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0 18: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探究安史之乱的影响。
知道黄巢起义的原因及影响,了解唐朝的灭亡。
了解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堂版《唐人街探案》,穿越回唐朝,侦破关于唐朝衰亡的大案子。
2、案情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唐朝,繁荣强大、精美绝伦、流光溢彩,而在唐朝天宝年间后期却出现了杜甫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悲惨状况,唐朝由盛转衰。此事大有有蹊跷,唐朝为什么会经历如此浩劫 具体结果如何 3、提供线索: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灭唐、五代十国
教学目标:
1、研读教材并结合史料,明确安史之乱的过程,能够从三个维度正确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以及影响。
2、阅读教材并结合史料,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通过材料地图展示,能够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认识到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第一部分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一)探究安史之乱的原因
1、通过分析史料、诗歌,让学生逐条概括安史之乱的背景原因:
①唐朝后期朝政日益腐败
②国内矛盾日益尖锐(阶级不后、民族不盾)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大大削弱(概念解释:节度使)
2、安史之乱代表人物打描;安禄山、史思明
(二)安史之乱的过程
通过播放中国通史之安史之乱的视频,更加直观了解过程。视频结束后,通过动态地图进行巩固,增强学生时空观念
(三)安史之乱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起来回答(经济、社会、中央和地方关系);展示唐朝发展时间轴,让学生概括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 致命一击-黄巢起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采用动态地图和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概念。
(一)黄巢起义背景由安史之乱的影响引出黄巢起义,设计问题并讨论:
1、唐末谁过的最不容易
2、要是你生活在唐末,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阅读课本 24 页,归纳黄巢起义背景
(二)黄巢起义过程、结果
1、对黄巢进行人物扫描
2.、利用动态地图重温黄巢起义车路线、时间
3、史料展示:起义失败(让学生尝试分析原因)
黄巢起义的概况:
(1)经过:
(2)结果:
(3)影响:875年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朱温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三)朱温灭唐
1、对朱温进行人物扫描
2、史料展示:黄巢原来的手下部将朱温,投降了唐朝,被分为节度使,他逐渐控制朝政,兼并北方割据势力做大做强。907 年,他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用时间轴展示唐朝 289 年的兴衰,直至画上句号。第三部分亡后格局一五代十国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难点)
1、图文展示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时间轴+表格展示)
2、五代是指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更迭出现的五个短命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教给学生方便记忆的小歌谣)
4、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和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和 25 页相关史实,认识到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即为之前大部分都是节度使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而南方相对稳定;看相关史事,南方君主修筑堤坝,发展农业,这说明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连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
结语:虽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思考:
曾经盛极一时的唐朝衰亡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接下来又是谁一统天下了呢 三、课堂小结各位侦探,关于唐朝衰亡的案件,到这告一段落了。今天这个案子让我们重回大唐,见证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到黄巢起义直到火亡,以及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不论时局如何变化,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分裂中暗含统一,发展中孕育希望,历史肯定很快就会翻开新篇章
四、课后练习略
1.2017 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很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2. 下列与唐朝灭亡无关的是( )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科举制的创立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 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4.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5. 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6.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
1-6 CCCCBB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涉及一场叛乱、一场起义,以及五代十国的更替分立,人物和事件较多,不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一定的方式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以促进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师可以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再借助相关图片、图表等来回答问题,把握史事。如唐玄宗的前后期作为判若两人,可以借助图表让学生来进行对比,从而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的经过则可以通过地图来帮助理解。五代十国形势图更要多加利用,这是学生理解多国更替和分立的最好帮手。本课内容在教学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如:杨贵妃死得冤枉吗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会灭亡吗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组织他们对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