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19 19: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SiC晶体 B.Ar晶体 C.NaCl晶体 D.NaOH晶体
2.下列叙述与范德华力无关的是
A.CO2加压时形成干冰 B.通常状况下氯化氢为气体
C.氟、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D.氯化钾的熔点较高
3.下列关于共价晶体、分子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为共价键三维骨架结构,晶体中的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所以HI的沸点高于HF
D.在SiO2晶体中,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比F2沸点高,因为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B.分子中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C.用纯碱溶液洗涤油脂,符合相似相溶原理
D.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分解,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5.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Cl—最近的Na+形成正八面体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含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
6.下列不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的是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锈蚀性
7.金属键的实质是
A.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
B.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吸引
D.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8.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共价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晶体的熔点高于晶体的熔点
B.固态是分子晶体
C.ZW是共价晶体,其硬度比Z晶体的大
D.Z、W是同一主族的元素,Z、W与元素Y形成的晶体都是共价晶体
9.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距最近且相等的有6个
B.在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之比为1:2
D.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10.为了确定SbCl3、SbCl5、SnCl4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可以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常温下物质的状态,SbCl5是微黄色液体,SnCl4为无色液体。结论:SbCl5和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B.测定 SbCl3、SbCl5、SnCl4,的熔点依次为73.5℃、2.8℃、-33℃。结论:SbCl3、SbCl5、SnCl4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C.将SbCl3、SbCl5、SnCl4溶解于水中,滴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D.测定SbCl3、SbCl5、SnCl4的水溶液的导电性,发现它们都可以导电。结论:SbCl3、SbCl5、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11.20世纪,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有新的单质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存在,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中每个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分子有80个
B.熔点比较:晶体<金刚石
C.金刚石、、管状碳和洋葱状碳互为同素异形体
D.12g金刚石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12.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不同
B.W、Z、M元素的氢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D.元素Y和M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熔点
二、多选题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晶体中有阳离子,不一定有阴离子
C.镁晶体中1个Mg2+只与2个价电子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D.金属晶体发生形变时,其内部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存在
14.下列性质中,符合分子晶体的是。
A.熔点为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为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易溶于CS2,熔点为112.8℃,沸点为444.6℃
D.熔点为97.81℃,质软,导电,密度为0.97 g·cm-3
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甲、乙分别是元素Y、W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K是红棕色气体;丙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L、M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
B.X和Z形成的分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非极性键
C.L的沸点一定比X、Y组成的化合物沸点高
D.由X、Y、Z、W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只含有共价键
三、填空题
16.二氧化硅晶体的熔点高、硬度大;干冰只能在低温下存在;金刚石无色透明、坚硬、质脆,常温下不导电;石墨为黑色有润滑性的固体,能导电;食盐晶体质脆,易溶于水,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绝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延展性好,易抽成金属丝,碾成金属箔。
(1)晶体之间这些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2)请归纳几种类型的晶体结构和性质,完成下表。
晶体类型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结构 构成微粒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微粒间作用力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性质 熔、沸点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硬度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导电性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举例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7.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Ⅰ.金属铜的原子堆积模型如图-1所示,
(1)该晶胞中每个Cu原子周围最近距离的Cu原子数目为_______。
Ⅱ.能与、、、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2)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中除了配位键外,还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极性共价键 D.非极性共价键
(3)将CuO投入、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氨浸”,控制温度为50~55℃,pH约为9.5,CuO转化为溶液。
①CuO被浸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结构中,若用两个分子代替两个分子,可以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由此推测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
(4)可以与乙二胺()形成配离子,如题图-2所示:
③H、O、N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④乙二胺分子中N原子成键时采取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乙二胺和三甲胺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很多,原因是_______。
Ⅲ.将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置于外磁场中,会使磁场强度增大,称其为顺磁性物质,
(5)下列物质中,属于顺磁性物质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与B,C、D与E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A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
