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1 08: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Add You Text Here Add You Text Here
撑一支《经典常谈》的长篙,
向中国传统文化深处漫溯
名著导读课
什么是经典作品?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能带来新发现的书
经典作品是那些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当课文遇上《经典常谈》
回忆课内所学,关于“陶渊明”及其诗文,你已有哪些了解?
我们读过的文章:
·《读山海经》(其十)
·《饮酒》(其五)
·《桃花源记》
……
我们了解到的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
·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厌恶世俗,热爱自然
……
请你阅读《经典常谈》(诗第十二)P97,
说说你对“陶渊明”及其诗文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陶渊明,浔阳柴桑人,作了几回小官,觉得作官不自由,终于回到田园,躬耕自活。他也是老、庄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不是新的,可都是他从现实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诗也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他的诗能够作到这一步。他作诗也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这违反了当时的趋势,所以《诗品》只将他放在中品里。但他后来确成了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选一选,以下哪首诗是陶渊明所作?
陶渊明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田园
山水
不排不典
全力雕琢字句
用排偶、用典故
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文第十三》
当课文遇上《经典常谈》,你会通往更广阔的经典之海……
◎链接:《经典常谈》&七八年级所学知识
1.《说文解字》——书法与书体演变
2.《诗经》——八下《关雎》《蒹葭》《式微》《子衿》
3.《三礼》——八下《礼记》二则
4.四书——七上《〈论语〉十二章》;八上《〈孟子〉三章》
5.《史记》《汉书》——八上《周亚夫军细柳》
6.诸子——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八上《愚公移山》;八下《〈庄子〉二则》
……
请你阅读本书的序言,圈画关键,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目的。
随着新式教育的实施,经典训练扩大了范围,并且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实现了教育上的一大进步。
但我国的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因而每本书需要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来启发读者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朱自清
我们读《经典常谈》,切不可死记硬背“书籍名,作家名,作者时代,书籍卷数”这类“不能叫学生得到真实受用”的知识,要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叶圣陶
选择性阅读
请你阅读语文书P72~73【阅读方法指导】,
圈画关键,说说选择性阅读有哪些要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带着某个具体的目的去阅读
·浏览目录,了解全书内容与结构
阅读任务一览
【任务一】通读全书,介绍经典
通读全书,边读边圈画其中的重要事实和观点,可关注每段的中心句,为每篇文章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制作鱼骨图、流程图、知识树、年代尺……)
【任务二】选择阅读,完成阅读卡片
从本书中选择你感兴趣的篇目(可参考下方链接),先细读,同时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阅读卡片
【任务三】品读章句,感受语言特色
【任务四】思考经典意义
《说文解字》第一
①仓颉造字及其起源
②识字
③造字与用字
④书体的流变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秦始皇统一天下,教人创作字书《仓颉篇》《爱历篇》《急就篇》
东汉和帝时期的《许慎》,作了《说文解字》一书,集前人之大成。
造字:象形、指示、会意、形声
用字:假借、转注
从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的书体流变
没有经典,我们会停止思考
——美国学者 哈罗德·布卢姆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前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再加以思考而已。——歌德