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立体几何-【四年真题】四年(2020-2023)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 立体几何-【四年真题】四年(2020-2023)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20 16: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真题】四年(2020-2023)高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4 立体几何
一、单选题
1.已知为球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为的外接圆,若⊙的面积为,,则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2.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
A. B. C. D.
3.若棱长为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4.已知正方体(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
A. B. C. D.
6.在正方体中,P为的中点,则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7.某一时间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称为这个时段的降雨量(单位:).24h降雨量的等级划分如下:

等级 24h降雨量(精确到0.1)
…… ……
小雨 0.1~9.9
中雨 10.0~24.9
大雨 25.0~49.9
暴雨 50.0~99.9
…… ……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小组自制了一个底面直径为200 mm,高为300 mm的圆锥形雨量器.若一次降雨过程中,该雨量器收集的24h的雨水高度是150 mm(如图所示),则这24h降雨量的等级是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8.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9.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地球静止同步卫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轨道高度为(轨道高度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距离).将地球看作是一个球心为O,半径r为的球,其上点A的纬度是指与赤道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地球表面上能直接观测到一颗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卫星点的纬度最大值为,记卫星信号覆盖地球表面的表面积为(单位:),则S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约为( )
A.26% B.34% C.42% D.50%
10.正四棱台的上 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 )
A. B. C. D.
11.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其中一部分水蓄入某水库.已知该水库水位为海拔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水位为海拔时,相应水面的面积为,将该水库在这两个水位间的形状看作一个棱台,则该水库水位从海拔上升到时,增加的水量约为()( )
A. B. C. D.
12.在长方体中,已知与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均为,则( )
A. B.AB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C. D.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13.已知正三棱台的高为1,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和,其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14.已知圆锥PO的底面半径为,O为底面圆心,PA,PB为圆锥的母线,,若的面积等于,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15.已知△ABC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积为16π,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A. B. C.1 D.
16.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
A.20° B.40°
C.50° D.90°
17.已知A,B,C是半径为1的球O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则三棱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18.如图已知正方体,M,N分别是,的中点,则( )
A.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平面
B.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平面
C.直线与直线相交,直线平面
D.直线与直线异面,直线平面
19.两个圆锥的底面是一个球的同一截面,顶点均在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两个圆锥的高之比为,则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为( )
A. B. C. D.
20.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l,其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且,则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1.已知正三棱锥的六条棱长均为6,S是及其内部的点构成的集合.设集合,则T表示的区域的面积为( )
A. B. C. D.
22.在正方体中,E,F分别为的中点,则( )
A.平面平面 B.平面平面
C.平面平面 D.平面平面
23.甲、乙两个圆锥的母线长相等,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之和为,侧面积分别为和,体积分别为和.若,则( )
A. B. C. D.
24.坡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安装灯带可以勾勒出建筑轮廓,展现造型之美.如图,某坡屋顶可视为一个五面体,其中两个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两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若,且等腰梯形所在的平面、等腰三角形所在的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均为,则该五面体的所有棱长之和为( )

A. B.
C. D.
25.如图,已知正三棱柱,E,F分别是棱上的点.记与所成的角为,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
A. B. C. D.
26.如图,“十字歇山”是由两个直三棱柱重叠后的景象,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直三棱柱的底面是顶角为,腰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3 B.24 C.26 D.27
27.在三棱锥中,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该棱锥的体积为( )
A.1 B. C.2 D.3
28.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则的面积为( )
A. B. C. D.
29.在三棱锥中,线段上的点满足,线段上的点满足,则三棱锥和三棱锥的体积之比为( )
A. B. C. D.
30.已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为,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B. C. D.
31.已知球O的半径为1,四棱锥的顶点为O,底面的四个顶点均在球O的球面上,则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32.如图,在正方体中,O为底面的中心,P为所在棱的中点,M,N为正方体的顶点.则满足的是( )
A. B.
C. D.
33.已知正方体,则( )
A.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B.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C.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D.直线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
34.已知圆锥的顶点为P,底面圆心为O,AB为底面直径,,,点C在底面圆周上,且二面角为45°,则( ).
A.该圆锥的体积为 B.该圆锥的侧面积为
C. D.的面积为
35.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平面,,记三棱锥,,的体积分别为,则( )
A. B.
C. D.
36.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有( )
A.直径为的球体
B.所有棱长均为的四面体
C.底面直径为,高为的圆柱体
D.底面直径为,高为的圆柱体
37.在正三棱柱中,,点满足,其中,,则( )
A.当时,的周长为定值
B.当时,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
C.当时,有且仅有一个点,使得
D.当时,有且仅有一个点,使得平面
三、填空题
38.已知球的直径为2,则该球的体积是______.
39.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其体积为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
40.如图,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已知螺帽的底面正六边形边长为2 cm,高为2 cm,内孔半径为0.5 cm,则此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是 ____ cm3.
4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N分别为BB1、AB的中点,则三棱锥A-NMD1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42.底面边长为4的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所截,截去一个底面边长为2,高为3的正四棱锥,所得棱台的体积为______.
43.已知点均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平面,则________.
44.如图,在三棱锥P–ABC的平面展开图中,AC=1,,AB⊥AC,AB⊥AD,∠CAE=30°,则cos∠FCB=______________.
4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_.
46.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棱长均为2,∠BAD=60°.以为球心,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BCC1B1的交线长为________.
47.在正四棱台中,,则该棱台的体积为________.
48.在正方体中,为的中点,若该正方体的棱与球的球面有公共点,则球的半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9.在正方体中,E,F分别为AB,的中点,以EF为直径的球的球面与该正方体的棱共有____________个公共点.
四、解答题
50.已知点,分别是正方形的边,的中点.现将四边形沿折起,使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如图所示.
(1)若点,分别是,的中点,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51.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矩形,底面,M为的中点,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求四棱锥的体积.
52.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N分别为的中点,.
(1)证明:;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53.如图,在三棱锥中,,,,,的中点分别为,点在上,.
(1)求证://平面;
(2)若,求三棱锥的体积.
54.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
(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
(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AB=6,AO//平面EB1C1F,且∠MPN=,求四棱锥B–EB1C1F的体积.
55.如图,为圆锥的顶点,是圆锥底面的圆心,为底面直径,.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为上一点,.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56.如图,为圆锥的顶点,是圆锥底面的圆心,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为上一点,∠APC=9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C;
(2)设DO=,圆锥的侧面积为,求三棱锥P ABC的体积.
57.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证明:
(1)当时,;
(2)点在平面内.
58.三棱台中,若面,分别是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夹角的余弦值;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59.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分别在棱上,且,.
(1)证明:点在平面内;
(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60.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B1C⊥平面ABC,E,F分别是AC,B1C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AB1C1;
(2)求证:平面AB1C⊥平面ABB1.
61.在三棱锥A—BCD中,已知CB=CD=,BD=2,O为BD的中点,AO⊥平面BCD,AO=2,E为AC的中点.
(1)求直线AB与DE所成角的余弦值;
(2)若点F在BC上,满足BF=BC,设二面角F—DE—C的大小为θ,求sinθ的值.
62.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
(1)证明:l⊥平面PDC;
(2)已知PD=AD=1,Q为l上的点,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63.如图,三棱台ABC—DEF中,平面ACFD⊥平面ABC,∠ACB=∠ACD=45°,DC =2BC.
(I)证明:EF⊥DB;
(II)求DF与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64.如图,在正方体中, E为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65.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 ,,点分别在棱和棱 上,且为棱的中点.
(Ⅰ)求证:;
(Ⅱ)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Ⅲ)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66.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ABCD.设平面PAD与平面PBC的交线为.
(1)证明:平面PDC;
(2)已知PD=AD=1,Q为上的点,QB=,求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
67.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为的中点.
(1)证明:;
(2)若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在棱上,,且二面角的大小为,求三棱锥的体积.
68.如图,三棱锥中,,,,E为BC的中点.

