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在这阳光明媚的一天,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迎来了复兴中学中外合作办学后的第一届秋季运动会,各班积极地撰写广播稿,为运动健儿们呐喊助威,下面是来自七年级新生的广播稿。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广播稿一:年轻的我们自信飞扬,青春的气息蓬勃向上。迎着朝阳,彩旗队、鲜花队正迈着轻 jié的步伐,精神抖擞地向着主席台走来。他们是活力与美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胜利。广播稿二:倘若青春有颜色,那一定是拼bó的红色;如果奖杯会说话,那一定是殷殷的勉励;如果胜利有诀窍,那一定是团结的力量。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cháo tāng qiào B.cháo tǎng qiáo
C.zhāo tāng qiáo D.zhāo tǎng qiào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轻 jié( ) 拼 bó( )
2.古诗默写。(8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代文人的足迹遍布祖国美好山河。李白离开故乡,外出漫游,离友人愈远,思念之情愈深,从而写下了“夜发清溪向三峡,①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李商隐在巴蜀之地想象回家团聚后“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的欢乐情景;杜甫在江南有感而发,写下了“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勾起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远离家乡,处于军旅之中,联想到故园的菊花,留下了“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的名句;王湾在北固山下,舟行江中,吟咏出了“海日生残夜,⑧________________”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从下面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说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刻画了她怎样的人物形象。
①长妈妈 ②衍太太
(2)在短暂的初中学习生活中,有欢笑有眼泪,有人因与满分失之交臂而苦闷,有人因取得优异的成绩而雀跃。如果可以选择下面一位人物陪你分享心情,你最想选择谁?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①阿长 ②水生嫂 ③藤野先生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个不参加劳动、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日常生活中难免碰壁。
②劳动让位于理论学习,是人们的普遍认知。
③殊不知,知识构成很复杂,除了来自书本,很多还源于劳动实践。
④长期不劳动或远离劳动,还可能剥夺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他们错失观察、分析真实社会的宝贵机会。
⑤劳动课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齐头并进,五育并举,而不是只会读书与考试,无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与坎坷。
A.②③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⑤①③② D.④①②⑤③
5.兴华中学开展了“二十大,说航天”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后面的小题。(7分)
(1)小明给同学们分享了《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他说:“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10月16日,神舟十四号的三位航天员在距离地面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实时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实况直播。航天梦在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中国航天人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奔向航天强国目标,谱写创造航天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小明的发言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2)小红听了小明的分享后,非常激动,准备写一副对联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她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
问鼎苍穹 壮神州 揽月飞天
追日月 穿云驾雾 龙腾宇宙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组织同学们到航天博物馆参观,小华同学对博物馆大厅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的主造型不太了解。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为他解说。(3分)
INCLUDEPICTURE"HNJ-5.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语河南\\HNJ-5.tif" \* MERGEFORMATINET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窗子开花
李 皓
①只有在寒冷的冬天,窗子才会开出美轮美奂的花。如今,冬季不再那么寒冷,窗玻璃也不断升级换代,还有了双层玻璃,窗上难得见到水蒸气凝结成的冰花了。
