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7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7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21: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
声声慢
—李清照
乱世美神 旷世才女
目录

诵读感知

知人论世

文本研读

总结拓展

知人论世
你印象中的李清照
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词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作品
作品:《漱玉集》
名词:《声声慢》《如梦令(二首)》《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渔家傲》
名诗:《夏日绝句(乌江)》《题八咏楼 》
名赋:《打马赋》
名篇:《词论》《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的词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有《漱玉词》。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有《漱玉集》、《李清照词》。
家庭背景
父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郞、京东路提点刑狱。学者兼文学家,精通经史,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为元祐后“苏门四学士” 之一,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知书善文,家学渊源。
1.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当时的她事事如意:出身名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官居吏部员外郎,对李清照也是极其的宠爱。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清丽脱俗,才气纵横,家风开明通达,这个时期的政治风气也清明和谐--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尽情欢乐,且把这欢乐形之于词。代表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情思悠悠,轻愁绵绵的少妇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李清照婚后不久。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她与丈夫赵明诚门当户对,赵明诚父亲赵挺曾官至宰相之位,并且赵明诚本人也十分喜好诗词、古玩字画和鉴赏金石刻词,夫妻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才子佳人自是神仙眷侣。可是婚后丈夫为仕途奔波,夫妇聚少离多,离愁也多。不过哪怕是离愁,也是甜蜜的忧愁,那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爱情,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绵绵相思,洋溢在李清照这个时段的诸多词章里。
这个时期的代表词作有《一剪梅》,词作一改少女时期的活泼俏皮,展现了一位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肠绵绵,情思悠悠。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 颠沛流离,愁寂哀怨的夕阳岁月
第三个时期,靖康之变,李清照丧夫,此时的她国破家亡,丈夫死去,珍藏的文物也大半散失,独自一人流离异乡,人生的苦痛集于一身。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1155年,悲苦地离开人世。这个时期的代表词作有《声声慢》,此词写尽了她凄凉惨淡的晚景,也见证了乱世离人的普遍心态。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诵读感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宋)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本研读
合作探情
请同学们阅读这首词,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词眼)?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本词中作者为什么愁呢?
“愁”
是这首词传达的情感,也是词眼。
感知作者在词中传达的情感,找出词眼。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写愁
(借景抒情)
一、直接抒情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么写愁
思考: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寻寻觅觅
动 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
环 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感 受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叠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采薇》
叠词的作用:
1、具有音乐美 2、强化作者感情
★运用叠词的效果:
1.音律上,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抒情味,起强调突出作用。
2.感情上,层进式地揭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3.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直接抒情
“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张端义《贵耳集》
“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罗大经《鹤林玉露》
1、怎样写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 愁多
→ 愁深
直接抒情
这愁,说不尽,说不清,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合作探情
请同学们阅读这首词,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词眼)?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本词中作者为什么愁呢?
找出词中的意象
淡酒
细雨
秋风
秋雁
梧桐
黄花


黄花
梧桐
晚风细雨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忆李白》)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酒是“豪迈狂放”的象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酒是“愁”的象征

三杯两盏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用“淡酒”反衬(手法)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

晚风
结论:抒写萧瑟冷落凄迷之感,渲染悲凉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也象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几句有几层含义?
1.作者从北方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来,所以说“旧时相识”。
2.表现了词人沦落天涯之感。
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3.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当年丈夫数度任职在外,夫妻俩常鸿雁传书,互表情意。如今,旧时相识的大雁飞来了,家乡的音信却不可复得,特别是“寄锦书”的丈夫,再也不能回来了。 亡国之悲,丧夫之痛,如潮涌来。
黄花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1.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2.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损”既指一语双关,菊花枯萎凋谢,又指词人因忧伤而憔悴消瘦。
正是因为词人无心赏景,虽然菊花堆满地,却不想去采摘。然而,人不摘花,花却自己凋谢了。等到花自憔悴损,欲摘却不堪摘了,这里既写了词人无心摘花的郁闷情绪,又流露出词人怜惜菊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令人回味。
梧桐
细雨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打梧桐,秋雨滴答,缠缠绵绵,暗示词人内心的痛苦郁闷。
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
手法:以动衬静,以声衬情
赏意象,品愁情
意象 特点 内涵、作用



黄花
梧桐



已飞过
满地
秋季叶黄

寄托浓愁,象征凄凉忧愁哀伤
渲染愁情,身冷,心更冷
思家国,念亲人
以花喻人,岁月流逝,晚景孤零
牵愁惹恨的事物
象征哀伤、愁思
小 结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 冷清凄美的意境
情感:传递出孤寂愁苦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通过把握意象内涵来把握诗歌情感
合作探情
请同学们阅读这首词,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词眼)?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词人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本词中作者为什么愁呢?
靖康之变
第一阶段: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怀春少女时期!
第二阶段:幸福美满、相依相伴的新婚少妇时期!
第三阶段:离愁别绪、忧忧戚戚的离别丈夫的闺怨时期!
第四阶段:夫死国亡、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晚年时期!
(少经繁华)
(青遇幸福)
(中遭丧乱)
(晚历凄凉)
词作中选取的意象均是表达愁情的,李清照缘何而愁呢?
命运在李清照身上所刻下的烙印
1129年
1151-1156年
1127年
1132年夏
金灭北宋,李清照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情愁
家愁
国愁
--孀居之悲
--丧夫之哀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那种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梁启超

总结拓展
总结全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运用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
秋风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直抒胸臆
(1)全词语言通俗自然,浅俗易懂。
(2)抒情为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艺术特色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
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中心思想
——李清照
随堂巩固一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随堂巩固一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比较不同的“愁”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题】本首词里的“愁”和她写的《声声慢》里的“愁”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你学过的这两首词分析。
问题拓展
①《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之后愁绪更浓。《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赋予了它更深广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亡国之悲、孀居之苦、沦落之愁以及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所有无助与无奈,而这些“怎一个愁字了得”。
②《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的,《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寂而凄清的。《醉花阴》通过摹愁态绘愁容,抒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通过设愁境、布愁景,抒发了一个凄惶孤孀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离乱的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比较不同的“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题】“一剪梅”和“声声慢”都写愁,但这两首诗的愁是不同的,试分析。
问题拓展
比较不同的“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题】“一剪梅”和“声声慢”都写愁,但这两首诗的愁是不同的,试分析。
《一剪梅》中表达的相思离愁(闺怨闲愁);《声声慢》中表现的是国土沦丧之恨,家破人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晚年孤苦之悲。
问题拓展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