(1)证明:;
(2)点F满足,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69.已知直三棱柱中,侧面为正方形,,E,F分别为和的中点,D为棱上的点.
(1)证明:;
(2)当为何值时,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
70.已知直三棱柱中,侧面为正方形,,E,F分别为和的中点,.
(1)求三棱锥的体积;
(2)已知D为棱上的点,证明:.
71.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矩形,底面,,为的中点,且.
(1)求;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72.如图:在正方体中,为中点,与平面交于点.
(1)求证:为的中点;
(2)点是棱上一点,且二面角的余弦值为,求的值.
73.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

(1)求证:平面PAB;
(2)求二面角的大小.
74.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若.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75.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E为棱BC的中点,F为棱CD的中点.
(I)求证:平面;
(II)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III)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76.如图,直三棱柱的体积为4,的面积为.
(1)求A到平面的距离;
(2)设D为的中点,,平面平面,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77.如图,在三棱柱中,侧面为正方形,平面平面,,M,N分别为,AC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直线AB与平面BMN所成角的正弦值.
条件①:;
条件②:.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78.如图,四面体中,,E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平面;
(2)设,点F在上,当的面积最小时,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79.在四棱锥中,底面.
(1)证明:;
(2)求PD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80.小明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一个封闭的包装盒,包装盒如图所示:底面是边长为8(单位:)的正方形,均为正三角形,且它们所在的平面都与平面垂直.
(1)证明:平面;
(2)求该包装盒的容积(不计包装盒材料的厚度).
81.如图,四面体中,,E为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平面ACD;
(2)设,点F在BD上,当的面积最小时,求三棱锥的体积.
82.如图,是三棱锥的高,,,E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83.如图,已知和都是直角梯形,,,,,,,二面角的平面角为.设M,N分别为的中点.
(1)证明:;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84.直三棱柱中,,D为的中点,E为的中点,F为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85.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

(1)证明:平面平面;
(2)设,求四棱锥的高.
86.如图,在正四棱柱中,.点分别在棱,上,.

(1)证明:;
(2)点在棱上,当二面角为时,求.
87.如图,在三棱锥中,,,,,BP,AP,BC的中点分别为D,E,O,,点F在AC上,.
(1)证明:平面;
(2)证明:平面平面BEF;
(3)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88.如图,在三棱柱中,底面ABC,,到平面的距离为1.

(1)证明:;
(2)已知与的距离为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89.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
(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EB1C1F;
(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平面EB1C1F,且AO=AB,求直线B1E与平面A1AMN所成角的正弦值.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由已知可得等边的外接圆半径,进而求出其边长,得出的值,根据球的截面性质,求出球的半径,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设圆半径为,球的半径为,依题意,
得,为等边三角形,
由正弦定理可得,
,根据球的截面性质平面,

球的表面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应用球的截面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C
【分析】设,利用得到关于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设,则,
由题意,即,化简得,
解得(负值舍去).
故选:C.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正四棱锥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道容易题.
3.C
【分析】求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一半,即为球的半径,利用球的表面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这个球是正方体的外接球,其半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一半,
即,
所以,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求法,求出外接球的半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属于基础题.求多面体的外接球的面积和体积问题,常用方法有:(1)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时,可恢复为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为外接球的直径,求出球的半径;(2)直棱柱的外接球可利用棱柱的上下底面平行,借助球的对称性,球心为上下底面外接圆的圆心连线的中点,再根据勾股定理求球的半径;(3)如果设计几何体有两个面相交,可过两个面的外心分别作两个面的垂线,垂线的交点为几何体的球心.
4.D
【分析】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垂直关系的转化,判断选项.
【详解】A.,与相交,所以与异面,故A错误;
B.与平面相交,且,所以与异面,故B错误;
C.四边形是矩形,不是菱形,所以对角线与不垂直,故C错误;
D.连结,,,,所以平面,所以,故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设圆锥的母线长为,根据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扇形的弧长可求得的值,即为所求.
【详解】设圆锥的母线长为,由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扇形的弧长,则,解得.
故选:B.
6.D
【分析】平移直线至,将直线与所成的角转化为与所成的角,解三角形即可.
【详解】
如图,连接,因为∥,
所以或其补角为直线与所成的角,
因为平面,所以,又,,
所以平面,所以,
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
,所以.
故选:D
7.B
【分析】计算出圆锥体积,除以圆面的面积即可得降雨量,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一个半径为的圆面内的降雨充满一个底面半径为,高为的圆锥,
所以积水厚度,属于中雨.
故选:B.
8.A
【分析】根据三视图可得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三棱锥),根据三视图中的数据可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详解】根据三视图可得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正三棱锥,
其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面等边三角形,
由三视图可得该正三棱锥的侧棱长为1,
故其表面积为,
故选:A.
9.C
【分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的表面积公式和球的表面积公式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得,S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约为:
.
故选:C.
10.D
【分析】由四棱台的几何特征算出该几何体的高及上下底面面积,再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作出图形,连接该正四棱台上下底面的中心,如图,
因为该四棱台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4,侧棱长为2,
所以该棱台的高,
下底面面积,上底面面积,
所以该棱台的体积.
故选:D.
11.C
【分析】根据题意只要求出棱台的高,即可利用棱台的体积公式求出.
【详解】依题意可知棱台的高为(m),所以增加的水量即为棱台的体积.
棱台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故选:C.
12.D
【分析】根据线面角的定义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即可求出.
【详解】如图所示:
不妨设,依题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知,与平面所成角为,与平面所成角为,所以,即,,解得.
对于A,,,,A错误;
对于B,过作于,易知平面,所以与平面所成角为,因为,所以,B错误;
对于C,,,,C错误;
对于D,与平面所成角为,,而,所以.D正确.
故选:D.
13.A
【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出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再根据球心距,圆面半径,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出球的半径,从而得出球的表面积.
【详解】设正三棱台上下底面所在圆面的半径,所以,即,设球心到上下底面的距离分别为,球的半径为,所以,,故或,即或,解得符合题意,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故选:A.
14.B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圆锥的母线长,进而求出圆锥的高,求出体积作答.
【详解】在中,,而,取中点,连接,有,如图,
,,由的面积为,得,
解得,于是,
所以圆锥的体积.
故选:B
15.C
【分析】根据球的表面积和的面积可求得球的半径和外接圆半径,由球的性质可知所求距离.
【详解】
设球的半径为,则,解得:.
设外接圆半径为,边长为,
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
,解得:,,
球心到平面的距离.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球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涉及到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明确球的性质,即球心和三角形外接圆圆心的连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平面.
16.B
【分析】画出过球心和晷针所确定的平面截地球和晷面的截面图,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有关截线的关系,根据点处的纬度,计算出晷针与点处的水平面所成角.
【详解】画出截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是点处的水平面的截线,依题意可知;是晷针所在直线.是晷面的截线,依题意依题意,晷面和赤道平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
根据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可知、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
由于,所以,
由于,
所以,也即晷针与点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故选: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考查球体有关计算,涉及平面平行,线面垂直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17.A
【分析】由题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外接圆的半径,则可求得到平面的距离,进而求得体积.
【详解】,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外接圆的半径为,又球的半径为1,
设到平面的距离为,
则,
所以.
故选:A.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球内几何体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利用截面圆半径、球半径、球心到截面距离的勾股关系求解.
18.A
【分析】由正方体间的垂直、平行关系,可证平面,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连,在正方体中,
M是的中点,所以为中点,
又N是的中点,所以,
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不垂直,所以不垂直
则不垂直平面,所以选项B,D不正确;
在正方体中,,
平面,所以,
,所以平面,
平面,所以,
且直线是异面直线,
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睛】关键点点睛:熟练掌握正方体中的垂直、平行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如两条棱平行或垂直,同一个面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体的对角线与面的对角线是相交但不垂直或异面垂直关系.
19.B
【分析】作出图形,计算球体的半径,可计算得出两圆锥的高,利用三角形相似计算出圆锥的底面圆半径,再利用锥体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如下图所示,设两个圆锥的底面圆圆心为点,
设圆锥和圆锥的高之比为,即,
设球的半径为,则,可得,所以,,
所以,,,
,则,所以,,
又因为,所以,,
所以,,,
因此,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为.
故选:B.
20.C
【分析】设正四棱锥的高为,由球的截面性质列方程求出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与高的关系,由此确定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
【详解】∵球的体积为,所以球的半径,
[方法一]:导数法
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高为,
则,,
所以,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
所以,
当时,,当时,,
所以当时,正四棱锥的体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又时,,时,,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的最小值为,
所以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方法二]:基本不等式法
由方法一故所以当且仅当取到,
当时,得,则
当时,球心在正四棱锥高线上,此时,
,正四棱锥体积,故该正四棱锥体积的取值范围是
21.B
【分析】求出以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与底面的截面圆的半径后可求区域的面积.
【详解】
设顶点在底面上的投影为,连接,则为三角形的中心,
且,故.
因为,故,
故的轨迹为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而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为,半径为,
故的轨迹圆在三角形内部,故其面积为
故选:B
22.A
【分析】证明平面,即可判断A;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根据法向量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BCD.
【详解】解:在正方体中,
且平面,
又平面,所以,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所以,
又,
所以平面,
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故A正确;
选项BCD解法一:
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则,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有,可取,
同理可得平面的法向量为,
平面的法向量为,
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所以平面与平面不垂直,故B错误;
因为与不平行,
所以平面与平面不平行,故C错误;
因为与不平行,
所以平面与平面不平行,故D错误,
故选:A.
选项BCD解法二:
解:对于选项B,如图所示,设,,则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在内,作于点,在内,作,交于点,连结,
则或其补角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勾股定理可知:,,
底面正方形中,为中点,则,
由勾股定理可得,
从而有:,
据此可得,即,
据此可得平面平面不成立,选项B错误;
对于选项C,取的中点,则,
由于与平面相交,故平面平面不成立,选项C错误;
对于选项D,取的中点,很明显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
由于与平面相交,故平面平面不成立,选项D错误;
故选:A.
23.C
【分析】设母线长为,甲圆锥底面半径为,乙圆锥底面圆半径为,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可得,再结合圆心角之和可将分别用表示,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两圆锥的高,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解:设母线长为,甲圆锥底面半径为,乙圆锥底面圆半径为,
则,
所以,
又,
则,
所以,
所以甲圆锥的高,
乙圆锥的高,
所以.
故选:C.
24.C
【分析】先根据线面角的定义求得,从而依次求,,,,再把所有棱长相加即可得解.
【详解】如图,过做平面,垂足为,过分别做,,垂足分别为,,连接,