②小时候,我家是两扇木板门,门是关不严的,四边透风。为了避免夜里冻脑袋,大人不得不让孩子戴着棉帽睡觉。一觉醒来,窗上已布满冰花。冰花阻隔了光线,屋内是昏暗的,而外面已是亮堂堂的清晨。倘若不是母亲早早起来生火做饭,孩子们依然在梦中。
③院门外有人在呼喊,是邻居来借农具。我爬到窗前,哈出嘴里的热气,在冰花中间哈出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洞而非洞,只是玻璃上的冰凌化掉了。我远远看清了院门外的人,对灶间的母亲大喊:“妈,是俺二大爷家三叔,你快去开门吧……”三叔的造访,毁了我心爱的一片“森林”。
④窗上的冰花多种多样,但我见到的多是有序排列的阔叶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年少的我,一直觉得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画家,或许就是神笔马良,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动声色,无影无形。冬夜夜深人静,我们蒙头大睡之时,“马良”走东家串西家,挥舞着他的神笔,一夜之间,画满了所有的窗玻璃。
⑤冰花如叶子般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窗子像田畴,田里挤满了禾苗,窗框就是横平竖直的田埂。在冬天四野凋敝的日子里,“马良”把叶子画到了每户农家的窗上。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在冰花的样式上了,更热衷于伸出舌头去舔。舌尖在玻璃上停顿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被冰花“粘”住了,便慌忙使劲儿往下拽,结果舌尖被粘掉一小块儿皮,疼得直掉眼泪。不禁想,在这叶子与叶子之间,在这茂密的丛林里,大概是藏着什么神秘的小兽,在守株待兔地等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上钩呢。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直射到窗玻璃上,森林模糊了,树叶变成了水,顺着窗框流下来。这些冬天的花朵,就这么谢落了。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今晚等我进入梦乡,“马良”还会留下窗花,且极有可能变换花样,细小的树叶变成大写意的白菜叶,或许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村庄。
⑥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在缺少美术老师的东北乡下,这窗上的冰花,或许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我画得比谁都快,比谁都好,老师还把我的画推荐到县里展览。我把画粘在我家糊满报纸的墙上,逢邻居来闲坐,母亲便不失时机地炫耀儿子的作品,邻居频频点头,啧啧称赞。因了那些冰花,冬天的窗子变得无比美丽,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
⑦如今,窗上的冰花渐行渐远,阳光总是肆无忌惮地穿过玻璃,照出屋内的窗明几净、暖意融融,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览无余。然而,我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请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3分)
一觉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花被“我”哈的热气融化→蒙头大睡,冰花布满所有窗玻璃→太阳升高,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完成赏析。(3分)
词语 句子 标点
例句 逢邻居来闲坐,母亲便不失时机地炫耀儿子的作品 冰花如叶子般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 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
批注 (1)“炫耀”一词用得好,“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冰花的赞叹与喜爱 (3)句末的省略号用得妙,“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丰衣足食”的日子里“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9.结合文本分析文中“我”的形象。(4分)
10.小语将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中,并引用【链接材料】中的古诗。小合认为,本文和【链接材料】语言风格相似,但情感却大不相同。请你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替小合陈述理由。(4分)
【链接材料】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1分)
多是人间有情物
徐慧芬
①我最早识得一种草药时,只有四五岁。那时,外公牵着我的手去田间溜达。
②外公俯身拾起一棵草,又接连拔起同一种草。这种草的叶子像一柄柄摊开的调羹似的贴着地皮长,中间竖着一茎,地上到处可见。我问外公:“这是什么呀?”外公告诉我,当地人称它打官司草,但它正式的名字叫车前草,可以当药用,他要采回去,让它派上用场。
③我对散落在野地里、沟渠边、河滩上的野花、野草,有了探究的兴趣。外公见我好问,便教我识得了一些常见的花草。外公说,不要小看这些野花、野草,虽说长得赖贱,常常被路人踏来踏去,但它们大多是药草,各有各的用场。
④家里有许多瓶瓶罐罐和大大小小的甏,里面都盛放着外公收集的药材及研制好的成药。母亲告诉我,做药是很辛苦的,每一味药材的收集、清洗、晾晒、炮制都非常麻烦,有的几蒸几晒,磨成粉后还要和上蜜、封上蜡,所以这些药都是外公体力还吃得消时做成的,放在密封罐和石灰甏里能保存好多年。
⑤我懂事时,外公已是八旬老人,自然不会再这么辛苦劳作了,但我家屋子廊檐下,一排排的竹钩上总晾着一些等着晒干或阴干的药草。家人吃了鸡和鱼留下来的鸡胗皮、乌贼骨、黄鱼耳石等,外公也会当宝贝收集起来。后来我才晓得,鸡胗皮又称鸡内金,是帮助消化的良药;乌贼骨又叫海螵蛸,磨成粉,撒在伤口处能止血;黄鱼头里两块洁白的小石头叫黄鱼耳石,也能治病。平时家人吃完水果后,剩下的果皮也会被收集起来。橘子皮晒干了变成陈皮,多放几年更好,吃了可以开胃通气。
