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校文学社准备拍摄一部《礼赞2022》的短片,下面这段文字是短片的开篇词,请你帮忙完善文字稿。(4分)
2022年的星空,因众多修身养德之人而光辉灿烂。2022年的山河,总有人在默默守护。他们中有沉默guǎ言、以微薄之力辛勤耕耘的普通人,也有热忱纯cuì、立场坚定的民族楷模……他们从不同方面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着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让那些怅然的人获得精神的滋养、人生的启迪。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沉默guǎ( )言 纯cuì( )
(2)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是( )(2分)
A.bó zhǎng B.bó chàng
C.báo zhǎng D.bǎo chàng
2.古诗默写。(8分)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更富意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一种极其开阔的意境;“(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同情;“(5)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潼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我们在读名著时,要注重整本书的阅读。读了《朝花夕拾》《西游记》后,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呢?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读了《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2)请从情节和手法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西游记》的看法。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河南是一片红色热土,(1)________________。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等,它们是河南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2)______________。充分挖掘利用好这座“红色富矿”,是保护、传承、弘扬河南红色文化的必然要求。
5.华新中学举办“逐梦好青年,接续向未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7分)
(1)【秀·青年风貌】校团委邀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请你结合语段中的画线句完成宣传语的上句。(2分)
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追求远大理想,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开拓、进取的时代先锋。
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句:传承使命勇做时代先锋
(2)【燃·青春接力】跨越百年,三代青年相聚一堂。面对主持人“青春应该做什么”这个提问,请你补全当代青年的回答。(2分)
李大钊: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时代。我的青春是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雷锋:我生活在欣欣向荣的新社会。我的青春是用拼搏和汗水,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当代青年:我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的青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跨越百年,传承一代代的梦想,我们用最好的成绩证明——中国青年,是这个世界上最绚丽的那一片风景!
(3)【研·青年成才】综合下列两则材料,探究青年成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材料一:“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俩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
材料二:青年成才因素调查图
INCLUDEPICTURE"HNJ-13.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语河南\\HNJ-13.tif" \* MERGEFORMATINET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5分)
被月光抱住
肖复兴
①德智是我的发小儿,从小学到如今,我们一起度过了六十多年的漫长时光。一晃,从小孩子就晃荡到了白发苍苍。
②春天又来了。德智说,要快递给我一罐“太平猴魁”新茶。我说,别寄了,明天要有空,咱们在天坛碰面吧。
③上一次碰面,也在天坛,同样刚开春。转眼过去整整两年。会朋友,或有人找,一般都会约在天坛。天坛,成了我的“私家会客厅”。满园古树,满园清风,何不快哉!
④小时候,我和德智两家离天坛都很近,常来这里玩,不是捉蛐蛐,就是捉迷藏。如今,各自搬家,远了,但到天坛来还是轻车熟路。到的时候,看见德智正沿着东门内的长廊里来回走,东张西望,在寻摸我呢。两年前,也是他先到,让我惭愧。
⑤一块儿坐在长廊里闲聊,多日不见,话自然多起来。
⑥德智从小喜欢书法,他曾送我一本颜体字帖,又送笔和纸,希望我也练练。字帖和笔纸都落满灰尘,我始终也没去练,尽管身旁有老师。
⑦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德智被分配到北京市肉联厂炸丸子。六年之后,我调回北京教书,他还在肉联厂,围着一口硕大无比的大锅炸丸子。我笑他,天天可以吃丸子,多美呀。他说:“美?天天闻着这味儿,早就想吐了。”
⑧那时,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希望》,每天下课回家写一段,晚上到他家那间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小桌的小屋找他,得意扬扬地读上这一段。他认真听完,然后,给我看他写的毛笔字。就这样,上下半场交换位置,比试“武艺”,相互鼓励。30万字的小说写完了,最后,也没有任何希望,成了一堆废纸。他写了一幅大大的横幅楷书,贴在他屋的墙上:风景这边独好。
⑨坐在长廊的椅子上,天马行空,忽然,德智问我:“张书范,你认识吗?”