由题意得等腰梯形所在的面、等腰三角形所在的面与底面夹角分别为和,
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
同理:,又,故四边形是矩形,
所以由得,所以,所以,
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
在直角三角形中,,,
又因为,
所有棱长之和为.
故选:C
25.A
【分析】先用几何法表示出,再根据边长关系即可比较大小.
【详解】如图所示,过点作于,过作于,连接,
则,,,
,,,
所以,
故选:A.
26.D
【分析】作出几何体直观图,由题意结合几何体体积公式即可得组合体的体积.
【详解】该几何体由直三棱柱及直三棱柱组成,作于M,如图,
因为,所以,
因为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所以,
在直棱柱中,平面BHC,则,
由可得平面,
设重叠后的EG与交点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故选:D.
27.A
【分析】证明平面,分割三棱锥为共底面两个小三棱锥,其高之和为AB得解.
【详解】取中点,连接,如图,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又平面,,
平面,
又,,
故,即,
所以,
故选:A
28.C
【分析】法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依次证得,,从而得到,再在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得,从而求得,由此在中利用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解;
法二:先在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得,,从而求得,再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余弦定理得到关于的方程组,从而求得,由此在中利用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法一:
连结交于,连结,则为的中点,如图,
因为底面为正方形,,所以,则,
又,,所以,则,
又,,所以,则,
在中,,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则,
故在中,,
所以,
又,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法二:
连结交于,连结,则为的中点,如图,
因为底面为正方形,,所以,
在中,,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故,
所以,则,
不妨记,
因为,所以,
即,
则,整理得①,
又在中,,即,则②,
两式相加得,故,
故在中,,
所以,
又,所以,
所以的面积为.
故选:C.
29.B
【分析】分别过作,垂足分别为.过作平面,垂足为,连接,过作,垂足为.先证平面,则可得到,再证.由三角形相似得到,,再由即可求出体积比.
【详解】如图,分别过作,垂足分别为.过作平面,垂足为,连接,过作,垂足为.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且.
在中,因为,所以,所以,
在中,因为,所以,
所以.
故选:B
30.C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推导确定线面角,再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求解作答.
【详解】取的中点,连接,因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为斜边,则有,
又是等边三角形,则,从而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显然平面,于是平面,又平面,
因此平面平面,显然平面平面,
直线平面,则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为直线,
从而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令,则,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由正弦定理得,即,
显然是锐角,,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切为.
故选:C
31.C
【分析】方法一:先证明当四棱锥的顶点O到底面ABCD所在小圆距离一定时,底面ABCD面积最大值为,进而得到四棱锥体积表达式,再利用均值定理去求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从而得到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的值.
【详解】[方法一]:【最优解】基本不等式
设该四棱锥底面为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所在小圆半径为r,
设四边形ABCD对角线夹角为,

