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高 2024 届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试题2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
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
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
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
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
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
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
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
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
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
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
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
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
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
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
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
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
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
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
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
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
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
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
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
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
“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
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
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
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
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
“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
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
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
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
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
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
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
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
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
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
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
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
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
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
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
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
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
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
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
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
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大力地
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力之美”。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
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3分)
A.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
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
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
力,前后历经 90年时间才完工。
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开启远离城
市喧嚣、享受自然美景的山居生活。
4. 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 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
原因。(4分)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
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
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
宁静。它又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
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麝香
蔡测海
天快亮了,雪地反而变得暗起来,失去了晚上那种给人毛茸茸的、暖乎乎的
感觉。黎明的雪地里真冷,她打了个寒颤。小花鹿安详地看着她,目光柔和,它
窜出几步,又一回头,那眸子像是要诉说什么,然后它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森林里。
百合像小花鹿一样转了转眼珠子,她小时候听巴普(爷爷)说过,鹿是山里
的吉祥神,它能引人离开凶险,摆脱困境,巴普好几次在森林里采药迷了路,都
是鹿给引出来的。百合念完高小,后来又到县卫校培训班学过几个月,她不信神,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但她相信巴普的话,巴普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草医,是山里的活神仙。
百合这样判断:小花鹿去的方向正是枪响的方向。哦,小花鹿,你真乖!你
是来领百合出山哩!百合不觉得痛,也不觉得累了,她到附近的几棵野棕树上剥
下几片棕片来,包住那些擦破了衣服的地方。然后她还给躺着的麝香敷了一些药,
把他叫醒,扶起来,互相搀着往前走去。
深深的腐枝败叶上,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小花鹿的足迹辨不清,只留下一个
个凹陷,一点接一点地伸向密林深处。他们依稀记得,昨晚的枪声是从那个方向
传来的。其实,他们在昨晚听到的只是森林的回声,正好和枪响的方向相反,已
经被克寨人从户口簿上除名的一男一女,正在向另一个世界走去。
起风了,树叶子轻轻地动起来,每一片树叶都发出好听的声音。微风像是长
出好多嘴唇,含起一片片树叶,吹奏起木叶曲来,渐渐地越来越响,轻柔的木叶
曲变成了山洪的呼喊,变成了狼吼虎啸,树摇晃起来,整个森林摇晃起来。他们
像跌落在山洪里的两片叶子,颠簸着,挣扎着,他们踩在厚厚的落叶上,比烂泥
地更难走。他们一步一滑地扶住一棵棵树,向前移动。风时而把他们向左边一推,
时而又把他们向右边一摇,把他们当成小草和树枝一样戏耍。对大自然的暴力,
他们先是恼怒,然后彻底地屈服了,只顾粗粗地喘着气。
哦,真是累死人!
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来到一棵大树下,百合怔怔地,两眼一眨不眨地看着
不远处的一棵树,那棵树后面又是一棵树,再后面是密密匝匝的许多树,真像一
道没有边际的栅栏,在这栅栏里,他们像等候宰割的羊。这就是森林!两颗温热
的泪珠从她那冰冷的脸上爬下来,她好像一下子落进了无底的窟窿,看不见克寨,
看不见木楼,看不见木楼上那四季不断的炊烟。人要是只鸟儿多好啊!山神爷呀!
我要回去,回克寨,回木楼!
