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0 13:28:15

文档简介

成都名校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 2025届 6 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A (B.“造园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曲解原文,C.“这一手法最早是白居
易在庐山建造草堂时提出并使用的”这一推断有误。D.“中国古代思想家根据造园的特点总结出了
‘动观’与‘静观’的理论”张冠李戴,该理论是作者总结出)
2. C (“不能建造面积较大的园林”推断错误。由材料一“近年来亦知道大园林不分区不成,亦就
是用大园包小园的手法,化整为零,分中有合。这种手法正尝试用于新园林”这一说法可知,大园
林可以,但是要分区)
3. C (这是介绍九天楼的外形,不属于“借景”)
4. 举例论证(如举留园、拙政园为例);引用论证(如引用《园冶》《一家言》中的观点);对比
论证(如将中西方园林的对比);类比论证(如“无异于熟食店的冷盆”)(任答对两种,并举例准
确,均可得 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5. 宝玉认为稻香村是“人力造作”,不符合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理;设计者
在选址、布局时,没有巧妙运用“借景”技巧。做出这一评价也是宝玉追求自然、拒绝造作的表现。
6. C (“另一面也是对结婚数十年的妻子的关爱”错,没有关爱之情)
7. D (“从一开始的痛苦,到无奈接受,最后反抗的复杂的变化过程”错误,舞台说明应该很好地
揭示了繁漪从痛苦、到反抗、最后无奈接受的变化过程)
8. (1)这句中的“苦药”含有双重内涵,既是药本身的苦,更是多年来周朴园带给她的精神折磨。
(3 分)
(2)既有对父亲的失望,也有自己理想破灭的苦涩,周冲已经明白,将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读
书的美好愿望终将落空。 (3 分)
9. ①繁漪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反抗周朴园的专制,在极端的压抑下敢于爆发,具有鲜明的“雷雨”
性格;
②在周朴园逼迫她喝药这一情节中,她从一开始直言让四凤把药倒了、坦言自己不愿意喝这种苦东
西的宣泄,到后来同意先把药放着的顺忍,再到和周朴园直接对抗,最后面对周萍和周冲的恳求而
不得不喝下药的不忍和无奈;
③这一切都反映了她内心深处最深的痛苦,最强的渴望,积累着近乎疯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
10. B
11. D(含义相同,均为“敬慕、仰慕”)
12.D(“自觉传习”无中生有,理解有误)
13. (1)他写文章落笔如飞,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完成后,见到的人都叹服他文章精彩奇妙。(关
键字:“属文”“若”“ 服”各 1分,大意 2分)
(2)王安石与司马光平素相交甚厚,司马光根据朋友之间互相督促行善的道理,三次写信给王安石
反复劝说,王安石很不高兴。(关键字:“素” “责” “诒书”各 1分,大意 2分)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一经过目终身不忘。他写文章落笔如
飞,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完成后,见到的人都叹服他文章精彩奇妙。(王安石)考中进士,名列上等,
任签书淮南判官。以前的制度规定,任职期满,准许呈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
1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成都名校2022~2023 学年度下期高 2025 届 6 月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 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园林应该属于文化范畴,不是土木绿化那样简单,它属于上层建筑,反映了一定的意识形态。
中国园林首重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与中国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是分不开
的,亦就是说园林的设计者有这种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他理想的园林。中国园林的那种闲适幽
雅,并寓之以德的超世脱俗的情调,也许可说是主导思想吧!要表达这种境界,就要用许多手法。
唐代的白居易在庐山之麓建草堂,以山为借景,尽收眼底,这种巧妙的手法,到明末计成将其总
结了出来,可见古人是一直沿用的了。这说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将永远为人们所应用。由
借景也产生了选址问题、布局问题等,所谓大处着眼、全局观点、因地制宜,运用得好,气势神
韵皆出。帝王之都,名园之基,无不首先重视借景。
叠山理水,在中国园林其理与画理相通,就是将自然景物加以提炼,做到“虽由人作,宛自
天开”。这种原则不论中西与古今,我想总不会变的吧。建筑物在中国园林中,占主要地位,这
是肯定的,但从园林史来看,我认为它的发展是由少到多的,清代的园林建筑比重肯定比元明多,
而且运用得更巧妙,空间分隔更灵活。这与造园的速度有关,计成在《园冶》中早说过,“雕栋
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建造房屋快,树木成长慢,为了追求园林早日竣工,在求得较好的
地形与借景有利的条件下,基地上如有若干大树古木,即可以大量建筑物安排组合其间,名园指
日可成矣。苏州留园,在盛氏购入后,便添加了大量建筑物。建筑物在园林中占如此主导地位,
在今日造园时还可有所借鉴,它不但在造园上起艺术作用,而且在快速造园方面也见显著效果。
我认为园林创作既是综合性艺术,又是综合性科学,其涉及知识面之广,变化之多,不难理
解。如果说不先从园林理论与园林史入手,进行一些研究,要创作一个园林,或是另开一条新的
造园道路,恐怕很困难,要走许多弯路。目前出现的许多园林小品书,无异于熟食店的冷盆,光
靠这些是做不出整桌名菜的。不经过一番理论的研究与分析,要谈继承与革新,有若缘木求鱼,
是于事无补的。
中国造园有一些常见的手法,如“园必隔,水必曲”,这在中国园林中最为常见,然而西方
园林用树丛,用流水也可以成隔与曲,表现的境界却有所不同。中国的园林,尤其私家园林,范
围又那么小,小中见大,含蓄不尽。如果将它放大了,意境随之变更。木结构的亭榭,放大了又
不顺眼,苏州拙政园东部那座巨亭就是失败的例子。近年来亦知道大园林不分区不成,亦就是用
大园包小园的手法,化整为零,分中有合。这种手法正尝试用于新园林。我在《说园》中总结出
了“动观”与“静观”的理论,这原是古代哲学思想在造园中的体现,我深信不论中西园林,都
不自觉地在运用着,至于运用得好与坏,那要看设计者的水平了。
第 1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3. 下列关于园林和建筑的说法,不属于 “借景”的一项是(3 分)
A. 扬州个园秋山,山顶筑亭,人在亭中,群峰移至脚下,远处树木诸景,一一招入园内。
B. 学校宿舍前的云亭,与相邻的曲廊水池、校园里往来的师生一起构成动静相宜的图画。
C. 塔子山公园的九天楼造型新颖独特,远看似塔,近看似楼,享有“塔山揽秀”的美誉。
D. 被称为“南方大雁塔”的高邮镇国寺塔矗立在京杭运河之中,形成塔影落波尖的美景。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评稻香村:“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
作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
似非大观,那及先处(潇湘馆)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呢?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请结
合材料和你对宝玉的了解,分析其作出如此评价的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雷雨(节选)
曹禺
[四凤端过药碗来]
鲁四凤 您喝吧。
周繁漪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鲁四凤 我。
周繁漪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
鲁四凤 倒了它?
周繁漪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
它。
鲁四凤 (犹豫)嗯。
