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09:0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
教法学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一五计划相关知识,提问: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同时,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三大改造
教师简单讲解一化三改,一化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过渡语:国家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又带来什么影响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三大改造》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背景创设情境:
材料一:希勤村 81岁的村民汪善清的回忆:早解放、早土改,哈尔滨的农民早早分到了原本紧攥在地主手里的土地,还有牲畜和农具。“俺家分到 4垧地,父亲还牵回一匹马。”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汪善清说,那会儿村里家家都像过大年。但还在兴头上的村民,很快就被一个明显的问题难住了。“牲畜和农具总数太少,不可能家家都分到,有犁没马、有马没车,想种地每家都缺东短西,就连我爹牵回家的那匹马,有一半还要归隔壁。”汪善清当时琢磨:半匹马咋耕地 汪善清回忆,不少农户被迫忍痛将分到手的地出租变卖,换钱填饱肚子。加上天灾人祸等其他原因,一些农户一年到头收成很少,家里揭不开锅,建国前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又出现了。
—— 哈尔滨新闻网
问题:土改后农民的新困难?生产工具和资金的缺乏;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抵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等
材料二: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真正使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防止封建剥削关系死灰复燃,组织起来走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当时确实是绝大多数农民的要求.....中国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与计划经济格格不入
—韩西林《论农业合作化》
通过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改造?
1.农民有互助合作需求
2.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化建设需要由此,国家着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概况
1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2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
3原则:自愿互利
4发展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分析三个阶段的不同在农民支持下,到了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过渡:农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工业的合作化运动。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概况:
1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结果:1956年完成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过渡:国家大力推进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背景材料
1 : 张老汉儿子的来信“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我在上海水泥厂过得不好!这水泥厂是资本家开的,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 90%,劳动条件很差,工具特别老旧,工厂赚不到钱,资本家经常开除工人,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每天还担心失去工作,怎么办啊。新中国成立后资本家为什么能剥削工人?工厂是资本家私有
材料 2: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 5月 27日- 6月 9日的 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 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反映问题: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严重扰乱经济秩序新中国成立后,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 公私合营解释概念: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材料讲解分红和定息两种公私合营方式,他们同属赎买政策赎买含义: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材料: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 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 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 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 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 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赎买政策理解,并分析这一过程属于和平过渡
带领学生回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概况
四、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1.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
(1)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3)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当给学生补充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人民当家做主
根据材料分析不足,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启示 :
必须立足国情实事 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课堂小结
测评练习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手工业的改造途径是( )
A .走合作化道路 B .供销合作社
C .一大二公 D .公私合营
3.1956年 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手工业合作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造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教学反思:
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讲解,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