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0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试题 必修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10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试题 必修下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21:12:10

文档简介

第10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考试范围:高一下册必修下第10课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驱逐(qū) 空白(kōnɡ) 诽谤(fěi) 卓有成效(zuó)
B.嫉恨(jí) 诅咒(zǔ) 悼念(diào) 豁然开朗(huò)
C.撰稿(zhuàn) 给予(ɡěi) 奠基(diàn) 纷繁芜杂(wú)
D.估量(lianɡ) 勒令(lè) 诬蔑(miè) 浅尝辄止(zhé)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空”应读kònɡ,“卓”应读zhuó;
B.“悼”应读 dào,
C.“给”应读jǐ。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逝世 狡侩 永垂不朽 坚韧不拔
B.奚落 鉴赏 原形毕露 毋庸争辩
C.困顿 缝隙 眼花潦乱 惊慌失措
D.衷心 衰颓 旁证博引 愚昧无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狡侩”的“侩”应为“狯”;
C.“眼花潦乱”的“潦”应为“缭”;
D.“旁证博引”的“证”应为“征”。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规律。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说,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鸡鸣山,依山傍水,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④他现在深陷困境,与他自身的眼光见识有关,也和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关,他总是把别人的话置之度外,一意孤行。
⑤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⑥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
⑦做学问,除了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在方法上也要得当,切不可多端寡要、什么都浅尝辄止。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④⑥ D.②③⑥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本题:
①登高自卑:意思是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此处望文生义,“登高自卑”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
②毋庸置疑: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此处使用正确。
③卓尔不群:意思是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也可以用来强调不同。此处对象错误,“卓尔不群”只能用于人。
④置之度外:意思是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此处不合语境。“置之度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⑤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此处指“态度”,使用正确。
⑥越俎代庖:意思是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此处望文生义,“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⑦浅尝辄止: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此处使用正确。
由以上分析:②⑤⑦是对的,①③④⑥是错误的。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B.本文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
C.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
D.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民主革命”与“1848年革命”中间应加破折号,因为“1848年革命”是对前面“民主革命”的解说。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收获众多好评。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 “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句式杂糅,应改为“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
B.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句说的是“画家”,没说完,主语改为“世人”。应改为“在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去世很多年以后……”。
C.不合逻辑,连词“因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D。
二、思维拓展与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③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6.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8.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6.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指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7.D 8.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伟大的革命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伟大的革命实践。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之后才是同样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指出了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接着写出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的心理——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顺势引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据此可以将段落大意概括为: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指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D. “世界各国”错误,应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资产者”。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可知,马克思参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参与到实际的革命实践中去;由“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等可知,在经过实践之后,马克思发表了科学的革命理论著作。从中可以看出对于马克思而言,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他先参与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然后才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由“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可知,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又指导他进行的革命实践。因此,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之后才是同样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2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再用抒情的表达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时不可估量的损失。
B.第④段中“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C.“一生中的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
D.第③段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揭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极言时间之短暂,对于马克思的突然逝世,亲友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表达了深切的惋惜和遗憾。
B.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的规律;作为思想家,马克思创办了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成果。
C.“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D.恩格斯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从政治的角度在马克思墓前发表演说,不仅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在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捍卫和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11.请具体说明第⑧段的写作思路?
