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0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剥(bō)削 挣(zhēng)扎 不屈不挠(náo)
B.复辟(pì) 或(huò)者 辛亥(haì)革命
C.勉强(qiáng) 企(qǐ)图 英(yīng)勇事迹
D.警惕(cì) 侮(wǔ)辱 大肆(sì)屠 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渴望 撕毁 撕杀 不可磨灭
B.妥协 屠杀 图钉 繁荣昌盛
C.松懈 阴谋 阴暗 毫无疑意
D.姿态 决议 抉择 坚苦奋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并有独到见解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由观察历史而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C.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D.不但毛泽东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指南针,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经济中实现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的一架导航仪。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
②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③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④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群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⑤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5.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尽管这样,我们采访过的经理们一般来说都认同,公司给予消费者的机会更好些,无论这些话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②科威特的议会经选举产生,议会成员能够____,媒体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使得科威特数十年来享有相对的自由。
③最近,在县委宣传部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大家敞开胸怀,,讲实话,讲真话,消除了过去的一些误会,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A.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B.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C.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D.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弭乱 巨擘 圆舞曲 春风骀荡
B. 滥觞 荧屏 泊来品 精简机构
C. 褶皱 切蹉 活性炭 锄强扶弱
D. 船舷 轻佻 黑黢黢 入目三分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敕造 炽烈 叱咤风云 赤胆忠心
B.映衬 寒伧 称体裁衣 称兄道弟
C.诞辰 锻造 啖以重利 肆无忌惮
D.匮乏 溃脓 功亏一篑 振聋发聩
二、课内阅读
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C.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D.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诀,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9.请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1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6小题,每小题4.0分,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为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样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1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B.气韵弥漫:韵味充满(作品)
C.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D.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朋友为小说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13.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14.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15.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16.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四、语言表达(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
17.下面这封推荐信存在语言不得体、用词不准确、表述不合逻辑等问题,请找出五处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5)班刘鹏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业成绩优秀。他酷爱文学,在荣膺我校《楚韵》文学社社长期间,将文学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多篇大作发表在省内外文学刊物上。贵校若高抬贵手,必将是他的幸运,我们不甚感激。特此推荐!
此致
敬礼!
××中学
2022年4月8日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
①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A
【解析】B项,辟bì;C项强qiǎng;D项惕tì。
2.
【答案】B
【解析】A项,厮杀; C项,毫无疑义; D项,艰苦奋斗。
3.
【答案】A
【解析】B项缺少“思考”的宾语;C项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D项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毛泽东思想”后面。
4.
【答案】D
【解析】②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使用对象错误。⑤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有贬义,感彩不当。⑥浮想联翩:漂浮不定的想象就像鸟飞一样。用来指许多感想在脑子里连续涌现。“回忆过去”与“浮想联翩”矛盾。
5.
【答案】B
【解析】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畅,尽情,痛快。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抒,抒发,发表。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
失分点提醒:本题的失分点在于学生不能抓住近义成语之间的差别。如“畅所欲言”偏重在说话心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推心置腹”的使用对象至少是两方。
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识记字形的方法有:①同音归类法,如“屈”和“曲”辨析,相关的词语有“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屈指可数”“曲意逢迎”等,将其归类放在一起辨析,效果不错。②同字联系法,如“是”可联系“莫衷一是”“各行其是”“惹是生非”“共商国是”“自以为是”等。③形义结合法,如“寥若晨星”指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晨”不能写作“辰”;④语境辨析法,如“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妆成了夫妻”中的“化妆”应为“化装”,意思是假扮;⑤结构分析法,如“宵衣旰食”是并列结构,“宵”是晚上,推测“旰”是白昼,日字旁正确;⑥追本溯源法,如“名列前茅”中的“茅”是说古代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所以不能写作“矛”。B.舶来品;C.切磋;D.入木三分。
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对于字音题,应把握一句话:记住是根本,辨析乃王道,排除为技巧。 B.寒伧chen 称chēng兄道弟,其余为chèn C.锻duàn造,其余为dàn D.溃huì脓,其余为kuì。
8.