(当且仅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等号成立)
即当四棱锥的顶点O到底面ABCD所在小圆距离一定时,底面ABCD面积最大值为
又设四棱锥的高为,则,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选:C
[方法二]:统一变量+基本不等式
由题意可知,当四棱锥为正四棱锥时,其体积最大,设底面边长为,底面所在圆的半径为,则,所以该四棱锥的高,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
故选:C.
[方法三]:利用导数求最值
由题意可知,当四棱锥为正四棱锥时,其体积最大,设底面边长为,底面所在圆的半径为,则,所以该四棱锥的高,,令,,设,则,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最大,此时.
故选:C.
【点评】方法一:思维严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模型熟悉,是该题的最优解;
方法二:消元,实现变量统一,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方法三:消元,实现变量统一,利用导数求最值,是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操作简便,是通性通法.
32.BC
【分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的正误,平移直线构造所考虑的线线角后可判断AD的正误.
【详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对于A,如图(1)所示,连接,则,
故(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在直角三角形,,,故,
故不成立,故A错误.
对于B,如图(2)所示,取的中点为,连接,,则,,
由正方体可得平面,而平面,
故,而,故平面,
又平面,,而,
所以平面,而平面,故,故B正确.
对于C,如图(3),连接,则,由B的判断可得,
故,故C正确.
对于D,如图(4),取的中点,的中点,连接,
则,
因为,故,故,
所以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故,,
,,故不是直角,
故不垂直,故D错误.
故选:BC.
33.ABD
【分析】数形结合,依次对所给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如图,连接、,因为,所以直线与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所成的角,
因为四边形为正方形,则,故直线与所成的角为,A正确;
连接,因为平面,平面,则,
因为,,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故B正确;
连接,设,连接,
因为平面,平面,则,
因为,,所以平面,
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则,,,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故C错误;
因为平面,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易得,故D正确.
故选:ABD
34.AC
【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侧面积判断A、B选项的正确性,利用二面角的知识判断C、D选项的正确性.
【详解】依题意,,,所以,
A选项,圆锥的体积为,A选项正确;
B选项,圆锥的侧面积为,B选项错误;
C选项,设是的中点,连接,
则,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则,所以,
故,则,C选项正确;
D选项,,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AC.

35.CD
【分析】直接由体积公式计算,连接交于点,连接,由计算出,依次判断选项即可.
【详解】
设,因为平面,,则,
,连接交于点,连接,易得,
又平面,平面,则,又,平面,则平面,
又,过作于,易得四边形为矩形,则,
则,,
,则,,,
则,则,,,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36.ABD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正方体的性质逐项分析判断.
【详解】对于选项A:因为,即球体的直径小于正方体的棱长,
所以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A正确;
对于选项B:因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为,且,
所以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B正确;
对于选项C:因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且,
所以不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C不正确;
对于选项D:因为,可知底面正方形不能包含圆柱的底面圆,
如图,过的中点作,设,
可知,则,
即,解得,
且,即,
故以为轴可能对称放置底面直径为圆柱,
若底面直径为的圆柱与正方体的上下底面均相切,设圆柱的底面圆心,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的切点为,
可知:,则,
即,解得,
根据对称性可知圆柱的高为,
所以能够被整体放入正方体内,故D正确;
故选:ABD.
37.BD
【分析】对于A,由于等价向量关系,联系到一个三角形内,进而确定点的坐标;
对于B,将点的运动轨迹考虑到一个三角形内,确定路线,进而考虑体积是否为定值;
对于C,考虑借助向量的平移将点轨迹确定,进而考虑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来求解点的个数;
对于D,考虑借助向量的平移将点轨迹确定,进而考虑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来求解点的个数.
【详解】
易知,点在矩形内部(含边界).
对于A,当时,,即此时线段,周长不是定值,故A错误;
对于B,当时,,故此时点轨迹为线段,而,平面,则有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所以其体积为定值,故B正确.
对于C,当时,,取,中点分别为,,则,所以点轨迹为线段,不妨建系解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所以或.故均满足,故C错误;
对于D,当时,,取,中点为.,所以点轨迹为线段.设,因为,所以,,所以,此时与重合,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等价替换,关键之处在于所求点的坐标放在三角形内.
38.
【分析】根据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球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
39.
【分析】利用体积公式求出圆锥的高,进一步求出母线长,最终利用侧面积公式求出答案.
【详解】∵


∴.
故答案为:.
40.
【分析】先求正六棱柱体积,再求圆柱体积,相减得结果.
【详解】正六棱柱体积为
圆柱体积为
所求几何体体积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正六棱柱体积、圆柱体积,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41.
【分析】利用计算即可.
【详解】
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N分别为BB1、AB的中点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在求解三棱锥的体积时,要注意观察图形的特点,看把哪个当成顶点好计算一些.
42.
【分析】方法一:割补法,根据正四棱锥的几何性质以及棱锥体积公式求得正确答案;方法二:根据台体的体积公式直接运算求解.
【详解】方法一:由于,而截去的正四棱锥的高为,所以原正四棱锥的高为,
所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
截去的正四棱锥的体积为,
所以棱台的体积为.
方法二:棱台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
43.2
【分析】先用正弦定理求底面外接圆半径,再结合直棱柱的外接球以及求的性质运算求解.
【详解】如图,将三棱锥转化为直三棱柱,
设的外接圆圆心为,半径为,
则,可得,
设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为,连接,则,
因为,即,解得.
故答案为:2.
【点睛】方法点睛:多面体与球切、接问题的求解方法
(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
(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A、PB、PC两两垂直,且P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根据4R2=a2+b2+c2求解;
(3)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棱长;
(4)球和正方体的棱相切时,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5)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体中元素间的关系,或只画内切、外接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确定球心的位置,弄清球的半径(直径)与该几何体已知量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
44.
【分析】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可得出,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可得出,然后在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的值.
【详解】,,,
由勾股定理得,
同理得,,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45.
【分析】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圆锥内切球的问题,然后结合截面确定其半径即可确定体积的值.
【详解】易知半径最大球为圆锥的内切球,球与圆锥内切时的轴截面如图所示,
其中,且点M为BC边上的中点,
设内切圆的圆心为,

由于,故,
设内切圆半径为,则:

解得:,其体积:.
故答案为:.
【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
46..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得,侧面,可得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的距离为,可得侧面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的弧,再根据弧长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如图:
取的中点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为,
因为60°,直四棱柱的棱长均为2,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又四棱柱为直四棱柱,所以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侧面,
设为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则,
因为球的半径为,,所以,
所以侧面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的距离为,
因为,所以侧面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的弧,
因为,所以,
所以根据弧长公式可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棱柱的结构特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考查了扇形中的弧长公式,属于中档题.
47./
【分析】结合图像,依次求得,从而利用棱台的体积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如图,过作,垂足为,易知为四棱台的高,

因为,
则,
故,则,
所以所求体积为.
故答案为:.
48.
【分析】当球是正方体的外接球时半径最大,当边长为的正方形是球的大圆的内接正方形时半径达到最小.
【详解】设球的半径为.
当球是正方体的外接球时,恰好经过正方体的每个顶点,所求的球的半径最大,若半径变得更大,球会包含正方体,导致球面和棱没有交点,
正方体的外接球直径为体对角线长,即,故;

分别取侧棱的中点,显然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且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
连接,则,当球的一个大圆恰好是四边形的外接圆,球的半径达到最小,即的最小值为.
综上,.
故答案为:
49.12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对称性,可知球心到各棱距离相等,故可得解.
【详解】不妨设正方体棱长为2,中点为,取,中点,侧面的中心为,连接,如图,
由题意可知,为球心,在正方体中,,
即,
则球心到的距离为,
所以球与棱相切,球面与棱只有1个交点,
同理,根据正方体的对称性知,其余各棱和球面也只有1个交点,
所以以EF为直径的球面与正方体每条棱的交点总数为12.
故答案为:12
50.(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要证明线面平行,可转化为证明面面平行;
(2)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平面,再结合线面角的定义,可得得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证明:(1)连接,
设点为的中点,连接,,
在中,又因为点为中点,
所以.
同理可证得,
又因为,分别为正方形的边,的中点,
故,所以.
又因为,所以平面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2)因为为正方形,,分别是,的中点,
所以四边形为矩形,则.
又因为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则为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因为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不妨设正方形边长为,则,
在中,,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在中,,