【答案】9.A 10.B 11.先写敌人对马克思嫉恨和诬蔑,接着写革命战友对马克思尊敬、爱戴和悼念,两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抒情”表述错误,文中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的马克思逝世时不可估量的损失。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作为革命家,……作为思想家,……”错误。“革命家”与“思想家”调换。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第⑧段中的句子“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可知,先写敌人对马克思嫉恨和诬蔑;
由第⑧段中句子“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可知,接着写革命战友对马克思尊敬、爱戴和悼念,两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2.请以马克思的语气,结合课文,以“我梦想有一天”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
【答案】我梦想有一天,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规律一样,去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我梦想有一天,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让人们豁然开朗。
我梦想有一天,在更多的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并且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我梦想有一天,在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寻找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扩写语句的能力。
本题在写作时候注意三点:一是以“我梦想有一天”为开头,不能变换话题;二是注意使用排比修辞手法;三是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本题在句式要求上可以宽泛一些。
13.请模仿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为马克思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120。
【答案】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伟大的无产阶级事业;他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他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他开创了新的世界,他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逝者如斯,万世仰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颁奖词的能力。
本题要求模仿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为马克思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120,属于评价类。颁奖词是为了表彰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或感人故事而写的总结性语言,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特点。
写作时一要使颁奖词带有像散文与诗歌一样的气质,二要阐述为马克思颁奖的理由(即为什么要把这个奖颁给他)。
14.为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两条连续播报的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只有严格符合相关条件才能办理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网络上竟然有人称可以代办。记者调查发现,提供代办的人不在少数,开价从万余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并且声称资料不全也可以代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不允许代办,代办行为违法。
(摘编自《北京晨报》)
②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很多在京招聘单位的招聘广告都打出“北京户口”这张王牌,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已连续三年突破50%,他们对“北京户口”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
(摘编自《北京晨报》)
③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北京市将着力建设“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
(摘编自《京华时报》)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代办”业务抢手,是因为一直以来,能在北京居住或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现在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请看来自《北京晨报》的另一篇报道。 第二段;其实不管是京内还是京外,哪里都能发光发热。当然,创业之路不是坦途,也需要有人提供创业机会。对此,北京市有一些好的做法。请看来自《京华时报》的一篇报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串词的基本能力。串联词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到承上启下的特点,以及新闻报道比较正式的语言风格。要想准确、完美地解答本题,首先利用概括的方法,可以将今年三段新闻分别概括:(1)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代办”业务抢手;(2)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他们对“北京户口”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3)北京市为大学生将着力建设更多的创业平台。然后寻找三段新闻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差异,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几件事都涉及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北京户口、创业平台;分别找出三则新闻两两之间的联系,第一、二则新闻之间的联系是,“代办”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业务抢手,但很多的北京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京外就业,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二、三则新闻的联系是不管在京内还是京外工作,创业都是艰辛的,都需要有人提供创业机会。经过了认真的分析,下一步工作就是精心安排衔接、过渡的语言,避免两种衔接语的雷同,以实现巧妙转换,表述要能够承上启下,衔接自然;语言平易,便于播音。
【点睛】拟写新闻衔接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懂新闻内容,评价要中肯;
2.弄清新闻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便巧妙过渡,避免生硬。
达到以上两点要求,新闻衔接词会让人眼前亮丽起来。
15.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10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10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三千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您们意气风发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10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答案】(1)“寿辰”改为“华诞”;
(2)“耿耿于怀”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
(3)“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
(4)“您们”改为“你们”或“您”;
(5)“手足”改为“同窗”。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
分析信函内容可得,(1)“寿诞”主要指年事已高的人的寿辰,学校应用“华诞”。(2)“耿耿于怀”意思是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用于已经发生的事。不符合全校校友的心情,应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3)“我要代表”显得语词过于强硬,应改为书面语“我谨代表”。(4)“您”不能用作复数。“您们”改为“你们”或“您”。(5)“手足”是指亲生兄弟,此处同学聚会参加校庆应该用“同窗”。
16.课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来表现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突出贡献,形象而生动。下面三个句子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观察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____________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________,________。
(3)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答案】 认为它将留下甘甜的果 给它泼水 使它渐熄渐灭 乘风破浪 勇做大有可为的弄潮儿
【详解】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本题:
(1)结合下句“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来把握句子的结构,注意关键词“悲观者”“担心”“消尽短暂的”“香”等,再结合上句“生命像花朵”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抓住“花朵”的喻体的特点,由此选择意义与之相反,句式结构与之相同的即可,可以写成“认为它将留下甘甜的果”;
