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入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 甫
一个( )的李白,
写下了一篇( )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考探索
目 录
壹
知人论世
贰
诵读感知
叁
文本研读
肆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好击剑行侠。25岁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饱览名山大川。天宝初曾因诗名供奉翰林,年余即赐金还山,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因受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后卒于当涂。
知人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强音。作品豪放飘逸,极富想象,巧用修辞。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代表作:诗篇《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集《李太白集》等。
知人
生平大事
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25岁之前
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25岁到42岁
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
42岁到44岁
十载漫游时期
44岁到55岁
报国蒙冤时期
55岁到62岁
李白一生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生平大事
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25岁之前
长安元年701李白出生
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十五观奇书
,作赋凌相如
开元五年(717),18岁,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蜀中读书、隐居、漫游、神仙道教信仰及任侠中度过的。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之五)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与韩荆州书》)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生平大事
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25岁到42岁
开元十三年
725
李白离蜀
727
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
726至
安
陆
730
入长安
求仕
浮洞庭,
历襄汉,
上庐山,
东至金陵、扬州,
复折回湖北
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
他在长安看到的是官场的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不平,作《蜀道难》、《梁甫吟》、《行路难》等
732
离长安
东再次漫游
从梁、宋而洛阳、襄阳,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等隐居于徂俫山,号竹溪六逸。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终南捷径
生平大事
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42岁到44岁
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
天宝三年744春,上书求还山,玄宗赐金遣之。
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鞠歌行》)
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生平大事
十载漫游时期
44岁到55岁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离开长安,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在洛阳他遇见了杜甫,在汴州他遇见了高适,这三位诗人便一同畅游梁园(开封)、济南等地。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书情题蔡舍人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
李白这时的思想是复杂的,既悲慨不平,对朝廷充满失望和不满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没有消退。他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近十年的漫游,都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
天宝十载751,在梁苑娶宗楚客孙女为妻
李白在齐州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再次举行入道仪式。
李白与杜甫
写到这里,我们该当品三通画鼓,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么,尘世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劈面走来了,我们看去,不比那天空的异瑞一样的神奇,一样的有重大的意义吗?
——(闻一多《唐诗杂论·杜甫》)
生平大事
报国蒙冤时期
55岁到62岁
天宝十四载(755)11月,安史之乱爆发。
永王璘奉玄宗普安郡制置诏,出兵东南,经九江,三次遣使聘请。李白以为报国的时机已到,入永王幕。
肃宗已在灵武即位,以叛乱罪讨伐李璘。至德二年(757),李白也因反叛罪蒙冤入浔阳狱,后长流夜郎(今贵州
铜梓)。
乾元二年(759),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流寓南方。
上元二年(761), 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往当涂依县令李阳冰。
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今
属安徽)族叔李阳冰家,享年62岁。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话说李白
捉月而死的传说
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 “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 傲然自得, 旁若无人, 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 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 今墓在焉。”
青山李白墓
李白思想的复杂性
儒、道、游侠三家思想并存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这和他的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并且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有关。他正式入道,炼丹服食,充满对神仙世界的幻想,但有时他又对神仙世界持怀疑态度:“仙人殊仿佛,未若醉中真”。
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又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李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他在诗文中再三重复着的“功成身退”,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所以他非常钦慕范蠡、鲁仲连、张良等历史人物。
李白的诗歌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
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
表现自我
表现自己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雄心
和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苦闷
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追求、歌颂
反映现实
反映国事
反映民生
歌颂自然
描绘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
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
画面静谧,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
格调高远,在优美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体现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吟咏友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对崇高人性的向往奋争与赞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论世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题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题材
游仙诗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思想感情的诗歌。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给浪漫主义诗歌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对后来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
诵读感知
朗读正音
瀛洲( ) 天姥( ) 剡溪( )
渌水( ) 魂悸( ) 訇然( )
鸾鸟( ) 澹澹( ) 长嗟( )
石扉( ) 青冥( ) 霓虹( )
殷岩泉( ) 忽已暝( ) 谢公屐( )
yínɡ
mǔ
luán
shàn
lù
jì
hōnɡ
dàn
jiē
fēi
mínɡ
ní
yǐn
mínɡ
jī
(一)注字音
朗读正音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翻 译
文白对照
文白对照
文白对照
文白对照
文白对照
(一)1、入梦的原因是:
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4、揭示全诗主题(即诗眼)的两句诗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第一节“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一、梦因(起)—— 叙述
二、梦境(观)—— 描写
三、梦后(叹)—— 议论、抒情
(二)用几个词概括诗歌脉络(梦):
解 梦
梦因(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住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梦因(第一段)
诗歌开头将“瀛洲信难求”与天姥山“云霞明灭或可睹”并列,有何意味呢?
