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9 22: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01
敢为人先 惊人创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下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
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贫困。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材料二: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凤阳花鼓词
怎么办?
必须
改革
1.背景
材料三: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农村具有决定性意义。……七亿多人稳定了,
天下就大定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人民公社制度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影响/目的
土地公有
集中劳动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改革怎么改?
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停滞
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生死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这份大包干契约,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2.试点
小岗村精神:敢为天下先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的生死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人民公社制度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影响/目的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自主经营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停滞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特征: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推广:
1983年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年份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 3.5万斤 230斤 32元
1979 13.23万斤 800斤 200元
1980年产粮 5.02 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 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 亿公斤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影响/意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材料三: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增长的粮食。
——摘自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4.成果
影响/意义: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思考: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吃不完怎么办?
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83年推广
深化
1978年开始
全国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乡镇企业
小岗村“大包干”
知识总结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坚持改革,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合作探究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几次调整?
02
逐步推广 激发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青岛电冰箱厂改革前
以下材料体现出工厂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哪些问题?
原青岛电冰箱厂
1.背景
国有企业
管得过多,
太死
企业
工人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国家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必须
改革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
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1.背景:
2.展开:
3.内容:
困境1: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面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单一,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也没了....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3.内容:
困境2:
上海天气热,国有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即使是这种简单的措施,企业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报批,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章,等最后盖完章,夏天已经过去了。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分配方式
“给企业松绑”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公有制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内容:
困境3:
在国有企业中,职工吃“大锅饭”——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在这种制度下,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工人产生了严重的惰性,丧失了生产积极性。整个社会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方式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分配方式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给企业松绑
按劳分配
5.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6.结果:
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国有企业
企业
工人
国家
03
确立目标 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界的争锋也从未停止……
包产到户姓“社”VS 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姓“社”VS 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VS 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VS 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姓“社”还

姓“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经济体制改革何去何从?
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方向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提出过程:
3.意义:
从凭票到自选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随堂训练
1.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D
随堂训练
3.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安徽省的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
C.海南省   D.上海市的浦东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