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51.(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底面可得,又,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再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平面平面;
(2)由(1)可知,,由平面知识可知,,由相似比可求出,再根据四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
【详解】(1)因为底面,平面,
所以,
又,,
所以平面,
而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方法一]:相似三角形法
由(1)可知.
于是,故.
因为,所以,即.
故四棱锥的体积.
[方法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垂直垂直法
由(2)知,所以.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因为,所以,,,.
从而.
所以,即.下同方法一.
[方法三]【最优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法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即.下同方法一.
[方法四]:空间向量法
由,得.
所以.
即.
又底面,在平面内,
因此,所以.
所以,
由于四边形是矩形,根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得,即.
所以,即.下同方法一.
【整体点评】(2)方法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求出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
方法二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垂直的条件得到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
方法三直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的垂直的坐标运算求得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为最常用的通性通法,为最优解;
方法四利用空间向量转化求得矩形的另一边长.
52.(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要证,可证,由题意可得,,易证,从而平面,即有,从而得证;
(2)取中点,根据题意可知,两两垂直,所以以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分别求出向量和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即可根据线面角的向量公式求出.
【详解】(1)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由题意且,平面,而平面,所以,又,所以.
(2)由,,而与相交,所以平面,因为,所以,取中点,连接,则两两垂直,以点为坐标原点,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又为中点,所以.
由(1)得平面,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要证明,可以考虑,
题中与有垂直关系的直线较多,易证平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第二问思路直接,由第一问的垂直关系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线面角的向量公式即可计算得出.
53.(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给定条件,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推理作答.
(2)作出并证明为棱锥的高,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直接可求体积.
【详解】(1)连接,设,则,,,
则,
解得,则为的中点,由分别为的中点,
于是,即,
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过作垂直的延长线交于点,
因为是中点,所以,
在中,,
所以,
因为,
所以,又,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又,平面,
所以平面,
即三棱锥的高为,
因为,所以,
所以,
又,
所以.
54.(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分别为,的中点,,根据条件可得,可证,要证平面平面,只需证明平面即可;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和到的距离,根据椎体体积公式,即可求得.
【详解】(1)分别为,的中点,

在等边中,为中点,则
又侧面为矩形,
由,平面
平面
又,且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且平面平面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
(2)过作垂线,交点为,
画出图形,如图
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为的中心.
故:,则,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
又在等边中

由(1)知,四边形为梯形
四边形的面积为:

为到的距离,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证明线线平行和面面垂直,及其求四棱锥的体积,解题关键是掌握面面垂直转为求证线面垂直的证法和棱锥的体积公式,考查了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55.(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要证明平面,只需证明,即可;
(2)方法一:过O作∥BC交AB于点N,以O为坐标原点,OA为x轴,ON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算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利用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方法一]:勾股运算法证明
由题设,知为等边三角形,设,
则,,所以,
又为等边三角形,则,所以,
,则,所以,
同理,又,所以平面;
[方法二]:空间直角坐标系法
不妨设,则,由圆锥性质知平面,所以,所以.因为O是的外心,因此.
在底面过作的平行线与的交点为W,以O为原点,方向为x轴正方向,方向为y轴正方向,方向为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故,.
所以,.
又,故平面.
[方法三]:
因为是底面圆O的内接正三角形,且为底面直径,所以.
因为(即)垂直于底面,在底面内,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设,则F为的中点,连结.
设,且,
则,,.
因此,从而.
又因为,所以平面.
[方法四]:空间基底向量法
如图所示,圆锥底面圆O半径为R,连结,,易得,
因为,所以.
以为基底,平面,则,
,且,
所以.
故.所以,即.
同理.又,所以平面.
(2)[方法一]:空间直角坐标系法
过O作∥BC交AB于点N,因为平面,以O为坐标原点,OA为x轴,ON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令,得,
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令,得,
所以
故,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所以.
[方法二]【最优解】:几何法
设,易知F是的中点,过F作交于G,取的中点H,
联结,则.
由平面,得平面.
由(1)可得,,得.
所以,根据三垂线定理,得.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圆O的半径为r,则,,,,所以,,.
在中,,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方法三]:射影面积法
如图所示,在上取点H,使,设,连结.
由(1)知,所以.故平面.
所以,点H在面上的射影为N.
故由射影面积法可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在中,令,则,易知.所以.
又,故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整体点评】本题以圆锥为载体,隐含条件是圆锥的轴垂直于底面,(1)方法一:利用勾股数进行运算证明,是在给出数据去证明垂直时的常用方法;方法二:选择建系利用空间向量法,给空间立体感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方法三:利用线面垂直,结合勾股定理可证出;方法四:利用空间基底解决问题,此解法在解答题中用的比较少;
(2)方法一:建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属于解答题中求角的常规方法;方法二:利用几何法,通过三垂线法作出二面角,求解三角形进行求解二面角,适合立体感强的学生;方法三:利用射影面积法求解二面角,提高解题速度.
56.(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已知可得,进而有≌,可得
,即,从而证得平面,即可证得结论;
(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母线和底面半径的关系,进而求出底面半径,由正弦定理,求出正三角形边长,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求出,在中,求出,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1)连接,为圆锥顶点,为底面圆心,平面,
在上,,
是圆内接正三角形,,≌,
,即,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2)设圆锥的母线为,底面半径为,圆锥的侧面积为,
,解得,,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在中,,
三棱锥的体积为.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求锥体的体积,注意空间垂直间的相互转化,考查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57.(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正方形性质得,根据长方体性质得,进而可证平面,即得结果;
(2)只需证明即可,在上取点使得,再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证明即可.
【详解】
(1)因为长方体,所以平面,
因为长方体,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
因为平面,因此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2)在上取点使得,连,
因为,所以
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所以四点共面,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四点共面,
因此在平面内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线线平行判定,考查基本分析论证能力,属中档题.
58.(1)证明见解析
(2)
(3)
【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用线面平行的判定解决;
(2)利用二面角的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后进行求解;
(3)方法一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关系,找到垂线段的长,方法二无需找垂线段长,直接利用等体积法求解
【详解】(1)
连接.由分别是的中点,根据中位线性质,//,且,
由棱台性质,//,于是//,由可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
又平面,平面,于是//平面.
(2)过作,垂足为,过作,垂足为,连接.
由面,面,故,又,,平面,则平面.
由平面,故,又,,平面,于是平面,
由平面,故.于是平面与平面所成角即.
又,,则,故,在中,,则,
于是

(3)[方法一:几何法]

过作,垂足为,作,垂足为,连接,过作,垂足为.
由题干数据可得,,,根据勾股定理,,
由平面,平面,则,又,,平面,于是平面.
又平面,则,又,,平面,故平面.
在中,,
又,故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到平面的距离的两倍,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是.
[方法二:等体积法]

