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来到草料场,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絮被,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林冲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轻轻把石头摄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拔。又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有删改)
文本二:
金圣叹这样评价林冲: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我这样评林冲:林冲一生,就是一个怕宇。林冲的怕,出于对现有一切包括秩序的珍惜,也出于安全感的匮乏。也许他以前不是这样,但是,自从碰上高衙内,自从他领教了一个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感受到一种无比坚硬的存在,他的安全感就崩塌了。而丧失安全感的人,为了获得安全感,会变得什么都能忍受:不论什么样的秩序和环境,哪怕极其恶劣,对自己极其凶险,但只要稳定,可预期,他都会忍受。如花美眷的温柔乡住不成了,住到牢城营的天王堂;天王堂住不成了,住到草料场;草料场住不成了,住到荒郊古庙。只要还能下有立锥之地,上有片瓦遮身,林冲都会苟且,都会妥协,都能安顿。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已经一无所有的林冲,还珍惜地守住絮被一类的破烂。可是,就在他一人在破庙里,在黑漆漆的夜里独自饮酒之时,大军草料场火光冲天。而他,就在破庙的门里面,听到了一场谋杀他的大阴谋。林冲至此方知,厚地高天,茫茫大宋,就是没有他的安居之所!既然这样,他也就只能丢弃了絮被,在这个世界之外,另辟一片天地,然后安身立命。这个地方,不在“率土之滨”,不在“溥天之下”,而在“水浒”,在王化之外。
(摘编自鲍鹏山《林冲的钥匙——新说<水浒>(十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酒葫芦、石头等小物件看似无用,其实牵引着各色人物出场,同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文本一明写自然环境中的风雪,实则写社会环境中高衙内的阴谋迫害,随着天气突然恶劣,林冲处境变得艰难。
C.文本一遵循事物发展顺序,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整个情节一点点向最后的结局逼近。
D.文本二认为“林冲一生,就是一个怕字”。“怕”字实际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和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
2.据文本二,草料场起火是陆虞候、差拨等人意图谋杀林冲而实施的阴谋,并非林冲的过失造成的。试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从珍惜地守住絮被到丢弃絮被,林冲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找出文本一中关于絮被的具体描写并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林冲具有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出门买酒时,他将火炭盖了,拿了钥匙,拽上草厅门,把草场门反拽上锁,一系列动作显示林冲做事小心,行为有章法,不是粗心莽撞的人,也就不可能因疏忽造成草料场起火。②文本一中的伏笔(细节描写)显示草料场起火是他人所为。林冲见大雪压倒草厅后,特意探半身去摸火盆,此时已确定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3.①先是安稳轻松:林冲得了看守草料场的差事,在床上放下包裹絮被,生活暂时安定下来,思考着要修理屋子好过冬;②然后是既懊恼又庆幸:林冲买酒回来后,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原先带的行李包裹都取不出来了,心里叫苦;但是用手在床上摸时,又拽出来一条絮被,在寒夜中也可以避寒,内心又有些安慰;③最后决定反抗:林冲看穿阴谋,认识到苟且不能偷安,所以丢弃了絮被,也抛弃了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过日子的想法,决定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随着天气突然恶劣”错误。从文本一“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等内容看,雪是递进变化的,天气是逐步恶劣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说“……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出门买酒时,林冲将火炭盖了,拿了钥匙,拽上草厅门,把草场门反拽上锁,一系列动作显示林冲做事小心,行为有章法,不是粗心莽撞的人。林冲具有细心缜密的性格特点,也就不可能因疏忽造成草料场起火,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的过失造成的。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见大雪压倒草厅后,特意探半身去摸火盆,此时已确定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文本一中的伏笔显示草料场起火是他人所为,而非林冲的过失造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取路投草料场来”“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絮被,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林冲得了看守草料场的差事,在床上放下包裹絮被,生活暂时安定下来,思考着要修理屋子好过冬。由此可知林冲先是安稳轻松。
“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林冲买酒回来后,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原先带的行李包裹都取不出来了,心里叫苦;但是用手在床上摸时,又拽出来一条絮被,在寒夜中也可以避寒,内心又有些安慰。由此可知此时的林冲既懊恼又庆幸。
“……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林冲看穿阴谋,认识到苟且不能偷安,所以丢弃了絮被,也抛弃了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过日子的想法,决定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由此可知林冲最后决定反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林冲初吃棒时,倒也无事。次后三两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又是个新吃棒的人,路上一步挨一步走不动。薛霸道:“好不晓事,此去沧州二千里有余的路,你这般样走,几时得到?”林冲道:“小人在太尉府里折了些便宜,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董超道:“你自慢慢的走,休听咭呒。”薛霸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冤叫苦,说道:“却是老爷们晦气,撞着你这个魔头。”
当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下棍棒,解下包裹。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里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籴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林冲灌得醉了,和枷倒在一边。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薛霸便道:“我替你洗。”林冲忙道:“使不得。”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得许多。”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道:“不消生受。”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地骂了半夜。林冲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他两个泼了这水,自换些水,去外边洗了脚收拾。
