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辽宋夏金并立、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启“明清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唐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北宋与辽、西夏的战和交错,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长期征伐,灭西夏、金,1276年元军灭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这一时期,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同时,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初一的很多学生都看过有关元朝的电视剧,对元朝历史有所了解,但不是很详细。因此,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运用声、图、文等多种形式,通过课堂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得到启示。
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等史实,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识读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通过阅读《知识拓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难点
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师友合作学习讨论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旧知导入: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明确: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这节课就学习蒙古族的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由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导入,容易引起学生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PPT)出示材料、成吉思汗图片 《蒙古秘史》对 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问题 1:结合教材内容及史料思考:材料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这一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问题 2: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结合教材、下面的资料以及视频思考:成吉思汗给你印象最深的还有什么? 2、(PPT)展示: (1)“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 “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 ” ——成吉思汗 (2)播放《成吉思汗》相关视频。组织学生师友合作,归纳成吉思汗的优秀品质。 3、马上应用——考点聚焦 (二)探究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PPT)展示:忽必烈图片、相关史料: 问题 1、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材料: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好儒术,喜衣冠,从礼让。” 问题 2、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提示:可从政权巩固、民族交融、经济发展等方面考虑考虑) 师友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归纳答案。 2、马上应用——考点聚焦 (忽必烈的历史功绩、行汉法措施) (1)关于忽必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统一全国 B尊称成吉思汗 C灭北宋 D建立蒙古政权 (2)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建立后的是( ) ①灭西夏 ②灭南宋 ③杀文天祥 ④灭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元世祖行汉法的措施有( ) 三)探究三:文天祥抗元 1、(PPT)展示:文天祥图片、相关材料。 文天祥,南宋末年状元。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问题 1、元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 2、结合教材内容及 P50 【知识拓展】思考:既然元朝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文天祥却组织了抗元斗争,而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提示:可从战争性质、民族关系对立、精神品质分析) 2、在你心中,文天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中国封建社会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大统一的王朝有哪几个?师友合作,寻求答案。 四、课堂小结 1、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老师强调、升华情感。 《满江红 怀成吉思汗》 大漠烟迷,凭谁问、英雄何觅? 风云涌、天骄腾起,草原合璧。 戎马一生多壮举,驰骋万里追穷敌。 毕其功、肇(zh ào )帝国辉煌, 羞红日! 借助图片、地图、年代尺更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通过影视资料刺激视听,结合动脑筋,为学生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意义做铺垫。 让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启发思维,提高素养。 认真读图、材料,全面归纳、突出重点。 综合分析、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印象,易于理解 提高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师友合作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史料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启发思维,突重解难。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印象、提高兴趣、启发思维。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联系当今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测评练习 (采用闭卷式,时间 6 分钟,分值 10 分) 班级:姓名:学习组:分值: 一、选择题(每个 1 分,共 6 分) 1、史书记载 12 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渥巴锡 D.阿保机 4、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A.李白 B.文天祥 C.岳飞 D 辛弃疾. 5、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6、下列不属于忽必烈继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该用汉姓 二、阅图回答问题。(4 分) (1)归纳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 (2 分)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教后反思本课 主要讲述宋亡元兴的历史,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容庞杂。在讲授本节课时,我结合初一学生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特点,尝试引导学生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师友学习小组的和谐互助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如下几方面: 1、教学环节设计较为科学合理,既突出了学习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了预习题,让学生边学边做,让学生整体把握蒙古族兴起与统一全国的过程,然后围绕重点,聚焦主题,合作探究,主要集中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位人物的历史功绩去引导学生归纳进而启发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如:通过讲述成吉思汗的故事,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讲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时,让学生感受到文天祥不畏民族压迫的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从而达到了历史学科対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授课任务完成后通过达标检测,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课后有针对性巩固。 2、充分运用师友合作学习小组,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在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史料后,由师友学习小组在讨论互助中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个性得以培养,还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大大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如为了让学生掌握蒙古族兴起与统一全国的过程,结合历史地图并设计了年代尺,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有机结合起来;在讲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等重点时,补充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人物,并对他们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也提高了,气氛活跃,课堂效果焕然一新。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1、本课内容多,应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课件 PPT容量较大,可以有选择的删除一些。 2、进一步加强教法、学法研究,落实好师友合作学习小组,努力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 3、继续研究教材、研读课程标准,注重对文本的整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教材的困难点,以此为基点,重新设计教学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力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