(2)X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3)试解释工业冶炼D不以DE3而是以D2A3为原料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CE、FA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3401 kJ·mol-1,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F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F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只要求列出算式)。
19.已知和碳元素同主族的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长周期,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XY4。试回答:
(1)X元素的原子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
(2)若X、Y两元素电负性分别为2.1和2.85,试判断XY4中X与Y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填“共价键”或“离子键”)。
(3)该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形,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分子为______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4)该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液体,该液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
(5)该化合物的沸点与SiCl4比较:________(填化学式)的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为原子晶体,A错误;
B.Ar晶体为分子晶体,B正确;
C.晶体为离子晶体,C错误;
D.NaOH晶体为离子晶体,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详解】A.降低气体的温度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减小,随着温度降低,当分子靠自身的动能不足以克服范德华力时,分子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甚至固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为分子晶体,分子间范德华力较小,常温下为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范德华力逐渐增强,物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中存在的作用力是很强的离子键,所以熔点较高,与范德华力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其中的碳采取sp3杂化轨道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以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晶体中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A项正确;
B.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原子间没有共价键,B项错误;
C.HF分子间存在氢键,HI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HI的沸点低于HF,C项错误;
D.SiO2属于共价晶体,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D项错误;
答案选A。
4.A
【详解】A.Cl2比F2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较强,则沸点更高,所以Cl2比F2沸点高,故A正确;
B.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和键能、键长无关,故B错误;
C.油脂属于酯类,在纯碱溶液中能水解为易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与“相似相溶”原理无关,故C错误;
D.水分子的热稳定性由H-O键的键能大小决定,与氢键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由晶胞结构可知,氯化钠晶胞中位于顶点的钠离子与棱上的氯离子距离最近,则钠离子周围最近的氯离子有6个,6个氯离子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故A正确;
B.由晶胞结构可知,氟化钙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钙离子数目为8×+6×=4,故B正确;
C.由图可知,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则每个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平均为4×=2,则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故C正确;
D.气态团簇分子不同于晶胞,气态团簇分子中含有4个E原子,4个F原子,则分子式为E4F4或F4E4,故D错误;
故选D。
6.D
【详解】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但不能解释其化学性质,例如锈蚀性,故答案选D。
7.D
【详解】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吸引作用,金属阳离子之间的排斥作用、自由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故选:D。
8.D
【分析】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X为H元素;地壳中含量前两位的元素是氧、硅,故Y和Z分别是O和Si,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W为C元素。
【详解】A.晶体是冰,含氢键,熔点高于,A正确;
B.固态是,构成微粒为分子,属于分子晶体,B正确;
C.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为共价晶体,碳的原子半径小于硅,的硬度比晶体硅的大,C正确;
D.、是分子晶体,则Si、C与元素O形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共价晶体,D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根据氯化钠晶体的结构图,在晶体中,距最近且相等的有6个,距最近且相等的有6个,故A正确;
B.根据均摊原则,在晶胞中,位于立方体的8个顶角和6个面心,所以的数目是,故 B正确;
C.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两个C原子共用一个共价键,所以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和,能够导电,故D错误;
选D。
10.B
【分析】离子化合物的离子之间以强烈的离子键结合,一般熔沸点较高,熔化后可导电;分子晶体的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物质的熔沸点比低。溶于水后也可发生电离而导电如HCl等,同样也可能电离产生Cl-,能与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离子化合物与物质状态、颜色无关,所以不能据此判断为离子化合物,A错误;
B.SbCl3、SbCl5、SnCl4的熔点较低,它们为分子晶体,而不是离子化合物,B正确;
C.如果SbCl3、SbCl5、SnCl4是共价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水的作用下也会电离出氯离子和金属离子,HNO3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
D.分子晶体溶于水后也可发生电离而导电如HCl等,同样也可能电离产生Cl-,不能根据溶液是否导电判断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应根据熔融状态下该化合物能否导电,若能导电,则为离子化合物,若不能导电,则为共价化合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A
【详解】A.以晶胞顶角上的为例,与之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分子在该点所在面的面心上,所以这样的分子共有个,A错误;
B.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因此金刚石的熔点比晶体的高,B正确;
C.金刚石、、管状碳和洋葱状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参与形成4个共价键,但每个共价键为2个碳原子所共有,所以12g金刚石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D正确;
故选:A。
12.D
【分析】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Y为Si元素;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则X是Na,Z是S,W是Cl,M是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由题干信息容易确定X、Y、Z、W、M分别为Na、Si、S、Cl、O。
A.Na和O可以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离子晶体,A错误;
B.冰晶体中存在着氢键,沸点最高,B错误;
C.晶体硅为共价晶体,硫和氯气的晶体为分子晶体,C错误;
D.元素Y和M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熔点,D正确;
故选:D。
13.AC
【详解】A.金属在常温下一般都是固体,但汞在常温下为液态金属,A错误;
B.金属晶体的组成粒子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B正确;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其电场力能“涉及”到的条件下,与自由电子都有电性作用,C错误;
D.金属虽然发生形变,“各层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但不致断裂,就是因为“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仍然存在,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C。
14.BC