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林冲起来,晕了,吃不得,又走不动。薛霸拿了水火棍,催促动身。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草鞋穿上。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董超道:“我扶着你走便了。”搀着林冲,只得又挨了四五里路。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二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这座林子有名唤作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地得到?”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林冲叫声“阿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只见董超、薛霸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林冲道:“上下做甚么?”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里信得过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教头刺配沧州道”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险些被董超、薛霸杀害的故事。
B.本文情节环环相扣。例如,林冲烫伤了双脚之后,董超故意拿出新草鞋让林冲穿,这个情节引出“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也就很自然地为后文两位公人要在野猪林休息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C.“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这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暗示两个公人也想在这里杀害林冲。
D.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句“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烘托了董超、薛霸急于杀害林冲,却又不得机会的焦躁和不安。
5.“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这几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4.D 5.①渲染气氛:烟笼雾锁的猛恶林子,枯蔓层叠,郁郁苍苍,没有日光照进,营造了一种昏暗、凶险的氛围。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环境,再加上冤魂不断,暗示下文董超和薛霸想在野猪林杀林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6.林冲是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坦坦荡荡、懦弱受迫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①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从包里拿出碎银两,请公人吃酒为让他们多担待自己行路迟缓;被薛霸用滚汤烫脚“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责骂不敢回话。(语言、动作描写)
②正人君子、循规蹈矩:董超、薛霸说想睡觉怕他走了,要绑他他说“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语言描写)
③懦弱:被绑之后,泪如雨下,恳求两人放他一条生路。(神态描写)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烘托了董超、薛霸急于杀害林冲,却又不得机会的焦躁和不安”错误。环境描写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天气情况,十分炎热,是为写林冲的脚伤埋下伏笔,并不是反映董、薛二人的急于杀害林冲而又找不到机会的焦躁和不安。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渲染某种气氛;反映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
这段描写的是野猪林的景物,也就是董、薛二人动手谋害林冲的地方。可以从渲染气氛和推动故事情节等作用入手。
如:此处通过“烟笼雾锁”“ 枯蔓层层、乔枝郁郁”“不知天日何年照”可以看出其“昏暗、凶险”环境氛围,渲染了气氛;
“惟有冤魂不断愁”结合下文“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暗示董超和薛霸想在野猪林杀害林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人物形象作整体分析和概括,又要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相关情节具体分析。
由文中“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里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籴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可以看出,林冲希望通过请公人吃酒的方式来得到他们的担待,由“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没奈何只得把新鞋穿上”和“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可以看出,即便是面对差人的百般刁难和迫害,林冲依然毫无怒气,更无反抗,这些都体现了他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
由原文“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事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和“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可知,林冲即便是有逃走的机会和能力,他也不会这样做,这又表现了他“正人君子、循规蹈矩”的特点。
根据文末两个差人拿起水火棍想要杀害林冲时,“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的情态,他在遇到生命危险时泪如雨下,以及请求差人放过自己的表现,又体现了他“懦弱”的一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介绍给世界。在确定英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引得汉学家们_____①______。的确,梁山上的好汉来自_____②____,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水浒传》明确交代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 )。比如,“南京人”石秀正直刚烈,尚义任侠。在祝家庄,他充当斥候,英勇机智,探听盘陀路的秘密;在大名府,他跳楼劫法场,孤身营救卢俊义。石秀有血性、重义气、敢担当,契合了古往今来南京人的集体性格。此外,“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也反映了施耐庵眼中的苏州人和徐州人的不同面貌。
③ 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但随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犹如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较于山东人,施耐庵因为曾在长三角地区生活过,所以更加广泛了解长三角地区百姓的性格
B.施耐庵了解各地百姓的性格,这从他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因为他曾流浪于全国各地
C.施耐庵对于江南和江北百姓性格的熟悉反映在《水浒传》中,因为他曾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
