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月考
物理试题答案
2023年6月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要求,选对得3分,选错得0分。)
1.A2.D3.D4.C5.C6.B7.D8.C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AC
10.AC
11.BD
12.ABD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8分,共14分。)
13.【答案】
3.00
1.13
1.14
【详解】(1)[1]计数点5的瞬时速度s=2710+3290×10-2m/s=3.00m/s
2×0.1
(2)2在计数点0到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m1+m2)呢-0
代入数据解得△Bk=1.125]≈1.13)
[3]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2ghs-m1ghs
代入数据解得△B。=1.14219]≈1.14
14.【答案】(1)C(2)8.0×10-3(7.0×10-3~9.0×10-3)
1.3×10-3(1.1×10-3~1.5×
10-3)(3)AC
【详解】(2)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然后数此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格子数,超过半格的算一格,
不足半格的舍弃。每格代表电量为
q=50×10-6×5C=2.5×10-4C
数出的格子数为m=32格,则Q0=nq=8.0×10-3C
电容为C=2=1.3×10-3F
Uo
四、解答题
15.(8分)
(1)因为汽车在水平弯道拐弯时,由摩擦力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所以当汽车速度最大时,由最大
静摩擦提供向心力,即umg=mma
(2分)
解得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mx=VgT
(1分)
(2)若将弯道部分设计成外高内低的斜面时,对汽车受力分析如图
FNK
则当汽车行驶速度最大时,竖直方向满足
FNcose mg Frsine
(1分)
水平方向满足Fxsine8+Feos8=m兰
(1分)
其中F,=uFN,FN=mgcos8
(1分)
高一物理答案第1页共4页
联立解得最大速度为v=
gr(sine+ucos)
(1分)
cose-usine
代入数据得v=14.1m/5
(1分)
16.(8分)
(1)火星探测器距火星表面高为R的圆轨道上飞行,做匀速圆周运动,故
+2=m()2(R+2R)
GM
(1分)
在火星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放=mg
(1分)
联立解得g=108m2R
(1分)
(2)火星表面的环绕速度=mg=m号
A2
(1分)
代入g可得v=v3m
(1分)
T
(3)由(1)可知M=108r2R3
G72
(1分)
火星的密度p=以
V-iR
(分)
解得p=票
(1分)
17.【答案】(1)T
(2)
m
m
4m22:(3)e72
16eVoe2U3T2
4md
【详解】(1)由题意可知,电子在每个金属圆筒的运动时间均为,
由于屏蔽作用,电子在每个金
属圆筒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电子在每个间隙过程做加速运动。
(1分)
电子刚进入第六个金属圆筒的速度为6,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6eU。=m哈-0
(1分)
解得6=2,3e@
(1分)
第六个金属圆简的长度为
6=g子=T月
eVo
(1分)
m
(2)设电子进入平行金属板的速度为8,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8eUo=mv哈-0
(1分)
o
解得=4m
(1分)
电子从静止开始到离开金属圆简8所用时间为
互=8×号=47
(1分)
可知电子在t1=4T时刻进入两平行金属板,在t2=5T时刻离开平行金属板,电子在平行金属板间
的运动可分解为沿金属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在4T~4.5T内,电子垂直金属板方向向下做匀加
高一物理答案第2页共4页滕州市2022~2023 学年度高一年级月考
物理试题 2023 年 6 月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要求,选对得 3 分,选错得 0 分。)
1.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B.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6J变化到-3J,重力势能变小了
C.当物体向高处运动时,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
D.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数值大小也随之确定
2.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
地球半径 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
A 1.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约为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
602
B 1.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
60
C 1.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6
D 1.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
60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匀强电场中,沿任一方向电势随距离均匀升高(或降低)
B.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接近于 0 时,两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将无穷大
C.在电场中,若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正功,则其动能一定增大
D.若只在示波管的偏转电极 X、X 上加上扫描电压,则在荧光屏上看到沿 x方向的亮线
4.如图所示,不带电,长为 l的导体棒水平放置,现将一个电荷量为+ ( > 0)的点电荷放在
棒的中心轴线上距离棒的左端 R处,A、B分别为导体棒左右两端的一点,静电力常量为 k。当棒
达到静电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 共 8 页
A.棒的两端都感应出负电荷
B.感应电荷在棒的中心 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
C.若用一根导线将 A、B相连,导线上不会产生电流
D .感应电荷在棒的中心 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 =
+0.5
5.沿着 轴的一电场的 图像如图甲所示,沿着 轴的另一电场的 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 1至 2电场的方向沿着 轴的负方向
B.甲图中,O至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0 11 1
C.乙图中,O至 1电场的方向沿着 轴的负方向, 1至 2电场的方向沿着 轴的正方向
D + + .乙图中,坐标原点 处与 2处之间的电势差为 0 2 1 1 2 22
6.无人配送小车在水平面上某次性能测试路径如图所示,半径为 3m的半圆弧 与长 1m的直线
