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0 06: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浙江舟山嵊泗县是一个海岛县,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列岛地形起伏,水系短小,谷地浅凹,多岙湾岬角。1997年,我国首次在该县建成反渗透海水淡化产业化工程,截止到2017年底,该县居民生活使用淡化水达8.31万吨/日,淡化水接入供水管网前,通常会与当地水库水勾兑。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淡化水供水率和水质均有较好的保证,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小;但淡化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综合利用。下图为舟山海水综合利用流程简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嵊泗县居民日用淡化水量较大,主要是因为该地( )
A. 技术先进 B. 降水较少 C. 河短湖少 D. 输水便利
2. 该地淡化水与当地水库水勾兑的目的主要是( )
A. 降低淡化水生产压力B. 提高供水品质C. 进一步降低供水盐度D. 降低供水成本
3. 舟山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②减少高盐污染排放③降低海洋生态脆弱性④降低盐业生产成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993年,联合国首次提出绿色GDP这一说法。绿色GDP在传统GDP测算的基础上考虑了经济增长的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绿色GDP=GDP-资源耗减成本一环境降级成本。绿色GDP体现了人类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绿色GDP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 B.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C. 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D. 只允许无污染的产业发展
5. 下列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绿色GDP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②绿色GDP的提出,可以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发展观念的转变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提高说明资源的相对消耗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下列经济增长方式体现绿色GDP理念的是( )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益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④实行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0年1月6日,兖矿集团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煤间接变油高温费托合成技术已经通过专家层面考核,将正式进入工业化应用。高温费托合成在业界被认为是高端和前沿煤化工技术的代表。有专家表示,高温费托合成技术可将煤炭转化为高端化学品和高端清洁油品,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此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大型工业化项目均属空白。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 下列煤炭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 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B. 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
C. 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D. 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
8. 我国鼓励发展“煤变油”技术的意义并不在于( )
A. 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 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C. 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的依赖D. 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9.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为( )
A. 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 B. 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C. 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 D. 加强环境保护,禁止开发矿产资源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盐差渗透压使淡水透过半透膜进入咸水区,使容器内水位上升,产生水位差而推动涡轮发电机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为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0. 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
A. 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B. 山西南部运城盐湖C. 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D. 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11. 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A. 受天气影响小B. 受地域的影响小C. 电站建造成本低D. 能量集中,发电效率高
12. 在长江口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效率低于理论值的原因不包括()
A. 半透膜技术不成熟 B. 河水含沙量较大 C. 海水盐度不够大 D. 地势起伏较小
马铃薯具有喜凉(生长适宜温度18℃左右)、耐旱、耐贫瘠、产量高等特点。2015年,我国开始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继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2020年6月,甘肃省马铃薯主粮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马铃薯营养大米面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 马铃薯主粮化的意义包括( )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③改善饮食结构 ④提高农产品出口的收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为遵循种植时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下列可种植马铃薯的是( )
A. 东北三江平原冬季农田 B. 云南山区冬季农田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夏季农田 D. 河套平原夏季农田
海水稻是指能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其灌溉不直接用海水,主要用淡水或半咸水。海水稻有降低土壤盐碱度、改良土壤的作用。从2018年开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重度盐碱地区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5. 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大面积推广海水稻种植的是( )
A. 广西 B. 广东 C. 云南 D. 四川
16. “向大漠要耕地”可以( )
①缓解耕地不足问题 ②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③实现农业多种经营 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读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下列关于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控制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基本农田是指我国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区域两个年份粮食产量的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 东部季风区(%) 三大经济地带(%) 全国13个粮食
南方 北方 东部 中部 西部 主产区(%)
1980年 60 40 38 36 26 69.27
2015年 44 56 27 46 27 76.18
19.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特点有( )
①东部季风区粮食生产“南移”特征明显②东中两部粮食生产呈现“东缩中扩”特征
③全国范围内粮食生产空间集中度增大④东部季风气候区粮食总产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为此我国当前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保护耕地,科技兴农B.退耕还林,改善生态C. 发展经济,进口粮食D. 宣传教育,节约粮食
2016年5月,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宣布,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9个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土地督查机构将就此展开专项督查,并重点关注其他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确保耕地红线,制止各地城市不断“摊大饼”式的扩张。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1. 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是( )