【答案】C
【解析】C项“舆论”应为“法律”。
9.【答案】(1)性质: 代表全国人民。(2)职能:制定政协组织法,制定政府组织法,制定共同纲领,选举政协全委会,选举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和年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一般需要根据文本具体内容,理清内容,做好分类。
10.“
【答案】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能力。一般需要结合上下文,结合文章具体的创作背景来解答。
11.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A项“太斩劲了”出现在第三段,联系上文“美得很”和观众对中年汉子、白毛老汉的唱腔的反应,“太斩劲了”应该表达极度赞美的意思。A项的解释正确。B项词语所在的句子是说,作者认为《白鹿原》应该在整个叙述文字里都有老腔的气韵,选项将“气韵弥漫”解释为“韵味充满(作品)”是正确的。C项“乡党”出现在文章的第八段“我”看他们演出时,此前作者只在关中看过一次他们表演老腔,谈不上“志同道合”,所以该选项的解释错误。“乡党”在此处应该是“老乡、乡亲”的意思。D项观众“哗然”的原因是主持人夺过演奏者的乐器,自己参与到表演中去,这种行为让人惊讶,而观众们“顿时沸腾起来”,是赞扬的态度。所以把“哗然”解释为“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是正确的。
12.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意思,作者“生出神秘感”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并没有听说过老腔;老腔和老腔演员得到了作曲家赵季平的赞赏。选项提到的是次要原因和表面原因。B项由文章第三段“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可知,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凳是演出的最高潮,“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并不是“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故B项错误。C项由第五段最后两句可知,该选项正确。D项文章最后一段开头说老腔“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并不能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属于无中生有。选项说“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变或然为必然。故D项错误。
13.【答案】 要点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要点二: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要点三: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要点四: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梳理和分析。作者对老腔的认识过程是:从没有听过老腔——认为老腔影响小——认为老腔演出者不过是民间演出班社——去听老腔——产生神秘感——第一次听老腔,深深地被震撼——为自己的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加入描写老腔的画面而遗憾——最后在中山音乐堂再次领略了老腔的震撼力,被老腔征服。
14.
【答案】 (示例)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述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的艺术手法。在本文中,主要是通过写他人观看老腔表演的反应来表现老腔的艺术影响力和震撼力。可从与两次演出有关的重要人物中选择两例进行分析。
15.
【答案】 (示例)要点一: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
要点二: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白鹿原”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标题的分析。抓住标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白鹿原”“老腔”分析其含义。老腔是关中地区一种独特的剧种。《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关中地区。所以,白鹿原是关中大地的象征,是老腔产生的深厚土壤。《白鹿原》中没有写老腔是作者的遗憾,后来的话剧版本中有了老腔的表演,这让作者释怀。“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既暗含作者对老腔表演的敬意,也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得到弥补的释然。
16.
【答案】 ①联想。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先分析语段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再结合语句分析其效果和作用。“沉迷且陷入遐想”说明后面的内容是作者联想到的,“抑或是……”四个句子所写的景物都是关中大地特有的,点明了老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四个句子,四个比喻,写出了老腔的不同特点。四个比喻增强了语言气势,强化了作者的感受。“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化自“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化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17.
【答案】(1)“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业成绩优秀”改为“不仅学业成绩优秀,而且综合素质优良”(语序不当,不合逻辑);(2)“荣膺”改为“担任”;(3)“搞”改为“开展”;(4)“大作”改为“习作”;(5)“高抬贵手”改为“给他一次机会”;(6)“不甚感激”改为“不胜感激”。
【解析】本题考查的语言得体性和句子规范性。第一处“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业成绩优秀”递进关系出现错误,应该“成绩”在先“素质”在后;第二处,“荣膺”光荣地获得,不能用于自称;第三处“搞”不合书面语体,改为“开展”;第四处,大作是称别人作品的敬词,不能说自己;第五处,“高抬贵手”是用于请求对方宽恕或原谅的客套话,语境不符;第六处,“不甚感激”甚,很,“不甚”意为不很,说反了。
18.
【答案】②绣花要一针一线,说的是扶贫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③绣花是个慢功夫,说的是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步步为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注意把握住句子特点,同时要运用比喻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