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19 19: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0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和亚洲。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区的阿格博格布洛西是世界上较大的电子垃圾末端处理地区之一。已通过层层回收的电子垃圾最后到达这里,当地居民通过焚烧清除掉废弃电器上的塑料,获取少量可以回收的金属,无价值的部分直接填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阿格博格布洛西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其根本原因是( )
A. 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 B. 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
C. 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 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2. 下列关于跨国污染物转入对阿格博格布洛西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区域发展潜力下降B. 处理方式主要污染大气,对水源影响较小
C. 利于产品零部件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D. 通过获取高价值的回收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201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 核废水排放入海会( )
①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渔业②加快水循环速度,污染陆地河流
③消除核废水对本国环境安全的影响④威胁周边国家安全,易造成外交争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为降低核废水可能造成的环境安全风险,邻国可采取的直对措施有( )
①加强沿海海水和大气等环境检测与预警②禁止任何出海行为,避免在高危区活动
③外交抗议并阻止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水④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协商谈判,合作应对风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由于海平面升高,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岛国图瓦卢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图瓦卢人将因此沦为“环境难民”。目前仅有新西兰政府愿意接收图瓦卢的撤离者,并严格限定了每年的接收人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图瓦卢人沦为“环境难民”的根本原因是( )
A. 冰川融化 B. 全球变暖 C. 海水膨胀 D. 地面下沉
6. 上述环境问题,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蒸发强烈变得干旱②当前农业发达地区可能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因热量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随着印度尼西亚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某些地区在雨林中放火垦荒,烟霾(由物质焚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和细微颗粒物组成)污染时有发生,对本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印度尼西亚烟霾污染对本国及周边国家环境安全的影响有( )
①区域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受损②可能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③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④造成周边国家洋垃圾增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为解决烟霾问题,印度尼西亚政府应( )
A. 严禁使用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 B. 鼓励受影响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佩戴口罩
C.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优化能源结构 D.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森林资源
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中药,其用途广、需求量大。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为甘草的主产地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 关于甘草的生长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耐旱 ②喜湿 ③喜光 ④耐寒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 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有( )
①缓解土地荒漠化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降解污染④提高土壤肥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21年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行动起来,挖掘减排潜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 “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 B. 全球气候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2. 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中部地区开发风能 B. 东部地区发展水电C. 西北地区全面造林 D. 东北优化产业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地方政府可在规定权限范围内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设置差异化税额标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 京津冀等地执行较高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税额标准的主要原因是( )
A. 排污总量大 B. 环境压力大 C. 环境容量大 D. 经济实力强
14. 我国实行差异化环保税额标准,主要是因为各地( )
A. 政府税收要求不同 B.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C. 原料投入成本不同 D. 污染排放强度不同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保护区分成2个核心保护区、2个缓冲区、1个实验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 该保护区保护的对象属于(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濒危野生动物 C. 濒危野生植物 D. 地质遗迹
16. 保护区各功能区中( )
A. 核心区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B. 缓冲区主要用于旅游和探险
C. 实验区生产设施完善,利于科学研究 D. 实验区珍稀动植物最为集中
17. 建立保护区,可以( )
A. 增加当地人就业机会B.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 增加保护区物种数量D.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实际上,微塑料的粒径可小至几微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一般来说,生活中广泛存在各式各样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化合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被风吹日晒,虽不能完全被降解,但也在逐渐变小,形成微塑料。2019年8月,美国研究团队在北极地区钻取的冰芯样本中发现大量微塑料。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8. 下列自然地理过程中,最有可能将微塑料转移到北极地区积雪、冰川中的是( )
①水循环 ②洋流 ③大气环流 ④生物循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 为减少北极地区微塑料污染,人类可以采取的行动有( )
A. 杜绝使用塑料制品 B. 推广使用塑料替代品
C. 建立废塑料回收机制,并燃烧处理 D. 减少向海洋倾倒塑料垃圾
读下面表格,回答下面两题。
四类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表
地区 水土流失 寒潮 土地荒漠化 酸雨
① ☆☆ ☆☆ ☆☆☆☆
② ☆☆☆ ☆ ☆☆☆
③ ☆ ☆☆ ☆☆☆☆
④ ☆☆☆☆ ☆☆☆ ☆ ☆
20. 下列四地与表格中四类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 浙江——④ B. 内蒙古——① C. 广东——③ D. 重庆——②
21. 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①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 )
A. 沿海防护林工程 B. 南水北调 C. 西电东送 D. 青藏铁路
下图为部分国家城镇化率与人均碳排放统计图(圆圈大小表示CO2排放总量多少),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2. 有关碳排放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 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B. 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 城镇化速度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 D. 各国应承担同等的碳排放责任