(2)结合上句“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来把握句子的结构,注意关键词“进取者”“加油”“愈烧愈旺”;再结合“青春如火焰”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抓住“火焰”的喻体的特点,由此选择意义与之相反,句式结构与之相同的即可,可以写成“给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
(3)结合下句“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来把握句子的结构,注意关键词“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再结合“年华似流水”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抓住“流水”的喻体的特点,由此选择意义与之相反,句式结构与之相同的即可,可以写成“给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
【点睛】所谓仿照,就是结构形式表达模式要相似。首先要了解、把握所给例句的特征,即哪些是要仿照保留下来的,哪些是需要变化的。比如数词、量词、名词、动词,反义词等。最后,还要运用修辞,富有文采、意蕴、哲理启迪。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方法相同,内容有意蕴。修辞为“比喻”和对偶,富有哲理启迪性。表达形式(结构)和字数应该是相等的。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肺腑之言表达了不管自身官位高低、在职与否,都应该心忧天下、有所担当的高尚情怀。
(2)《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国家确实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鸿门宴》中表现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两句肺腑之言表达了不管自身官位高低、在职与否,都应该心忧天下、有所担当的高尚情怀”“表明国家确实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庙堂”“崩殂”“疲弊”。
易错字词有:“翔”“贰”“谨”。第10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考试范围:高一下册必修下第10课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驱逐(qū) 空白(kōnɡ) 诽谤(fěi) 卓有成效(zuó)
B.嫉恨(jí) 诅咒(zǔ) 悼念(diào) 豁然开朗(huò)
C.撰稿(zhuàn) 给予(ɡěi) 奠基(diàn) 纷繁芜杂(wú)
D.估量(lianɡ) 勒令(lè) 诬蔑(miè) 浅尝辄止(z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逝世 狡侩 永垂不朽 坚韧不拔
B.奚落 鉴赏 原形毕露 毋庸争辩
C.困顿 缝隙 眼花潦乱 惊慌失措
D.衷心 衰颓 旁证博引 愚昧无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规律。但毋庸置疑的是,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说,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鸡鸣山,依山傍水,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④他现在深陷困境,与他自身的眼光见识有关,也和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关,他总是把别人的话置之度外,一意孤行。
⑤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⑥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
⑦做学问,除了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在方法上也要得当,切不可多端寡要、什么都浅尝辄止。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B.本文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
C.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
D.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唐宫夜宴》收获众多好评。
二、思维拓展与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③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6.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8.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2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再用抒情的表达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时不可估量的损失。
B.第④段中“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C.“一生中的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
D.第③段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揭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极言时间之短暂,对于马克思的突然逝世,亲友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表达了深切的惋惜和遗憾。
B.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的规律;作为思想家,马克思创办了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成果。
C.“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D.恩格斯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从政治的角度在马克思墓前发表演说,不仅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在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捍卫和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11.请具体说明第⑧段的写作思路?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2.请以马克思的语气,结合课文,以“我梦想有一天”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
13.请模仿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为马克思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120。
14.为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两条连续播报的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只有严格符合相关条件才能办理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网络上竟然有人称可以代办。记者调查发现,提供代办的人不在少数,开价从万余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并且声称资料不全也可以代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不允许代办,代办行为违法。
(摘编自《北京晨报》)
②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很多在京招聘单位的招聘广告都打出“北京户口”这张王牌,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已连续三年突破50%,他们对“北京户口”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
(摘编自《北京晨报》)
③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北京市将着力建设“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
(摘编自《京华时报》)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10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10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三千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您们意气风发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10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16.课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来表现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突出贡献,形象而生动。下面三个句子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观察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____________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________,________。
(3)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肺腑之言表达了不管自身官位高低、在职与否,都应该心忧天下、有所担当的高尚情怀。
(2)《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国家确实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鸿门宴》中表现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