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二篇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30 15:20:46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1.能背诵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
寓意。
2. 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永贞元年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
得文集》存世。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请你找出《陋室铭》里的韵和韵脚。
刘禹锡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课文朗读
点击画面播放
诵读技巧
点击画面播放
课文浅译
点击画面播放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押韵。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山、水。
3.这里诗人把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作什么?请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山水 比兴——引陋室
4.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偶 拟人——描环境
5.作者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他的朋友,这样有什么效果?
对偶 衬托——夸朋友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既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你能分辨吗?
虚实 正反——话生活
7.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亮、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反问 立意——陋室不陋
8.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类比 隐含——立志向
那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
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
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
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
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山水 比兴——引陋室
对偶 拟人——描环境
对偶 衬托——夸朋友
虚实 正反——话生活
类比 隐含——立志向
引经据典 —— 表态度
何陋之有
不陋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__________。
3.写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是: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德馨
苔痕……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惟吾德馨
环境清幽
交往高雅
生活恬适
陋室不陋
山 水 喻 陋室
名 龙 喻 德馨
设喻引题
古贤自喻
反诘点题
不慕荣华 安贫乐道
托物 言志
小 结
爱莲说
——周敦颐
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
其寓意。
2.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他是古代有影响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朝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商康郡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上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他凭栏眺望,触景生情,想宦海之沉浮,爱莲花之高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  
点击画面播放
课文朗读
点击画面播放
莲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君子的庄重、朴质,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君子美好的资质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
随俗浮沉的品质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香味
——气质
——生长环境
——形体姿态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高洁质朴
正直,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们讨论。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牡丹 ——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质朴正直
志洁行廉
正衬
反衬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