辅助线同方法一.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由,即.
59.(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方法一:连接、,证明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证得点在平面内;
(2)方法一: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计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进而可求得二面角的正弦值.
【详解】(1)[方法一]【最优解】:利用平面基本事实的推论
在棱上取点,使得,连接、、、,如图1所示.
在长方体中,,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而,所以,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有,同理可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在平面内.
[方法二]:空间向量共线定理
以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
设,则.
所以.故.所以,点在平面内.
[方法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同方法二建系,并得,
所以.
故.所以点在平面内.
[方法四]:
根据题意,如图3,设.
在平面内,因为,所以.
延长交于G,
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①.
延长交于H,同理平面平面②.
由①②得,平面平面.
连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知识可得.
在中,.
同理,在中,.
如图4,在中,.
所以,即G,,H三点共线.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得证.
[方法五]:
如图5,连接,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设与相交于点O,则O为的中点.联结,由长方体知识知,体对角线交于一点,且为它们的中点,即,则经过点O,故点在平面内.
(2)[方法一]【最优解】:坐标法
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
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取,得,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取,得,,则,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因此,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二]:定义法
在中,,即,所以.在中,,如图6,设的中点分别为M,N,连接,则,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
所以,则.
[方法三]:向量法
由题意得,
由于,所以.
如图7,在平面内作,垂足为G,
则与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大小.
由,得.
其中,,解得,.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
[方法四]:三面角公式
由题易得,.
所以.


设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二面角的三个面角公式,得
,所以.
【整体点评】(1)方法一:通过证明直线,根据平面的基本事实二的推论即可证出,思路直接,简单明了,是通性通法,也是最优解;方法二:利用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证明;方法三: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方法四:利用平面的基本事实三通过证明三点共线说明点在平面内;方法五:利用平面的基本事实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证出.
(2)方法一:利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和二面角的关系求出;方法二:利用二面角的定义结合解三角形求出;方法三:利用和二面角公共棱垂直的两个向量夹角和二面角的关系即可求出,为最优解;方法四:利用三面角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出.
60.(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
【分析】(1)通过证明,来证得平面.
(2)通过证明平面,来证得平面平面.
【详解】(1)由于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由于平面,平面,所以.
由于,所以平面,
由于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属于中档题.
61.(1)(2)
【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数量积求直线向量夹角,即得结果;
(2)先求两个平面法向量,根据向量数量积求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向量夹角关系得结果.
【详解】
(1)连
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从而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设平面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一个法向量为

因此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向量求线线角与二面角,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62.(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证得,从而得到平面;
(2)方法一:根据题意,建立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相应点的坐标,设出点,之后求得平面的法向量以及向量的坐标,求得的最大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详解】(1)证明:
在正方形中,,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因为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所以且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平面.
(2)[方法一]【最优解】:通性通法
因为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因为,设,
设,则有,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所以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方法二]:定义法
如图2,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在平面中,设.
在平面中,过P点作,交于F,连接.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又由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又由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从而即为与平面所成角.
设,在中,易求.
由与相似,得,可得.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方法三]:等体积法
如图3,延长至G,使得,连接,,则,过G点作平面,交平面于M,连接,则即为所求.
设,在三棱锥中,.
在三棱锥中,.
由得,
解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在中,易求,所以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整体点评】(2)方法一:根据题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即为平面的法向量与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是本题的通性通法,也是最优解;
方法二:利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作出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再利用解三角形以及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
方法三:巧妙利用,将线转移,再利用等体积法求得点面距,利用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即为点面距与线段长度的比值的方法,即可求出.
63.(I)证明见解析;(II)
【分析】()方法一:作交于,连接,由题意可知平面,即有,根据勾股定理可证得,又,可得,,即得平面,即证得;
(II)方法一:由,所以与平面所成角即为与平面所成角,作于,连接,即可知即为所求角,再解三角形即可求出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方法一]:几何证法
作交于,连接.
∵平面平面,而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而平面,即有.
∵,
∴.
在中,,即有,∴.
由棱台的定义可知,,所以,,而,
∴平面,而平面,∴.
[方法二]【最优解】:空间向量坐标系方法
作交于O.
∵平面平面,而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OC=1,∵,,
∴,∴,
∴,,
,
∴BC⊥BD,又∵棱台中BC//EF,∴EF⊥BD;
[方法三]:三余弦定理法
∵平面ACFD平面ABC,∴,
∴,
又∵DC =2BC.
∴,即,
又∵,∴.
(II)[方法一]:几何法
因为,所以与平面所成角即为与平面所成角.
作于,连接,由(1)可知,平面,
因为所以平面平面,而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即在平面内的射影为,即为所求角.
在中,设,则,,
∴.
故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二]【最优解】:空间向量坐标系法
设平面BCD的法向量为,
由()得,,
∴令,则,,,
,,
由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三]:空间向量法
以为基底,
不妨设,则
(由()的结论可得).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由得取,得.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也为,
由公式得.
[方法四]:三余弦定理法
由,
可知H在平面的射影G在的角平分线上.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与平面所成角也为.
由由()的结论可得,
由三余弦定理,得,
从而.
[方法五]:等体积法
设H到平面DBC的距离为h,
设,则,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由已知得与平面所成角也为.
由,,
求得,所以.
【整体评价】()的方法一使用几何方法证明,方法二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方法,简洁清晰,通性通法,确定为最优解;方法三使用了两垂直角的三余弦定理得到,进而证明,过程简洁,确定为最优解(II)的方法一使用几何做法,方法二使用空间坐标系方法,为通性通法,确定为最优解;方法三使用空间向量的做法,避开了辅助线的求作;方法四使用三余弦定理法,最为简洁,确定为最优解;方法五采用等体积转化法,避免了较复杂的辅助线.
64.(Ⅰ)证明见解析;(Ⅱ).
【分析】(Ⅰ)证明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也可利用空间向量计算证明;
(Ⅱ)可以将平面扩展,将线面角转化,利用几何方法作出线面角,然后计算;也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计算求解 .
【详解】(Ⅰ)[方法一]:几何法
如下图所示:
在正方体中,且,且,
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
平面,平面,平面;
[方法二]:空间向量坐标法
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
令,则,,则.
又∵向量,,
又平面,平面;
(Ⅱ)[方法一]:几何法
延长到,使得,连接,交于,
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所以平面即平面,
连接,作,垂足为,连接,
∵平面,平面,∴,
又∵,∴直线平面,
又∵直线平面,∴平面平面,
∴在平面中的射影在直线上,∴直线为直线在平面中的射影,∠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根据直线直线,可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
∴,
∴,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二]:向量法
接续(I)的向量方法,求得平面平面的法向量,
又∵,∴,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三]:几何法+体积法
如图,设的中点为F,延长,易证三线交于一点P.
因为,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在中,易得,
可得.
由,得,
整理得.
所以.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四]:纯体积法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到平面的距离为h,
在中,,

