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this is
Something
you say
2020年,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席卷中国,从武汉到全国,从严冬到春天,全国陷入了激烈的抗击疫情的战斗当中。令我们哀痛的是,几千个同胞永远留在了这一年的冬天;令我们振奋的事,我们的国家以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控制住了疫情。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文体知识
通讯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主要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这篇通讯分为九个部分,在每一个部分找出最具有概括意义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引子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一
“我们挺过来了”
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制度优势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三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中国力量,力量之源。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四
“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五
“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
科学防治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六
“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七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八
“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重换生机,展望未来。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写作思路
本文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全面、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法?有何用?
倒叙
1.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2.直接进入故事发生的紧要关头,使故事惊心动魄。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
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把这些语句找出并以批注的形式赏析其表达效果。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
“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化用英国诗人雪莱的“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
“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对称句式
“从来不是”加强语气,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越。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攻击点上。”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更具说服力。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比喻
突如其来的疫情展现了中华民族沉稳干练、坚毅果敢、团结互助、乐观进取等优秀品质。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
引用大量的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
诗句的引用,充实了文章的内涵,使文章更具文学意蕴;一连串的排比增强气势,给人以荡气回肠的力量。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共担风雨。”
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同行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写作特色
1.多角度,分层次的叙述。
2.点面结合描写手法。
3.议论与抒情结合的写作方式。
思考
20世纪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丽特·米德将一段折断之后再愈合的骨头称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如何理解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