D.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广泛了解不同地区的百姓性格,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中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答案】7.①击节叫好 ②五湖四海 ③快意恩仇 8.D 9.但随着情节的演进,空间的转换,施耐庵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空前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可知这部作品的价值很高,根据“在确定英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可知,材料对书名“‘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是赞扬的态度,可知后文的汉学家对书名也是极为赞赏,所以可填“击节叫好”。
击节叫好:打着拍子叫上好,形容对别人的诗、文或艺术等的极为赞赏。
②处,根据空后句“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水浒传》明确交代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可知,这里是总说梁山上的好汉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可填“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是指全国各地。
③处,根据空后句“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可知此空是概括梁山好汉的性格特征,根据《水浒传》内容可知梁山好汉的性格特征是行侠仗义,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所以可填“快意恩仇”。
快意恩仇: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由括号前面“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和后面列举的“南京人”石秀、“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等可知,此处主要强调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熟悉江南和江北的百姓性格,所以在《水浒传》中有所体现。排除AB。
“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中”前文顺理成章进入后文对各地人物的列举的,与后文内容衔接更紧密。排除C。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搭配不当,“情节”应与“演进”搭配,“空间”应与“转换”搭配;
二、“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成分残缺,可在前面添加主语“施耐庵”。
10.下面每组人物语言中,一句来源于小说《水浒传》,一句来源于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哪句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请说说理由。
(1)(小说)陆谦:“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电视剧)陆谦:“多亏了管营、差拨设了好计啊!”
(2)(小说)陆谦:“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电视剧)陆谦:“捡他的骨头回东京给太尉交差吧。”
【答案】(1)前一句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前者有居高临下之语气,说明三人中陆谦的地位最高;后者有感激之意,不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2)前一句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前者有向上司邀功显能,好再向上爬之意;后者有应付交差之感,不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及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多亏……了”,有客气之意,不符合人物的身份。“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有居高临下之语气,符合人物地位要求。
陆谦是奉高太尉和高衙内之命来沧州杀害林冲的,所以他说“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如今“端的……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他见火烧起,还想拾一两块骨头回京复命。“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有向上司邀功显能。后者有应付交差之感,不符合人物的要求。
11.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充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不超过50字。
翻开《史记》项羽说:“英雄要有胸怀。虽然我刚愎自用,但当我无视范增高举的玉玦,任樊哙闯帐,刘邦逃走时,我就是英雄。”
(1)翻开《水浒传》,林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开《三国演义》,关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英雄要有血性。虽然我曾委曲求全,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2)英雄要有信念。虽然我性格颇自负,但当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时,我就是英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该题属于语言创新题,根据题干要求和例句确定仿写的标准:一要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二要句式相近,每句话不超过50字;三是仿写的句子要先说明人物的性格缺点,再举正面的事例证明其是英雄。13.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来到草料场,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絮被,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林冲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轻轻把石头摄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拔。又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有删改)
文本二:
金圣叹这样评价林冲: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我这样评林冲:林冲一生,就是一个怕宇。林冲的怕,出于对现有一切包括秩序的珍惜,也出于安全感的匮乏。也许他以前不是这样,但是,自从碰上高衙内,自从他领教了一个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感受到一种无比坚硬的存在,他的安全感就崩塌了。而丧失安全感的人,为了获得安全感,会变得什么都能忍受:不论什么样的秩序和环境,哪怕极其恶劣,对自己极其凶险,但只要稳定,可预期,他都会忍受。如花美眷的温柔乡住不成了,住到牢城营的天王堂;天王堂住不成了,住到草料场;草料场住不成了,住到荒郊古庙。只要还能下有立锥之地,上有片瓦遮身,林冲都会苟且,都会妥协,都能安顿。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已经一无所有的林冲,还珍惜地守住絮被一类的破烂。可是,就在他一人在破庙里,在黑漆漆的夜里独自饮酒之时,大军草料场火光冲天。而他,就在破庙的门里面,听到了一场谋杀他的大阴谋。林冲至此方知,厚地高天,茫茫大宋,就是没有他的安居之所!既然这样,他也就只能丢弃了絮被,在这个世界之外,另辟一片天地,然后安身立命。这个地方,不在“率土之滨”,不在“溥天之下”,而在“水浒”,在王化之外。
(摘编自鲍鹏山《林冲的钥匙——新说<水浒>(十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酒葫芦、石头等小物件看似无用,其实牵引着各色人物出场,同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文本一明写自然环境中的风雪,实则写社会环境中高衙内的阴谋迫害,随着天气突然恶劣,林冲处境变得艰难。