森林又渐渐地暗下来。他们来到一个山洞口,她和他互相望一眼,停下来,
然后钻进洞去,里面有些潮,但很暖和,从里往外直冒热气儿。他们从洞口的大
树下抱回许多树叶,像兽类做巢一样,铺了一个地方,两人躺下,肚子就叫起来,
两个人都觉得又饿又渴。
麝香起来走到洞口,抓了一把雪就往口里塞。
“放下!有毒!不要命了吗?”百合在他身后呵斥起来。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洞口的树上有两只松鼠追来追去,麝香抬头望着它们,然后往两只手上吐了
口唾沫,一下一下很吃力地爬上树去,百合看着他把手伸进一个树洞,大把大把
地掏着什么往衣袋里装。一会儿麝香溜下树来,气喘吁吁地来到百合身边,从衣
袋里掏出一大堆栗子和榛子来。
两个人毫不客气地吃着从松鼠的仓库里借来的东西。
洞外有夜鸟的扑翅声,猫头鹰在嗬嗬地笑,远处有一种什么不可名状的声音
传来,有一个大大的黑影子堵住了洞口,他俩吓得把嘴巴都捂起来了,不一会儿,
那大大的、黑乎乎的东西从洞口缩回去,在外面转了几圈,走了,树林子里一阵
哗哗地响。夜,这茫茫的森林的夜,像怪兽的血盆大口,仿佛要把什么都吞进去
似的,他们把身子缩得很小很小。
“赶紧睡吧,明天接着赶路。”她悄悄地说。他们互相鼓励着,带着忐忑,
带着希望,沉沉地睡去,他们相信一定会走出这渺无人烟的森林。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高望重的巴普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鹿能把人引出森林,是老人家多
年与森林打交道的经验总结。
B.麝香受的伤很重,之前一直躺着,昏迷不醒,百合给他敷了些草药后,
全靠百合一人支撑,两人才能勉强走路。
C.伸向密林深处的小花鹿的足迹已经辨不清,只留下一个个凹陷,和昨晚
寻找他们的克寨人的枪声方向一致。
D.百合爬上树,把手伸进一个树洞,掏出松鼠窝里一大堆栗子和榛子,装
进口袋,两人暂时有了一点东西充饥。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快亮了,雪地反而变得暗起来”,这一环境描写,营造出森林里寒冷
萧瑟的氛围,也预示着主人公走出森林的艰难。
B.文章只是简单地写“堵住了洞口的大大的黑影子”,并没有做细致描写,
但这种写法却恰到好处地制造了紧张的气氛。
C.文中把“茫茫的森林的夜”比喻成“怪兽的血盆大口,仿佛要把什么都吞进
去似的”,真切地烘托出迷路人的恐慌心理。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D.小说对百合、麝香两人作了细致刻画,特别是两人在困难面前的一些动
作和神态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两人的信心和勇气。
8. 小花鹿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9. 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描写生动传神,请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粤东学使后园者,故五.代.时南汉“仙湖”地也。刘龚既居岭南,僭帝号四世,
至银,不务德政,专行奢暴,大起宫室。树陈香以为柱,雕玳瑁以为梁,明珠耀
题,翠羽悬帐,黄金白璧之饰,辉煌璀璨,妖姬鬘女,霓裳千百。乃招聚方.士.,
植不死之草,炼长生之药。凿地为湖,曰“仙湖”;壅沙为洲,曰“药洲”。令
美人羽士,载玻璃兰桂之舟采药,于湖中作歌,望之缥缈,自以为神仙之乐也。
又发徒万人之太湖,运灵璧径丈之石。置湖中者九,谓之“九曜”。淫侈已极一
旦宋师至君臣面缚出降银尝侍太祖 ,曰:“今诸国以次破灭,旦夕皆来,愿执
梃为诸降王长。”噫!何其陋也。
今学使程公,招余馆署内,乃至其后园。地不数亩,一池泓映,怪石参列,
乃知所谓九曜石固在。然或立或卧者仅八,闻其一在藩.署.,不知谁所移也。 而
余之徘徊于是园者,岂以石哉!方春夏之交,宿雨初霁,缓步其中,修竹娟。鸟
声格磔,榕阴参天,小桥斜拂水面,曲栏半毁,风吹衣影,如行镜中。过桥一亭,
环水而峙,窗牖洞开,绿光四入倒地,上下合碧。余乃与其徒倚栏而坐,高咏短
章,闲谈名理,清风满襟,不觉羁愁之如失也。
且夫善游者,不惟其地,惟其人;不惟其境,惟其时。昔刘氏之盛,此地方
为“仙湖”,所娱游者岂止九石而已哉?千载以来,寂然都尽。世徒想其繁华,
有今昔之感,而不知余今之乐,实有胜于昔人,善游者必能辨之矣。然是园本学
使所有,今程公日以试士在外,不暇游,余乃私而有之。夫以久客羁愁,忽据此
园林之乐,以视.昔.之据一国而不能有者,胜负何如也?今余又将去,恐后之来者,
未必能乐余之乐,徒以古迹吊之也。是为记。
(节选自姚莹《粤东学使后园记》)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上打“√”。 (3分)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淫 A 侈 B 已 C 极 D 一 E 旦 F 宋 G 师 H 至 I 君 J 臣 K 面 L 缚 M 出 N 降 O
尝 Q?P 尝 Q 侍 R 太 S 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是唐代灭亡后至宋代建国前,接替唐代政权递嬗的五个王朝的合称。
B.方士指方术之士,即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人。
C.藩署指布政使官署。布政使俗称“藩台”,是明清时各省民政兼财政长官。
D.“视昔”的“视”指看待,与《兰亭集序》“亦犹今之视昔”的“视”意
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账是南汉末代君主,他即位后奢侈暴虐,不恤民命,大兴土木,修造了
“仙湖”。粤东学政官署的后园,即是当年的“仙湖”所在之地。
B.美女、道士奉命乘坐华美的小舟,到“药洲”上去采药,又在湖中作词唱
歌,远远望去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他们自认为这是神仙之乐。
C.作者受程公邀请,设馆讲学,得以见到后园。他在风景优美的园中徜徉,
与生徒吟诵诗文,闲谈名理,无意之中“羁愁”好像都消失了。
D.千年以后,“仙湖”的胜景可能全都消失殆尽,世人难免会唏嘘感叹,而
作者认为,自己在园中的高雅之乐,其实胜过昔人的贪暴淫乐。
1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春夏之交,宿雨初霁,缓步其中,修竹姬娟。
(2)恐后之来者,未必能乐余之乐,徒以古迹吊之也。
14. 本文与杜牧《阿房宫赋》在写法和立意上有相似之处。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题。
①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
韩翃
都门霁后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
双兔坡东千室吏,三鸦水上一归人。
