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春
江
花
月
张若虚
夜
“孤篇压全唐”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张若虚(约660一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
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形容波光荡漾。
月光。
花草茂盛的原野。
(xiàn)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明月映照下的楼阁。这里指楼上的思妇。
同“徘徊”。
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而去之而不得。玉户,用玉装饰的门,也用作门的美称。
指守候在家的思妇。
月光。
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暗示鸿雁不能传书。
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暗示鱼儿不能传书。古人有鱼儿传书一说。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龙,这里指鱼。
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
诵读《春江花月夜》,思考: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
整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月
春江花月夜
1-8句: 月下之景
9-16句:月下之思
17-36句:月下之情
景物之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思考:前八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
哲理之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思考: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
链接教材: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哲理: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人类代代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情感之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两地相思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思考:
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落月摇情满江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
鉴赏:
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四句诗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文中又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鉴赏:
2.“落月摇情满江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
提示:此句很值得品味。“摇情”即激荡情思。
参考答案:运用了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月已落天欲明,游子只有把自己深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余辉下的江树上。不写人情而写月情,余韵袅袅,意味无穷。游子无边的惆怅、诗人无限的同情尽在其中矣。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小结
哀而不伤
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时 间 意 象
空 间 意 象
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情 感 意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