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19 23: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扶沟县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地面净辐射是指地面吸收的辐射与地面放出的有效辐射的差值。下图示意夏季我国某气象站晴天、阴天、浮尘、沙尘暴四种不同天气情况下地面净辐射的日变化,其中浮尘天气是指无风或平均风速≤3.0m/s时,水平能见度<10000m的天气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该气象站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拉萨河谷 D.塔里木盆地
2.④代表的天气情况是( )
A.阴天 B.晴天 C.浮尘 D.沙尘暴
3.①曲线上午地面净辐射显著高于下午,主要原因是上午( )
A.太阳高度较大 B.昼长较长 C.对流强度较弱 D.高空云量较多
某年5月2日08时至4日20时某一气旋系统经过东北,影响到长春(43°53′N,125°21′E)、沈阳(41°48′N,123°25′E)等城市,下图示意该时间段沈阳气象站和长春气象站逐小时降水及气压变化情况。读图,完成4-6题。
4.该天气系统移动方向是(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5.该天气系统控制期间,与沈阳相比,长春( )
A.降水历时长 B.降水强度大 C.降水量多 D.气温较高
6.5月3日9时,长春和沈阳的风向分别为( )
A.西北、东南 B.东南、西北 C.西南、东北 D.东北、西南
下图中①→②→③→④示意我国南方某气象站经历的一次冻雨天气气温(C)变化过程。研究发现,此次冻雨天气是冰雪降落至0℃以上的大气层融化,到达近地面与0℃以下的地表物体接触冻结而成。据此完成7-8题。
7.出现冻雨天气的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监测发现气象站附近山区此次冻雨历时更长,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水汽含量 B.植被覆盖度 C.地表温度 D.土层厚度
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图为甲、乙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造成两地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甲一6月云量较大 B.甲一6月气温较低 C.乙一1月天气晴朗 D.乙一1月植被茂盛
10.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可能导致当地( )
A.河湖水量大幅减少 B.气候逐渐变冷变干
C.表层土壤温度升高 D.植被演化为常绿林
中国空间站在距地表约400km的接近北极方向的正圆轨道上运行,绕地球一周约90分钟,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约42°(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在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一天能看到日出的次数是( )
A.4次 B.8次 C.16次 D.24次
12.下列城市中,中国空间站不能飞越其正上空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新加坡 D.莫斯科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 )
A.阳坡冰雪带 B.阴坡岩石裸露带 C.阴坡冰雪带 D.阳坡岩石裸露带
14.产生旗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
A.8~11时 B.11~15时 C.15~18时 D.20~24时
15.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旗云平飘利于登山 B.旗云上扬利于登山
C.旗云上扬对流弱 D.旗云平飘风力弱
L城市位于山区南部的平原地区。外来污染源的输送及当地山谷风的扩散作用是影响当地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某年10月7日L市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6-18题。
16.外来污染源位于L城市的( )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17.该日7~8时L城市污染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山风扩散了城市污染物 B.大气对流旺盛
C.外来污染物排放量较少 D.山区空气清新
18.由山风转谷风的时间段是( )
A.3~4时 B.9~10时 C.15~16时 D.21~22时
彩虹是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后经色散和反射而成的一种光学现象。只要空气中有一定数量的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较暗的背景下便可能观察到彩虹。元旦节北京时间14:00左右,小明在武汉(30°N,114°E)江滩边欣赏喷泉时有幸看到喷泉上形成了彩虹。小明想提前与纽约(49°N,75°W)的朋友约好后,第二天将此彩虹美景直播分享给他。下图示意武汉江滩喷泉位置。据此完成19-21题。
19.小明当时是站在M处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可能被清晰看到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北京时间中,最适宜小明为他在纽约的朋友直播分享喷泉彩虹的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21.如果小明7月初故地重游,并希望看到大致相同的彩虹出现在与元旦节大致相同的位置,那么小明观看时间和站立地点应( )
A.白天任何时刻都可,地点变换 B.时间比原时刻推迟,地点不变
C.保持原时刻不变化,地点不变 D.时间需提前至早上,地点变换
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读图完成22-23题。
22.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3.此段旅行发生的时间最可能在( )
A.3月 B.7月 C.9月 D.12月
2020年元旦早上6时27分左右,南沙群岛海马滩(10°43′N,117°40′E)迎来中国领土新年第一缕阳光,上午6时45分左右中国大陆新年第一缕阳光出现在浙江省温岭石塘镇。下图示意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读图,完成24-26题。
24.当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时(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进入新一年
C.我国各地昼长夜短 D.全球处于白天的范围小于黑夜
25.图中①②箭头的移动方向是( )