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少妇比来多远望,应知蟢子②上罗巾。
[注]①襄垣,在山西省长治市。南阳,今河南南阳市。②蟢子:蜘蛛的一种,
亦称喜子、喜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送别诗,从标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友人从山西到河南,跋山涉水。
B.开篇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景,美丽春景为诗歌奠定了欢快的感情基调。
C.颔联中“千室吏”“一归人”的对比,含蓄地写出友人归途的孤单和寂寞。
D.诗人锤炼语言,用字新巧,以“满”写衣香,以“新”状马汗,颇具匠心。
16. 诗歌的尾联构思新奇,被认为是神来之笔,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诗人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
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
的忠贞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20 题。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
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
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以期 ① ,净化行业生态。
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
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
就是 ② 了。如果任由这种“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
要深度”的倾向泛滥,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
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横行,影视剧集生
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量和收益,仅仅满足感官刺激而忽视观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以 ③ 的心
态进行创作生产,只会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长此以往,这种“劣币驱
逐良币”的恶性逻辑必然会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3分)
20. “要阵容不要内容,要颜值不要价值,要热度不要深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小题。
一股“抗糖”风在中青年女性中悄然兴起。这种流行趋势到底健康不健康?
① 。在日常生活中,“糖”是指白砂糖、葡萄糖等各种加工制成的糖;加
工食品中也含有很多的添加糖,添加糖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到食物和饮料中的
糖或糖浆,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白砂糖、红糖、糖浆、蜂蜜、葡萄糖等。
但在营养学上, ② 。这是一大类物质,由于它们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
成,而且分子式中所含的氢氧的比例恰好与水一样为 2:1,所以称为碳水化合
物。
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存在于天然植物性食物中,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
量来源,我们从米、面等主食中获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另外还能获得蛋
白质、脂类、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物质,以此来获得能量。 ③ ,
它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质以及细胞间质里,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
白多糖的形式存在。此外,主食中消化快的淀粉、糖等成分可以很快在小肠消化
吸收并升高血糖水平。
在抗糖的队伍中,有人过度戒糖戒出了低血糖,有人吃抗糖产品吃出新的
健康问题……放弃主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说明我们不能盲目“抗糖”,不能
拒绝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22. 简述第二、三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
畅,不超过 60字。(4分)
四、写作(60 分)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戏剧界常说:“戏要常带三分生。”这“三分生”是指心理层面的“生”。
就技巧而言,唱戏当然要追求“十分熟”。但若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十分熟,
闭着眼也能走完整个表演流程。那就容易缺乏上进心。久而久之,惰性渐深,便
麻木而无所悟,技艺难有寸进,“十分熟”就可能变成“十分生”。
以上材料能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给人以深刻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
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双流区高 2024 届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试题2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 D【D.“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错误,无中生有。】
2. D【D.“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错误,无中生有。】
3. B【A.强调的是速度。B.强调慢速美学,符合材料一。C.是因为工程浩大,
历时长。D.是离开城市生活,享受山居生活。】