路径 相切于 点,与半径为 4m的半圆弧 相切于 点。小车由静止从 点驶入路径,然后保持
速率不变依次经过 和 。小车视为质点,为保证安全,在 段的加速度最大为 2m/s2,
段的加速度最大为 1m/s2。则完成本次测试,小车从 B到
所需最短时间 约为( )
A.9s B.11s
C.12s D.13s
7.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 1 =+ 4.0 × 10 8C和 2 = 1.0 × 10 8C,分别固定在 x坐标
轴的 = 0 和 = 6cm的位置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点电荷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B.(6cm,12cm)区域内电场强度的方向沿 x轴正方向
C.电子在两个点电荷之间向右运动时,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第 2 页 共 8 页
D.电子从 = 7cm位置向右运动时,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8.如图,固定在地面的斜面体上开有凹槽,槽内紧挨放置六个半径均为 r的相同小球,各球编号
如图。斜面与水平轨道 OA平滑连接,OA长度为 6 。现将六个小球由静止同时释放,小球离开 A
点后均做平抛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各小球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六个球落地时(未触地)重力的功率均相同
B.球 6在 OA段机械能增大
C.球 6的水平射程最大
D.六个球中共有 4个落地点
二、多选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9.关于等量异种电荷和等量同种电荷的等差等势面,下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0.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金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五分之四,半
径和地球的半径几乎相等,金星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略近,地球和金星各自的卫星公转周期的平
方与公转半径的三次方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 P表示的是金星的卫星
B.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比地球的大
C.环绕金星表面运行卫星的周期大于绕地球表面运行卫星的周期
D.金星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
第 3 页 共 8 页
11 1.如图所示,在 A点处用轻绳悬挂一个摆球,A点正下方 摆绳长处的 C点,有只钉子可以挡住
3
摆绳。将摆球拉至 B点,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60°,静止释放,摆绳触碰钉子后,摆球达到最
高点 D点,此时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若将钉子下移至 E点(图中未画出),重新从 B点静
止释放摆球,摆绳触碰钉子后恰好断裂,已知摆球质量为 m,轻绳所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10mg,不
计一切阻力和形变。则( )
A.cos = 1
6
B.cos = 1
4
C.E 1点距 A点 摆绳长
9
D.E点距 A 8点 摆绳长
9
12.如图所示,虚线 O、A、B、C、D是某匀强电场中的 5 个平行且相邻间距为 2cm 的等势面,一
电子经过 O时的动能为 10eV,从 O到 C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6eV,已知等势面 B的
电势为 O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势面 A的电势为 2V
B.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100V/m
C.该电子经过等势面 C时,其电势能为-2eV
D.该电子经过等势面 A时的动能是经过等势面 C时动能的 2 倍
第 4 页 共 8 页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6 分,第 14 题 8 分,共 14 分。)
13.(6分)为研究系统机械能守恒,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绕过滑轮的轻绳两
端连接 1、 2两物体。 2在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1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
点,测量纸带上的点迹,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获取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每 5
个点取为一个计数点(图中未标出),依次得到 0、1、2、3、4、5、6七个点,0是打下的第一
个点,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测得 0到 4的距离为 50.60cm,4到 5的距离为 27.10cm,5到 6
的距离为 32.90cm。已知 1 = 50g、 2 = 200g,请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取 9.8m/s2,计算结
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计数点 5的瞬时速度 5 =____m/s;
(2)在计数点 0到 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 k =____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 p =____J。
14(. 8分)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 1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6.0V,
单刀双郑开关 S先跟 2相接,某时刻开关改接 1,一段时间后,把开关再改接 2.实验中使用了电
流传感器来采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 1 图 2
(1)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 I-t曲线。 曲线与两坐标轴
围成的面积代表电容器的________
A.电压 B.电容 C. 电量
(2)开关 S先跟 2相接,若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在图 2中描出了 12个点(用“×”表示),可以估
算出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为 6.0V时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0约为______C,从而算出该电容器的电
容约为______F。(结果均保留 2位有效数字)
第 5 页 共 8 页
(3)在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充放电实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和两极板间
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 B. C. D.
