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二语文阅读限时训练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二语文阅读限时训练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9 22: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立足文本
(一)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回答问题。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理解以下语句的含义。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文章第5段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句话有几个要点?这些要点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联?
4.《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作者“展望未来”是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来谈的。作者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类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年多来,面对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书写了中华民族奋进途中的艰辛与血泪。可以说,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历经岁月洗礼,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镌刻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铸刻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灵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在抗击侵略中的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进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遭受危机时能够引领思想、集聚力量,凝聚人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我们面对美国霸凌主义不会屈服与退缩,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出强大而深远的传承力与感染力。
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韧性,顽强性与理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面临无数风险与考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磨炼而出的斗争之坚韧、拼搏之顽强与奋争之理性,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美国一些政客所谓美国施舍的,而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汗水与出类拔萃的智慧干出来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美方发起贸易战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任何恫吓和威胁伎俩只会激发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勇气、砥砺奋进的士气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硬气。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民粹主义,而是一种天然质朴的情感。面对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素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民在言论和行动上同国家的立场和行动高度一致,这是再朴素自然不过的情感,再正常不过的态度,再合理不过的行为。给这样淳朴的爱国主义插上民粹主义的标签,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理性开放、成熟求是的心态。在美方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的情况下,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坚定支持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维护民族尊严之表现。同时;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并没有出现情绪化、排外性的行为。将这种理性成熟的爱国主义视为民族主义,显然是混淆是非的奇谈怪论。
毫无疑问,面对汹涌而来的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我们更需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情绪宣泄式的非理智“爱国”行为,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行为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维护中国的道义形象,彰显中国的坚韧力量,传播中国的积极主张,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霸凌主义的支持。
中美经贸摩擦不仅是贸易之战,更是一场持久的综合角力。我们需认清贸易战的实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引领,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定力、自力更生的能力与爱国奋斗的动力,做好全方位应战。
(摘编自张彦《岂能把爱国情怀视为民粹主义》)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B.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极强的传承力、感染力,以及坚韧性,顽强性和理性。
C.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中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而成的。
D.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国政府和人民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不仅说明了爱国主义“是什么”,也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
B.文章主体部分破立结合,重点阐释了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并批驳了两种错误观点。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性及其现实意义。
D.文章最后强调要弘扬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清中美贸易战实质,准备全方位应战。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从来就是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精神脊梁。
B.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靠侥幸的机遇、他人的施舍,而是靠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的奋斗。
C.美方发起贸易战,进行恫吓威胁,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只会更加激发中国人民的勇气、士气与硬气。
D.不能把质朴,理性的爱国主义视为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同时应防止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三、推荐阅读
《两个中国之命运》是毛泽东致七大的开幕词。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1〕,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2〕。我们这个大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全中国人民解放出来。这个大会是一个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全中国人民、团结全世界人民、争取最后胜利的大会。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
我们这个大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我们应该讲,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
现在的时机很好。在欧洲,希特勒快要被打倒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的一部分是在西方,那里的战争很快就要胜利了,这是苏联红军努力的结果。现在柏林已经听到红军的炮声,大概在不久就会打下来。在东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也接近着胜利的时节。我们的大会是处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被打败。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一个新中国还是一个老中国,两个前途,仍然存在于中国人民的面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存在于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面前。
既然日本现在还没有被打败,既然打败日本之后,还是存在着两个前途,那末,我们的工作应当怎样做呢 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 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一个!这就是我们大会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全党的任务,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任务。
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 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有一个经验丰富和集合了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强大的中国共产党;
第二,有一个强大的解放区,这个解放区包括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九十一万军队,二百二十万民兵;
第三,有全国广大人民的援助;
第四,有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苏联的援助。
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在这些条件下,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呢 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多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条件,但是没有现在这样完备。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革命根据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口和这样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和国民党区域的人民中的威信也以现在为最高,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现在也是最大的。在这些条件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应当说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产生以来,已经二十四年了,其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这样三个英勇奋斗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现在,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中国的重心不在任何别的方面,而在我们这一方面。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只要我们一致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必能完成的。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万岁!
注释:
①指蒋介石一九四三年所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
②指毛泽东同志准备在这次大会上要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74-977页
1.【答案】观点一:是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观点二: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史上将出现,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
在第5段,介绍会议议程,宣布了这次会议要完成的任务。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各党派实现政治协商,共同治理国家有了法律保障;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意味着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将有自己全新的组织机构;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味着人民政协制度将有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和组织机构,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产生自己的委员会;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标志性旗帜和徽章;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国都;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纪元。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观点三:是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以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切不可脱离文本自行分析。
2.【答案】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极端蔑视和对中国人民的无限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
3.【答案】(1)句中要点: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③会议在人心向背上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2)关联内容: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有别于“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基础上召开的。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与会的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③会议在人心向背上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全国人民都“渴望”这次政协会议召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拥护新的政府;“三年以前”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和国民党反动派妥协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理解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整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提炼归纳。
4.【答案】①特点:由主到次,详略有别。在三个问题中,经济建设是主要问题,所以详写;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是次要问题,所以略写。经济建设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计,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没有条件掀起“文化建设的高潮”,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有没有实力建设强大的国防,因此,经济建设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主要问题。
②好处:主要问题详写,次要问题略写。这样写详略有致,避免了平均用力致使行文僵化呆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行文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需了解构思特点有哪些,再与文本比对。行文特点可分为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如前呼后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详略得当等。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美贸易摩擦已升级为舆论战”错误,原文是“面对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 可见不断升级的是“经贸摩擦”,舆论战成为了贸易战的一部分;C项,“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中不断形成”一句中“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偷换概念,原文是“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可见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于“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D项“最重要的”于文无据,原文是“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和人民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是“特别强调”,并未说“最重要”。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C项,“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厚历史性及其现实意义”张冠李戴。原文是“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与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在抗击侵略中的中国人民……”,可见,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主要是为了论述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强的传承力、感染力,并揭示其现实意义。故选C。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本题C项,“不会给中国发展带来困难和影响”不合事实,原文的表述是“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