所以,易得.
由,得,解得,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所以.
【整体点评】(Ⅰ)的方法一使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方法二使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进行证明;
(II)第一种方法中使用纯几何方法,适合于没有学习空间向量之前的方法,有利用培养学生的集合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第二种方法使用空间向量方法,两小题前后连贯,利用计算论证和求解,定为最优解法;方法三在几何法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体积方法,计算较为简洁;方法四不作任何辅助线,仅利用正余弦定理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省却了辅助线和几何的论证,不失为一种优美的方法.
65.(Ⅰ)证明见解析;(Ⅱ);(Ⅲ).
【分析】以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轴,轴,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Ⅰ)计算出向量和的坐标,得出,即可证明出;
(Ⅱ)可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计算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利用空间向量法计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解结果;
(Ⅲ)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依题意,以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轴、轴、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可得、、、、
、、、、.
(Ⅰ)依题意,,,
从而,所以;
(Ⅱ)依题意,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
不妨设,可得.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Ⅲ)依题意,.
由(Ⅱ)知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于是.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求二面角和线面角的正弦值,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66.(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证得,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平面,从而得到平面;
(2)根据题意,建立相应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相应点的坐标,设出点,之后求得平面的法向量以及向量的坐标,求得,即可得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
在正方形中,,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
因为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所以
且平面,所以
因为
所以平面;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则有,
设,则有,
因为QB=,所以有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立体几何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中档题目.
67.(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题意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线线垂直即可;
(2)方法二:利用几何关系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结合相关的几何特征计算三棱锥的体积即可.
【详解】(1)因为,O是中点,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
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2)[方法一]:通性通法—坐标法
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为轴,为y轴,垂直且过O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设,
所以,
设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由可求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解得.
又点C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
所以三棱锥的体积为.
[方法二]【最优解】: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所示,作,垂足为点G.
作,垂足为点F,连结,则.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为,所以.
由已知得,故.
又,所以.
因为,

[方法三]:三面角公式
考虑三面角,记为,为,,
记二面角为.据题意,得.
对使用三面角的余弦公式,可得,
化简可得.①
使用三面角的正弦公式,可得,化简可得.②
将①②两式平方后相加,可得,
由此得,从而可得.
如图可知,即有,
根据三角形相似知,点G为的三等分点,即可得,
结合的正切值,
可得从而可得三棱锥的体积为.
【整体点评】(2)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是此类题的通性通法,其好处在于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适合于复杂图形的处理;
方法二: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立体几何的基本功,在找出二面角的同时可以对几何体的几何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该法为本题的最优解.
方法三:三面角公式是一个优美的公式,在很多题目的解析中灵活使用三面角公式可以使得问题更加简单、直观、迅速.
68.(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题意易证平面,从而证得;
(2)由题可证平面,所以以点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根据二面角的向量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即可解出.
【详解】(1)连接,因为E为BC中点,,所以①,
因为,,所以与均为等边三角形,
,从而②,由①②,,平面,
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
(2)不妨设,,.
,,又,平面平面.
以点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
设平面与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二面角平面角为,而,
因为,所以,即有,
,取,所以;
,取,所以,
所以,,从而.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69.(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方法二:通过已知条件,确定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垂直;
(2)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最大,进而可以确定出答案;
【详解】(1)[方法一]:几何法
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平面.又因为,构造正方体,如图所示,
过E作的平行线分别与交于其中点,连接,
因为E,F分别为和的中点,所以是BC的中点,
易证,则.
又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方法二] 【最优解】:向量法
因为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底面,
,,,又,平面.所以两两垂直.
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
由题设().
因为,
所以,所以.
[方法三]:因为,,所以,故,,所以,所以.
(2)[方法一]【最优解】:向量法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因为,
所以,即.
令,则
因为平面的法向量为,
设平面与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则.
当时,取最小值为,
此时取最大值为.
所以,此时.
[方法二] :几何法
如图所示,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S,联结交于点T,则平面平面.
作,垂足为H,因为平面,联结,则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过作交于点G.
由得.
又,即,所以.
又,即,所以.
所以.
则,
所以,当时,.
[方法三]:投影法
如图,联结,
在平面的投影为,记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设,在中,.
在中,,过D作的平行线交于点Q.
在中,.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当,即,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最小值为.
【整体点评】第一问,方法一为常规方法,不过这道题常规方法较为复杂,方法二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求解是最简单,也是最优解;方法三利用空间向量加减法则及数量积的定义运算进行证明不常用,不过这道题用这种方法过程也很简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第二问: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最常规的方法,也是最优方法;方法二:利用空间线面关系找到,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并求出其正弦值的最小值,不是很容易找到;方法三:利用面在面上的投影三角形的面积与面积之比即为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求出余弦值的最小值,进而求出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非常好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
70.(1);(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证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体积公式可得三棱锥的体积;
(2)将所给的几何体进行补形,从而把线线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然后再由线面垂直可得题中的结论.
【详解】(1)由于,,所以,
又AB⊥BB1,,故平面,
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2)由(1)的结论可将几何体补形为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如图所示,取棱的中点,连结,
正方形中,为中点,则,
又,
故平面,而平面,
从而.
【点睛】求三棱锥的体积时要注意三棱锥的每个面都可以作为底面,例如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侧面作为底面,另一条侧棱作为高来求体积.对于空间中垂直关系(线线、线面、面面)的证明经常进行等价转化.
71.(1);(2)
【分析】(1)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由已知条件得出,求出的值,即可得出的长;
(2)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法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得结果.
【详解】(1)[方法一]:空间坐标系+空间向量法
平面,四边形为矩形,不妨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则,,
,则,解得,故;
[方法二]【最优解】:几何法+相似三角形法
如图,连结.因为底面,且底面,所以.
又因为,,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从而.
因为,所以.
所以,于是.
所以.所以.
[方法三]:几何法+三角形面积法
如图,联结交于点N.
由[方法二]知.
在矩形中,有,所以,即.
令,因为M为的中点,则,,.
由,得,解得,所以.
(2)[方法一]【最优解】:空间坐标系+空间向量法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由,取,可得,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取,可得,

所以,,
因此,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方法二]:构造长方体法+等体积法
如图,构造长方体,联结,交点记为H,由于,,所以平面.过H作的垂线,垂足记为G.
联结,由三垂线定理可知,
故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易证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联结,.

