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ī) 着衣(zhuó) 瞥见(piē) 载笑载言(zài)
B.曲折(qǔ) 孔疚(jiù) 处分(chǔ) 蓊蓊郁郁(wěng)
C.奄奄(yǎn) 窈窕(tiǎo) 有穴(xuè) 卓有成效(zhuō)
D.阙秦(quē) 目眦(zī) 弄堂(nòng) 殒身不恤(yǔn)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 渺茫 拾掇 没精打彩
B.打拢 绿州 葱茏 急不暇择
C.猗郁 攘诟 踯躅 豁然开朗
D.旗竿 九宵 前沿 短小精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大召开前,媒体上谈论改革的声音不绝如缕,这表明人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
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
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在这次研讨会上,他作为经理首先发言,看上去是说一件比较普通的事,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有特指的,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③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④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⑥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A.③①②⑤④⑥ B. ③①②④⑤⑥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最近这里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B.摇滚乐那强烈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评价。
D.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决不能高枕无忧而漠视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记载孔子及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家》)
C.大卫?科波菲尔的“娃娃妻”阿格妮丝是位娇生惯养的小姐,过不了苦日子,在她病逝后,大卫在海外闯荡数年归来后发现:和他一起长大的朵拉才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侣。(《大卫?科波菲尔》)
D.《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误入圣迹区将被处以死刑时,爱斯美拉达挺身而出,答应与甘果瓦做四年名义夫妻,救了甘果瓦的命。(《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
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
【小题1】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小题2】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小题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偷换概念,“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错误,应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对大脑有益的物质”,“营养”并不等同于“对大脑有益的物质”;B项也是偷换概念,“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中的“氧离子”应为“自由氧离子”;D项太绝对,原文只说“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并未说“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月夜泛舟记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①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②。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③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④,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注释 ① 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
② 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
③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
④ 湾碕(qí):弯曲的岸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平生以为胜期 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 偕者:同游的人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 旋:回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 仰观宇宙之大
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既泊,乃命酒肴??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小题4】翻译上文有关句子。(12分)
⑴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山后没有人居住,在山间低洼平整的地方搭建的草棚,是岛上的人来这里躲避水患的。(定后句、于、判断句、大意各1分)
(2) 《岳州地方志》上说君山周围有七里多地,由于我们的船走得慢,一路上走来似乎不止七里多地。(奇、以、不啻、大意各1分)
(3)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风起浪涌,面对美景痛快畅饮,每个人都超过原有的酒量。(高、剧、逾、大意各1分)
【参考译文】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古歌(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一下。(6分)
答: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2)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兰亭集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超山的梅花 (郁达夫)
①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
②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那时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杭州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③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④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⑤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⑥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⑦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⑧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诸记载的不虚。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⑨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 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原文有删节)
【小题1】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内容。(6分)
【小题3】请探究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树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
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
E.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读后令人掩卷难忘。
【解析】
【小题1】
六、(15分)
20.请就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文字。
要求:1.扣住中国某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写。 2.必须有描写、抒情、议论。 3.语言生动。4.两百字以上。
七、(5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 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这是一个“尖端”的问题,明可夫斯基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他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对、对,正是这样!”明可夫斯基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要求:(1)请围绕上述材料立意,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⑤我们应该告别过去的辉煌,因为那已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去不返,已变成历史不值得炫耀,“好汉不提当年勇”,一味地沉迷与自娱其中,只会导 致我们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荒芜今天的学业或者事业,而人生路漫漫,更大的成绩等待我们去创造,更多的果实等待我们去撷取。(深化分析段1)
⑥告别昨天,我们应该告别昨天的失败和挫折,忧伤和痛苦,才能开创出更加灿烂的未来。(分论段2)
⑦正当司马迁官运亨通时,一场厄运的到来,曾使他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因为李陵之祸,身遭腐刑。他痛苦,忧伤,愤怒,惊恐,面对厄运挫折, 他选择了告别昨天,为了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追天问地,静思熟虑,最终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作《史记》,流芳后世,彪炳史册。实际上, 遍观史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只有那些能够忘记昨天的厄运和痛苦的人,才能英名传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 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 发愤之所为作也。(实例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