周繁漪 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
[周冲由中门进,穿一套白西装上身]
周冲 妈,我现在喜欢一个人。
周繁漪 哦!(证实了她的疑惧)哦!……这个女孩子是谁?
周冲 她 是世界上最……(看一看繁漪)不,妈,您看您又要笑话我。反正她是我认为最
满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不是小姐堆
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
周繁漪 可是你不是喜欢受过教育的人么?她念过书么?
周冲 自然没念过书。这是她,也可说是她唯一的缺点,然而这并不怪她。……但是我仍然
第 3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是尊重她,帮助她的,我希望她现在受教育,我希望父亲允许我把我的教育费分给她一半上学。
周繁漪 你真是个孩子。
周冲 (不高兴地)我不是孩子。我不是孩子。
周繁漪 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
……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繁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
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第 4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周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
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
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繁漪面前。]
周萍 (求怒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
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
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文本二:
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酷热会逼走人的理智。一切都是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
烧一场。所以在《雷雨》的氛围里,周繁漪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
感、郁热、境遇,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也化为乌有。她是
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有火样的热情、一颗强悍
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
(节选自曹禺《<雷雨>序》)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倒了?哦?倒了!药还有么?”这一句连用三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表明了周朴园的冷酷和
专制,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
B.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一句,周冲抢断话语,为蘩漪说情,表现了他天真
善良、打抱不平的形象。
第 5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C. 周朴园强逼繁漪喝药,一方面是他对家庭内的叛逆者进行压制和教化,另一方面也是对结
婚数十年的妻子的关爱。
D. “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最终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
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 角色,她没有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但
在情节发展中却起到重要作用。
B. 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
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
C. “周萍望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这一舞台提示,既展现了人物的各
有所思,又引出了下文戏剧高潮部分。
D. 文中繁漪的相关舞台说明,很好地揭示了繁漪从一开始的痛苦,到无奈接受,最后反抗的
复杂的变化过程。
8. 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文本一中画线
语句的潜台词。(6 分)
(1)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本二中,曹禺说:“(繁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请结合文本一、二,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
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
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
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
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
牧判官,请知常州。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明年,同修起居
注,辞之累日。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
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
第 6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
且著为令。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
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翰林学士范镇三疏
言青苗,夺职致仕。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安石曰:“水旱常
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元祐元年,卒,赠太傅。初,
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一时学者,
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世
多称其贤。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
宰相,世方仰.其有为。”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B.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C.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D.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俾新陈相易”中的“俾”,意思为“使”,与成语“俾众周知”中的“俾”字含义相同。
B. 尧汤,古代之明君。尧,传说中的圣王,号陶唐,亦称唐尧;汤,商朝建立者,又称武汤。
C. 主司,是主管的意思,也指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选文中特指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
D. “世方仰其有为” 中“仰”,意为“敬慕”,与成语“高山仰止”的“仰”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安石文思敏捷,特立独行。他博览群书,思如泉涌,构思精妙;屡次拒绝馆阁之命,却
甘愿在地方做事。
B. 王安石锐意进取,关注民生。任职鄞县,他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农民青黄不接时,借贷
官谷以纾民困。