⑥我家门前屋后,前院后院,种了不少树木和花草。每一种树木花草,外公都能说出它们各自的名堂。我日日在外公身边,耳濡目染,也渐渐知道了一些花草的好处。比如:桑树一身是宝,桑葚吃了能补血,冬桑叶煮水喝可以治疗风热引起的红眼睛及咳嗽,桑树枝煎汤服用能治疗风湿病。最普通的杨柳树,不管树叶、树枝、树皮、树根,也都各有用处,小孩子若得了腮腺炎,将树叶捣烂,敷在鼓起的面颊上,这毛病就好得快。
⑦我家的自留地里,一年四季种有各式蔬菜。有的蔬菜也有药用,即人们常说的药食同源。蔬菜也是各有脾性的,有的菜性热,比如韭菜和草头,虽然鲜香能开胃,但也不可多食,否则容易上火,害眼病、有痔疮的人就要忌这口;有的寒凉,如马兰头、枸杞头等,能滋阴、明目、泻火,但身体虚寒的人就要少吃;有些菜性情非常温顺平和,比如青菜、花菜等,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以放心地吃。外公在世时,家里饭桌上的蔬菜也多是根据不同菜的食性搭配好的,比如中午吃了韭菜、大蒜、洋葱等热性菜,晚上就要弄点芹菜、萝卜等清凉些的菜,以平衡食性。
⑧我识了几种药草后,有一次在外面玩,就把看到的一种药草拔下来,塞了两口袋,到家掏出来交给外公。外公捋了捋山羊胡子笑着说:“你以后不要去拔这些草了,外公去年晒干的还有不少呢,让这些草留在地里活过一秋也是好的。”外公教导我:天上地下的许多东西都对人有用场,它们对人是有情义的,我们要懂得爱惜它们,用它们时要有分寸,不能浪费糟蹋。
⑨我八岁时,外公去世了,如果从我懂事有记忆算起,他老人家也只陪了我三四年光景,但童年时的这段成长经历,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工作后,我陆陆续续购置了一些中医典籍,闲暇时会翻看,一本《汤头歌》更是长置案头。去年九十多岁的母亲咳嗽了好一段时间,服了些药也不见好。后来我根据古方,熬制了一款药糖,切成糖块,让她每日含在嘴里试试,想不到效果竟然不错。母亲表扬我说:“你倒有点像你外公了。”
⑩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外公的模样,有时做梦还会梦到老家的那些花草树木,醒来时仿佛空气里也弥漫着旧时光里花草的熟悉气味。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1.文中说“童年时的这段成长经历,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成长经历”。(4分)
12.本文以《多是人间有情物》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13.探究文章主题时,有人认为是“歌颂人与自然有情”,有人认为是“歌颂人间至爱真情”,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2分)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乙】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座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欹: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言简义丰,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态度等。
B.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交友原则是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他视交友为乐事。
C.“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D.《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先说“学而不思则罔”,后说“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因为“思”是“学”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甲】【乙】【丙】三文中,强调了哪些方面的问题?(2分)
18.【丙】文中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各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代诗歌离不开朗诵,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天净沙·秋思》呢?请说明理由。(2分)
20.《天净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最后两句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四、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你会遇见春夏秋冬,那里诉说着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景;你会遇见亲情友情,那里流淌着赤诚相伴的温馨;你会遇见自己,那里安放着单纯、童真等美好的感情。风景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本书、一种品质等。
请以《与你相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一、1. (1)D (2)捷 搏
2. ①思君不见下渝州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
③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岐王宅里寻常见
⑤崔九堂前几度闻 ⑥遥怜故园菊
⑦应傍战场开 ⑧江春入旧年
3. (1)示例一:①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说话时指指点点,懂得许多规矩,有满肚子的麻烦礼节,跟“我”讲“长毛”的故事,表现出她好事、唠叨、迷信的性格特点;但是她关心“我”的心事,给“我”买《山海经》,又展现了她性格中善良、朴实的一面。
示例二:②衍太太教唆孩子们“吃冰”,让“我”看坏书;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背后散播流言;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大喊大叫,扰得父亲去世时也不得安宁,使“我”愧疚一生。这刻画了她心术不正、自私多言、爱使坏、迷信的人物形象。
