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专项训练(解析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失其所与,不知 知:知道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贰于楚也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越国以鄙远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1.B 2.C 3.C
4.(1)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B.“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错误,根据第二段“公从之……公曰”可知,并非佚之狐前去劝说,而是郑伯前去劝说。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C. “知:知道”错误,应为“明智”。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例句: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句意: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A.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句意: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B.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C.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句意: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D.形容词作名词,遥远的国家。句意: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鄙”,把远……作为边邑;“远”,远方的国家;“焉”,为什么;“陪”,增加。(2)“因”,依靠;“敝”,损害;“所与”,同盟者;“知”,明智。
参考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②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注】①寤(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②佗:其他的。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稚。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间。
C.文中“阙地及泉”的“阙”字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不知天上宫阙”中“阙”字用法及含义相同。
D.《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姜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故不喜欢庄公,只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B.共叔段聚集百姓、修整兵甲武器、准备兵马,去偷袭郑国,姜夫人打算给他打开城门做内应。
C.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公子吕要庄公赶紧做选择,希望不要因为有两个国君而让民生二心。
D.大夫祭仲提醒庄公,共叔段京邑的城墙大小超过了法定的制度,有谋反之意,庄公一开始不相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9.庄公发誓生前绝不再见母亲武姜,事后又后悔了,颍考叔是如何帮他的?结果如何?
【答案】5.D 6.C 7.D
8.(1)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看吧。”
(2)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位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9.颍考叔提出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在地道中相见,母子就如同在黄泉中相见,这就不算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了武姜,母子二人很开心,并恢复了母子关系。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
“姜氏欲之”,“姜氏”是主语,“欲”是谓语,“之”是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之”后断句,排除选项AC;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是主语,“有”是谓语,“何厌”是宾语,宾语前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
故选D。
6.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及分析实词含义的能力。
C.“……‘阙’字用法及含义相同”错误。“阙地及泉”的“阙”是通假字,同“掘”,挖,句意:如果掘地见水;“阙秦以利晋”的“阙”是“侵损、削减”的意思,句意:如果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可见“阙”字用法及含义不相同。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庄公一开始不相信”错误。对于祭仲提醒庄公,共叔段有谋反之意,庄公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说明他不是不相信,而是在等待时机除去心头之患。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行”,干,做;“自毙”,自取灭亡;“姑”,姑且。
(2)“对曰”,省略主语;“皆”,都;“羹”,肉羹;“遗”,送给。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可知,颍考叔根据母子二人当初发下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即: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就不是黄泉相见,就不算违背了誓言。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见了武姜,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尚且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大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大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廩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大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大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城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颍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小人有位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就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带回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骄傲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礼”“贰”“阙”“图”。《烛之武退秦师》专项训练(原卷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失其所与,不知 知:知道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贰于楚也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越国以鄙远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②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注】①寤(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②佗:其他的。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稚。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间。
C.文中“阙地及泉”的“阙”字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不知天上宫阙”中“阙”字用法及含义相同。
D.《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姜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故不喜欢庄公,只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B.共叔段聚集百姓、修整兵甲武器、准备兵马,去偷袭郑国,姜夫人打算给他打开城门做内应。
C.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公子吕要庄公赶紧做选择,希望不要因为有两个国君而让民生二心。
D.大夫祭仲提醒庄公,共叔段京邑的城墙大小超过了法定的制度,有谋反之意,庄公一开始不相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9.庄公发誓生前绝不再见母亲武姜,事后又后悔了,颍考叔是如何帮他的?结果如何?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骄傲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