A. 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B. 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 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 D. 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
22. 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
A. 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B. 控制城市规模,降低服务等级
C. 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D. 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23. 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是( )
A. 城市用地集约化,遏制大城市病B. 有效疏散大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住房压力
C. 将重化企业搬迁于城市边缘,防止城市环境污染
D. 抑制房价,降低门槛,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
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4. 云南成为世界“基因宝库”的条件有( )
①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分布着各种地表形态
②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生物物种的天然庇护所
③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居民的环保意识强烈④交通闭塞,资源无法开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5. 造成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商业开发造成物种濒危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一些外来物种入侵,也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突然且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图。
(1)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我国东部的原因。
(2)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东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这里建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黄河三角洲仍有520万亩土地未开发,海岸线长350公里,浅海的滩涂面积约12万公顷。
位于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黄三角农高区”)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近些年,黄三角农高区在多个科研院所的带动下通过生态化利用和种业创新,正奋力打造“新粮仓”。下图示意东营市位置。
(1)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
(2)分析黄三角农高区打造“新粮仓”的优势区位条件。
(3)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为东营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28.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中旬,我国的“拉闸限电”现象在东北地区最先出现,随后蔓延至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利用网络,围绕这次“拉闸限电”现象进行了一次研学活动,并将研学结果绘制成下表。
搜索关键词 主要结论
国家政策 部分地区误解2030年“碳达峰”,抢上高耗能项目;国家审核“能耗双控”指标
我国电力供应结构 以火电和水电为主,其中火电占比约72%,水电占比约16%
电力需求 海外疫情反复;该时段我国北方气温骤降
电煤供应 我国电煤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等地;传统用电淡季,部分煤矿减产或停产检修;发电厂的电煤库存平均15天
(1)分析这次“拉闸限电”现象最先在东北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2)指出减少我国“拉闸限电”现象的主要措施。
29. 近年来,绿色节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释放绿色新动能。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为探究对象开展活动,为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献计献策。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①分析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②对比国内其他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做法
③收集资料,了解本地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现状

(2)了解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使用现状的途径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等。
(3)请你为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 。(至少回答两点)
3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朱鹮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一般4~5月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后因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7只的野生朱鹮种群,随后我国建立洋县朱鹮保护站;2002年建立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该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我国30多年的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的局面。2017年底已达2600余只,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
目前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面积约37549公顷,包括核心区(11390公顷)、缓冲区(9930公顷)和实验区(16229公顷)三部分,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其中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
(1)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2)说明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3)简述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
参考答案
1~3.C、D、D4~6.C、A、D7~9.A、A、B10~12.C、A、D13~14.A、B15~16.B、C17~18.D、A19~20.B、A21~23.A、C、A24~25.A、C
26.(1)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城镇数量多,工农业发达,物流运输多;此外,东部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因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多发。
(2)可能危及东部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可能影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虽然发生概率很小,却可能造成重大损害或威胁,影响范围可能波及全国。
27.(1)可以降解水中污染物质,改善水质;调节局地气候,减小温差;能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促淤造陆,保护土壤。
(2)荒地面积大,土地成本较低;是国家级农高区,国家政策支持;科研院所众多,技术支撑;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处三角洲,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广阔。
(3)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依托海洋(空间)资源,发展滩涂养殖业、航运、贸易等产业;依托石油资源,发展石油加工业;依托河口独特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28.(1)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高耗能企业多;气温骤降,居民生活用电大增。
(2)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火电的依赖;合理配置电厂电煤库存,完善电煤物流,提高应对“电荒”的能力;加强节能宣传,优化电网管理,减少电能浪费。
29.(1)③; ②;①(2)网上查询;实地考察走访;调查问卷调查
(3)加强新能源汽车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加快配套设施(如充电桩)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与销售能力
30.(1)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到砍伐;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湿地面积减小。
(2)朱鹮种群高度密集,野外种群少,一旦出现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绝;自身繁殖能力低下;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环境污染严重。
(3)保护生物资源,保存物种和生态系统;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成为教育(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生产和旅游等的重要场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