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部分
名著阅读
第九部 《艾青诗选》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赤子之歌”——如何读诗
教材相关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 《火把》 《向太阳》 《欢呼集》和《春天》等。
教材专题探究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 “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 “鱼化石” “礁石”等。阅读诗集,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谈谈你的观点。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朗诵。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已选择的艾青诗作,预先做好朗诵准备,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在小组内朗诵,也可以每组录制一两段朗诵录音,上传到班级群中分享。
整合勾连
篇目 家国情怀
《艾青诗选》 以“土地”和“太阳”为中心意象,体现了诗人的深情大爱,令人动容。
《傅雷家书》 傅雷在得知傅聪音乐会获奖消息时给他的回信说应保持赤子之心,为国争光;而在给儿子的信中告诫儿子应以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为重。
1.(探讨诗歌的意象)有人说艾青这两首诗中的“煤”和“礁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请你简要分析。(4分)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中华民族有像煤一样的历史,有煤所遭受的灾难,曾经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2分)。礁石:海浪无休止地扑向礁石,但礁石“依然站在那里”,象征虽遭受种种困扰和挤压,但依然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2分)。(形象1分,象征义1分,共4分)
2.(探讨诗歌的意象)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节选),填写表格。(4分)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
诗歌 “土地”的象征意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活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1分)
表现了作者决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1分)。
中华民族的觉醒,并预言了抗日战争的来临(1分)
表现了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战斗者给予了热情的赞颂(1分)。(象征义1分,情感1分,共4分。)
3.(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给艾青诗歌《刈草孩子》做一个批注。(4分)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对孩子这个主体意象进行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忙乱” “慢慢地” “小小的身子”等词语,写出孩子很小,小到身躯被麦子遮挡,还不会用镰刀,就担负起生活的重任,他们挥舞“闪着金光”的镰刀,不免让人揪心,这一系列的词语写出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民族的苦难。(从艺术特色入手,角度不唯一,可以是意象、主题、情感基调、语言、形式等,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角度1分,内容分析2分,作用1分,共4分)
4.(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一位同学在进行读书交流时,分享了下面这首诗歌,请你根据所掌握的名著知识和理解补全他的发言稿。(4分)
……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难以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太阳》节选)
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那时他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上海滩头。追求光明是①__________(作者)毕生奋斗目标,正如我们所知:土地和②__________是他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诗中“滚”这一动词极具表现力,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赏文字,30字左右)。
艾青
太阳
示例一:强调了太阳升起、光明到来时那种“若火轮旋于沙丘之上”的惊人速度和力量(2分)。
示例二:“太阳”是从历史的远处滚来,不管这漫长的历史多么黑暗,又多么艰难,“太阳”以它不可阻挡的气势、光亮亮地滚来了,诗人在这里指明,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2分)。
示例三:“太阳”是巨大的,且光芒万丈,“太阳向我滚来”表现出一种恢宏气势。“太阳”滚动,太阳是主动的,也就是说历史是主动的,“太阳”滚动到现在,才使“我”和万物获得了再生的机会(2分,结合内容解释1分,作用1分,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5.(举办诗歌朗诵会)你将朗诵艾青的诗歌《毛泽东》,下面是诗歌节选,你认为选择哪种语气语调来朗诵,才能表达出作者对毛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2分)
毛泽东在哪儿出现,/哪儿就沸腾着鼓掌声——/“ 人民的领袖”不是一句空虚的颂词,/他以对人民的爱博得人民的信仰!
A.沉痛、伤感 B.忧愁、哀婉
C.激昂、深情 D.惆怅、婉转
C
6.(综合性阅读)下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骆驼祥子》的封面。请仿照封面“有些人仅仅为了活着,就花光了所有的力气”这句话,给下列名著的封面配上一句话,所选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
爱生活。
②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
③所谓终成正果,只不过比别人多了无数的负累而已。
④每一个黑暗的日子里,眼里从来就没有离开光明。
⑤真正的爱,是挣脱世俗的不羁之爱。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⑤②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⑤④③
《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简·爱》
《艾青诗选》
《水浒传》
A
7.(综合性阅读)名著阅读(4分)。
九年级二班最近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同学们阅读名著后,从图书馆或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分小组对不同的作品进行了探究:
(1)第一小组举行了关于《艾青诗选》的问答赛。(2分)
问题一: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和“太阳”;
问题二:艾青的成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作答。(每空1分,共2分)
土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
(2)第二小组读名著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典型情节作者用“三……”来概括,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请你在《西游记》中找出一个也用“三……”来概括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示例:三打白骨精、三调
(借)芭蕉扇等(1分)
(3)第三小组探究的是科普作品《昆虫记》,请你以该小组成员的身份,写几句话,把这部作品推荐给大家。(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围绕作品,自选角度回答即可,1分)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