A.①向南、向西 B.②向南、向东
C.①向北、向东 D.②向北、向西
2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温岭是我国第二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 B.春秋分日,四地同时看到新一天的曙光
C.鸡西和珲春两地经度位置相同 D.甲地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
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中学一栋六层教学楼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三楼阳台,图中①②③④为该校地理兴趣小组设立的地理观测点,某晴天,该研学小组在图中④地观测到当天的日照时间约为5小时,据图回答下题。
27.该日,图中②地观测到的日照时间约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我国北方某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渤海北侧,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部分别为平均海拔500m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原。下图为该省图示期间年平均风速、气温、气压变化趋势图,完成28-30题。
28.图示期间该省逐年平均风速变化趋势( )
A.增大与气压正相关 B.减小与气压正相关
C.增大与气温正相关 D.减小与气温正相关
29.图示期间该省年平均风速较大的是( )
A.西部地区 B.北部地区 C.中部平原 D.东部地区
30.图示期间影响该省平均风速变化最根本的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地形起伏 D.人类活动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冷涡是指存在于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上部(一般在5000米左右)的闭合低压系统,其中心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一东亚地区的高空冷涡常形成于贝加尔湖附近,移至东北被称之为东北冷涡,东北冷涡具有持续性、反复性和移动慢的特点,其既可能长时间“盘踞”在东北上空,也可能是一个冷涡生消后,又有一个新的冷涡补充过来。图为月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1)分析冬季东北冷涡具有持续性、反复性和移动慢特点的原因。(6分)
(2)推测此次东北冷涡引发甲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此次冷涡过境导致乙地出现了雪崩,推测雪崩的形成过程。(6分)
(4)为应对此次冷涡系统带来的极端天气,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牧民应做好哪些应对措施。(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进,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团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某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现象,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读目8:00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怕)分布。
(1)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发生在云南省西部和江西省东部,就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2)分析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形原因。(2分)
(3)该日云南省西部和江西省东部均出恶劣天气,推测其恶劣天气状况(4分)
(4)阐释“锋前增温”现象易发生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地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C A D C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B B B A B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A C D B B C D
31.(1)持续性: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近地面易形成冷高压,加强东亚冷涡。东北地区近地面的冷空气与其东南的暖湿空气势力相当,难以移动。(2分)
反复性:贝加尔湖附近纬度高,高空易形成冷涡,东北地区与冷涡源地近,所以东北地区可能一次冷涡过程生消后又迅速生成一个新的冷涡补充过来。(2分)
移动慢:地形对冷空气向东南移动的阻挡作用。东南的暖湿空气势力较强,阻挡其东移。(2分)
(2)天气:降温、大风、降雪(降水可得分,降雨不给分)。(2分)东北冷涡为对流层中、上部的闭合低压系统,对应地面为冷高压,冷空气向东南相对暖湿空气移动的过程,即冷锋过境的天气,暖湿空气被迫抬升,产生强降雪天气;同时,气压梯度加大,风力加强,温度下降。
(3)该地为山地的西北坡,坡度较大;冬季的降雪量大,气温低,山地大量积雪;此次冷涡过程,冷锋产生强降水,上层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
(4)提前储存大量牧草;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棚顶上的积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栏);积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发生牲畜冻死冻伤;牧民要注意补给饲草料,除干草外,应喂少量黄豆、玉米精饲料,增强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
32.(1)云南省西部和江西省东部均位于冷锋锋前;锋后等压线密集,冷气团势力强,移动速度快;冷气团迅速将锋前的暖气团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2)云南省和江西省多山地,因地形阻挡,更加利于冷气团迅速将锋前的暖气团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致增温幅度增大。
(3)随着冷锋过境,气温急剧下降;冷气团将气温较高的暖气团推挤抬升,形成对流态势,带来暴雨冻雨等恶劣天气。
(4)冬季。冬季我国在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控制下,经常发散出势力强大,移动速度较快的冷气团,从而出现“锋前增温”现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