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部分
阅读
强化训练
5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类型一 课标篇目分册训练与课内外比较阅读
9.桃花源记
9.桃花源记 (2016年考阅读)
一、词语解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八年级
.
. .
类型一 课标篇目分册训练与课内外比较阅读
沿着、顺着
新鲜美好
落花
繁多的样子
对……感到惊异
尽
. .
. .
.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
. .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
仅仅、只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全、都
老人
小孩
. .
. .
. .
. .
. .
.
. .
. .
.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
. .
于是,就
详细
.
同“邀”,邀请
.
全,都
.
妻子儿女
同乡、乡邻
.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
于是、就
.
隔绝、不通音讯
. .
.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 .
. .
感叹惋惜
邀请
.
.
不值得,不必
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
. .
已经
沿着、顺着
.
先前的
.
做记号
.
到
.
.
拜访
寻找
.
.
记号
.
最终、终于
.
打算,计划
没有实现
随即,不久
访求、探求
. .
.
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便舍船 / 舍生而取义者也
C.处处志之 / 必先苦其心志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引凄异
.
.
.
.
.
.
.
.
B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 / 屋舍俨然
B.寻向所志 / 便扶向路
C.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
.
.
.
.
.
.
B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四、简答题
1.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教材思考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桃花林的景色可谓绝美,桃花铺天盖地地盛开,色彩绚丽异常,阵阵清香扑面而来。落花洒满地面,一派美艳之景,令人陶醉。面对这样的美景,可以感受到一种愉悦,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一种震撼心灵的享受。
示例二:桃花源是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土地肥沃,屋舍整齐,人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在这样一个安定和平、宁静祥和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融为和谐完美的统一。面对这样的景象,会油然而生一种平和超然的心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教材思考探究改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具言”的是他在现实世界里的见闻和遭遇。桃花源中人“叹惋”是因为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一边是混乱不堪,一边是安静自然;一边是苛捐杂税,一边是怡然自乐;一边是战乱频繁,一边是安泰谐和。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教材思考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包括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所经历的种种。此处若再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源人的生活安定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五、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D
六、(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4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 (全文,略)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属文:作文章。
1.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
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以“采菊” “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A
2.用“ / ”给《陶潜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义 熙 二 年 解 印 去 县 乃 赋 《归去来兮辞》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3.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妻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要说,(更)不必说
4.《桃花源记》出现过三处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秦” “汉” “魏晋”这些历史时间名词,一方面交待了桃花源中人的来历,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地方,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