4. ①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
批评为主。
②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美学”,态
度客观中立。
5. ①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以慢条斯里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
内心,关注当下。
②这部片子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
“临场”审美体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6. A【B.“麝香受的伤很重,之前一直躺着,昏迷不醒”“全靠百合一人支撑,
两人才能勉强走路”错。C.“和昨晚寻找他们的克寨人的枪声方向一致”错。
D.“百合爬上树”错误。】
7. D【D.“小说对百合、麝香两人作了细致刻画”错。】
8. ①随着小花鹿的出现,天色亮了起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
②两人沿着小花鹿的足迹走,推动了情节发展。
③小花鹿安详的神态、柔和的目光,给百合以安慰和希望。
④小花鹿具有象征性,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给人鼓励和安慰。
9. ①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写出了森林的声音和动态,渲染出一种恐怖气氛,
衬托出百合、麝香二人内心的恐慌。
②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森林恶劣的环境,为后文写二人
在林间艰难行走做了铺垫。
③这段环境描写,能表现出二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对人物的精神面貌
起到反衬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10. D I O
11. D【“视昔”的“视”指比较,“亦犹今之视昔”的“视”指看待。】
12. B【“他们自认为这是神仙之乐”不对。】
13. (1)正当春夏相交时,久雨初晴,徐行其中,看见翠竹是那样颀长娟秀。
(2)恐怕今后到这里的人,不一定能体验到我的乐趣,而只是将这座园林
当作古迹来凭吊。
14. ①在写法上,都运用了铺叙、对比等艺术手法。
②在立意上,都有警示骄奢亡国之意。
【参考译文】
粤东学政的后园,原是五代时南汉“仙湖”所在的地方。刘龚割据岭南后,
僭称帝号共历四代,到了刘张即位,他不施仁德之政,一意奢侈暴虐,大兴土木,
建造宫殿。用沉香木做屋柱,用玳瑁的甲片雕饰房梁,用明珠装饰匾额题字,用
翠鸟羽毛装饰床帐,黄金白玉的装饰,辉煌璀璨,妖艳的妻妾,华美的宫女,成
百上千。于是招集访仙炼丹的术士,种植用来养生的药草,炼制使人不老的仙丹。
挖地为湖,取名“仙湖”;聚沙为洲,称作“药洲”。命令美女和道士,乘坐玻
璃装饰、兰桂制成的小船采药,在湖中作词唱歌,远远望去,隐隐约约,若有若
无,自以为这就是神仙之乐。又征调上万劳工到太湖,从灵璧运回直径一丈的大
石。投放在“仙湖”中的大石共有九块,称为“九曜”。骄奢淫逸到了极点。(忽
有)一天宋朝将士来到,南汉君臣反绑双手出城投降。刘银曾侍奉太祖 ,说:
“如今各国依次灭亡,(降王)早晚都会到来,我愿手持梃仗,做众降王的头领。”
唉!这人多么浅陋啊。
现在学政程公,招我到署中设馆教学,于是走进这后园。后园占地不过教亩,
一池清水相映,几块怪石杂列,才知道那所谓的九曜石依然存在。然而石头有的
立着,有的卧着,只有八块,听说还有一块在布政使衙门,不知是谁移到那里去
的。但我徘徊在这后园里,难道是因为这些石头吗!正当春夏相交时,久雨初晴,
徐行其中,(看见)翠竹是那样颀长娟秀。鸟儿鸣叫,婉转动听,榕树参天,绿
荫匝地,小桥斜拂水面,曲折的护栏已有一多半腐朽毁坏了,清风吹动衣衫,人
好像在镜中行
走。过桥有一座亭子,环水耸立,窗户大开,绿色从四面映入,直至地面,亭内
上下一片绿意。我与学生们倚栏而坐,高声诵读小诗,闲谈名物事理,清风吹满
衣襟,不知不觉中,作客他乡的愁思好像全都消失了。
况且善于游历的人,不在意所在之地,而在意其中的人事;不在意游历的环
境,而在意游历的时间。从前南汉刘氏强盛之时,此地被称作“仙湖”,那值得
娱乐游玩的哪里只是九块石头而已呢?千年以后,全都消失殆尽。世人空想当年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
的繁华,有不胜今昔之感,而不能了解我现在的快乐,实在是超过了古人,善于
游历的人对这些一定能分辨清楚。然而此园本属学政所有,如今程公整日在外忙
于考试士子,没有闲暇游玩,于是我独自享有此园。那长久客居引起的忧愁,忽
然变作据有这园林的快乐,用以与当年想据有一国而不能的人相比,究竟谁胜谁
负呢?现在我又将离开这里,恐怕今后到这里的人,不一定能体验到我(在这里)
的乐趣,而只是将这座园林当作古迹来凭吊。这就是我的记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B
16. ①以友人妻子经常眺望远方盼望丈夫归来,来安慰失意归家的友人,构思新
奇,用心深远。
②诗人没有直接说友人回家,他的妻儿都感到兴奋和开心,却想象友人的妻
子的罗巾上爬上了一个蟾子,一语双关,妙用悬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18. ①正本清源 ②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③竭泽而渔(急功近利)
19. 流量明星本是商业逻辑运作的产物,如果“流量至上”的价值观横行,影视
剧集生产就容易演变为市场投机行为。
20.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有节奏感,通过“要…不要…”的格式。
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阐明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意内在含量,以牺牲文化
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是不可取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分)
21. 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
②“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
③碳水化合物还遍布我们身体细胞中
22. 因为碳水化合物有供给能量、构成细胞、升高血糖等作用,且抗糖可能伤害
身体,所以不能盲目抗糖,不能拒绝碳水化合物摄入。
四、写作(60 分)
23. 略
{#{QQABLYyQggAAABJAAQBCEwWgCkAQkhCAAAgGBAAUIEABC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