文章伊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引人入胜。
天姥山之神奇
梦因(第一段)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圈出本段动词,概括天姥山特点,分析手法及情感?
特点:高俊、雄奇
手法: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夸张
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天姥山之高大
小结
合作探究(第二段)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梦境
1、读第二节,提取梦境中地点和时间的变换:
地点:
镜湖、剡溪——XX——XX——XX
时间:
夜——XX——XX——XX
2、依据地点和时间的变换,梦境可细分为几个画面:
月夜渡湖——XX——XX——XX
3、简要分析梦境中各个画面的意境特点和诗人情感。
【说梦、赏梦】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
例如: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③情——品情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飞度镜湖” “月夜渡湖“ (示例) 我欲因之梦吴越……清猿啼 意象:月、湖、影、猿啼…… 炼字:“飞”、“送” 手法:拟人 意境:清幽寂静 轻松愉快、无所束缚、向往自由
思考:
1、“一夜飞度”中的“飞”表现了什么?
【说梦、赏梦】
飞——夸张——急切兴奋
2、“照”、“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3、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送——拟人——轻松愉快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小组合作探究
(代表发言)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登山奇景 山之日景 脚著谢公屐……已暝。 意象:海日、山花、奇石 炼字:“迷”、“倚” “忽” 手法:用典 意境:雄奇壮美 表达作者的迷恋、沉醉、忘我、乐而忘返的情感。
谢公屐
《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思考:
1、“迷”“倚”“忽”等词表现了什么?
【说梦、赏梦】
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
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山林颤栗 山之夜景 “熊咆龙吟……丘峦崩摧。” 意象:熊咆、龙吟、山石、泉水、深林、峰峦 意境:阴森神秘、 幽暗恐怖 手法:用典 表达作者震惊、恐惧的情感。
思考:
这段景色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说梦、赏梦】
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
象征了腐朽的黑暗的唐王朝社会现实。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洞天仙境 群仙聚会 ” 洞天石扉……列如麻“ 意象:石扉、仙府、虎、鸾…… 炼字:“崩、催、訇、列、麻” 手法:铺垫、拟人 意境:热闹盛大、和乐融融 表达作者迷离、恍惚、惊异而又极度兴奋愉悦的情感。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小标题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美梦惊醒 意象:枕席、烟霞 炼字:“忽、恍、惟、失” 表达作者忽然回到现实失落、惆怅以及梦醒后的不知所措、怅然若失的情感。
梦醒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说梦、赏梦】
①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①人不能活在梦里,终要回到现实。
思考:
1、“长”、“惟”、“失”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怅然若失
2、诗人为什么会怅然若失?
月夜渡湖
雄奇壮美
山之夜景
群仙盛会
【说梦、赏梦】
景
境
情
清幽寂静
急切、兴奋
白昼山中
陶醉、惊叹
惊悚震撼
恐惧、震惊
盛大欢乐
艳羡、神往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三)梦后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表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思考:
这几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课文 品味鉴赏
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美梦,是积极的;有人认为是噩梦,是消极的,也有人认为是美梦与噩梦的矛盾共同体。你怎么看
百家争鸣
只是诗人一时的感触,感慨当时自己受排挤的忧愤。同时历史也证明:诗人并没有及时行乐,放纵自己。
“噩梦”说
依据: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从“东流水”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慨,诗人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了,流露出消极的情绪。
2.“且放白鹿青崖间”也表现了诗人消沉的心态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诗人因向往天姥山的奇景而梦中寻景,但梦毕竟是虚幻的,现实与梦境有极大的差距,再加上当时李白受排挤,应该有消极的成分,属于噩梦。
细读课文 品味鉴赏
(三)梦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这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对权贵不阿谀奉承,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更有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声。
思考:
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对权贵的厌恶,对自由的追求。
细读课文 品味鉴赏
一个( )的李白,
写下了一篇( )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思考探索
愤懑而豁达、有傲骨
奇谲瑰丽、雄奇壮美
第四部分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C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