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物质的转化导学案(无答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3物质的转化导学案(无答案)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0 07: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物质的转化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充分利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转化图复习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归纳相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
【重点】酸碱盐的性质
【难点】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链接】
酸性氧化物:能与 反应生成盐和 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碱性氧化物:能与 反应生成 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钠、氧化钙等。
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可得无氧酸盐或金属氧化物。
Fe + Cl2
Fe + O2
(2)与酸反应
金属活动表H前面的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H2
例:Fe + HCl =
与盐溶液反应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Fe+CuSO4 =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见前述)
与非金属反应:C+ O2
【学习任务一 】
(一)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1)与碱反应: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例: CO2+Ca(OH)2 =
注:难溶性的碱与酸性氧化物不反应
(2)与水反应:酸性氧化物+水→酸
例: CO2+ H2O=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例: CO2+ CaO=
*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例:CaO + HCl ==
与H2O反应:碱性氧化物+H2O→可(微)溶性碱
例:CaO + H2O=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例:CaO + CO2=
(二)酸的通性(以HCl为例)
酸+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酸+活泼金属→盐+H2↑: HCl + Fe =
酸+碱→盐+H2O:HCl + NaOH =
酸+碱性氧化物→盐+H2O:HCl + Fe2O3 =
酸+盐→新盐+新酸:HCl+ Na2CO3 =
(三)碱的通性(以NaOH为例)
碱+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或酚酞变红
(2)碱+酸→盐+H2O:NaOH + HCl =
(3)碱+酸性氧化物→盐+H2O: NaOH + CO2 =
(4)碱+盐→新盐+新碱: NaOH+CuSO4 =
【思考】纯碱溶液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纯碱是碱吗?
(四)盐的通性
(1)与某些金属反应:CuSO4 + Fe =
(2)盐+酸→新盐+新酸:Na2CO3+ HCl =
(3)盐+碱→新盐+新碱:Na2CO3+Ca(OH)2 =
(4)盐+盐→两种新盐:Na2CO3+CaCl2 =
归纳总结:(1)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碳酸盐溶液中都含有 ,所以不同的碳酸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习任务二】
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以Ca、C为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课堂达标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酸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2)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 )
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4)Cu、CuO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 )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 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性的是(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Na2CO3→NaOH B.CaCO3→CaO
C.NaCl→NaNO3 D.CuO→Cu(OH)2
4.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下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5.(1)熟石灰、石灰石、生石灰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你能分别写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吗?
(2)工业以石灰石制石灰水,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 _。
以石灰石为原料,请设计制备碳酸钙的另一方案,并写出流程:
6.写出下列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C→ CO2 →CaCO3→ CaO →Ca(OH)2→ CaCl2
(2)Cu→ CuO→ CuSO4→ Cu(OH)2 →CuSO4→ 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