⑩我知道这个人,书法家,楷书写得不错,当过北京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
德智说:“有一次,偶然间,我写的一幅小楷让张书范看见了,连问是谁写的。知道是我写的之后,他问我加入书协了吗?我说没有。他立刻叫人找了一份入会申请表给我。我就这么加入了北京书协,完全靠人家张书范的举荐呀。”
我说:“也是你写得好,才会有张书范的慧眼识金。”
德智连连摆摆手说:“以前,我根本不认识人家;往后,再没有见过人家。你看,我入会,没送过一点儿礼,太简单了吧。”
我说:“好多事情,就应该这样简单。现在,有些地方,风气不正,才闹得复杂了。”
德智轻轻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正因为这样,我一直想感谢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惦记着这事。”
我笑着对德智说:“他早就退休了。也许,他早忘了这件事了呢。”
德智瞅瞅我说:“我可没忘啊。”
有些事情,有人觉得小,有人觉得大;有人牢牢记住,能记一辈子,有人却很快就忘得干干净净,一般还会赖时间无情。其实,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
和德智分手,我在天坛又转了一圈,走到祈年殿前,忽然想起,刚读过诗人李南的一首短诗《半夜醒来》:
有一句诺言/至今也没有兑现//有一个人/想忘也忘不掉//有一本书/始终没有读懂它的真谛//有一处风景/盘踞在旅途的尽头//有一只流浪狗/风雨中没能带它回家//有一件往事/改变了今生航向//半夜醒来,只见窗外月光涌进/紧紧地把我抱住。
其实,并非任何人半夜醒来,都会被月光紧紧抱住的。我想,德智会的。半夜醒来,明澈的月光,总会把他紧紧地抱住……
(选自《河北日报》2022年4月22日,有改动)
6.根据文章的内容,在下面的括号处填写与德智相关的事件。(3分)
( ) ——德智送“我”纸和笔——( )——德智和“我”相互鼓励——( )
7.揣摩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的效果。(4分)
(1)连连摆摆手
(2)轻轻叹了口气
8.你对文中“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2分)
9.作者为什么选用《被月光抱住》作为文章的题目?(3分)
10.INCLUDEPICTURE"新题型.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语河南\\新题型.tif" \* MERGEFORMATINET 某单位举办“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拟推荐德智参加评选,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50字以内)(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椴树花开
尚书华
①在长白山区,每当仲夏时节,碧绿如海的天然混交林间,会飘来一团团洁白的“云朵”。那“云朵”形态各异,连绵成片。从空中望去,宛如绿海中涌起的一簇簇浪花。
②“椴树花开哟一片片白/养蜂的哥哥进山来/肩挑蜂箱颤悠悠/踏香寻蜜云天外……”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唱歌的人是护林员老逄。几十年了,每到此时他就唱这首歌,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椴树花开了。
③老逄的工作岗位就在山巅上那座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起初,他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思。可时间一久,他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枯燥寂寞让人难忍。这时他才明白,场里那些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来这个岗位。
④就在老逄来当护林员的第二年,也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一天下班往家走的路上,他看见一对夫妻在小火车道旁忙着搬运放置蜂箱。
⑤简单交谈后得知,他们是从江苏来的,为了赶椴树花期。
⑥老逄上下班都从这里路过,每天都跟他们聊上几句。日子久了,便成了朋友。得知那男的姓佟,夫妻俩有一个儿子,在老家让奶奶带着。
⑦老逄常从家里带点自产的蔬菜送给他们。他们也会把舍不得吃的家乡土特产送给老逄。一来二去,彼此的交往越来越深。
⑧老逄问老佟:“南方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花开,你为啥非要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赶这茬椴树花呢?”
⑨老佟说:“因为长白山的椴树蜜稀少,珍贵,营养价值高,值钱。”
⑩“可江苏到这儿几千千米,火车汽车倒来倒去,收入够得上折腾吗?”
“够得上。不然,我们就不来了。”
那些年,老佟夫妇像候鸟一样如期而来。来时给老逄捎些稀罕的土特产,返时老逄送他们些自己采的蘑菇、松子。
自从有了这样的朋友,老逄越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他常常想,老佟每年都能从这里采走几百斤椴树蜜。这些蜜卖掉后,赚的钱可以踏踏实实养家糊口。吃到蜜的人,也一定会对其上好的品质大为赞赏。进而想,这里仅仅产出蜂蜜吗?林间的动物、林下的草药等,哪一样不是珍贵的宝贝?他突然认识到,他所保护的这片山林,是一个天然的大宝库。
可是,随着天然林的不断砍伐减少,老佟夫妇有些年没来了。问其原因,说是椴树少了。树少花就少,花少蜜就少,不够折腾了。这让老逄很难过。不只是因为老朋友不能如期见面,更为椴树的逐年减少而焦虑。
后来,有好消息传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次生林迅速成长,椴树渐渐又繁茂起来。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
在老逄临退休的前三年,还是在椴树花开的时节,老佟回来了。这次他没带媳妇,是儿子开着拉蜂箱的卡车陪他来的。老佟告诉老逄,他们父子俩一路上从南到北,油菜花、桃花、枣花、杏花、梨花,追春光,赶花期,到这里是最后一站。老逄说,这回好了,儿子开着车,哪里有花蜜就在哪里停下来,采够了再换个地方。老佟说,是啊,现在去哪儿找蜜都方便了。
老逄退休时,老佟对他说,只要有椴树开花,我就会再来,来看你,看你曾经保护过的这片山林,咱老哥俩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
老佟在返程途中,不断与儿子说着这里的变与不变。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8日,有改动)
11.文章写了两次椴树花开时节,老佟外出找蜜的两种不同方式。请分别简要概括。(2分)
12.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歌声从远方山巅一座瞭望塔中飞出,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林海中悠悠飞翔。(表现了老逄怎样的心情?)
