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9 22: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 3 课




一.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
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今天的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
古代印度人将印度河称为大河,是远古居民对天然地理的自然判断而命名。中国人的《史记·大宛列传》载:“其(大夏)东南有身毒国。音译为“身毒”、“天竺”称谓。
一.古代印度
3.自然环境:
2.发源地:
印度河
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①大河流域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泛滥提供充沛的水源和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孕育早期文明
古代文明为什么都产生在大河流域
尼罗河
印度河
幼发拉底河
长江
4.古印度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1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4世纪
①哈拉巴、摩亨佐 达罗等早期文明(早期文明遗址)
②雅利安人建国入侵,创立种姓制度。
③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④孔雀王朝统治时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⑤多次受外族侵扰,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灭亡
BC187年灭亡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阿育王
约公元前2500-1750年,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时代。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期,位于印度河流域。著名城市有摩亨佐达罗以及哈拉巴等,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印章,其中有少量文字,但尚无法解读。公元前1750年后,哈拉巴文化逐渐消亡,至今尚无确切原因。
在古印度的发展中,宗教一直占有很高地位。
哈拉帕城市遗址
摩亨佐 达罗城市遗址
华氏城
华氏城,即“华子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公元前185年)的都城,是古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位于恒河下游,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公元四世纪后,又曾为笈多王朝都城。七世纪唐玄奘旅居印度时,华氏城已荒芜。
二.古代印度文明成就
1.黄金之国:
最早发现使用和使用的金属是黃金
印度是黄金第一、第二大消费国。对黄金的热爱,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过印度,印度人每年消耗800吨黄金,占全世界黄金消耗量的1/3,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印度民间黄金储备量超过15000吨,占据全球黄金储备量的10%。印度并不盛产黄金,大多需要进口。爱金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印记。
二.古代印度文明成就
2.大象之国:
象兵是古印度重要兵种
古印度国王出游,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象兵是古印度的重要兵种。据传,公元前600余年,印度就开始训练象兵。古印度亚柏格皇帝曾驱遣300余只象兵向敌8000余名重兵据守的希托安要塞进攻。战象可以抵挡数百发子弹攻击,但不能抵挡一个大炮的轰击,一炮就把大象们炸的血肉横飞。18世纪后,战象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并没有彻底消失,在印度的东部还是有战象存在的。
二.古代印度文明成就
3.阿拉伯数字及印章文字:
印度人首创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又称印度数字。由0,1,2,3,4,5,6,7,8,9共十个计数符号组成。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印章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称为印章文字。该文字至今未能破译,是未解之谜
二.古代印度文明成就
4.梵文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译为“伟大的婆罗多族”,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相传作者为毗耶娑。描写婆罗多族后裔般度和俱卢两族围绕王位继承权的斗争,反映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史诗中包含民间传说、寓言、神话和童话、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的内容。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对印度文学影响很大。《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5.宗教、种姓制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
1.时间: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
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他们用肤色与当地的人分开。征服者把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瓦尔那”为“颜色”;“达萨”为“男女敌人”)
但是我人数少啊!要怎么巩固我的统治呢?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
2.内容:
种姓制度最初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是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和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后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造物神
刹帝利
婆罗门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各等级的分别是谁?有何权利与义务?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世俗统治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
高级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级种姓的人手中接受任何食物和饮料,而作为高级种姓婆罗门所享用的食物,其它种姓的人都可以吃。
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
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3.特点:
①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②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 高等级的职业;
③种姓实行内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
4.影响:
②激化社会矛盾,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①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维护统治及社会安定,促成了佛教的诞生。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
5.实质:
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为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2008年5月23日开始,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种姓战争”。几千名古吉拉特人与警察冲突,冲突已导致43人死亡,印度的多条铁路线也陷入瘫痪。 2016年2月21日,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警方与要求增加种姓配额的贾特人,示威者发生冲突,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0人,另有150人受伤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所持的手鼓代表创造,天地万灵在含有舞蹈的生命韵律中诞生。
作无畏势的手暗示庇佑众生。
持握的火焰象征知识、祭祀之光,毁灭宇宙的圣火。
足下踩踏着代表疾病与无知的侏儒,意味着摧毁无知与执迷而获得解脱。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宗教外衣,维护了雅利安人的统治。
婆罗门教舞王湿婆像
如此严苛的种姓制度,
为何没有人反抗呢?
思考一下: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下,你有什么感受?
四.佛教的创立
1.原因:
2.时间:
①种姓制激化社化矛盾
②外族入侵国家分裂。满足上层社会势力需要
公元前6世纪
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因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他的弟子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引发阶级矛盾,社会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痛苦、失意、无望、颓废是当时一般的社会情绪。
王子悉达多受到感染,产生厌世念头,不愿继承王位。他舍弃婆罗门教,闭居山林静坐。一天他坐在一棵毕钵罗树(后被称为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后来他天竺各地进行传教活动,逐渐形成了佛教。约为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四.佛教的创立
4.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刻苦修行
《大藏经》
6.经典:
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人的一生本质是痛苦的,痛苦来源于个人的欲望,人只有克服了所有这些欲望,才能获得宁静的生活。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5.实质:
获得下层人民支持
获得上层人民支持
统治者维护期统治的工具
信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大藏经》,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称为藏经或大藏。凡以经、律、论为中心的大规模佛典集成,皆可称为“大藏经”。
中亚
中国
朝鲜、日本
印度
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
四.佛教的创立
7.传播:
公元前3世纪前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
孔雀王朝第三位君主阿育王推崇佛教,佛教日渐兴盛。
中国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教义: 四谛说
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1.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平等?为什么?
2.在种姓制度下,佛教什么有吸引力?
①反对婆罗门,对刹帝利有吸引力(国王、富人)
②不拒绝低种姓入教,教义通俗易懂,对普通民众有吸引力。
③刻苦修行,死后极乐世界,迷惑百姓,利于统治
降生于无忧树下
得道于菩提树下
涅槃于娑罗树下
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
佛教 四圣树
四.佛教的创立
8.影响:
①适应其它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冲击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给中国文学家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使中国文学家拓展了题材和丰富了主题思想。如《西游记》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②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斯里兰卡
泰国
柬埔寨(吴哥窟)
缅甸
佛教的传播对各国文化影响
印度教
国家 国家产生 发源 位置 文明代表 经济 政治
古埃及 前3500年 尼罗河 北非 金字塔 木乃伊 农耕文明 大河文明,
君主专制
古巴比伦 前3500年 两河流域 西亚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前23世纪 印度河 南亚 种姓制 佛教 古中国 前2070年 黄河、长江 东亚 长城 兵马俑
四大文明古国对比异同点?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文明
地理位置 发源地
自然环境 发展概况
种姓制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阿拉伯数字.....
佛教
时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
内容:婆罗门 刹第利 吠舍 首陀罗 四个等级
影响: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原因:种姓制激化社化矛盾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给利益
课堂小结
外传:公元前3世纪传入中国
文明成就代表:
1.右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和雕像,至今仍屹立于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一位游客在卢浮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
3.战火纷飞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古国诞生自该地区( )。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中国
课后练习
4.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在印度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他应该属于( )。
A.吠舍 B.首陀罗 C.婆罗门 D.刹帝利
5.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