四、解答题(本题共 4 小题,第 15 题 8 分,第 16 题 8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6 分, 共 4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 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果某品牌汽车的质量为 m,汽车在水平弯道转弯,弯道部分的半径 r,汽车轮胎与
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使汽车转弯时不打滑。求:
(1)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了防止在公路弯道部分由于行车速度过大而发生侧滑,常将弯道部分设计成外高内低的斜面。
若某汽车的质量为m=1.2×103kg,弯道部分的半径为 r=10m,汽车轮胎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路面设计的倾角为 37°,如图所示。(g=10m/s2,sin37° = 0.6,cos37° = 0.8)求∶汽车行驶的最
大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6.(8分)2021年 2月,我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
道,若已知火星半径为 R,探测器在距火星表面高为 2R的圆轨道上飞行,周期为 T,引力常量为
G,不考虑火星的自转,求:
(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火星表面的第一宇宙速度;
(3)火星的密度。
第 6 页 共 8 页
17.(14分)如图甲所示,某装置由金属圆板(序号为 0)、八个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圆筒、平
行金属板和荧光屏构成,八个圆筒依次排列,长度遵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增加,圆筒的中心轴线、
平行金属板的中心线和荧光屏的中心 在同一直线上,序号为奇数的圆筒和下金属板与交变电源的
一个极相连,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和上金属板与该电源的另一个极相连。交变电源两极间电势差的
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电压的绝对值为 0,周期为 。 = 0 时,位于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
中央的一个电子,在圆板和圆筒 1之间的电场中由静止开始加速,沿中心轴线冲进圆筒 1,电子
到达圆筒各个间隙的时刻,恰好是该间隙的电场强度变为向左的时刻,电子通过间隙的时间可以
忽略不计。电子离开金属圆筒 8后立即进入两平行金属板之间, = 5 时离开平行金属板之间的
电场,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打到荧光屏上某位置。已知电子的质量为 、电荷量为 ,不计重力,
两平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 ,忽略边缘效应。求:
(1)第六个金属圆筒的长度;
(2)电子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
(3)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到 点的距离。
第 7 页 共 8 页
18.(16 1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1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在半径为 R=0.4m的 圆弧端由静止
4
开始释放,它运动到 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20N,当滑块经过后立即将圆弧轨道撤去。滑块在光
滑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通过换向轨道由 C点过渡到倾角为 = 37°、长 s = 2m的斜面 CD
上,CD之间铺了一层匀质特殊材料,其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可在 0 ≤ ≤ 1之间调节,斜面底
部 D点与光滑地面平滑相连,地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 O点,自然状态下另一端恰好在 D点,
认为滑块通过 C和 D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 10m/s2,sin37° =
0.6,cos37° = 0.8,不计空气阻力,求:
(1)在 AB上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为了不挤压弹簧,求 的取值范围;
(3)若最终滑块停在 D点,求 的取值范围。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