【详解】A.熔点1070℃,熔点高,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属于离子晶体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熔点为10.31℃,熔点低,符合分子晶体的特点,液态不导电,是由于液态时,只存在分子,没有离子,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后,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符合题意;
C.CS2为非极性分子,能溶于CS2的一般为分子晶体,熔点112.8℃,沸点444.6℃,熔沸点低,属于分子晶体的特点,C符合题意;
D.金属钠熔点为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这是金属Na的物理性质,为金属晶体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C。
15.BC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甲、乙分别是元素Y、W的单质,乙是常见的气体。由K是红棕色气体,丙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知K为NO2、丙为HNO3,NO2和H2O、O2按一定比例反应最终生成HNO3,则乙为O2、L为H2O;甲是常见的固体,则甲为C,C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O2、H2O和CO2,即M为CO2,则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K为NO2,L为H2O,M为CO2,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A正确;
B.X为H元素,Z为N元素,X和Z形成的分子晶体可以N2H4,在N2H4分子中存在N-N非极性键,B错误;
C.X为H元素,Y为C元素,X、Y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沸点远大于H2O,C错误;
D.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W为O元素,由X、Y、Z、W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C。
16.(1)晶体之间这些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的微粒不同,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同
(2) 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键 离子键(可能有原子间的共价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有分子内的共价键) 差异较大 较高 高 低 差异较大 较大 很大 很小 导电 固态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导电 不导电(晶体硅等除外) 固态、液态不导电,溶于水可能导电 K、Fe等 NaCl等 金刚石等 H2O等
【详解】(1)晶体之间这些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的微粒不同,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同;微粒间作用力一般为:共价晶体的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构成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2)
晶体类型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结构 构成微粒 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微粒间作用力 金属键 离子键(可能有原子间的共价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有分子内的共价键)
性质 熔、沸点 差异较大 较高 高 低
硬度 差异较大 较大 很大 很小
导电性 导电 固态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导电 不导电(晶体硅等除外) 固态、液态不导电,溶于水可能导电
举例 K、Fe等 NaCl等 金刚石等 H2O等
17.(1)12
(2)AC
(3) 正方形
(4) O>N>H sp3 乙二胺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5)BC
【详解】(1)金属铜的原子堆积模型位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该晶胞中每个Cu原子周围最近距离的Cu原子数目为12;
(2)根据信息可知能与形成配位键,中除了配位键外,Na+与之间存在离子键,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故还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AC;
(3)①将CuO投入、生成,CuO被浸取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结构中,若用两个分子代替两个分子,如果是正四面体结构,两个分子代替两个分子,得到只有一种结构;可以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由此推测的空间构型为正方形结构;
(4)③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故电负性为O>N>H;
④乙二胺分子中N原子与H和C形成3个键,有一对个电子对,价层电子对为4,采取sp3杂化;乙二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不能形成氢键,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所以乙二胺沸点高;
(5)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具有顺磁性,Cu+价电子排布为3d10,Cu2+价电子排布为3d9,+2价的铜离子形成的物质具有顺磁性,故答案为BC;
18. 2s22p4 六氟合铝酸钠 Al2O3为离子晶体(或者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为分子晶体(或者共价化合物) CaO晶体中Ca2+、O2-带的电荷大于NaCl晶体中Na+、Cl-带的电荷 CaF2
【分析】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所以A为O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由于B与A同周期且原子序数比A大,则B为F元素;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且C、D分别位于同一周期,所以X为Na3AlF6,即C是Na元素、D是Al元素;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则E为Cl元素、F为Ca元素。
【详解】(1)根据分析,A为O元素,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
(2)根据分析,X的化学式为Na3AlF6,名称为六氟合铝酸钠;
(3)因为Al2O3为离子晶体,熔融状态可导电,而AlCl3为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导电,故工业上工业冶炼Al不以AlCl3而是以Al2O3为原料;
(4)根据分析,CE、FA分别为NaCl、CaO,其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3401 kJ·mol-1,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a2+和Cl-电子层结构相同,O2-和Na+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a2+、O2-带的电荷数大于NaCl晶体中Na+、Cl-,故NaCl晶格能低于CaO晶格能;
(5)根据晶胞结构,用均摊法进行计算,每个晶胞中钙原子的个数=×8+×6=4(个),F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未被其他晶胞共用,故F原子的个数为8,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F2。假设现有1 mol CaF2,其中含有NA个钙离子,则含有个晶胞,再假设一个晶胞的体积为V cm3,则1 mol CaF2的体积为×V cm3,根据质量关系列关系式得×V×a=78,解得该晶胞的体积V=。
19.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共价键 正四面体 sp3杂化 非极性分子 范德华力 GeCl4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详解】X元素与碳元素同主族且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一长周期,X为Ge元素,Y原子是短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Y为Cl元素,化合物XY4为GeCl4。
(1)Ge元素是32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 3d104s24p2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2)Cl元素与Ge元素的电负性差为2.85-2.1=0.75,小于1.7,所以GeCl4为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只含有共价键;
(3)Ge元素与C元素处于相同主族,GeCl4与CCl4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Ge原子采取sp3杂化,GeCl4为正四面体形,空间对称,是非极性分子;
(4)GeCl4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低,由分子构成.微粒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5)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相似,GeCl4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强,沸点高。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分子以及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注意判断GeCl4的化合物类型时要结合电负性差值进行分析,不能因为Ge为金属就直接判断GeCl4为离子化合物,为易错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