23. 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①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是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压固形成的。近几十年来,珠穆朗玛峰及其附近地区的冰川在不断消融。如图是1921年和2007年喜马拉雅地区的绒布冰川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4. 喜马拉雅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 )
①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 ②农业生产大量引水灌溉③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④过度砍伐森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随着青藏地区冰川的大量消融,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 三江源湿地面积先增后减 B.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得到解决
C. 全球淡水资源不断增多 D. 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2021年5月29日电,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在我国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该保护区并非连成一片,而是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子保护区组成。连接昆明和泰国曼谷的昆曼高速公路由北至南穿过保护区及其附近地区,对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种群迁移有很大的影响。下图示意2014年亚洲象在我国的栖息地。
(1)亚洲象栖息地主要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谷地带,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的人为原因。
(3)从道路建设的角度,提出保护野生亚洲象的措施。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2月,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洲气温首次超过20℃。
材料二 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我国林业快速发展,为全球减少碳排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创新型可持续低碳发展路径,彰显了大国担当。
(1)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与南极“不正常的温暖”之间的关系。
(2)分析缓解“不正常的温暖”需要国际合作的原因。
(3)简析发展林业能够减少碳排放的原因。
(4)简述可持续低碳发展的含义并列举我国为减少碳排放彰显大国担当的一些具体做法。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跨流域最广、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对我国的生态保护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 冬虫夏草又叫中华虫草,极喜低温,一般3~5年才能长成,且温度高于20℃就不能正常生长,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阴坡、半阴坡湿润的灌木和草甸中。过去十多年间,虫草的价格暴涨。青海虫草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60%左右,主产区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大军”进入青藏高原挖虫草。
(1)简述目前三江源地区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2)说明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对我国生态保护的意义。
(3)简析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独特地理条件。
(4)有人提出,冬虫夏草利润可观,市场需求大,这是青海经济发展的契机。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9.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如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_______×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简述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
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2014年10月,青海正式启动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2017年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下图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规划图。
(1)说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
(2)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却成为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的乐园,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冰川、湖泊众多。请说明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参考答案
1~2.D、A3~4.B、C5~6.B、A7~8.A、D9~10.D、A11~12.B、D13~14.B、D15~17.A、A、D18~19.A、B20~21.D、C22~23.B、D24~25.C、A
26.(1)河谷中原始热带雨林植被茂密,为野生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河谷开阔地带水源充足,为野生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及水源;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2)人类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象群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
(3)交通建设应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野生亚洲象生存环境;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或建设生态通道。
27.(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增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的热量增多,保温作用增强,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升高,是造成南极“不正常的温暖”的原因。
(2)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普遍性,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依靠单一国家的努力难以有效应对。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生物体内,大力发展林业,森林面积增加,能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4)含义:可持续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做法:承诺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建立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征收环境保护税等。(两点即可)
28.(1)草场退化;水土流失;虫鼠猖獗;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两点即可)
(2)涵养水源,保障水质;防止水土流失;防止草场退化和沙化;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三点即可)
(3)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适合虫草生存;地势起伏大,山谷的阴坡、半阴坡为虫草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夏季高山灌木、草甸发育,适合虫草生长;蒸发弱,潮湿的土壤利于虫草生长;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四点即可)
(4)赞同。理由:青海具有适合虫草生长的独特环境;农牧民采挖虫草可以增加收入;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两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不赞同。理由:青海省地处高寒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采挖会导致草场、湿地退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虫草利润较高,过度采挖会加剧人地矛盾,影响社会安定。(两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29.(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加强国际合作。
30.(1)自然环境恶劣(或气候高寒缺氧),限制了大多数的动物的生存,人类无法定居(为无人区,人类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夏季水草丰实,食物充足;天敌较少(或藏羚羊等动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强);人烟稀少,有大面积无人区;国家保护政策的实施;等。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成为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