c的信息来看,河床硬化率上升;根据图3图d的信息来看,河面率略有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工业,生活排污增多,河流污染加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硬化面积增多,湿地面积下降,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河流径流变率加大。
【点评】城镇化
1.城镇化概念:是一个地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驱动力(原动力)是工业化。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