(2)每逢仲夏,盛开的椴树花又如同朵朵白云,在苍翠的绿海间随风飘荡。(在上下文中有何作用?)
13.文中的护林员老逄有哪些特点?请就其中一个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14.第段中的“最纯最好”寄托着人物怎样的期望?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3分)
15.文章结尾:“老佟在返程途中,不断与儿子说着这里的变与不变。”联系全文,以老佟的口吻描写出他对儿子说的“这里的变与不变”的内容。(3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为了读好家书、传承优良品德,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诲学说
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有删改)
【文字·释义】
16.参考表格提示,解释加点词。(3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意与日去 语境推断法 (1)________
有不变之常德 课内迁移法:俭以养德 (2)________
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查阅词典法:①舍弃,放下;②施舍;③离开 (3)________(填序号)
【文句·品读】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8.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乙】文画线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2分)
示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品析: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学习与才干、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必要联系,进而突出静心学习、明确志向的重要性。因此,“非”和“无以”重读,声音稍稍拖长,读出一种强调意味,表达出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文章·联读】
19.结合以上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对自己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何共同点。(4分)
(二)赏析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中“晴空一鹤排云上”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B.诗人以“鹤”自喻,表现了他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C.白居易的诗句“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与本诗的情调相同。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熔景、情、理于一炉,唱出非同凡响之秋歌。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22.有经历就有积累,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成长……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财富。
请以《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一、1. (1)寡 粹 (2)B
2. (1)星汉灿烂 (2)若出其里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随君直到夜郎西
(5)回乐烽前沙似雪 (6)受降城外月如霜
(7)河流大野犹嫌束 (8)山入潼关不解平
3. (1)示例: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意思对即可)
(2)示例:在情节上,《西游记》写了主人公在不同地点的冒险经历,情节离奇,如女儿国、乌鸡国、车迟国等。在手法上,《西游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看似描写神奇怪异的故事,实际上是在讽刺社会现象。(意思对即可)
4. 示例:(1)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2)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意思对即可)
5. (1)示例:追求理想彰显爱国精神
(2)示例一:用创新和梦想 成就一个强大的中国
示例二:用努力和奋斗 成就一个伟大的中国
(3)示例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上进心)是青年成才的主要因素。
示例二: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上进心)是青年成才的主要因素。
二、(一)6. 德智送“我”新茶(和“我”在天坛会面)
德智在肉联厂炸丸子
德智被张书范推荐进入书法协会
7. (1)“摆摆手”表示德智觉得不是自己的字写得好,主要还是对方的举荐。“连连”表明坚决否定。
(2)“叹了口气”表明德智对不正之风也不赞同(反对、无奈、叹惋)。“轻轻”表明正常的人情往来也可以理解,感谢之情还要表达。
8. 不同的人记忆事情不是由记忆力的好坏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经历、性格、品质等方面决定的。
9. 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月光的明澈与德智美好纯净的精神品质一致;③(点明主旨,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具有美好精神品质的人会得到美好生活的厚爱和善待。
10. 示例:他对朋友重情重义,对工作任劳任怨,对生活知足常乐,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特推荐他参加“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要围绕重情重义、任劳任怨、知足常乐、懂得感恩的性格来写。语言表达要流畅)
(二)11. 以前,夫妻俩外出找蜜,儿子在老家让奶奶带着,火车汽车倒来倒去,赶椴树花期。现在,媳妇在家,儿子开车陪他找蜜,哪里有花蜜就在哪里停下来。
12. (1)表现了老逄看到椴树花开的喜悦,看到自己护林工作取得成效而自豪。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椴树花颜色洁白、数量众多的特点,照应文章首段内容,为下文老佟再次回来找椴树蜜做铺垫。
13.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热情善良、淳朴厚道;如:他从年轻一直到退休都坚守在护林员岗位上,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恪尽职守。
14. 期望椴树林得到长久保护;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人间的情谊永远真挚。
15. 示例:早些年,我和你妈总来这里放蜂,还认识了你老逄叔叔。有几年天然林不断砍伐减少,就再也没来过。现在好了,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椴树花一年比一年开得好了!明年再来,我就和老逄一同去采集最纯最好的椴树蜜……
三、(一)16. (1)失去
(2)品行,这里借指特性
(3)①
17.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道德。
18. 反复使用四个“不”,通过强调玉需要打磨雕刻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类比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成才。因此,四个“不”重读,“琢”和“学”声音稍有拖长,读出一种强调意味,突出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19. 相同点:都提到要学习,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如【甲】文提到“俭以养德”“才须学也”,【乙】文提到“人不学,不知道”“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乙参考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仍不妨碍它是玉。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这可以不深思吗!
(二)20. C
21. 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意盎然,于是说“秋日胜春朝”。(意思对即可)
四、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