(2)略。 点拨:选择合适的人物,结合作品内容,根据人物性格特点阐述理由即可。阿长、水生嫂、藤野先生都是正面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都能给我们以正确的引导。例如,有人因与满分失之交臂而苦闷时,可以用不识字的阿长竟然能寻购到《山海经》的执着来激励自己,面对暂时的失利,只要不屈不挠、顽强执着,定能取胜;有人因取得优异的成绩而雀跃时,可以用藤野先生对工作热情、负责的态度来鞭策自己,在已有的成绩面前要不骄不躁,积极进取,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据此回答即可。
4. A
5. (1)可把“创造”删去。
(2)示例一:上联:问鼎苍穹穿云驾雾追日月
下联:龙腾宇宙揽月飞天壮神州
示例二:上联:穿云驾雾问鼎苍穹追日月
下联:揽月飞天龙腾宇宙壮神州
(3)示例:小华,你好!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标识。标识整体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鹏鸟,有逾越天际,志存高远的自信。铿锵有力的书法体呈现出中国的“中”字,寓意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标识尾部的书法笔触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体现出豪迈拼搏的航天精神。标识图形创意源于空间站外形——舱体与太阳能板,同时结合成中国的“中”字呈现,体现出航天的属性特征。
二、(一)6. 冰花已布满窗子 爬到窗前 冰花谢落了
7. (1)“炫耀”有“夸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母亲的兴奋与为“我”感到骄傲自豪的心理,从侧面烘托出“我”的画画得好
(2)冰花的形状和密集程度
(3)语意未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想象冰花带给童年作者的美妙经历和无限快乐(意思对即可)
8. “丰衣足食”是物质生活的丰盈与充实;“开着花的窗子”是精神生活的美好。生活的质量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还应该有精神层面。“丰衣足食”是现在的写照,“开着花的窗子”是儿时的象征,我们在珍惜今天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忘记了昨天。
9. ①“我”把窗上的冰花想象成“阔叶林”,想象成“马良的画”,说明“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②“我”趴在窗前哈气,用舌头舔冰花,说明“我”活泼、调皮;③“我”观察冰花,能看到“叶子”的具体形状,说明“我”具有细致的观察力;④“我”受冰花的启蒙,爱上了画画,说明“我”热爱生活、热爱绘画艺术。
10. 语言风格:二者的语言风格都是质朴无华,浅显易懂;情感:文章是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和怀想,【链接材料】写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二)11. ①外公牵“我”去田间溜达,激发了“我”对花草的兴趣,教“我”识得了一些常见的花草;②母亲的话让“我”懂得做药的辛苦和烦琐;③外公收集各种药草,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知道了花草和蔬菜的药用;④外公教导“我”要懂得爱惜天地万物。
12. ①以《多是人间有情物》为题一语双关,“有情物”一方面指的是各种药草,另一方面指的是外公与“我”,借药抒情,突出外公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②借题目表达“我”对外公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歌颂和赞美;③该题目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示例一:我赞同“歌颂人与自然有情”。文中写各种树、花草和蔬菜的好处及其药用,尤其是外公的话“天上地下的许多东西都对人有用场,它们对人是有情义的,我们要懂得爱惜它们,用它们时要有分寸,不能浪费糟蹋”彰显了“歌颂人与自然有情”的主题。
示例二:我赞同“歌颂人间至爱真情”。外公牵着“我”的手去田间溜达,激发了“我”探究野花、野草的兴趣;教“我”识药草等事对“我”影响深远。“我”怀念外公,对外公给“我”的教导充满了感激。文章彰显了“歌颂人间至爱真情”的主题。
三、(一)14. (1)每天 (2)表转折,却
(3)知道 (4)参观
15. D
16.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17. 【甲】文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乙】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
18. 孔子想要验证“宥座之器”是否如传闻所说。孔子的感叹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乙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丙参考译文】孔子在周庙参观,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座位右边的器皿,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端正,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端正,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二)19. 示例:我会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因为这首小令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20. 《天净沙·秋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表达羁旅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最后两句借“雁足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21.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