C.文本一遵循事物发展顺序,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整个情节一点点向最后的结局逼近。
D.文本二认为“林冲一生,就是一个怕字”。“怕”字实际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和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
2.据文本二,草料场起火是陆虞候、差拨等人意图谋杀林冲而实施的阴谋,并非林冲的过失造成的。试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从珍惜地守住絮被到丢弃絮被,林冲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找出文本一中关于絮被的具体描写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林冲初吃棒时,倒也无事。次后三两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又是个新吃棒的人,路上一步挨一步走不动。薛霸道:“好不晓事,此去沧州二千里有余的路,你这般样走,几时得到?”林冲道:“小人在太尉府里折了些便宜,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董超道:“你自慢慢的走,休听咭呒。”薛霸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冤叫苦,说道:“却是老爷们晦气,撞着你这个魔头。”
当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下棍棒,解下包裹。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里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籴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林冲灌得醉了,和枷倒在一边。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薛霸便道:“我替你洗。”林冲忙道:“使不得。”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得许多。”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道:“不消生受。”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地骂了半夜。林冲那里敢回话,自去倒在一边。他两个泼了这水,自换些水,去外边洗了脚收拾。
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林冲起来,晕了,吃不得,又走不动。薛霸拿了水火棍,催促动身。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草鞋穿上。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董超道:“我扶着你走便了。”搀着林冲,只得又挨了四五里路。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二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这座林子有名唤作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地得到?”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林冲叫声“阿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只见董超、薛霸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林冲道:“上下做甚么?”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里信得过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教头刺配沧州道”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险些被董超、薛霸杀害的故事。
B.本文情节环环相扣。例如,林冲烫伤了双脚之后,董超故意拿出新草鞋让林冲穿,这个情节引出“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也就很自然地为后文两位公人要在野猪林休息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C.“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这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暗示两个公人也想在这里杀害林冲。
D.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句“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烘托了董超、薛霸急于杀害林冲,却又不得机会的焦躁和不安。
5.“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这几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介绍给世界。在确定英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引得汉学家们_____①______。的确,梁山上的好汉来自_____②____,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水浒传》明确交代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 )。比如,“南京人”石秀正直刚烈,尚义任侠。在祝家庄,他充当斥候,英勇机智,探听盘陀路的秘密;在大名府,他跳楼劫法场,孤身营救卢俊义。石秀有血性、重义气、敢担当,契合了古往今来南京人的集体性格。此外,“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也反映了施耐庵眼中的苏州人和徐州人的不同面貌。
③ 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但随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犹如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较于山东人,施耐庵因为曾在长三角地区生活过,所以更加广泛了解长三角地区百姓的性格
B.施耐庵了解各地百姓的性格,这从他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因为他曾流浪于全国各地
C.施耐庵对于江南和江北百姓性格的熟悉反映在《水浒传》中,因为他曾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
D.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广泛了解不同地区的百姓性格,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中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10.下面每组人物语言中,一句来源于小说《水浒传》,一句来源于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哪句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请说说理由。
(1)(小说)陆谦:“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电视剧)陆谦:“多亏了管营、差拨设了好计啊!”
(2)(小说)陆谦:“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电视剧)陆谦:“捡他的骨头回东京给太尉交差吧。”
11.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充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不超过50字。
翻开《史记》项羽说:“英雄要有胸怀。虽然我刚愎自用,但当我无视范增高举的玉玦,任樊哙闯帐,刘邦逃走时,我就是英雄。”
(1)翻开《水浒传》,林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开《三国演义》,关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