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9 22: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取得优势,统一全国。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资料入手,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从商鞅变法中得到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 《战国时期的到来》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过渡: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变:多国变七国——战国七雄
成语游戏:请根据四幅漫画,猜一猜分别对应哪些成语。
(画蛇添足、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增兵减灶 )
学生玩成语配图,再由成语引出战国著名的三大战役。从而引出一变:多国变七国——战国七雄
【设计意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还能考验他们的历史知识,为引出新知识做准备。
战役 交战双方 成语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魏 增兵减灶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思考: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力”与“战国形势图”,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教师简单介绍“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学生阅读课本:晋国被一分为三,齐国被大夫田氏取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历史线索的串连能力、看图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问:当时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反对战争,希望战争结束;和平统一,过安定的生活。
师总结:兼并战争延续使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而秦国最先找到破解争霸的突破口,即变革,引出二变: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二变: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内交流完成: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有何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助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小组合作能力
【看图说史】商鞅争取了秦孝公的支持进行变法,那么他怎样劝说下面的百姓们来支持他的变法?让学生讲出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结构。
出示:商鞅变法的内容。逐条分析商鞅变法内容,从内容得作用,由学生说出变法的历史作用。
措施 作用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有利于中央集权,建立官僚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拓展提升】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师:改革创新是强国之路
提问: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但却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旧贵族的利益)
旧贵族会怎样对待商鞅呢?
师:旧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后,他们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
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师过渡: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兴修水利。引出三变:兴修水利——都江堰
三变:兴修水利——都江堰
观看都江堰视频
【设计意图】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探知的欲望。
出示都江堰示图
思考: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年代、建设者;工程的建造原理及其作用。依据课本图片教师讲解都江堰如何运作。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石犀》
材料三 “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理解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感悟李冰的杰出贡献。
总结:都江堰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历史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战国时期的纷争,商鞅变法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都江堰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七、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变:多国变七国——战国七雄 (军事)
变 二变: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政治) 秦完成统一
三变:兴修水利 ——都江堰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