由等积法解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所以,,即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整体点评】(1)方法一利用空坐标系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方法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结合三角形相似进行计算求解,运算简洁,为最优解;方法三主要是在几何证明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等面积方法求得.
(2)方法一,利用空间坐标系和空间向量方法计算求解二面角问题是常用的方法,思路清晰,运算简洁,为最优解;方法二采用构造长方体方法+等体积转化法,技巧性较强,需注意进行严格的论证.
72.(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首先将平面进行扩展,然后结合所得的平面与直线的交点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相应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解方程即可求得实数的值.
【详解】(1)如图所示,取的中点,连结,
由于为正方体,为中点,故,
从而四点共面,即平面CDE即平面,
据此可得:直线交平面于点,
当直线与平面相交时只有唯一的交点,故点与点重合,
即点为中点.
(2)以点为坐标原点,方向分别为轴,轴,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设,
则:,
从而:,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令可得:,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令可得:,
从而:,
则:,
整理可得:,故(舍去).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和二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
73.(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先由线面垂直的性质证得,再利用勾股定理证得,从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2)结合(1)中结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得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再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的坐标表示即可得解.
【详解】(1)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同理,
所以为直角三角形,
又因为,,
所以,则为直角三角形,故,
又因为,,
所以平面.
(2)由(1)平面,又平面,则,
以为原点,为轴,过且与平行的直线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
令,则,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
令,则,所以,
所以,
又因为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74.(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取的中点为,连接,可证平面,从而得到面面.
(2)在平面内,过作,交于,则,建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平面的法向量后可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
(1)取的中点为,连接.
因为,,则,
而,故.
在正方形中,因为,故,故,
因为,故,故为直角三角形且,
因为,故平面,
因为平面,故平面平面.
(2)在平面内,过作,交于,则,
结合(1)中的平面,故可建如图所示的空间坐标系.
则,故.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即,取,则,
故.
而平面的法向量为,故.
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故其余弦值为.
75.(I)证明见解析;(II);(III).
【分析】(I)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及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证明,即可得证;
(II)求出,由运算即可得解;
(III)求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即可得解.
【详解】(I)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因为E为棱BC的中点,F为棱CD的中点,所以,,
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令,则,
因为,所以,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II)由(1)得,,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则;
(III)由正方体的特征可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76.(1)
(2)
【分析】(1)由等体积法运算即可得解;
(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及判定可得平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即可得解.
【详解】(1)在直三棱柱中,设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h,
则,
解得,
所以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
(2)取的中点E,连接AE,如图,因为,所以,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且平面,所以平面,
在直三棱柱中,平面,
由平面,平面可得,,
又平面且相交,所以平面,
所以两两垂直,以B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1)得,所以,,所以,
则,所以的中点,
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
可取,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
可取,
则,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77.(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取的中点为,连接,可证平面平面,从而可证平面.
(2)选①②均可证明平面,从而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可求线面角的正弦值.
【详解】(1)取的中点为,连接,
由三棱柱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而,则,
而平面,平面,故平面,
而,则,同理可得平面,
而平面,
故平面平面,而平面,故平面,
(2)因为侧面为正方形,故,
而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故平面,
因为,故平面,
因为平面,故,
若选①,则,而,,
故平面,而平面,故,
所以,而,,故平面,
故可建立如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故,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从而,取,则,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若选②,因为,故平面,而平面,
故,而,故,
而,,故,
所以,故,
而,,故平面,
故可建立如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故,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从而,取,则,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
78.(1)证明过程见解析
(2)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分析】(1)根据已知关系证明,得到,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到垂直关系,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根据勾股定理逆用得到,从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合线面角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因为,E为的中点,所以;
在和中,因为,
所以,所以,又因为E为的中点,所以;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连接,由(1)知,平面,因为平面,
所以,所以,
当时,最小,即的面积最小.
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E为的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
在中,,所以.
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取,则,
又因为,所以,
所以,
设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所以,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79.(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作于,于,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平面,再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得证;
(2)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证明:在四边形中,作于,于,
因为,
所以四边形为等腰梯形,
所以,
故,,
所以,
所以,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又,
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
所以;
(2)解: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有,可取,
则,
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80.(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分别取的中点,连接,由平面知识可知,,依题从而可证平面,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即可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于是,最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
(2)再分别取中点,由(1)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加上四棱锥体积的倍,即可解出.
【详解】(1)如图所示:
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因为为全等的正三角形,所以,,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同理可得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而,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方法一]:分割法一
如图所示:
分别取中点,由(1)知,且,同理有,,,,由平面知识可知,,,,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加上四棱锥体积的倍.
因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

[方法二]:分割法二
如图所示:
连接AC,BD,交于O,连接OE,OF,OG,OH.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四棱锥O-EFGH的体积加上三棱锥A-OEH的倍,再加上三棱锥E-OAB的四倍.容易求得,OE=OF=OG=OH=8,取EH的中点P,连接AP,OP.则EH垂直平面APO.由图可知,三角形APO,四棱锥O-EFGH与三棱锥E-OAB的高均为EM的长.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
81.(1)证明详见解析
(2)
【分析】(1)通过证明平面来证得平面平面.
(2)首先判断出三角形的面积最小时点的位置,然后求得到平面的距离,从而求得三棱锥的体积.
【详解】(1)由于,是的中点,所以.
由于,所以,
所以,故,
由于,平面,
所以平面,
由于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方法一]:判别几何关系
依题意,,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由于,所以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
,所以,
由于,平面,所以平面.
由于,所以,
由于,所以,
所以,所以,
由于,所以当最短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过作,垂足为,
在中,,解得,
所以,
所以
过作,垂足为,则,所以平面,且,
所以,
所以.
[方法二]:等体积转换
,,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连接
82.(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为的中点从而得到,即可得证;
(2)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出二面角的余弦的绝对值,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计算可得.
【详解】(1)证明: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
因为是三棱锥的高,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
又,所以,即,所以,
又,即,所以,,
所以
所以,即,所以为的中点,又为的中点,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解:过点作,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所以,
又,所以,则,,
所以,所以,,,,
所以,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令,则,,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令,则,,所以;
所以.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所以,即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83.(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过点、分别做直线、的垂线、并分别交于点、,由平面知识易得,再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可知,,由此可知,,,从而可证得平面,即得;
(2)由(1)可知平面,过点做平行线,所以可以以点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以及,即可利用线面角的向量公式解出.
【详解】(1)过点、分别做直线、的垂线、并分别交于点、.
∵四边形和都是直角梯形,,,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则四边形和四边形是矩形,∴在Rt和Rt,,
∵,且,
∴平面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则,
∴是正三角形,由平面,得平面平面,
∵是的中点,,又平面,平面,可得,而,∴平面,而平面.
(2)因为平面,过点做平行线,所以以点为原点, ,、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取,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
84.(1)证明见解析
(2)
(3)
【分析】(1)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可证得结论成立;
(2)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正弦值;
(3)利用空间向量法可求得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详解】(1)证明: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且,则
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则,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故,
平面,故平面.
(2)解:,,,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取,可得,.
因此,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正弦值为.
(3)解:,,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取,可得,则,
因此,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
85.(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由平面得,又因为,可证平面,从而证得平面平面;
(2) 过点作,可证四棱锥的高为,由三角形全等可证,从而证得为中点,设,由勾股定理可求出,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
【详解】(1)证明: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又因为,即,
平面,,
所以平面,
又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如图,

过点作,垂足为.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所以四棱锥的高为.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又因为,为公共边,
所以与全等,所以.
设,则,
所以为中点,,
又因为,所以,
即,解得,
所以,
所以四棱锥的高为.
86.(1)证明见解析;
(2)1
【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坐标相等证明;
(2)设,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建立方程求出即可得解.
【详解】(1)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又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
(2)设,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
令 ,得,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
令 ,得,


化简可得,,
解得或,
或,
.
87.(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
【分析】(1)根据给定条件,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推理作答.
(2)由(1)的信息,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推理作答.
(3)由(2)的信息作出并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再结合三角形重心及余弦定理求解作答.
【详解】(1)连接,设,则,,,
则,
解得,则为的中点,由分别为的中点,
于是,即,则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由(1)可知,则,得,
因此,则,有,
又,平面,
则有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3)过点作交于点,设,
由,得,且,
又由(2)知,,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因此为的重心,
即有,又,即有,
,解得,同理得,
于是,即有,则,
从而,,
在中,,
于是,,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88.(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可得平面,再由勾股定理求出为中点,即可得证;
(2)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出的长及点到面的距离,根据线面角定义直接可得正弦值.
【详解】(1)如图,

底面,面,
,又,平面,,
平面ACC1A1,又平面,
平面平面,
过作交于,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到平面的距离为1,,
在中,,
设,则,
为直角三角形,且,
,,,
,解得,

(2),

过B作,交于D,则为中点,
由直线与距离为2,所以
,,,
在,,
延长,使,连接,
由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又平面,
则在中,,,
在中,,,
,
又到平面距离也为1,
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89.(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由分别为,的中点,,根据条件可得,可证,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