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03 11:37:07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12/30/2018《短文两篇》《谈读书》
—— 培 根
《不求甚解》
—— 马南邨12/30/2018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
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
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
书方法。12/30/2018 培根(1561—1626),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启人深思。著有《随笔》《新工具》等。12/30/2018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典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
教导,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12/30/2018整体朗读短文两篇点击喇叭播放12/30/2018给下列生字注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嚼咀嚼( )味同嚼蜡( )好好读书( )读好书( )yíchóuzǎoxiájiéjuéliújièzhìcīhuòjuéjiáohàohǎo12/30/2018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要诀:使心情愉快。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通畅。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重要的诀窍。12/30/2018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12/30/2018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12/30/2018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
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
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
内容,不费力,不劳神,
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
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鲁迅的 “随便翻翻”12/30/2018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12/30/2018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12/30/2018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笔名马南邨。福建福州人。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12/30/2018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12/30/2018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
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
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
通,了解大意。12/30/2018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的论证方式?12/30/2018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12/30/2018谈读书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不求甚解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立论驳论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