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1 18: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二课 贞观之治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上课的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在上课之前,我会将本课导学案先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这个导学案是我根据即将要展示的课件编写的。我还会把唐太宗的一些名言警句、名人对贞观之治的评价等内容摘录下来,请人用毛笔写好贴到教室里,制造一点历史氛围。本课重点是要学生掌握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不采用平铺直叙的灌输法,而是引用一些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分别从克己纳谏、民族和谐、经济发展、任人唯贤、太宗语录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贞观之治的奥秘
。在课堂最后阶段,我还精选了几道选择题,当堂检测教学效果。 zxxk
“贞观之治”创造了中国封建帝制条件下的理想国,创造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一个近乎完美的帝王,一群无与伦比的大臣,真正和谐的社会。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美好时代,一同感悟贞观之治,一同探究贞观之治形成原因。 1、政变夺权——这场政变史称( ) 。
2、贞观新政——列举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 关系、用人等方面的措施。学科网
3、贞观之治——何谓“贞观之治” ?
请阅读课文,将答案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自主学习之基础篇1、政变夺权——这场政变史称( 玄武门之变 )
2、贞观新政——列举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用人等方面的措施
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②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
③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的联系和交流。如对待东突厥和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④用人: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订正答案,全班诵读3、贞观之治——何谓“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合作探究之能力篇分组讨论 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话题一:克己纳谏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此外,唐太宗还创立了“谏官”制度,即在朝廷里设置一批官员,专门给皇帝提意见、挑毛病。
材料二???隋炀帝杨广曾公然宣称:“我性不喜人谏。”有几位大臣,如建节尉任宗、信奉郎崔民象等,都因劝他勿幸江都,而先后被斩首。
1、对比唐太宗和隋炀帝的不同统治局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或建议,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参考答案
(1)唐太宗能够虚心纳谏;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正因为“谏官”制度的存在,可以让唐太宗及时发现自己统治政策的得失并进行调整,从而促进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隋炀帝残暴自负,不喜纳谏;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 作为封建帝王,只有能够虚心纳谏,才能够让自己的统治得到巩固。
?(2)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或建议,我们应该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青海省玉树县文成公主庙相传系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庙内正中有文成公主浮雕石像,其两旁有 8名浮雕侍女分两层侍列。雕像对面壁上亦有绘着竹笋、石榴、棉花、宝镜和馒头的壁画。庙宇是西藏佛教徒和海内外游人朝拜与游览之所。
(1)藏族人民为什么要在面壁上绘着竹笋、石榴、棉花、宝镜和馒头的壁画?
?(2)文成公主入藏之初,当时吐蕃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面对这一切,文成公主该怎么办?请举例说明。
(3)西藏人民为何为文成公主立庙并世代顶礼膜拜?
话题二:民族和谐参考答案
(1)藏族人民为什么要在面壁上绘着竹笋、石榴、棉花、宝镜和馒头的壁画?
纪念当年文成公主教当地藏族人民耕作与纺织的事迹。
?(2) 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
?(3)西藏人民为何为文成公主立庙并世代顶礼膜拜?
因为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扩展阅读 关于和亲民族关系再探究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什么?观看视频,然后分小组探究,将结论展示在黑板上。 贞观之治之民族关系1.bhd
贞观之治之民族关系2_baofeng.avi唐太宗论民族关系: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 ,出现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的大好局面。 扩展阅读话题三:经济发展唐初社会经济衰敝凋残,至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但至贞观四年,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阅读课本第8页的《阅读广场》,具体说明此时社会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加、米价下跌、物产丰饶、社会安定和谐、民族关系融洽。
唐太宗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关系的措施。话题四 任人唯贤唐太宗一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的大臣出身低微者有之,外族人有之,外国人有之,甚至有来自敌对阵营者。纳谏和任贤是成就贞观之治的两块基石。“贞观之治”就是任贤致治。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要求每组至少介绍一位贞观名臣的事迹。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扩展阅读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摘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话题五 太宗语录唐太宗留下了大量修身治国的名言警句,请分组讨论,每组至少介绍一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总结:贞观之治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想必你们对贞观之治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已经了然于胸,请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主动顺应人民和时代的要求,正确吸取隋亡的教训,重用贤才,虚心纳谏,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上,采取一系列正确得力的措施,最终创造出伟大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特征: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当堂检测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c.马周???????d.魏征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
a.减少决策失误???? b.维护封建统治????
c.改善君臣关系???? d.吸取隋亡教训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4、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普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5、“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组卷网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6、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请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