C. 王安石坚持原则,依法治事。朝议登州民妇当处死刑,他援法力争;任职参知政事,积极
推进青苗等新法。
D. 王安石崇尚道德,重视教化。他生活节俭,躬身践行道德规范;所释儒学典籍,学子折服,
争相自觉传习。
第 7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王适 游陈氏园
苏辙
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
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②。
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
年来簿领③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
[注]①王适:苏辙的女婿。②饮褉:修禊时饮酒。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
做“修禊”,后也指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白居易和裴洽曾一起参加“洛阳修禊”活动。③簿领:
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适在游陈氏园时写了以“香、阳、长、乡”为韵脚的诗歌,苏辙写这首诗与他相唱和。
B. 首联点出了游园的时节,虽然已经是晚春,花朵也在经历风雨后落尽,但野外仍飘着花香。
C. 第三句运用“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典故,表现出诗人跟孔子一样对太平盛世图景的向往。
D. 颈联交代园中池沼水面上涨,可以荡舟游玩,与首联中的“宿雨”相照应,可见雨势很
大。
15.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题,7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 分)
(1)《六国论》中,作者用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六国用土地贿赂秦国这一行为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六国国君的祖辈创业
艰难,反衬其子孙对国土不够珍惜。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0分)
第 8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邓清明特殊在哪里?他曾是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他曾 4 次
入选备份乘组,却 4 次和“飞天”失之交臂;他曾为了踏上“飞天”之旅,准备了 24 年 10 个月。
追梦近 25 年终圆梦,他的名字感动了无数人。
在此之前,邓清明被大家关注,源于他一直在备份。作为最有可能“飞天”的人之一,他却
一直是备份航天员,一次次与梦想 ① (A 不期而遇,B 萍水相逢,C 擦肩而过)。备份是
残酷的,不仅他们需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严苛训练,还只能目送主份飞往太空,
无人知其姓名。
从入队时的 ② (A 才华横溢,B 风华正茂,C 意气风发),到今朝圆梦时的两鬓斑白,
56 岁的邓清明终于等到了。无数个仰望太空的日日夜夜、一次次高强度的艰苦训练、不断“归零”
又重新出发的勇气信念,在这个“知天命”的年纪,邓清明证明了坚持的力量和坚守的意义。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太多次点火发射、“太空出差”,但比起宣布成功时的激动,在人们看
不见的地方,那些 ③ (A 湮没无闻,B 默默无闻,C 碌碌无闻)的持之以恒更加加令人动
容。在每一道升空的绚烂光芒背后,都有无数人的坚守、无数人的追求、无数人的汗水与泪水。
有人披甲征战,有人鞠躬尽瘁,有人开疆拓土,有人默默耕耘,或许不是每一个航天人都能像邓
清明一样等到圆梦的这一天,但他们的付出和坚持同样意义重大,是他们构筑了我国问鼎苍穹的
层层基石。
17. 请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语填入相应的横线处(填字母即可)。(3 分)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他们不仅需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严苛训练,还只能目送主份飞往太空,无
人知其姓名。
B. 他们需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严苛训练,却只能目送主份飞往太空,无人知
其姓名。
C. 他们不仅只能目送主份飞往太空,无人知其姓名,还需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
的严苛训练。
D. 他们只能目送主份飞往太空,无人知其姓名,却需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严
苛训练。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放盐
多了, ① ,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
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 ② 。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对我们来
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 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 10%的糖,几乎
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 ③ 。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咸味被
第 9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和盐。
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比如酸酸甜甜的
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 10个,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总量的 56%。你可能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咸,
这主要是因为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再如鳕鱼丝等海产干货,味道鲜美,有嚼劲,营养丰富。可
数据显示,鳕鱼丝竟是含盐大户:100克鳕鱼丝含钠 2克,相当于 5克的盐。并且配料表上,白砂
糖的位置特别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食物。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
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6 分)
21. 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大众的建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不管是苏洵、杜牧,还是王安石、魏征,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国家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精神。北大
钱理群教授说:“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
会、人类的承担。”当然,他也认为我们当代很多青年学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身上肩负着未来社会的责任。请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以“青
年学子与社会担当”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写一篇文章,向成都七中校刊《朝花》的“时事评论”
栏目投稿。
要求:(1)立论具有针对性,论证结构明晰,阐述富有理性;(2)表达真知灼见,不得抄
袭和套作;(3)使用规范汉字,书写工整,不少于 800 字。
第 10 页
{#{QQABCYQUggggAAIAAAACEwGwCkOQkhAAAIgGRAAcoEABi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